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从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在以粟类作物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和以家猪为代表的家畜饲养的基础上,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和饲养黄牛、绵羊,且这一时期被发现的小麦遗址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 )
A. 成为水稻的发源地 B. 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C. 农用动力发生变化 D. 轮作复种技术发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原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和家畜种类增多,这反映了当时农耕经济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所述“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并不意味着中原地区是水稻的发源地,结合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排除A项;虽然材料中提及了“黄牛”,但是无法据此说明当时农用动力发生变化,排除C项;仅由材料不能得出中原地区“轮作复种技术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 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尧舜禹汤”开始,如《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礼记·大学》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史记·五帝本纪》将尧舜作为真实的君主加以记载。近代学者将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自古以来的“尧舜禹汤”变为近代的夏商周,这主要是由于( )
A. 古学的发展推动研究的深入 B. 早期国家形态认识存在差异
C. 未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化遗存 D. 《史记》所依据资料业已失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易经》《礼记》《史记》这些书将中国早期历史的时代从“尧舜禹汤”开始,但随着近代古学的深入研究发展,近代学者将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夏商周这些有考古遗迹印证的世代开始,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尧舜禹汤”是否为中国历史世代的开始,不涉及早期国家形态认识,排除B项;“未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化遗存”与史实不符,考古发现了很多夏朝之前的文化遗存,排除C项;《史记》所依据的资料并没有失传,如《诗》《书》等文献,排除D项。故选A项。
3. 《管子·形势解》中说“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这些思想( )
A. 体现了严刑峻法的必要性 B. 继承了儒家学派的民本思想
C. 强调了民心民意的重要性 D. 本质上维护君主的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可知,管仲认为,君主之所以能使令行禁止,是令能得到民之所好,古往今来的圣王,都是得到人们拥护的,才能“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说明民心民意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民心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严刑峻法信息,排除A项;管仲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早期,远早于孔子时代,“继承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民心民意的重要性,没有描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4. 《大明律·刑律》“诈伪”中的“私铸铜钱”条规定:凡私铸铜钱者,绞……若将时用铜钱剪错薄小,取铜以求利者,杖一百。“伪造宝钞”条规定:若将宝钞挑剜补、犊描改以真作伪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据此可知当时( )
A. 货币供求矛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B. 政府重视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C. 流通的货币以贵金属和纸币为主 D. 拜金主义导致社会欺诈行为泛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大明律·刑律》‘诈伪’中的‘私铸铜钱’条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选《大明律》的内容,都是关于对货币的管理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都与社会经济有关。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统治者制定有关经济法律,以加强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对伪造货币牟利罪行的处罚法律,没有说明造成伪造货币的原因是货币短缺,供求矛盾尖锐,排除A项;从材料可知当时流通的是铜钱和宝钞,不是金银等贵金属,实际上政府是禁止金银流通的,明朝中后期白银才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排除C项;材料只是针对伪造货币行为做出法律规定,不能说明当时这种行为泛滥,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下表是关于明清时期江西名镇的记载。
景德镇 “豪商大贾,咸聚于此”“其人口之稠密,商贾之喧阗,市井之错综,物类之荟萃,几与通都大邑”。——《景德镇志》
吴城镇 “西江巨镇,拔起中流,蜿蜒数里,大江环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为市,商艘趋之”。——杨周宪《吴城石堤记》
樟树镇 “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熊化《樟树镇记》
铅山镇 “货聚八闵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胜事,实铅巨观”。——《铅山县志》
据此可知( )
A. 明清时期江西已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 B. 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推动集镇的兴盛
C. 文化的昌盛带动集镇商业贸易的繁荣 D. 人口众多、土地肥沃促进集镇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景德镇、吴城镇、樟树镇、铅山镇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推动了古镇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其他地区比较,不能证明“江西已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江西文化昌盛,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没有强调“土地肥沃”,排除D项。故选B项。
6. 如表为1000—1890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宋代以后中国
时间 日本 中国 西欧
1000 数据不详 3.0 0.0
1500 2.9 3.8 6.1
1820 12.3 3.8 12.3
1890 16.0 4.4 31.0
A. 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 资本主义模式萌芽
C. 自然经济解体缓慢 D. 经济总量落后于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以看出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逐渐落后于日本和西欧,说明中国的经济模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自然经济阶梯缓慢,C项正确;材料是城镇人口比重逐渐落后,不能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和经济总量落后于世界,排除AD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雇佣关系,和资本主义模式萌芽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
7. 192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为中央起草的致部分红军领导人的信中指出∶"目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什么占领大城市,而是在乡村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绝不应超越了主观力量……而企图立刻占领中心工商业城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放弃了组织工人运动的主任务 B. 开始了农村土地革命的具体实践
C. 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D. 致力于探索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不是什么占领大城市,而是在乡村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可知,材料强调是后者;据材料中“不应超越了主观力量……而企图立刻占领中心工商业城市”可知,材料是在否定占领城市的做法,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在农村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在城市组织工人运动的主要任务,排除A项;伴随着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土地革命逐渐兴起,且与此指示关系不大,排除B项;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属于影响的表述,而“表明”是考查历史现象本质的,排除C项。故选D项。
8.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不但在解放区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国民党统治区,在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
①解放区长期坚持“三三制”的政治原则 ②国统区兴起反抗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
③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④人民解放军赢得战略决战胜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不但在解放区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可知,中共在解放区进行的土改,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在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可知,国统区兴起的反抗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也使得国统区的人民群众倾向中共,②③正确,C项正确;“三三制”体现的是抗战时期我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政治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人民解放军赢得战略决战胜利的时间是1949年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②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9. 下表为1949—1952年东北地区推广新式农具时的若干现象。这反映出( )
现象1 尚志县北川村的3户单干户贷到新式农具后便自发组织起来共同耕种,他们说:“我要单干没工夫侍弄。这点地用新农具不值当。现在大家搭伙了”。
现象2 克山县民主村刘东海小组没有铲蹚机,怕天早没活做,下雨铲不过来,小组散2了伙,各干各的,小组负责人刘东海表示:“来年说什么也得弄两台铲蹚机。若不小组都没法领导了。
现象3 海伦县十七区禄生村王永珍互助组为了使用新式农具,由6户增加到11户。
A. 农业机械化初步实现 B. 农民积极响应新中国土地改革
C. 社会主义改造经历曲折 D. 生产力提高促进生产关系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年(中国东北地区)。据本题材料“尚志县北川村的3户单干户贷到新式农具后便自发组织起来共同耕种。”“海伦县十七区禄生村王永珍互助组为了使用新式农具,由6户增加到11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使用新式农具需要以互助组为单位,所以农户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共同耕种,东北地区通过推广新式农具,提高了生产力,而生产力提高也促进生产关系变革,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推广新农具,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变革”,而不是“农业机械化初步实现”,排除A项;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12月,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如图为我国建国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①处增长率快速增长,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 ②处增长率明显下降,主要因自然灾害的影响
C. ③处增长率回升,受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影响
D. ④处增长率低速平稳,因经济民生等多种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图示可知④处增长率低速平稳,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D项正确;①处在1949—1952年之间,这一时期三大改造还未开始,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排除A项;②处增长率明显下降,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B项;③处增长率回升,结合时间20世纪80年代,可知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长率提高,既有改革,又有对外开放,“受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影响”说法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在古埃及人的观念里,统治一切的法老是神,不是人。法老对古埃及人的统治,是神对人的统治。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但古希腊的政治格局是城邦林立,各个城邦的实力差不多,诸神的地位也差不多,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反映了( )
A. 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 B.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 理性精神与宗教神学有机结合 D. 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建立起以法老为核心的等级制度,而古希腊则推行民主制度,因此现实世界中的社会关系反映到神学领域即“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在古希腊诸神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反映出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A项正确;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但“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理性是指独立思考、不盲从的精神,而材料考查古埃及和古希腊对神的认知不同的原因,排除C项;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许多渗透了人文精神,但是各地神话都渗透人文精神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2.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材料中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应该为:( )
A. 壮大的民族国家 B. 封君封臣制君主
C. 争取自治的城市 D. 文化传承的大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的西欧随着工商业经济复兴和繁荣,各地兴起了众多的城市,它们通过谈判、赎买和武装暴动赢得了一定的自治权,这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还兴办大学、支持王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所以中古西欧自治的城市孕育了新的生产方式,并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C项正确;中古西欧还未出现民族国家,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君主属于“体制内”的,排除B项;大学是在自治的城市中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521-1534年间,马丁·路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出德文版《圣经》,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创造了德语”。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路德所译德文圣经( )
A. 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C. 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D. 加速了欧洲各国王权的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德国)。据本题材料“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使得德语成为德意志各邦的标准语言,这推动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有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实现统一,A项说法夸大了路德所译德文圣经的作用,排除A项;路德的宗教改革打击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而题目强调的是他翻译的“德文圣经”的作用,排除B项;题目信息和“欧洲各国”王权加强无关,只是反映的德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4. 乔吉奥·列略在《棉的全球史》写道:“18世纪末一名欧洲妇女纺出的纱线,在印度需要300名妇女才能完成。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这反映了
A. 欧洲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B. 世界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C. 传统小农经济普遍解体 D. 技术资本互动改变经济格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可得出,中国与印度等国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之下,已经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变成了购买国,反映出技术资本互动改变经济格局,故D项正确;19世纪初欧洲并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排除A;“失衡”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C项太绝对,排除C。
15. 192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职位分类法》,将文官职位按照性质进行分类,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文官的职位分类制度。1968年,英国政府批准了《富尔顿报告》,开始了自19世纪中期文官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改革,旨在解决等级过于森严,雇员不易提升,专家过少、文官缺乏训练等问题。英美的文官制度的这些改革( )
A.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 B. 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
C. 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 D. 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1968年(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对其进行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A项正确;材料没有英美文官制度改革对民选政府形成有效制约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英美文官制度改革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 面对近期的巴以冲突,王毅部长指出:中方反对和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并指出以色列的行为已超越自卫范围,应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同时强调,中方愿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一道,继续支持巴勒斯坦恢复民族权利的事业,推动巴勒斯坦问题重回“两国方案”正确轨道,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这一言论反映出中国( )
A. 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 致力于落后国家的民族复兴
C. 注重维护国际正义与和平 D. 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面对巴以冲突,我国政府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不仅呼吁冲突双方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还呼吁国际社会加速推动巴以问题的公正、和平和根本性的解决,以维护世界和平,这反映出我国外交注重维护国际正义和和平,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中国对巴以冲突问题的和平解决,这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无关,排除A项;中国注重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发展,但“致力于”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推动巴以问题的和平解决,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说文解字》
东汉初年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书中保存的大量古字古义,可为研究古代典籍文献、探讨文字起源流变提供宝贵的证据,清代的《康熙字典》、现代的《汉语大字典》的编写都深受其影响。
材料一:《说文解字》的编撰以小篆为基础,同时参考其它古文字,博采众家之说,力争各种解释都“信而有证”。编撰时还“分别部居”,即按部首排列的方式将文字做了归类。许慎认为文字是理解经义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全赖文字。
——据许慎《说文解字·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许慎《说文解字》的编撰特点。
材料二:“自康雍以来,皇帝都提倡宋学——程朱学派,但民间——以江浙为中心,‘反宋学’的气势日盛,标出‘汉学’名目与之抵抗。”“乾隆嘉庆两朝,汉学思想正达于最高潮”。“汉学”崇尚考据,反对“宋学”空谈义理,戴震是汉学派的代表人物,对《说文解字》很有研究,并将其研究“传授他弟子段茂堂(段玉裁,其代表作是《说文解字注》)。自是《说文》学风起水涌,占了清学界最主要的位置”。
——据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乾嘉时期“《说文》学风起水涌”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说文解字》的历史价值。
【答案】(1)特点:对文字的解释以小篆为基本参照;博采众说,注重考证;按照文字的部首进行分类整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儒家的人文精神。
(2)背景:康雍以来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理学日渐僵化,禁锢思想;学术研究中重视实证考据的汉学思想,乾嘉时期逐渐达于高潮;戴震、段玉裁等学者致力于《说文解字》的研究推动了《说文》学的发展。
(3)价值:《说文解字》保存了大量古字古义,对于认清汉字本身的发展演变,以及理解历史文献有重要意义;继承和传播了古代的思想;按部首分类的方法为后世字典的编纂提供了借鉴。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许慎《说文解字》的编撰特点根据“《说文解字》的编撰以小篆为基础,同时参考其它古文字,博采众家之说”得出对文字的解释以小篆为基本参照;博采众说,注重考证;根据“按部首排列的方式将文字做了归类。许慎认为文字是理解经义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得出按照文字的部首进行分类整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儒家的人文精神。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清朝时期(中国)。乾嘉时期“《说文》学风起水涌”的背景根据“自康雍以来,皇帝都提倡宋学——程朱学派,但民间——以江浙为中心,‘反宋学’的气势日盛,标出‘汉学’名目与之抵抗”、“‘汉学’崇尚考据,反对“宋学”空谈义理”可知是康雍以来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理学日渐僵化,禁锢思想;学术研究中重视实证考据的汉学思想,乾嘉时期逐渐达于高潮;根据“戴震是汉学派的代表人物,对《说文解字》很有研究,并将其研究“传授他弟子段茂堂(段玉裁,其代表作是《说文解字注》)”可知戴震、段玉裁等学者致力于《说文解字》的研究推动了《说文》学的发展。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根据“ 东汉初年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书中保存的大量古字古义,可为研究古代典籍文献、探讨文字起源流变提供宝贵的证据”和所学可知,《说文解字》保存了大量古字古义,对于认清汉字本身的发展演变,以及理解历史文献有重要意义;继承和传播了古代的思想;根据“按部首排列的方式将文字做了归类”可知按部首分类的方法为后世字典的编纂提供了借鉴。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直绵延到今天,翻译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一、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典籍翻译高潮;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三、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高潮。每一次翻译高潮所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带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当时乃至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催晓文《中国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8—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2003年,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1万种;2003年至今,出版翻译作品已超过数十万种。在积极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的翻译家也将中国的优秀作品译成外文。2011年中译外第一次在比重上超过了外译中,使中国翻译市场从输入型为主转变为输出型为主。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增加比较快的一个突出领域是中国的时政类信息,包括领导人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刚一面世,就有16个国家的出版机构签约翻译出版非通用语种版本。
——摘编自黄友义《服务改革开放40年,翻译实践与翻译教育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中翻译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1)影响:第一次:佛经典籍翻译给中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佛教在中国境内的发展与兴盛,佛教石窟寺也在中国各地开始修凿与盛行,石窟绘画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佛经翻译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也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推动了唐宋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
第二次: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活动,来华传教士与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合作,将西方的宗教和自然科学典籍翻译成中文并将中国一些优秀的作品介绍到国外,在当时形成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双向的文化交流之风。这时的西学科技翻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中涉及到的天文、数学、地理等对中国相关知识体系的发展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第三次:这一时期大量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特点:翻译作品数量和种类增加;翻译比重中译外超过了外译中;国外受众需求多样,尤其关注中国时政。
原因:改革开放推动了翻译活动的高速发展;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影响:第一次:根据“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等产生深刻影响” 可得出,佛经被译成中文,佛教传入我国并盛行一时;而随着佛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佛教的传播还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我国修造了很多石窟,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二次:根据“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可得出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拓展了视野。第三次:根据“这个阶段李鸿章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得出大量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根据“严复、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家译介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著作和西方文学著作”得出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点:根据“ 1978—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2003年,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1万种”得出翻译作品数量和种类增加;根据“2011年中译外第一次在比重上超过了外译中”得出翻译比重中译外超过了外译中;根据“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得出国外受众需求多样,尤其关注中国时政。原因:根据“1978—1990年”可得出改革开放推动了翻译活动的高速发展;结合所学可从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加快走出去等角度概括其原因。
19. 巧克力的历史
材料: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的种植和食用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历史悠久,阿兹特克帝国时期巧克力是皇室贵族等精英阶层能够享用的饮品。1544年,多米尼加的修道士带着玛雅贵族代表团谒见西班牙王子,在他们的礼品清单中有几罐碾碎的巧克力。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宫廷接纳了巧克力,巧克力饮品逐渐在欧洲中上层社会流行起来。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下,可可豆生产由墨西哥的野生树林转移到大面积的种植园。可可树在委内瑞拉、中美洲栽种,然后移植到菲律宾、印尼、巴西,最后移植到非洲。
17世纪欧洲巧克力的制作技术与中美洲被殖民前使用的技术无明显差异。1776年多雷在法国发明了用于研磨巧克力和制作巧克力糊的水力驱动机,1828年荷兰的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去脂、碱化的加工方法,推动了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的生产。20世纪初,美国人米尔顿·好时将生产机器和传送带无缝对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固体巧克力逐渐成为普通阶层可以享用的食物。
——摘编自索菲·D·科等著《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阅读材料,概括巧克力发展史上重要变化,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答案】变化:巧克力的食用方式从饮品逐渐发展出了固体巧克力;巧克力的食用从美洲扩展到了欧洲等其他地区;巧克力原料可可的生产逐渐从美洲扩展到了亚洲和非洲;巧克力的食用群体从社会上层逐渐扩大到普通民众;巧克力的生产技术从手工制作变为机器生产。
原因: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巧克力及其原料成为重要商品;由于西方的殖民扩张,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片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巧克力的原料产地。近代以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巧克力的食用方式更便捷,巧克力因此得到了普及。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宫廷接纳了巧克力,巧克力饮品逐渐在欧洲中上层社会流行起来。”“1828年荷兰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去脂、碱化的加工方法,推动了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的生产”可得出巧克力的食用方式从饮品逐渐发展出了固体巧克力;由材料“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的种植和食用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历史悠久”“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下,可可豆生产由墨西哥的野生树林转移到大面积的种植园。可可树在委内瑞拉、中美洲栽种,然后移植到菲律宾、印尼、巴西,最后移植到非洲。”可得出巧克力的食用从美洲扩展到了欧洲等其他地区;巧克力原料可可的生产逐渐从美洲扩展到了亚洲和非洲;由材料“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宫廷接纳了巧克力,巧克力饮品逐渐在欧洲中上层社会流行起来。”“20世纪初,美国人米尔顿·好时将生产机器和传送带无缝对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固体巧克力逐渐成为普通阶层可以享用的食物。”可得出巧克力的食用群体从社会上层逐渐扩大到普通民众;由材料“17世纪欧洲巧克力的制作技术与中美洲被殖民前使用的技术无明显差异。1776年多雷在法国发明了用于研磨巧克力和制作巧克力糊的水力驱动机,……20世纪初,美国人米尔顿·好时将生产机器和传送带无缝对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可得出巧克力的生产技术从手工制作变为机器生产。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1544年,多米尼加的修道士带着玛雅贵族代表团谒见西班牙王子,在他们的礼品清单中有几罐碾碎的巧克力。”及所学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巧克力及其原料成为重要商品;由材料“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下,可可豆生产由墨西哥的野生树林转移到大面积的种植园。可可树在委内瑞拉、中美洲栽种,然后移植到菲律宾、印尼、巴西,最后移植到非洲。”及所学可得出由于西方的殖民扩张,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片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巧克力的原料产地;由材料“1776年多雷在法国发明了用于研磨巧克力和制作巧克力糊的水力驱动机,1828年荷兰的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去脂、碱化的加工方法,推动了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的生产。20世纪初,美国人米尔顿·好时将生产机器和传送带无缝对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固体巧克力逐渐成为普通阶层可以享用的食物。”及所学可得出近代以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巧克力的食用方式更便捷,巧克力因此得到了普及。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曾经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简史》
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4个角度,用史实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答案】示例:武装斗争: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着手独立创建人民军队。
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革命就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大大增强。
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统一战线:为了建立和加强与农民的联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局部抗战开始后,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总之,从1927年到1937年的这十年,党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壮大了革命力量,探索了政权建设,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些都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题干要求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4个角度进行论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论述即可。武装斗争方面,根据材料“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革命道路方面,结合所学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革命就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大大增强。政权建设方面,结合所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统一战线方面,结合所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知识可知,为了建立和加强与农民的联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局部抗战开始后,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正确路线的领导方面,根据材料“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在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下,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后总结,从1927年到1937年的这十年,党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壮大了革命力量,探索了政权建设,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确立了正确路线的领导,这些都表明党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从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在以粟类作物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和以家猪为代表的家畜饲养的基础上,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和饲养黄牛、绵羊,且这一时期被发现的小麦遗址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 )
A. 成为水稻的发源地 B. 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C. 农用动力发生变化 D. 轮作复种技术发达
2. 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尧舜禹汤”开始,如《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礼记·大学》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史记·五帝本纪》将尧舜作为真实的君主加以记载。近代学者将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自古以来的“尧舜禹汤”变为近代的夏商周,这主要是由于( )
A. 古学的发展推动研究的深入 B. 早期国家形态认识存在差异
C. 未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化遗存 D. 《史记》所依据资料业已失传
3. 《管子·形势解》中说“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这些思想( )
A. 体现了严刑峻法的必要性 B. 继承了儒家学派的民本思想
C. 强调了民心民意的重要性 D. 本质上维护君主的中央集权
4. 《大明律·刑律》“诈伪”中“私铸铜钱”条规定:凡私铸铜钱者,绞……若将时用铜钱剪错薄小,取铜以求利者,杖一百。“伪造宝钞”条规定:若将宝钞挑剜补、犊描改以真作伪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据此可知当时( )
A. 货币供求矛盾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B. 政府重视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C. 流通的货币以贵金属和纸币为主 D. 拜金主义导致社会欺诈行为泛滥
5. 下表是关于明清时期江西名镇的记载。
景德镇 “豪商大贾,咸聚于此”“其人口之稠密,商贾之喧阗,市井之错综,物类之荟萃,几与通都大邑”。——《景德镇志》
吴城镇 “西江巨镇,拔起中流,蜿蜒数里,大江环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为市,商艘趋之”。——杨周宪《吴城石堤记》
樟树镇 “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熊化《樟树镇记》
铅山镇 “货聚八闵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胜事,实铅巨观”。——《铅山县志》
据此可知( )
A. 明清时期江西已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 B. 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推动集镇的兴盛
C. 文化昌盛带动集镇商业贸易的繁荣 D. 人口众多、土地肥沃促进集镇的兴起
6. 如表为1000—1890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宋代以后中国
时间 日本 中国 西欧
1000 数据不详 3.0 0.0
1500 2.9 3.8 6.1
1820 12.3 3.8 12.3
1890 16.0 4.4 31.0
A. 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 资本主义模式萌芽
C. 自然经济解体缓慢 D. 经济总量落后于世界
7. 192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为中央起草的致部分红军领导人的信中指出∶"目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什么占领大城市,而是在乡村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绝不应超越了主观力量……而企图立刻占领中心工商业城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放弃了组织工人运动的主任务 B. 开始了农村土地革命的具体实践
C. 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D. 致力于探索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8.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不但在解放区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国民党统治区,在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
①解放区长期坚持“三三制”的政治原则 ②国统区兴起反抗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
③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④人民解放军赢得战略决战胜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下表为1949—1952年东北地区推广新式农具时的若干现象。这反映出( )
现象1 尚志县北川村的3户单干户贷到新式农具后便自发组织起来共同耕种,他们说:“我要单干没工夫侍弄。这点地用新农具不值当。现在大家搭伙了”。
现象2 克山县民主村刘东海小组没有铲蹚机,怕天早没活做,下雨铲不过来,小组散2了伙,各干各的,小组负责人刘东海表示:“来年说什么也得弄两台铲蹚机。若不小组都没法领导了。
现象3 海伦县十七区禄生村王永珍互助组了使用新式农具,由6户增加到11户。
A 农业机械化初步实现 B. 农民积极响应新中国土地改革
C. 社会主义改造经历曲折 D. 生产力提高促进生产关系变革
10. 如图为我国建国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①处增长率快速增长,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 ②处增长率明显下降,主要因自然灾害的影响
C. ③处增长率回升,受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影响
D. ④处增长率低速平稳,因经济民生等多种因素
11. 在古埃及人的观念里,统治一切的法老是神,不是人。法老对古埃及人的统治,是神对人的统治。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但古希腊的政治格局是城邦林立,各个城邦的实力差不多,诸神的地位也差不多,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反映了( )
A. 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 B.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 理性精神与宗教神学有机结合 D. 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12.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材料中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应该为:( )
A. 壮大的民族国家 B. 封君封臣制君主
C. 争取自治的城市 D. 文化传承的大学
13. 1521-1534年间,马丁·路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出德文版《圣经》,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创造了德语”。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路德所译德文圣经( )
A. 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C. 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D. 加速了欧洲各国王权的加强
14. 乔吉奥·列略在《棉的全球史》写道:“18世纪末一名欧洲妇女纺出的纱线,在印度需要300名妇女才能完成。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这反映了
A. 欧洲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B. 世界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C. 传统小农经济普遍解体 D. 技术资本互动改变经济格局
15. 192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职位分类法》,将文官职位按照性质进行分类,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文官的职位分类制度。1968年,英国政府批准了《富尔顿报告》,开始了自19世纪中期文官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改革,旨在解决等级过于森严,雇员不易提升,专家过少、文官缺乏训练等问题。英美的文官制度的这些改革( )
A.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 B. 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
C. 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 D. 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16. 面对近期的巴以冲突,王毅部长指出:中方反对和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并指出以色列的行为已超越自卫范围,应停止对加沙民众的集体惩罚。同时强调,中方愿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一道,继续支持巴勒斯坦恢复民族权利的事业,推动巴勒斯坦问题重回“两国方案”正确轨道,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这一言论反映出中国( )
A. 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 致力于落后国家的民族复兴
C. 注重维护国际正义与和平 D. 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说文解字》
东汉初年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书中保存的大量古字古义,可为研究古代典籍文献、探讨文字起源流变提供宝贵的证据,清代的《康熙字典》、现代的《汉语大字典》的编写都深受其影响。
材料一:《说文解字》的编撰以小篆为基础,同时参考其它古文字,博采众家之说,力争各种解释都“信而有证”。编撰时还“分别部居”,即按部首排列的方式将文字做了归类。许慎认为文字是理解经义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全赖文字。
——据许慎《说文解字·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许慎《说文解字》的编撰特点。
材料二:“自康雍以来,皇帝都提倡宋学——程朱学派,但民间——以江浙为中心,‘反宋学’的气势日盛,标出‘汉学’名目与之抵抗。”“乾隆嘉庆两朝,汉学思想正达于最高潮”。“汉学”崇尚考据,反对“宋学”空谈义理,戴震是汉学派的代表人物,对《说文解字》很有研究,并将其研究“传授他弟子段茂堂(段玉裁,其代表作是《说文解字注》)。自是《说文》学风起水涌,占了清学界最主要的位置”。
——据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乾嘉时期“《说文》学风起水涌”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说文解字》的历史价值。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直绵延到今天,翻译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一、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典籍翻译高潮;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三、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高潮。每一次翻译高潮所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带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当时乃至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催晓文《中国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8—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2003年,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1万种;2003年至今,出版翻译作品已超过数十万种。在积极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的翻译家也将中国的优秀作品译成外文。2011年中译外第一次在比重上超过了外译中,使中国翻译市场从输入型为主转变为输出型为主。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增加比较快的一个突出领域是中国的时政类信息,包括领导人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刚一面世,就有16个国家的出版机构签约翻译出版非通用语种版本。
——摘编自黄友义《服务改革开放40年,翻译实践与翻译教育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中翻译活动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9. 巧克力的历史
材料: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的种植和食用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历史悠久,阿兹特克帝国时期巧克力是皇室贵族等精英阶层能够享用的饮品。1544年,多米尼加的修道士带着玛雅贵族代表团谒见西班牙王子,在他们的礼品清单中有几罐碾碎的巧克力。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宫廷接纳了巧克力,巧克力饮品逐渐在欧洲中上层社会流行起来。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下,可可豆生产由墨西哥的野生树林转移到大面积的种植园。可可树在委内瑞拉、中美洲栽种,然后移植到菲律宾、印尼、巴西,最后移植到非洲。
17世纪欧洲巧克力的制作技术与中美洲被殖民前使用的技术无明显差异。1776年多雷在法国发明了用于研磨巧克力和制作巧克力糊的水力驱动机,1828年荷兰的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去脂、碱化的加工方法,推动了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的生产。20世纪初,美国人米尔顿·好时将生产机器和传送带无缝对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固体巧克力逐渐成为普通阶层可以享用的食物。
——摘编自索菲·D·科等著《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阅读材料,概括巧克力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曾经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简史》
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4个角度,用史实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届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考试历史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