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十一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五年高考
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2021重庆,14,3分)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2.(2022山东,14,3分)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3.(2021辽宁,13,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
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4.(2023福建,15,3分)下图是一幅关于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漫画,发表于1921年12月,画中德国被描绘成水中求救者的形象。该漫画反映当时( )
A.德国面临着经济大危机 B.德国对英法的外交策略
C.英法德三国间的经济合作 D.英法对德的人道主义援助
5.(2020山东,12,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6.(2022北京,20,12分)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材料一 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
①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②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
④ 《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
⑤ 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
⑥ 《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
⑦ 《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第8期
⑧ 《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
⑨ 《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
⑩ 《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
《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
《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
《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
《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
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
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
材料二 探究主题
甲 华工赴欧的原因
乙 英法对华工的态度
丙 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
丁 一战后华工的境遇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3分)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9分)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
7.(2023山东,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
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下图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
——据《谢菲尔德每日电讯》等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 概括说明理由。(17分)
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的国力衰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英国在本次展览中把工业馆、工程馆布置在会场的中心位置以及政府馆展示英国在军事、经贸交流、海外移民等领域的成就,说明了英国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为了展示自身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证明英国的国力并没有衰退。
展馆设置印度馆、加拿大馆等,政府馆中世界地图浮雕呈现了英国与其自治领、殖民地的全球性商业网络,这些都说明了英国要通过举办本次博览会来加强与殖民地的联系与交流,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彰显其对殖民地控制的合法性。
8.(2022湖南,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位学者在总结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
“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
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考点2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江苏卷题组
1.(2020江苏单科,19,3分)1921—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
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
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
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
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
2.(2021江苏,19B,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租让制是列宁首先制定并亲自领导苏维埃俄国加以实践的对外经济制度。1920年11月之后,列宁在其报告和文章中阐述了租让制的理论与原则。他认为,不实行租让,苏俄就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纲领和国家电气化。只要苏俄掌握着所有国营企业,那么租让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租让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承租人对企业只有经营权或使用权。承租人将按照合同规定,得到一部分产品作为报酬,并有权运出国外。政府对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承租人要给予优惠和补偿,保证不会单方面改变合同条款,保证承租人投入企业的财产安全。
——摘编自杨运忠《列宁租让制思想研究》
(1)据材料概括列宁所制定的租让制的特点。(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制定租让制的目的。(5分)
其他卷题组
3.(2022全国乙,35,4分)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4.(2021海南,17,3分)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特使R. 罗宾斯自称是“布尔什维克社会性实验的反对者”,但他认为必须“利用能够将布尔什维克拉向美国一方的所有因素”与布尔什维克保持联系。直到他离开苏俄,美国仍与苏俄保持接触。这说明( )
A.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布尔什维克主义在美国受欢迎
C.十月革命为俄国发展开辟新道路
D.美国外交秉承实用主义原则
5.(2022湖北,15,3分)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6.(2021全国甲,34,4分)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7.(2023浙江1月选考,16,2分)右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
《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
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农业集体化
C.苏联卫国战争
D.余粮收集制
8.(2022湖南,14,3分)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9.(2021天津,11,3分)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10.(2022广东,15,3分)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
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
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
11.(2021广东,15,3分)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12.(2023河北,15,3分)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13.(2023广东,15,3分)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 )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14.(2022天津,11,3分)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15.(2021山东,13,3分)下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
时间 拖拉机数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1937年 56.1 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16.(2023辽宁,15,3分)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大部分厂房还是废墟时,就已开始生产,仅1946年就生产了6000台拖拉机。到l950年,全市的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已完全恢复,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30%以上。这体现了当时苏联( )
A.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B.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
C.集体化进程的加快
D.工业生产技术的领先
考点3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2023重庆,17(1),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8分)
考点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2021全国甲,35,4分)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2.(2021广东,14,3分)下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3.(2023全国乙,34,4分)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4.(2022天津,12,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5.(2021湖北,14,3分)下图为二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
A.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
B.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
C.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
6.(2022福建,1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13日,苏联外交官发表声明,表示关于反法西斯力量中哪一国应该把最大的精力集中于哪一战区的问题,已经取得了或即将取得基本的共识,并且在这个问题上三个盟国将为共同事业的利益而努力。
请你推测当时关心抗战时局的延安军民获知上述声明后的可能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7.(2022重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有人言道:询问是谁赢得了某场战争,就仿佛在询问是谁战胜了旧金山地震。在20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一命题,即在战争中不存在真正的胜利者,而只有程度不同的失败者。然而,战争是否也与地震一样,是人类智慧所无法控制和消除的自然现象呢 虽然很少会有人同意这一观点,但是,无论人类怀着如何高尚的理想,如何孜孜以求地试图消除战争,却依然只能赢得国家间转瞬即逝的短暂和平。
——摘自肯尼迪·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20世纪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考法1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世界历史意义
1.(前瞻考·十月革命的爆发)(2023海门期末,13)1917年4月,列宁提出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荒谬的口号。11月,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此时的临时政府如同沙皇一样,几乎没什么支持者。出现这一情况的关键原因是( )
A.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初步形成
B.列宁把握住了俄国社会的矛盾焦点
C.临时政府的专制独裁激化社会矛盾
D.布尔什维克成为苏维埃中的多数派
考法3 两次世界大战与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2.(前瞻考·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024届镇江期中,15)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造成德国企业停工,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由此可知( )
A.德国反战和平运动高涨
B.协约国企图瓜分德国
C.强权政治孕育国际冲突
D.凡尔赛体系维护和平
3.(前瞻考·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024届海安高级中学月考,11)巴黎和会后,新的民族国家的涌现满足了民族主义对国家自主的渴望,人们希望国际联盟的成立即可裁决争端,也可阻止未来战争。但实际情况是,在20世纪20年代,国联插手许多争端,基本上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但只要纠纷涉及大国,就会隔岸观火、无能为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
A.巴黎和会并未带来实质和平
B.国际联盟基本成为傀儡
C.国际关系体系相对比较脆弱
D.大国支配小国现象普遍
4.(2024届河北石家庄部分名校调研,15)下表为法国1919—1937年的一些举措。这可以用来说明法国( )
时间 事件
1919年 开始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进行研究
1925年 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
1927年 决定先在法国东北边境构筑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3个独立的筑垒地域,并于1928年开始施工
1937年 决定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防线
A.致力于遏制法西斯进攻
B.试图构建集体安全防御体系
C.意欲重新划分欧洲疆界
D.存在着消极被动的战略思想
5.(前瞻考·第二次世界大战)(2023南京月考,16)《租借法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英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法案。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对苏联进行“无条件援助”。这一政策( )
A.对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
B.对二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C.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
D.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考法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6.(前瞻考·亚非民族民主运动)(2023湖北6月模考,15)1919年,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连续举行示威、罢工和武装暴动;中国发生五四运动;埃及全国各地爆发反英起义。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
A.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
B.标志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
C.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
D.导致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
7.(前瞻考·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月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06年8月,一位英国人在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从睡梦中觉醒。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 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
——摘编自[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国家民族
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迫使英国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 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 美洲 尼加 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中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6分)
限时拔高练
时间:25分钟 分值:3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023海安期末,14)列宁指出,很多人认为,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继续战争。而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的斗争视线,同时以进行战争为名组织反动武装力量,伺机镇压人民。列宁提出这一观点意在(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强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C.揭露帝国主义间战争的罪恶本质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2.(2023常州一调,14)一战之后,德国丧失了战前领土的13%,人口的10%,耕地的15%,铁矿藏的75%。协约国还要求德国赔偿1320亿金马克。这意味着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人的孙子辈们也得为他们先辈们的“战争罪责”进行赔偿。此种状况( )
A.刺激了纳粹主义兴起
B.导致两次柏林危机
C.反映国联有效制止侵略
D.影响马歇尔计划出台
3.(2024届湖北教学改革联盟期中,14)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A.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领土 B.欧洲政治版图发生重大变化
C.苏俄作为战胜国领土扩大 D.奥斯曼帝国丧失的领土最多
4.(2023南京三模,15)1918年,列宁在分析了苏俄国内经济的具体状况后,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就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就真正能够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立于不败之地”。这一主张( )
A.符合国内革命战争的需要 B.集中财物推动政权巩固
C.促成新经济政策即时出台 D.体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5.(2024届泰州中学第一次月考,15)1921年12月,一位苏俄老农民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说,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同时,他以正在召开会议的剧院为例把农民比喻为墙,工人比喻为房盖,强调了农民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有利于政权巩固
B.农业集体化的实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D.苏联模式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6.(2024届海安实验中学、句容三中10月联考,15)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这一认识使苏联(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经济发展水平赶超欧美
C.消弭了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歧
D.依靠政权的力量发展国民经济
7.(2024届海门第一次月考,14)下表是1922—1933年苏联对德国进出口的主要商品种类及价值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卢布)。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出口 商品 种类 食品 毛皮 粮食 石油产品
价值 10.5 9.9 5.3 4.6
进口 商品 种类 机器设备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化工产品
价值 41.7 14.9 2.9 6.6
A.苏联工业化依赖德国的支持
B.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C.德国对苏联的贸易逆差巨大
D.贸易是推进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8.(2023如皋三模,14)被称为“印尼国父”的苏加诺认为民族主义不应该是一种狭隘的排他主义,他将团结了共产党的孙中山作为民族主义者的榜样,号召印尼的民族主义者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团结起来,推翻荷兰的殖民统治。这一主张意在( )
A.获得亚洲各国人民的同情支持
B.凝聚民族力量争取国家独立
C.推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D.表达对北伐战争的深切同情
9.(2023高邮期末,15)1940年,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开始实行每周7天的工作制,规定工人未经管理者许可离开工作场所、迟到、旷工都是违法行为。苏联这一举措( )
A.旨在提升本国工业化水平
B.说明苏联模式的弊端明显
C.意在应对紧张的国际形势
D.反映人民劳动积极性低下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0.(2024届高邮10月月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学界关于一战的著述繁多,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总是被忽略。《一战中的华工》一书根据翔实可靠的史料,披露了一段意义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历史。一战期间,14万华工因缘际会地成为中国派往世界的“使者”,来到法国参战。华工们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是挖战壕、修铁路的专家,甚至搏杀于前线,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们是中国国际化进程中平民参与的代表,为中国参战和参加巴黎和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华工们参与一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动地之事。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第十一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五年高考
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2021重庆,14,3分)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答案 C
2.(2022山东,14,3分)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答案 B
3.(2021辽宁,13,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
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答案 B
4.(2023福建,15,3分)下图是一幅关于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漫画,发表于1921年12月,画中德国被描绘成水中求救者的形象。该漫画反映当时( )
A.德国面临着经济大危机 B.德国对英法的外交策略
C.英法德三国间的经济合作 D.英法对德的人道主义援助
答案 B
5.(2020山东,12,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答案 A
6.(2022北京,20,12分)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材料一 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
①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②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
④ 《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
⑤ 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
⑥ 《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
⑦ 《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第8期
⑧ 《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
⑨ 《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
⑩ 《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
《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
《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
《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
《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
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
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
材料二 探究主题
甲 华工赴欧的原因
乙 英法对华工的态度
丙 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
丁 一战后华工的境遇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3分)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9分)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
答案 (1)文献史料:
档案:①②③⑤
报刊:④⑥⑦⑨⑩
书信:②⑧
公文:①②③
(2)参考答案示例
选题:甲 华工赴欧的原因
选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许多华工赴欧从事艰苦的工作,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中国赢得了一定声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出国 这一问题是研究一战华工诸多问题的起点,同时也是研究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的另一个视角,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研究提纲:
一、一战的爆发与协约国的人力需求
二、中国政府对华工赴欧的态度
三、华工个人的选择
四、结论
参考资料:①③⑤②
7.(2023山东,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
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下图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
——据《谢菲尔德每日电讯》等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 概括说明理由。(17分)
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的国力衰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英国在本次展览中把工业馆、工程馆布置在会场的中心位置以及政府馆展示英国在军事、经贸交流、海外移民等领域的成就,说明了英国举办此次博览会是为了展示自身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证明英国的国力并没有衰退。
展馆设置印度馆、加拿大馆等,政府馆中世界地图浮雕呈现了英国与其自治领、殖民地的全球性商业网络,这些都说明了英国要通过举办本次博览会来加强与殖民地的联系与交流,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彰显其对殖民地控制的合法性。
8.(2022湖南,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位学者在总结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
“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
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参考示例
论题: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世界。
阐述:20世纪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多,但20世纪也是一个空前惨烈的世纪,因为给人类带来浩劫的两次世界大战也发生在20世纪;20世纪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1922年,苏联成立,但其却在20世纪90年代走向解体;殖民主义在20世纪发展到极致,也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瓦解;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但也遗留下不少难题,如热核战争、恐怖主义、“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等。
综上所述,20世纪的世界是一个毁灭与重塑不断上演的世界。
等次及得分 评分标准
一等 (9~12分) 观点明确,紧扣材料中的论题;能够准确运用史实(提供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史实),史实应涉及不同角度,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文字通顺
二等 (5~8分) 观点较明确,与材料中的论题有关;论证较充分(史实角度单一或只提供一条史实),能够运用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文字较通顺
三等 (0~4分) 有观点,但所用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无观点或观点不明确,无史实,逻辑关系混乱,文字不通顺
考点2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江苏卷题组
1.(2020江苏单科,19,3分)1921—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
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
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
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
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
答案 C
2.(2021江苏,19B,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租让制是列宁首先制定并亲自领导苏维埃俄国加以实践的对外经济制度。1920年11月之后,列宁在其报告和文章中阐述了租让制的理论与原则。他认为,不实行租让,苏俄就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纲领和国家电气化。只要苏俄掌握着所有国营企业,那么租让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租让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承租人对企业只有经营权或使用权。承租人将按照合同规定,得到一部分产品作为报酬,并有权运出国外。政府对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承租人要给予优惠和补偿,保证不会单方面改变合同条款,保证承租人投入企业的财产安全。
——摘编自杨运忠《列宁租让制思想研究》
(1)据材料概括列宁所制定的租让制的特点。(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制定租让制的目的。(5分)
答案 (1)苏俄政府制定和重视;租让制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租让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政府一定程度上对租让制实施政策优惠和保护;租让制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2)租让制有利于发展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为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以充实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产力的恢复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其他卷题组
3.(2022全国乙,35,4分)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答案 C
4.(2021海南,17,3分)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特使R. 罗宾斯自称是“布尔什维克社会性实验的反对者”,但他认为必须“利用能够将布尔什维克拉向美国一方的所有因素”与布尔什维克保持联系。直到他离开苏俄,美国仍与苏俄保持接触。这说明( )
A.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布尔什维克主义在美国受欢迎
C.十月革命为俄国发展开辟新道路
D.美国外交秉承实用主义原则
答案 D
5.(2022湖北,15,3分)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答案 B
6.(2021全国甲,34,4分)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答案 C
7.(2023浙江1月选考,16,2分)右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
《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
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农业集体化
C.苏联卫国战争
D.余粮收集制
答案 D
8.(2022湖南,14,3分)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答案 D
9.(2021天津,11,3分)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答案 A
10.(2022广东,15,3分)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
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
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
答案 A
11.(2021广东,15,3分)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答案 A
12.(2023河北,15,3分)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答案 D
13.(2023广东,15,3分)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 )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答案 C
14.(2022天津,11,3分)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答案 A
15.(2021山东,13,3分)下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
时间 拖拉机数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1937年 56.1 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答案 B
16.(2023辽宁,15,3分)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大部分厂房还是废墟时,就已开始生产,仅1946年就生产了6000台拖拉机。到l950年,全市的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已完全恢复,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30%以上。这体现了当时苏联( )
A.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B.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
C.集体化进程的加快
D.工业生产技术的领先
答案 A
考点3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2023重庆,17(1),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帝国主义时代,东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帝国主义的后方。十月革命后,列宁多次强调,能够把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从困难中拯救出来的是全欧洲的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直接战略进攻”,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就在此时,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开始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摘编自黎世红《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北方大革命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历史背景。(8分)
答案 (1)十月革命胜利,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封锁和扼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风潮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8分)
考点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2021全国甲,35,4分)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答案 A
2.(2021广东,14,3分)下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答案 B
3.(2023全国乙,34,4分)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答案 A
4.(2022天津,12,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答案 D
5.(2021湖北,14,3分)下图为二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
A.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
B.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
C.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
答案 A
6.(2022福建,1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13日,苏联外交官发表声明,表示关于反法西斯力量中哪一国应该把最大的精力集中于哪一战区的问题,已经取得了或即将取得基本的共识,并且在这个问题上三个盟国将为共同事业的利益而努力。
请你推测当时关心抗战时局的延安军民获知上述声明后的可能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
示例一 反应一:高兴 理由:世界反法西斯大国走向联合,中国战场即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有利于中国军民抗战
示例二 反应二:忧伤 理由:苏美英大国可能将反法西斯斗争的重点放在欧洲;中日战争仍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中国人民将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更大牺牲
示例三 反应三:喜忧参半 理由参照反应一、二
7.(2022重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有人言道:询问是谁赢得了某场战争,就仿佛在询问是谁战胜了旧金山地震。在20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一命题,即在战争中不存在真正的胜利者,而只有程度不同的失败者。然而,战争是否也与地震一样,是人类智慧所无法控制和消除的自然现象呢 虽然很少会有人同意这一观点,但是,无论人类怀着如何高尚的理想,如何孜孜以求地试图消除战争,却依然只能赢得国家间转瞬即逝的短暂和平。
——摘自肯尼迪·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20世纪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 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战争伤害巨大且不可避免,但人类维护和平努力不止。
角度:战争伤害巨大,给人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人类永远努力追求和平。中国提出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维护和平的重大贡献。战争没有胜利者,那抗日战争等反法西斯战争、殖民地国家追求民族独立的战争呢 战争不可避免,是否意味着国家间的利益纷争,就必须通过战争来解决呢 和平是转瞬即逝的,是否意味着人类社会追求和平的努力是毫无价值的呢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考法1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世界历史意义
1.(前瞻考·十月革命的爆发)(2023海门期末,13)1917年4月,列宁提出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荒谬的口号。11月,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此时的临时政府如同沙皇一样,几乎没什么支持者。出现这一情况的关键原因是( )
A.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初步形成
B.列宁把握住了俄国社会的矛盾焦点
C.临时政府的专制独裁激化社会矛盾
D.布尔什维克成为苏维埃中的多数派
答案 B
考法3 两次世界大战与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2.(前瞻考·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024届镇江期中,15)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造成德国企业停工,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由此可知( )
A.德国反战和平运动高涨
B.协约国企图瓜分德国
C.强权政治孕育国际冲突
D.凡尔赛体系维护和平
答案 C
3.(前瞻考·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024届海安高级中学月考,11)巴黎和会后,新的民族国家的涌现满足了民族主义对国家自主的渴望,人们希望国际联盟的成立即可裁决争端,也可阻止未来战争。但实际情况是,在20世纪20年代,国联插手许多争端,基本上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但只要纠纷涉及大国,就会隔岸观火、无能为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
A.巴黎和会并未带来实质和平
B.国际联盟基本成为傀儡
C.国际关系体系相对比较脆弱
D.大国支配小国现象普遍
答案 C
4.(2024届河北石家庄部分名校调研,15)下表为法国1919—1937年的一些举措。这可以用来说明法国( )
时间 事件
1919年 开始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进行研究
1925年 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
1927年 决定先在法国东北边境构筑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3个独立的筑垒地域,并于1928年开始施工
1937年 决定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防线
A.致力于遏制法西斯进攻
B.试图构建集体安全防御体系
C.意欲重新划分欧洲疆界
D.存在着消极被动的战略思想
答案 D
5.(前瞻考·第二次世界大战)(2023南京月考,16)《租借法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英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法案。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对苏联进行“无条件援助”。这一政策( )
A.对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
B.对二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C.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
D.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答案 A
考法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6.(前瞻考·亚非民族民主运动)(2023湖北6月模考,15)1919年,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连续举行示威、罢工和武装暴动;中国发生五四运动;埃及全国各地爆发反英起义。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
A.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
B.标志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
C.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
D.导致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
答案 B
7.(前瞻考·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月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06年8月,一位英国人在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从睡梦中觉醒。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 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
——摘编自[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国家民族
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迫使英国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 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 美洲 尼加 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中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6分)
答案 (1)对东方的预见是正确的。但材料认为东方觉醒主要是受日本和俄国革命的影响,这种说法不全面,东方觉醒最主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东方各国的民族危机,东方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2)总体看更为广泛、激烈和彻底,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具体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国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争取独立、建立民主政府;有的国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寻求独立解放的道路;有的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交织在一起。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主要是争取或捍卫独立主权并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武装斗争,有的则引向现代化发展道路。
限时拔高练
时间:25分钟 分值:3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023海安期末,14)列宁指出,很多人认为,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继续战争。而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的斗争视线,同时以进行战争为名组织反动武装力量,伺机镇压人民。列宁提出这一观点意在(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强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C.揭露帝国主义间战争的罪恶本质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答案 B
2.(2023常州一调,14)一战之后,德国丧失了战前领土的13%,人口的10%,耕地的15%,铁矿藏的75%。协约国还要求德国赔偿1320亿金马克。这意味着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人的孙子辈们也得为他们先辈们的“战争罪责”进行赔偿。此种状况( )
A.刺激了纳粹主义兴起
B.导致两次柏林危机
C.反映国联有效制止侵略
D.影响马歇尔计划出台
答案 A
3.(2024届湖北教学改革联盟期中,14)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A.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领土 B.欧洲政治版图发生重大变化
C.苏俄作为战胜国领土扩大 D.奥斯曼帝国丧失的领土最多
答案 B
4.(2023南京三模,15)1918年,列宁在分析了苏俄国内经济的具体状况后,提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就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就真正能够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立于不败之地”。这一主张( )
A.符合国内革命战争的需要 B.集中财物推动政权巩固
C.促成新经济政策即时出台 D.体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答案 D
5.(2024届泰州中学第一次月考,15)1921年12月,一位苏俄老农民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说,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同时,他以正在召开会议的剧院为例把农民比喻为墙,工人比喻为房盖,强调了农民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有利于政权巩固
B.农业集体化的实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D.苏联模式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答案 C
6.(2024届海安实验中学、句容三中10月联考,15)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这一认识使苏联(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经济发展水平赶超欧美
C.消弭了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歧
D.依靠政权的力量发展国民经济
答案 D
7.(2024届海门第一次月考,14)下表是1922—1933年苏联对德国进出口的主要商品种类及价值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卢布)。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出口 商品 种类 食品 毛皮 粮食 石油产品
价值 10.5 9.9 5.3 4.6
进口 商品 种类 机器设备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化工产品
价值 41.7 14.9 2.9 6.6
A.苏联工业化依赖德国的支持
B.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C.德国对苏联的贸易逆差巨大
D.贸易是推进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答案 D
8.(2023如皋三模,14)被称为“印尼国父”的苏加诺认为民族主义不应该是一种狭隘的排他主义,他将团结了共产党的孙中山作为民族主义者的榜样,号召印尼的民族主义者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团结起来,推翻荷兰的殖民统治。这一主张意在( )
A.获得亚洲各国人民的同情支持
B.凝聚民族力量争取国家独立
C.推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D.表达对北伐战争的深切同情
答案 B
9.(2023高邮期末,15)1940年,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开始实行每周7天的工作制,规定工人未经管理者许可离开工作场所、迟到、旷工都是违法行为。苏联这一举措( )
A.旨在提升本国工业化水平
B.说明苏联模式的弊端明显
C.意在应对紧张的国际形势
D.反映人民劳动积极性低下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0.(2024届高邮10月月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学界关于一战的著述繁多,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总是被忽略。《一战中的华工》一书根据翔实可靠的史料,披露了一段意义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历史。一战期间,14万华工因缘际会地成为中国派往世界的“使者”,来到法国参战。华工们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是挖战壕、修铁路的专家,甚至搏杀于前线,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们是中国国际化进程中平民参与的代表,为中国参战和参加巴黎和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华工们参与一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动地之事。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 示例
论题:华工参加一战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论述: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十几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战场。在欧洲战场,中国华工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吃苦耐劳、高效勇敢,不少华工献出了生命。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总之,一战中华工的付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国际化进程。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答案)--第十一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