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十九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1.(2023清华大学3月学术能力诊断,24)在早期周遗址中,发现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遗物。但是之后的周人更重占筮,较之龟卜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思想性,暗含抽象思维意向和主观能动精神,并推衍出博大精深的《周易》哲学体系。这着重强调( )
A.早期国家宗教信仰一致
B.商朝思想神秘色彩浓厚
C.周朝文化“人本”趋向明显
D.诸子百家思想渊源深远
2. (2023湖南部分学校模拟,1)据下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内容 出处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梁惠王》
足国之道,节用而裕民……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荀子·富国》
A.重视民本思想 B.分封制瓦解
C.农耕经济发展 D.井田制崩溃
3.(2024届湘豫名校9月联考,6)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菻(今地中海东岸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
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4.(2023安徽“江南十校”3月联考,33)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中的设计图“惊人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 )
A.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
B.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C.中国的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
D.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
5.(2023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2月测试,30)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
A.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
B.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
C.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
D.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6.(2024届浙江温州一模,12)古代世界纪年方式百花齐放。古代亚述以任职里模的人的名字纪年;古代印度经常用佛祖去世的年代为基准纪年;伊斯兰教历用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的年代作为基准年代;古代罗马人用执政官的名字纪年;古代希腊城邦数量众多,许多城邦都有自己独特的纪年方式。这可以说明( )
A.古代世界各文明没有相互影响
B.公元纪年的推广势在必行
C.古代世界经济发展水平迥异
D.世界文明多元起源和多元发展
7. (2024届湖北宜昌协作体期中,11)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时代,发生了一场长达百年的翻译运动,翻译了大批希腊哲学、数学、艺术和来自印度的医学典籍,如阿拉伯人根据希腊的哲学和科技翻译典籍以及印度宗教文化典籍创作出《动物志》一书,开拓了动物及其相关哲学与科学研究的新视角。这可用于说明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
A.侧重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B.促进欧洲近代思想解放
C.体现出文化扩张的政策
D.推动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8.(2024届江苏淮安五校10月调研,2)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火胜金”“水胜火”之论;战国时期的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五行”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思想( )
A.反映了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
B.传承了“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彰显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探索
9.(2024届湖北宜昌协作体期中,5)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华期间“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并提出对华实行“学术传教”的思想,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科学技术等传到了中国。西方传教士的这些做法( )
A.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B.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新高潮的到来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
D.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0.(2024届湖北重点高中智学联盟10月联考,7)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引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梁启超、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孙中山坚持“天下为公”的价值导向,创立并维护中华民国。这反映出( )
A.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要途径
B.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深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C.西学的广泛传播推动并加深中国社会变革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极强的功利主义倾向
11.(2024届北京海淀期中,14)1877年出土的一块石碑上刻有公元前419年雅典与阿尔哥斯等城邦缔结条约的铭文,考古学家把它与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记载的盟约内容相对照,两者相差无几。由此可见,修昔底德( )
A.记述了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
B.重视社会文化史撰述
C.注重推广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D.记载的盟约真实可信
12.(2024届山东淄博一模,9)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
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工商业阶层壮大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天主教会的衰落
13.(2024届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一模,12)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这表明,俄罗斯( )
A.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B.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
C.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
D.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14. (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八,12)中世纪的西欧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其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的嬉戏》则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据此可知,该剧的创作( )
A.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
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
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5.(2023辽宁沈阳一模,12)19世纪40年代,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中美洲、恰帕斯和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如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尤卡坦半岛古代金字塔遗址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16. (2023湖南二模,13)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一种“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意识在俄罗斯盛行,这种思想认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由于背叛基督教而崩溃。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这一思想后来对俄罗斯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情况反映了 ( )
A.俄罗斯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B.东正教信仰决定俄罗斯的国家走向
C.俄罗斯文化的源头主要来自罗马文化
D.东正教信仰因苏联建立而遭到抛弃
二、非选择题
17.(2023清华大学9月学术能力诊断,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乾道七年(1171年),朱熹在福建省崇安县创办“五夫社仓”,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经营管理办法,即《社仓事目》。淳熙八年(1181年),朱熹在《辛丑延和殿奏札》中,当面奏请孝宗皇帝批准他的《社仓事目》在全国实施。此后,这个《社仓事目》被称为“朱子社仓法”。“五夫社仓”也就成为在全国农村普遍推广的储粮备荒及社会救济的主要形式。这个社仓法即成为一个以实物形式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张品端《朱熹与社仓法》
材料三 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内民众食盐断绝。1928年,红军把打土豪时缴获的一瓢食盐送给村民李尚发。李尚发满怀感激地收下了这一瓢盐,可他一直舍不得吃,特意找来一只褐色的陶罐儿把它装起来。第三次反围剿时,他将这罐盐藏在老杉树下。1949年,李尚发小心翼翼地挖出这罐食盐,1959年,他把珍藏30年的这罐食盐献给了井冈山博物馆。
——摘编自《红色故事》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18.(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一,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孟子思想对于儒家学说的最大发展在于开始探讨人性问题,并提出了“性善”论的主张。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具有道德意识,他称之为“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为这种道德属性是善的,所以人性是善的。因此他肯定:“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他所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念更是后代志士仁人所遵循的道德标准。
材料二 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使苏格拉底深为忧虑。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即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直至确立普遍公认的真理。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从哪些方面发展了儒家学说,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6分)
19.(2024届北京海淀期中,27)中西文化交流。(12分)
材料一 明代中叶,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中国内地。他们以传播欧洲科学文化为手段,导引信徒向慕欧洲文明和生活方式。他们介绍的西方科学主要集中在天文、数学方面,介绍的并非西方科学的最新成就,但许多科学著作通过编译得以在中国流传,中国有了可供吸取的新的知识来源。
西方传教士为了适应、了解中国社会,开始钻研中国的经典。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经意大利和法国人的介绍、研究,先后有了拉丁文和法文译本,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流传和宣扬。1671年法文本的中医著作《中国脉经》出版。1735年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科学的《中华帝国志》四册在巴黎刊印。中国的工艺品、园林、瓷器、绘画、丝绸和茶叶等也得到欧洲人的景仰。在启蒙运动中,中国的优秀文化曾给莱布尼兹、伏尔泰的哲学和魁奈、杜尔哥的重农派学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不能过分夸大明清之际西学东传的规模与效应。原因之一是,西学知识,无论是科技还是艺术,只囿于宫廷和极个别士人,没能真正走入中国社会,更不要说被纳入科举,跻身主流文化;原因之二是,中国人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选择性地接受西学,主要是选择一些能够满足农业社会需求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并不多。
——摘编自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
关系史》第二版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6分)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十九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1.(2023清华大学3月学术能力诊断,24)在早期周遗址中,发现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遗物。但是之后的周人更重占筮,较之龟卜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思想性,暗含抽象思维意向和主观能动精神,并推衍出博大精深的《周易》哲学体系。这着重强调( )
A.早期国家宗教信仰一致
B.商朝思想神秘色彩浓厚
C.周朝文化“人本”趋向明显
D.诸子百家思想渊源深远
答案 C
2. (2023湖南部分学校模拟,1)据下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内容 出处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梁惠王》
足国之道,节用而裕民……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荀子·富国》
A.重视民本思想 B.分封制瓦解
C.农耕经济发展 D.井田制崩溃
答案 A
3.(2024届湘豫名校9月联考,6)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菻(今地中海东岸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
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答案 D
4.(2023安徽“江南十校”3月联考,33)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中的设计图“惊人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 )
A.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
B.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C.中国的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
D.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
答案 D
5.(2023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2月测试,30)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
A.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
B.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
C.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
D.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答案 A
6.(2024届浙江温州一模,12)古代世界纪年方式百花齐放。古代亚述以任职里模的人的名字纪年;古代印度经常用佛祖去世的年代为基准纪年;伊斯兰教历用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的年代作为基准年代;古代罗马人用执政官的名字纪年;古代希腊城邦数量众多,许多城邦都有自己独特的纪年方式。这可以说明( )
A.古代世界各文明没有相互影响
B.公元纪年的推广势在必行
C.古代世界经济发展水平迥异
D.世界文明多元起源和多元发展
答案 D
7. (2024届湖北宜昌协作体期中,11)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时代,发生了一场长达百年的翻译运动,翻译了大批希腊哲学、数学、艺术和来自印度的医学典籍,如阿拉伯人根据希腊的哲学和科技翻译典籍以及印度宗教文化典籍创作出《动物志》一书,开拓了动物及其相关哲学与科学研究的新视角。这可用于说明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
A.侧重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B.促进欧洲近代思想解放
C.体现出文化扩张的政策
D.推动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答案 D
8.(2024届江苏淮安五校10月调研,2)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火胜金”“水胜火”之论;战国时期的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五行”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思想( )
A.反映了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
B.传承了“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彰显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探索
答案 D
9.(2024届湖北宜昌协作体期中,5)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华期间“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并提出对华实行“学术传教”的思想,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科学技术等传到了中国。西方传教士的这些做法( )
A.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B.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新高潮的到来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
D.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答案 D
10.(2024届湖北重点高中智学联盟10月联考,7)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引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梁启超、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孙中山坚持“天下为公”的价值导向,创立并维护中华民国。这反映出( )
A.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要途径
B.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深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C.西学的广泛传播推动并加深中国社会变革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极强的功利主义倾向
答案 B
11.(2024届北京海淀期中,14)1877年出土的一块石碑上刻有公元前419年雅典与阿尔哥斯等城邦缔结条约的铭文,考古学家把它与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记载的盟约内容相对照,两者相差无几。由此可见,修昔底德( )
A.记述了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
B.重视社会文化史撰述
C.注重推广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D.记载的盟约真实可信
答案 D
12.(2024届山东淄博一模,9)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
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工商业阶层壮大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天主教会的衰落
答案 A
13.(2024届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一模,12)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这表明,俄罗斯( )
A.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B.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
C.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
D.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答案 D
14. (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八,12)中世纪的西欧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其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的嬉戏》则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据此可知,该剧的创作( )
A.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
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
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15.(2023辽宁沈阳一模,12)19世纪40年代,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中美洲、恰帕斯和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如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尤卡坦半岛古代金字塔遗址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答案 D
16. (2023湖南二模,13)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一种“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意识在俄罗斯盛行,这种思想认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由于背叛基督教而崩溃。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这一思想后来对俄罗斯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情况反映了 ( )
A.俄罗斯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B.东正教信仰决定俄罗斯的国家走向
C.俄罗斯文化的源头主要来自罗马文化
D.东正教信仰因苏联建立而遭到抛弃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7.(2023清华大学9月学术能力诊断,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乾道七年(1171年),朱熹在福建省崇安县创办“五夫社仓”,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经营管理办法,即《社仓事目》。淳熙八年(1181年),朱熹在《辛丑延和殿奏札》中,当面奏请孝宗皇帝批准他的《社仓事目》在全国实施。此后,这个《社仓事目》被称为“朱子社仓法”。“五夫社仓”也就成为在全国农村普遍推广的储粮备荒及社会救济的主要形式。这个社仓法即成为一个以实物形式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张品端《朱熹与社仓法》
材料三 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内民众食盐断绝。1928年,红军把打土豪时缴获的一瓢食盐送给村民李尚发。李尚发满怀感激地收下了这一瓢盐,可他一直舍不得吃,特意找来一只褐色的陶罐儿把它装起来。第三次反围剿时,他将这罐盐藏在老杉树下。1949年,李尚发小心翼翼地挖出这罐食盐,1959年,他把珍藏30年的这罐食盐献给了井冈山博物馆。
——摘编自《红色故事》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答案 示例
论题: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德政思想。(2分)
中华传统德政思想源远流长,《左传》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将立德放置首位;孔子明确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指为政者立德政、行德治、施德教,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就会使社会安定、社稷稳固。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这其中就包括对德政思想的践行。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如材料三中提到的“一罐食盐”的故事,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靠和带领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依靠广大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提前完成“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涌现出像焦裕禄这样一心为民、勤于德政的“好公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8分)
综上所述,德政就是进行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实践,德政思想是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政治文化。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从革命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2分)
一等 (10~12分) (1)观点明确,符合唯物史观 (2)合理引用史实,时间跨度大,进行多角度阐述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5~9分) (1)观点较明确,符合唯物史观 (2)基本能引用史实,能多角度阐述 (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0~4分) (1)观点较明确,若不符合唯物史观,按0分处理 (2)引用史实有限,不能多角度阐述 (3)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18.(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一,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孟子思想对于儒家学说的最大发展在于开始探讨人性问题,并提出了“性善”论的主张。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具有道德意识,他称之为“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为这种道德属性是善的,所以人性是善的。因此他肯定:“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他所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念更是后代志士仁人所遵循的道德标准。
材料二 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使苏格拉底深为忧虑。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即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直至确立普遍公认的真理。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从哪些方面发展了儒家学说,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6分)
答案 (1)发展:开始探讨人性问题,提出“性善”论;树立社会道德标准;认为统治者应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观点。(任答两点)
原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基础发生巨大变化;政治上,诸侯割据,战乱不断,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思想上,继承孔子的思想,处于百家争鸣时代。(任答两点)
(2)共同点:注重探讨人和人性;推崇道德的作用;关心时政,忧国忧民;对后世影响深远。(任答三点)
19.(2024届北京海淀期中,27)中西文化交流。(12分)
材料一 明代中叶,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中国内地。他们以传播欧洲科学文化为手段,导引信徒向慕欧洲文明和生活方式。他们介绍的西方科学主要集中在天文、数学方面,介绍的并非西方科学的最新成就,但许多科学著作通过编译得以在中国流传,中国有了可供吸取的新的知识来源。
西方传教士为了适应、了解中国社会,开始钻研中国的经典。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经意大利和法国人的介绍、研究,先后有了拉丁文和法文译本,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流传和宣扬。1671年法文本的中医著作《中国脉经》出版。1735年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科学的《中华帝国志》四册在巴黎刊印。中国的工艺品、园林、瓷器、绘画、丝绸和茶叶等也得到欧洲人的景仰。在启蒙运动中,中国的优秀文化曾给莱布尼兹、伏尔泰的哲学和魁奈、杜尔哥的重农派学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不能过分夸大明清之际西学东传的规模与效应。原因之一是,西学知识,无论是科技还是艺术,只囿于宫廷和极个别士人,没能真正走入中国社会,更不要说被纳入科举,跻身主流文化;原因之二是,中国人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选择性地接受西学,主要是选择一些能够满足农业社会需求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并不多。
——摘编自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
关系史》第二版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6分)
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东西方贸易发展,以澳门为通道,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欧洲近代科学发展,西方传教士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
明清时期,大一统国家治理加强,社会稳定,农耕经济繁荣,对西方有吸引力;明清统治者强化专制,长期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和文化专制,限制对外往来和西学传播。
(2)欧洲数学、测绘等技术传入中国,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在中国得到传播,丰富了中国文化;因为西学只在少数人中传播,没有进入主流文化;受中国农耕社会的制约,西学的影响有限;中国儒家经典、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到西方,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反响;中国的建筑艺术、茶叶、丝绸和瓷器传入欧洲,丰富了欧洲人的生活。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第十九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