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年高考
考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江苏卷题组
1.(2021江苏,11,3分)右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
“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 )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
其他卷题组
2.(2022重庆,9,3分)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军管会在接管城市时明确要求:对旧政权人员一概不许称伪人员,对企业生产机关必要时可冠以“原”字,对学校除需要更改名称的外,仍称原名。这些要求( )
A.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工作原则
B.贯彻了团结建国的精神
C.落实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
D.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要
3.(2023海南,7,3分)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
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
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4.(2023湖南,9,3分)
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
产品 原煤 烧碱 电动机 棉纱 棉布 纸 火柴 卷烟 面粉
比重 28.3% 59.4% 79.6% 46.7% 40.3% 63.4% 80.6% 80.4% 79.4%
据上表推知,当时( )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
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
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
5.(“五史”教育·新中国史)(2023广东,10,3分)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 )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
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
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
6.(2023湖北,9,3分)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7.(2023海南,8,3分)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 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1912—1927年
B.1927—1937年
C.1949—1956年
D.1978—1992年
8.(2023辽宁,9,3分)1952年12月以后,北京等一些城市陆续出现蔬菜供应困难。对此,陈云指出:“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强调了( )
A.调整城乡关系的艰巨性
B.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C.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D.缓解粮食短缺的紧迫性
9.(2022广东,10,3分)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这说明( )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了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0.(2023福建,9,3分)下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年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26日 上午 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后到科学院开会
下午 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
晚上 参加外事活动
27日 下午 报社来人约稿
晚上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
A.科教水平迅速提高
B.国际学术交流密切
C.科技人才受到重视
D.科学精神得以弘扬
11.(2023河北,9,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总工会号召在国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上海机床厂劳动模范盛利改进了39种工具,创造了3年完成5年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月均达到99%以上的优异成绩。这体现出(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顺利推进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得到贯彻
C.技术革新助力了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
12.(2022天津,8,3分)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处,30县遭受洪灾;195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安全入海。上述三次特大洪水的结果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治理能力的强弱 B.社会制度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高低 D.自然因素的影响
13.(2022山东,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工人新村》(1952年,孙桂桐 何正慈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4.(“五史”教育·社会主义发展史)(2023全国甲,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江苏卷题组
1.(2020江苏单科,13,3分)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2.(2021江苏,10,3分)东北机器制造厂尉凤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他们的技术革新( )
A.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B.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
C.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3.(2023江苏,10,3分)1956—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译著中,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著作为主,但资本主义国家的著作数量增长很快。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专家的人数和比重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至1966年,日本和法国的专家人数居在华外国专家前两位。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三线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B.科技交流摆脱冷战影响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
4.(2022江苏,10,3分)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
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
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
其他卷题组
5.(“五史”教育·新中国史)(2023全国乙,30,4分)
图1 图2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6.(2021湖南,11,3分)下表所列活动( )
时间 活动名 主要获奖或 展演(展出)作品
1956年 8月 第一届全国 音乐周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
1957年 1月 第一次群众 性电影评奖 《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
1957年 12月 第一届全国 摄影艺术展 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
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
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
7.(2022河北,9,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看苏联电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据统计,1949—1959年国内放映的苏联电影达750多部,如《列宁在十月》《科学院士帕夫洛甫》《普希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观众约19亿人次。这一现象说明( )
A.“一边倒”方针推动中苏全面交流
B.国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C.“双百”方针的贯彻丰富人民生活
D.“一五”计划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
8.(2022湖北,9,3分)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9.(2023福建,10,3分)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
年份 类别
农业机械 总动力(万马力) 机械耕种 面积(万公顷) 机电灌溉 面积(万公顷) 化肥施用量 (万吨) 农业用电量 (亿度)
1952年 25 13.6 31.7 7.8 0.5
1978年 15 975 4067 2489.5 884 253.1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
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10.(2022福建,10,3分)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分布及其变动如下图所示。该图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
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分布(%)
A.工业发展重心的倾斜
B.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的雄厚
C.工业区域格局的转变
D.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
11.(2022全国乙,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5分)
12.(2022北京,17,10分)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
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10分)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考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江苏卷题组
1.(2021江苏,12,3分)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 )
A.城乡改革互相促进
B.全面整顿初见成效
C.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D.倡导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其他卷题组
2.(“五史”教育·改革开放史)(2023湖南,10,3分)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
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
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3.(2023全国乙,31,4分)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4.(2022重庆,10,3分)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 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5.(2022全国乙,31,4分)
上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6.(2022山东,9,3分)下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7.(2021福建,10,3分)1973—1978年,在我国对外引进的成交金额中,用于成套设备的占80%以上。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多引进制造技术和专利”的方针。这一转变旨在( )
A.调整进口商品结构
B.拓展对外开放的合作领域
C.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D.提升国有企业的制造能力
8.[2022重庆,17(3),5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81年,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总共发行361.76亿元,1985年起可以贴现和抵押贷款。通过发行国库券,将人民群众手中的部分购买力及其他一部分社会财力集中起来,暂时转移给了国家,增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投资。
——摘编自万立明《中国共产党公债政策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央发行国库券的作用。(5分)
9.(“五史”教育·改革开放史)(2023山东,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结业后,由我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
凡符合下述条件的职工均可报考: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好,谈吐及待人接物坚持“五讲四美”;
2.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毕业,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3.具有初等英语基础;
4.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中文水平;
5.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
——据南兆旭《深圳记忆:1949—2009》
结合材料,以“深圳·窗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考点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1.(2023北京,9,3分)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 )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2022湖北,10,3分)北京在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后,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多次商讨,北京奥申委于1992年6月确定并公布了申奥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 )
A.积极地传播奥运精神
B.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C.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
D.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3.(2022山东,8,3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4.(2022北京,10,3分)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5.(2023重庆,9,3分)下图是1978—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它突出反映了中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效实施
B.国内各区域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C.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
D.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得到落实
6.(2021海南,13,3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3 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
考点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2023海南,9,3分)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2.[2022全国甲,41(2)(3),17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
——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7分)
3.(2023辽宁,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
材料二 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
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
——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
的月亮新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知。(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考法1 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1.(2024届T8联考,10)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 )
年份 进出口增长 情况/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 所占比重/%
进出口 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 总额 出口额 进口 额
1950年 11.3 5.5 5.8 0.9 0.91 —
1951年 19 7.6 12.0 1.2 0.92 —
1952年 19.4 8.2 11.2 1.2 1.02 —
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
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
C.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的失败
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2.(前瞻考·人民政权的巩固)(2024届丹阳10月月考,11)如图为画家赵延年1953年
绘制的宣传画《多增加一分生产,多消灭一个敌人》,该作品旨在宣传( )
A.国内开展的抗美援朝运动
B.进行剿匪镇反保障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一五”计划中的工业化建设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考法2 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3.(新风向·“一五”计划)(2024届镇江期中,9)1953年10月我国的粮食收购计划只完成了38%,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需的口粮。10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这一应对举措( )
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
B.有利于土地改革的实施
C.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考法3 改革开放前各领域开创性、奠基性成就的意义
4.(热考法·时代精神)(2023江苏七市三模,8)1956年,国营企业新丰电机厂参加上海重工业局组织的劳动竞赛。该厂模子车间组长为了赶先进,在评比过程中改进了冲眼位开关,使弹簧圈模子质量提高的同时,产量提高了49倍。当年他也获得了先进生产者奖章。这说明( )
A.劳动竞赛激发了职工创造精神
B.社会主义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
C.工商业改造调动了工人积极性
D.国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考法4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
5.(热考法·社会主义建设)(2024届无锡期中,10)宣传画具有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的特点。下面是1959年题为《实干苦干加巧干 生产指标冲云端 纺织女工志气大 要把地球当线团》(左图)和《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争取更大的丰收》(右图)的两幅宣传画。这两幅作品意在( )
A.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展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C.促使中共八大的精神付诸实践
D.表明女性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
考法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6.(2023淮安涟水中学考前模拟,10)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
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
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
考法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影响
7.(新风向·经济建设成就)(2024届连云港期中,10)下图中产业增加值的变化表明( )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C.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D.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8.(新风向·企业改革)(2024届扬州期中,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关于股份制,体改委搞得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开始搞的那年才14家企业,到2009年7月,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已有1628家了,市值达到24万亿元,差不多相当于同年中国GDP的80%。境内的上市公司累计融资5.4万亿元,多大的数字啊!同时,还批准了154家公司境外上市,筹集了大量的资金。2000年,中国石化总公司通过在纽约、伦敦和中国香港上市,筹集了35亿美元,资金雄厚,企业越做越大。这个公司到2009年才成立26年。2009年公布的世界500强里面,中石化是第9名!这些都充分说明,多一点股份制对国家、对社会主义事业有利。如果没有股份制,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确是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锦华《国家体改委志在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阶段。(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股份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认识。(9分)
限时拔高练
时间:25分钟 分值:4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4届海安期中,10)1950年左右,在党和政府以及乡村干部的倡导下,湖北均县农民艺人创作了大量讴歌农民、批判地主的民谣、戏曲作品,如《农人十想》《保卫胜利果实》等,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新中国此举意在( )
A.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B.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C.推进农村的社会变革
D.践行社会主义文艺方针
2.(2024届苏州期中,9)1950年1—5月,上海市私营商店大量歇业,下图为申请歇业数量统计表(单位:家)。该现象反映了( )
A.人民政府大力打击投机商人
B.上海的工商业政策亟须调整
C.上海优化经济结构成效明显
D.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2024届扬州期中,9)1951年12月,党中央发出通知,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更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发挥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 )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服务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集体劳动
D.反映出中国广大地区社会结构变动
4.(2023扬州一模,10)1955年,我国某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B.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C.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
D.现代税收制度日臻完善
5.(2023苏锡常镇一模,9)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我国一些地方的红薯种植面积竟占到耕地总面积的40%至50%,形成了“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局面,而“那些热衷于红薯生产的官员,则被冠以红薯专员、红薯县长、红薯书记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需要
B.“左”倾错误带来的经济困难
C.红薯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
D.农业生产关系的急剧变革
6.(2023江苏七市三模,10)下图是1960年与1965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所有制结构改变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线建设的完成 D.国民经济的调整
7.(2024届淮安第一次月考,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开展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开始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工作步伐。到1982年底,全国共纠正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该举措( )
A.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B.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D.恢复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8.(2023南京、盐城二模,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签署或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0个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条约,反对军备竞赛,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这展现了我国( )
A.人民军队的革命性重塑
B.坚持多边外交的一贯主张
C.和平崛起的现代化道路
D.均衡发展的对外关系框架
9.(2023苏锡常镇二模,8)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可用“承包”一词来概括:农村搞土地承包,城市搞企业承包,政府搞财政承包。如政府财政承包是指某地以某一年的财政收入为基数,然后设定一个固定的年收入增长率,超过年增长率的增收部分都归地方,没超过的部分由地方和中央五五分成。这样的规定( )
A.体现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B.导致中央财政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C.有利于激发企业生产活力
D.是计划经济在财税政策上的体现
10.(2024届连云港第二次月考,16)据统计,2022年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的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还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制,为拉美国家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货币选择。中国这一系列举措( )
A.利于推动中拉合作共赢良好局面
B.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
C.表明了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决心
D.构建了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1.(2023徐州一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50—201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波动曲线
——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列出信息并充分论证,表达清晰)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年高考
考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江苏卷题组
1.(2021江苏,11,3分)右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
“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 )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
答案 D
其他卷题组
2.(2022重庆,9,3分)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军管会在接管城市时明确要求:对旧政权人员一概不许称伪人员,对企业生产机关必要时可冠以“原”字,对学校除需要更改名称的外,仍称原名。这些要求( )
A.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工作原则
B.贯彻了团结建国的精神
C.落实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
D.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要
答案 B
3.(2023海南,7,3分)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
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
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答案 A
4.(2023湖南,9,3分)
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
产品 原煤 烧碱 电动机 棉纱 棉布 纸 火柴 卷烟 面粉
比重 28.3% 59.4% 79.6% 46.7% 40.3% 63.4% 80.6% 80.4% 79.4%
据上表推知,当时( )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
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
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
答案 D
5.(“五史”教育·新中国史)(2023广东,10,3分)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 )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
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
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
答案 A
6.(2023湖北,9,3分)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答案 A
7.(2023海南,8,3分)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 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1912—1927年
B.1927—1937年
C.1949—1956年
D.1978—1992年
答案 C
8.(2023辽宁,9,3分)1952年12月以后,北京等一些城市陆续出现蔬菜供应困难。对此,陈云指出:“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强调了( )
A.调整城乡关系的艰巨性
B.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C.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D.缓解粮食短缺的紧迫性
答案 C
9.(2022广东,10,3分)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这说明( )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了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 B
10.(2023福建,9,3分)下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年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26日 上午 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后到科学院开会
下午 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
晚上 参加外事活动
27日 下午 报社来人约稿
晚上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
A.科教水平迅速提高
B.国际学术交流密切
C.科技人才受到重视
D.科学精神得以弘扬
答案 C
11.(2023河北,9,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总工会号召在国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上海机床厂劳动模范盛利改进了39种工具,创造了3年完成5年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月均达到99%以上的优异成绩。这体现出(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顺利推进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得到贯彻
C.技术革新助力了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
答案 A
12.(2022天津,8,3分)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处,30县遭受洪灾;195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安全入海。上述三次特大洪水的结果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治理能力的强弱 B.社会制度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高低 D.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 B
13.(2022山东,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工人新村》(1952年,孙桂桐 何正慈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一)信息提取
信息举例:
(1)材料性质类信息:1952年的宣传画《工人新村》;
(2)经济生活类信息:工厂、自来水、自行车、电灯、生产模范锦旗、玩具飞机和玩具汽车等;
(3)政治寓意类信息:红旗、向日葵、鸽子、报纸等;
(4)场景主题类信息:整齐的房子、干净的街道、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等。
(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
层次要求:
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零散的有效信息;
层次2: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
(二)历史阐述
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
(1)结合工厂、生产模范锦旗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阐述;
(2)结合鸽子、和谐融洽的氛围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斗争,从社会稳定、人民热爱和平的角度阐述;
(3)结合红旗、向日葵等信息,从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新生政权的角度阐述。
(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层次要求:(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
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加以简要说明;
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
(三)历史表述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
层次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
层次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14.(“五史”教育·社会主义发展史)(2023全国甲,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4.参考答案 观点:武汉长江大桥作为一张“国家记忆”的名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政府财力不足、技术缺乏,无力修建横跨长江、沟通南北的大桥,交通相对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实行“一五”计划,规划和开展了包括武汉长江大桥在内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
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过程中,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坚持技术引进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凭借着艰苦奋斗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了大桥的建设,让自古以来的长江“天堑变通途”,创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史和交通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包括武汉长江大桥在内的“一五”计划的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些“国家记忆”中所蕴含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至今还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江苏卷题组
1.(2020江苏单科,13,3分)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答案 C
2.(2021江苏,10,3分)东北机器制造厂尉凤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他们的技术革新( )
A.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B.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
C.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答案 B
3.(2023江苏,10,3分)1956—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译著中,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著作为主,但资本主义国家的著作数量增长很快。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专家的人数和比重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至1966年,日本和法国的专家人数居在华外国专家前两位。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三线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B.科技交流摆脱冷战影响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
答案 C
4.(2022江苏,10,3分)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
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
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
答案 D
其他卷题组
5.(“五史”教育·新中国史)(2023全国乙,30,4分)
图1 图2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答案 A
6.(2021湖南,11,3分)下表所列活动( )
时间 活动名 主要获奖或 展演(展出)作品
1956年 8月 第一届全国 音乐周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
1957年 1月 第一次群众 性电影评奖 《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
1957年 12月 第一届全国 摄影艺术展 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
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
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
答案 A
7.(2022河北,9,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看苏联电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据统计,1949—1959年国内放映的苏联电影达750多部,如《列宁在十月》《科学院士帕夫洛甫》《普希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观众约19亿人次。这一现象说明( )
A.“一边倒”方针推动中苏全面交流
B.国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C.“双百”方针的贯彻丰富人民生活
D.“一五”计划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
答案 B
8.(2022湖北,9,3分)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答案 D
9.(2023福建,10,3分)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
年份 类别
农业机械 总动力(万马力) 机械耕种 面积(万公顷) 机电灌溉 面积(万公顷) 化肥施用量 (万吨) 农业用电量 (亿度)
1952年 25 13.6 31.7 7.8 0.5
1978年 15 975 4067 2489.5 884 253.1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
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答案 D
10.(2022福建,10,3分)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分布及其变动如下图所示。该图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
1952—1981年中国工业产值分布(%)
A.工业发展重心的倾斜
B.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的雄厚
C.工业区域格局的转变
D.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
答案 A
11.(2022全国乙,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5分)
答案 (1)日本:政府指导,私企主导;通过立法形式,规范技术引进管理;政府放宽技术引进审查,企业技术引进自主权扩大;引进对象以欧美国家为主。
中国: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由国家主导技术引进;引进对象以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国际合作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引进范围广,侧重尖端技术领域;进程曲折。
(2)日本:二战对日本经济的破坏;二战后,在美苏两极格局下,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援助以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日本战后进行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并学习借鉴苏联经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撤走在华专家;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国内外形势和本国国情,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独立自主地发展中国科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投入人力和物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健全科研机构,建设科研队伍,建立新型科研体制;积极争取国际科学技术研究合作和交流;等。
12.(2022北京,17,10分)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
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10分)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参考答案示例:
第一个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吸取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失败的教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了中国革命的新形式,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第二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实际出发,撰写了《论十大关系》。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
考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江苏卷题组
1.(2021江苏,12,3分)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 )
A.城乡改革互相促进
B.全面整顿初见成效
C.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D.倡导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其他卷题组
2.(“五史”教育·改革开放史)(2023湖南,10,3分)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
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
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答案 C
3.(2023全国乙,31,4分)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 C
4.(2022重庆,10,3分)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 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答案 C
5.(2022全国乙,31,4分)
上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答案 B
6.(2022山东,9,3分)下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答案 D
7.(2021福建,10,3分)1973—1978年,在我国对外引进的成交金额中,用于成套设备的占80%以上。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多引进制造技术和专利”的方针。这一转变旨在( )
A.调整进口商品结构
B.拓展对外开放的合作领域
C.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D.提升国有企业的制造能力
答案 D
8.[2022重庆,17(3),5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81年,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总共发行361.76亿元,1985年起可以贴现和抵押贷款。通过发行国库券,将人民群众手中的部分购买力及其他一部分社会财力集中起来,暂时转移给了国家,增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投资。
——摘编自万立明《中国共产党公债政策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央发行国库券的作用。(5分)
答案 (3)平衡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分,重在协调发展,只答平衡财政1分)集中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分)推动改革开放顺利进行。(1分)
9.(“五史”教育·改革开放史)(2023山东,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结业后,由我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
凡符合下述条件的职工均可报考: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好,谈吐及待人接物坚持“五讲四美”;
2.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毕业,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3.具有初等英语基础;
4.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中文水平;
5.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
——据南兆旭《深圳记忆:1949—2009》
结合材料,以“深圳·窗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深圳·窗口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1980年,中央在深圳等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深圳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窗口。
招聘启事中要求被应聘人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五讲四美”,这反映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招聘启事中对被应聘人员提出了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毕业、具备初等英语基础、社会知识等方面的要求,这反映了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这则招聘启事刊登在1981年的《广州日报》上,是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史的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考点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1.(2023北京,9,3分)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 )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
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答案 A
2.(2022湖北,10,3分)北京在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后,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多次商讨,北京奥申委于1992年6月确定并公布了申奥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 )
A.积极地传播奥运精神
B.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C.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
D.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答案 C
3.(2022山东,8,3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 D
4.(2022北京,10,3分)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答案 C
5.(2023重庆,9,3分)下图是1978—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它突出反映了中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效实施
B.国内各区域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C.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
D.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得到落实
答案 C
6.(2021海南,13,3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3 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
答案 A
考点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2023海南,9,3分)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答案 D
2.[2022全国甲,41(2)(3),17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
——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7分)
答案 (2)舰船由购买为主到独立自主研发制造,海军技术与装备日益现代化;(或舰船由购买为主到独立自主研发制造,或海军技术与装备日益现代化,3分)由近岸防御转向近海防御,具备执行远洋任务能力;(由近岸防御转向近海防御,或海防思维从传统到现代,3分)由单一海上作战发展为海陆空潜立体综合作战;(或由单一海上作战到立体综合作战,2分)海军建设的战略地位提升,由军事领域上升到海洋强国的高度。(海军建设的战略地位提升,或上升到海洋强国的高度,或重视海洋事业,2分)
(3)①政治制度;(答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或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或共产党领导,或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或新中国的建立,任意1点均可得2分。此点是从方针、政策角度来概括,关键词是制度/方针/政策。此角度总共不超过2分,后面的各角度均如此)
②管理体制;(机构的设立,或党/国家/政府/领导人的重视或支持或态度,或国家有计划地发展海军,或财政支持,任意1点均可得2分。关键词是重视/支持/态度。毛泽东、邓小平重视不得分)
③经济实力;(答到生产力或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实力强,或经济繁荣,或资金雄厚,任意1点均可得2分。关键词是经济。因为所有的因素都可以总的概括为综合国力,故答到综合国力/综合实力给1分,算在经济因素部分且与其他经济因素部分不重复给分)
④军队素质;(或军人素质,或海军素质。关键词是“素质”)
⑤海防思维与海洋战略;(答到其中一个即可得2分。或海权意识,或对海防的认识/认知,或海军思想的先进与否,或领导人对海军的指导方针,或海军的作战方式/作战体系。关键词是“海军”。只答思维方式不给分,闭关锁国不给分)
⑥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或科技发展水平,或自主发展水平,或科研能力,或工业化水平,或重工业发展,或海军人才培养,或舰船科技水平,或装备质量。关键词是技术/人才/装备)
3.(2023辽宁,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
材料二 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
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
——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
的月亮新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知。(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
3.参考答案 (1)认知: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对月亮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6分)
(2)认知的变化:更加科学化。(2分)
原因:西学东渐,传教士对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播;天文学知识多渠道的传播;科学家的创新驱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探月工程的推动。(7分)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考法1 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1.(2024届T8联考,10)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 )
年份 进出口增长 情况/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 所占比重/%
进出口 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 总额 出口额 进口 额
1950年 11.3 5.5 5.8 0.9 0.91 —
1951年 19 7.6 12.0 1.2 0.92 —
1952年 19.4 8.2 11.2 1.2 1.02 —
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
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
C.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的失败
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 B
2.(前瞻考·人民政权的巩固)(2024届丹阳10月月考,11)如图为画家赵延年1953年
绘制的宣传画《多增加一分生产,多消灭一个敌人》,该作品旨在宣传( )
A.国内开展的抗美援朝运动
B.进行剿匪镇反保障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一五”计划中的工业化建设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A
考法2 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3.(新风向·“一五”计划)(2024届镇江期中,9)1953年10月我国的粮食收购计划只完成了38%,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需的口粮。10月16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这一应对举措( )
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
B.有利于土地改革的实施
C.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答案 D
考法3 改革开放前各领域开创性、奠基性成就的意义
4.(热考法·时代精神)(2023江苏七市三模,8)1956年,国营企业新丰电机厂参加上海重工业局组织的劳动竞赛。该厂模子车间组长为了赶先进,在评比过程中改进了冲眼位开关,使弹簧圈模子质量提高的同时,产量提高了49倍。当年他也获得了先进生产者奖章。这说明( )
A.劳动竞赛激发了职工创造精神
B.社会主义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
C.工商业改造调动了工人积极性
D.国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答案 A
考法4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
5.(热考法·社会主义建设)(2024届无锡期中,10)宣传画具有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的特点。下面是1959年题为《实干苦干加巧干 生产指标冲云端 纺织女工志气大 要把地球当线团》(左图)和《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争取更大的丰收》(右图)的两幅宣传画。这两幅作品意在( )
A.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展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C.促使中共八大的精神付诸实践
D.表明女性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
答案 A
考法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6.(2023淮安涟水中学考前模拟,10)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
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
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
答案 B
考法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影响
7.(新风向·经济建设成就)(2024届连云港期中,10)下图中产业增加值的变化表明( )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C.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D.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答案 D
8.(新风向·企业改革)(2024届扬州期中,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关于股份制,体改委搞得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开始搞的那年才14家企业,到2009年7月,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已有1628家了,市值达到24万亿元,差不多相当于同年中国GDP的80%。境内的上市公司累计融资5.4万亿元,多大的数字啊!同时,还批准了154家公司境外上市,筹集了大量的资金。2000年,中国石化总公司通过在纽约、伦敦和中国香港上市,筹集了35亿美元,资金雄厚,企业越做越大。这个公司到2009年才成立26年。2009年公布的世界500强里面,中石化是第9名!这些都充分说明,多一点股份制对国家、对社会主义事业有利。如果没有股份制,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确是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锦华《国家体改委志在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阶段。(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股份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认识。(9分)
答案 (1)说明: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4分)
(2)认识: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1分)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分)前期改革成果奠定基础;(1分)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1分)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1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限时拔高练
时间:25分钟 分值:4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4届海安期中,10)1950年左右,在党和政府以及乡村干部的倡导下,湖北均县农民艺人创作了大量讴歌农民、批判地主的民谣、戏曲作品,如《农人十想》《保卫胜利果实》等,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新中国此举意在( )
A.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B.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C.推进农村的社会变革
D.践行社会主义文艺方针
答案 C
2.(2024届苏州期中,9)1950年1—5月,上海市私营商店大量歇业,下图为申请歇业数量统计表(单位:家)。该现象反映了( )
A.人民政府大力打击投机商人
B.上海的工商业政策亟须调整
C.上海优化经济结构成效明显
D.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B
3.(2024届扬州期中,9)1951年12月,党中央发出通知,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更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发挥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 )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服务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集体劳动
D.反映出中国广大地区社会结构变动
答案 C
4.(2023扬州一模,10)1955年,我国某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B.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C.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
D.现代税收制度日臻完善
答案 B
5.(2023苏锡常镇一模,9)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我国一些地方的红薯种植面积竟占到耕地总面积的40%至50%,形成了“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局面,而“那些热衷于红薯生产的官员,则被冠以红薯专员、红薯县长、红薯书记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需要
B.“左”倾错误带来的经济困难
C.红薯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
D.农业生产关系的急剧变革
答案 B
6.(2023江苏七市三模,10)下图是1960年与1965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所有制结构改变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线建设的完成 D.国民经济的调整
答案 D
7.(2024届淮安第一次月考,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开展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开始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工作步伐。到1982年底,全国共纠正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该举措( )
A.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B.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D.恢复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答案 A
8.(2023南京、盐城二模,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签署或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0个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条约,反对军备竞赛,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这展现了我国( )
A.人民军队的革命性重塑
B.坚持多边外交的一贯主张
C.和平崛起的现代化道路
D.均衡发展的对外关系框架
答案 C
9.(2023苏锡常镇二模,8)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可用“承包”一词来概括:农村搞土地承包,城市搞企业承包,政府搞财政承包。如政府财政承包是指某地以某一年的财政收入为基数,然后设定一个固定的年收入增长率,超过年增长率的增收部分都归地方,没超过的部分由地方和中央五五分成。这样的规定( )
A.体现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B.导致中央财政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C.有利于激发企业生产活力
D.是计划经济在财税政策上的体现
答案 A
10.(2024届连云港第二次月考,16)据统计,2022年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的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还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制,为拉美国家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货币选择。中国这一系列举措( )
A.利于推动中拉合作共赢良好局面
B.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
C.表明了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决心
D.构建了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1.(2023徐州一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50—201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波动曲线
——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列出信息并充分论证,表达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经济发展受多重因素(政治局势、经济政策、国际环境等)影响。
论述:1954—1956年经济增速不断提升。新中国的建立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1959—1961年,经济增速迅速下降并出现负增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孤立,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1981—1984年,经济增速稳步提升。1978年以后民主法治建设逐步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政治环境;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总之,经济发展速度受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国际局势、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内外有利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答案)--第七单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