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十八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选择题
1.(2023重庆二诊,10)古罗马的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里程碑(如右图),
记录道路名称、修建者和距离等信息。在奥古斯都及以后,皇帝繁多的头衔
名号以及对皇帝的赞语通常占据了里程碑铭文的大部分内容,站点间距离也
有略去不记的情况。这一变化可以解读为( )
A.里程碑不再具有道路标识意义
B.帝国时代着力宣扬君主权威
C.有效的道路管理消除了地区差异
D.道路交通建设提高了行政效率
2.(2024届山西名校10月联考,10)有学者说“明代漕运的历史就是一部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漕运便成为朝廷都城赖以供给之所在,而漕运的主要河道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事实上是一条贡河,将贡品运输到北京。由此可知,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中心转移 B.外来物种扩种
C.经济政策改变 D.江南物产丰饶
3.(2024届广东名校联盟11月联考,13)从1815年至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海运费用直线下降,每磅的运费下降了80%,1870年至1900年又下降了70%,累计共下降了将近95%。这反映出( )
A.思想解放鼓励了冒险精神 B.地理大发现缩短各洲距离
C.奴隶贸易降低了运输成本 D.工业革命带来动力的变革
4.(前瞻考·20世纪交通运输的变化)(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5月测试,7)1921—1927年间,中国道路修建里程由1185千米达到29 170千米,平均每年增长约4664千米,从1908年至1926年,“先后成立的商营汽车运输行或公司,约有300余家,拥有各种客货汽车2400余辆。”据此可知( )
A.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西方工业技术占据主导
C.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D.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
5.(2024届广西北海一模,6)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中国一些大城市还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改善食品卫生状况。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完善
B.有利于中国的公共卫生改革
C.严重阻碍了中医可持续发展
D.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
6.(2024届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二,34)1918年2月至1920年4月,席卷全球的大流感感染了全球约5亿人,期间美国死于流感的人数约为67.5万人。关于疫情起源美国媒体众说纷纭。这表明当时( )
起源 原因
“西班牙流感”说 最先关注且忠实报道流感,成为当时大流感最“通用”的名称
“俄国流感”说 认为流感的发源地是俄国,许多记录在案的流感病例或多或少都来源于该地
“德国流感”说 这场大流感不仅源自德国,甚至很可能是德国人为制造并由德军特工传播的
“中国流感”说 大流感以及所有其他存在于宇宙中的大瘟疫都是在亚洲产生的,它们如同插翅一般,随着20万中国劳工扩散到西方
A.第一次世界大战阻碍了医学正确认知
B.美国媒体掩盖疫情真相
C.国家应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D.意识形态左右舆论报道
7.[2023湖北七市(州)3月调研,16]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
8.(2024届天津重点校联考,3)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秦人在西南地区“通五尺道”,并在五尺道上“颇置吏焉”,邛、笮“通为郡县”。五尺道的经略对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保留了考古遗存利于史学研究
B.开通了西南地区的“丝绸之路”
C.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辖
D.推动了西南民族聚落的发展
9.(2024届河北评价一,8)1930年10月,鄂豫皖红军后方总医院编印了《卫生读本》,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931年7月,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提出要开展“提倡卫生运动”。这些措施( )
A.结束了农村医疗短缺局面
B.配合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建立了近代公共卫生体系
D.完善了边区社会保障制度
10.(2024届长郡中学月考四,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漕运体系。这些漕运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具有临时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
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11.(2024届湖南部分学校9月联考,3)下图所示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纸本《马与骆驼图》(9世纪)。该作品可用于研究唐代后期 ( )
A.盛世局面衰败 B.丝路贸易盛况
C.朝贡贸易发达 D.西域交通条件
12.(2024届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一,9)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时 间 行 人 (名) 人 力 车 (辆) 马 车 (辆) 轿 子 (抬) 骑 马 (人) 自 行 车 (辆) 摩 托 车 (辆) 汽 车 (辆) 公共 汽车 (辆) 有轨 电车 (辆)
1889 年 11 770 6 984 544 9 11 — — — — —
1926 年 50 823 14 600 — — — 34 59 194 37 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三天平均所得(约数),1926年数字则是两天平均所得,所通行的车辆中货车未被计入。
A.传统城市交通工具完全消失
B.上海公共交通发展越来越快
C.自行车在上海市的发展最快
D.科技发展推动城市管理进步
13.(前瞻考·欧洲疫病的流行与影响)(2023湖南邵阳一模,12)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肆虐欧洲,造成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人口的损失。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变成了人间地狱,50%的人得“黑死病”死去,连信仰虔诚的教士也接二连三死去。作为亲历者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天主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据此可知“黑死病”( )
A.引发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B.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诞生
C.成为中世纪文学艺术表现主题
D.冲击了欧洲人的信念和心理
14.(2023湖南长郡中学考前考一,3)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15.(2023湖南名校联盟5月联考,4)元朝回回人忽思慧,担任太医,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该书卷一讲各类食物禁忌;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和水果等。早年传往日本,明清两代曾多次翻印,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
A.蒙古人生活全面中原化
B.理学修身催生中医养生
C.元朝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D.药食同源观念影响广泛
16.(前瞻考·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2024届湖南雅礼中学月考一,9)1951年11月24日,中国公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1952年,中国邮政为这套广播体操发行了一套40枚的邮票(下图为其中的4枚),邮票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短袖短裤的健康女性,分别展示40个体操动作。这表明我国政府( )
A.推广普及新式的运动服装
B.倡导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C.提高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D.把女性健康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
二、非选择题
17.(2024届海南全真模拟二,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漕运的实质是将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地区的绳索。然而,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阶段表
朝代 发展 阶段 漕运 中心 主要 运道 漕运量 (单位:万石)
平均量 最高年份
秦汉 关东之漕 长安、 洛阳 渭河、 漕渠、 黄河、 汴渠 400 600
魏晋 隋唐 从关东 之漕到 江淮之漕 长安、 洛阳 漕渠、 黄河、 汴河、 江南运河 200~ 300 400
两宋 江淮之漕 开封、 杭州 汴渠、 江南运河 600 700
元明清 江南之漕 北京 京杭运河 300~ 400 675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
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意义。(8分)
18.(2024届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下表为把一卡车药品从芝加哥运到法国南锡的成本(估算,1960年)。
项目 现金支出(美元) 占成本的百分比(%)
到美国港口城市的运费 341 14.3
在港口附近的本地运费 95 4.0
使用港口的总支出 1163 48.7
远洋运输的运费 581 24.4
欧洲内陆的运费 206 8.6
总成本 2386 —
货物的整箱处理取代逐件处理之后,装卸费用、保险费用、码头租金等都减少了。集装箱很快就被陆上运输所采用,装载时间的减少和转运成本的降低使得陆上运输的费用大幅下降。在轮船公司建造了专为处理集装箱而设计的轮船之后,海运费用也直线下降。而当集装箱运输变成了联合运输时,集装箱在轮船、卡车和火车之间的无缝转移就能够让商品在一个不间断的运输流中,从亚洲的工厂直接流进北美或欧洲零售商的库房。
材料二 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最先创造性地使用了大型货物集装箱。1956年,他将58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装在改造过的油轮里,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华克港运至休斯敦,获得成功,标志着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开始,麦克莱恩被誉为“集装箱之父”。1966年,美国海陆公司将装有226个标准集装箱的集装箱船引入大西洋,即从北美运往欧洲,从而揭开了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序幕,全球运输业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马克·莱文森《集装箱改变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传统海上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装箱运输的优点。(8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情况。(要求: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10分)
19.(2024届江苏如皋调研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疾病救助政策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
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了覆盖城市(省、市、县)、农村(县、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摘编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6分)
第十八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一、选择题
1.(2023重庆二诊,10)古罗马的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里程碑(如右图),
记录道路名称、修建者和距离等信息。在奥古斯都及以后,皇帝繁多的头衔
名号以及对皇帝的赞语通常占据了里程碑铭文的大部分内容,站点间距离也
有略去不记的情况。这一变化可以解读为( )
A.里程碑不再具有道路标识意义
B.帝国时代着力宣扬君主权威
C.有效的道路管理消除了地区差异
D.道路交通建设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 B
2.(2024届山西名校10月联考,10)有学者说“明代漕运的历史就是一部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漕运便成为朝廷都城赖以供给之所在,而漕运的主要河道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事实上是一条贡河,将贡品运输到北京。由此可知,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中心转移 B.外来物种扩种
C.经济政策改变 D.江南物产丰饶
答案 D
3.(2024届广东名校联盟11月联考,13)从1815年至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海运费用直线下降,每磅的运费下降了80%,1870年至1900年又下降了70%,累计共下降了将近95%。这反映出( )
A.思想解放鼓励了冒险精神 B.地理大发现缩短各洲距离
C.奴隶贸易降低了运输成本 D.工业革命带来动力的变革
答案 D
4.(前瞻考·20世纪交通运输的变化)(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5月测试,7)1921—1927年间,中国道路修建里程由1185千米达到29 170千米,平均每年增长约4664千米,从1908年至1926年,“先后成立的商营汽车运输行或公司,约有300余家,拥有各种客货汽车2400余辆。”据此可知( )
A.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西方工业技术占据主导
C.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D.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
答案 C
5.(2024届广西北海一模,6)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中国一些大城市还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改善食品卫生状况。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完善
B.有利于中国的公共卫生改革
C.严重阻碍了中医可持续发展
D.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
答案 B
6.(2024届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二,34)1918年2月至1920年4月,席卷全球的大流感感染了全球约5亿人,期间美国死于流感的人数约为67.5万人。关于疫情起源美国媒体众说纷纭。这表明当时( )
起源 原因
“西班牙流感”说 最先关注且忠实报道流感,成为当时大流感最“通用”的名称
“俄国流感”说 认为流感的发源地是俄国,许多记录在案的流感病例或多或少都来源于该地
“德国流感”说 这场大流感不仅源自德国,甚至很可能是德国人为制造并由德军特工传播的
“中国流感”说 大流感以及所有其他存在于宇宙中的大瘟疫都是在亚洲产生的,它们如同插翅一般,随着20万中国劳工扩散到西方
A.第一次世界大战阻碍了医学正确认知
B.美国媒体掩盖疫情真相
C.国家应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D.意识形态左右舆论报道
答案 C
7.[2023湖北七市(州)3月调研,16]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
答案 A
8.(2024届天津重点校联考,3)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秦人在西南地区“通五尺道”,并在五尺道上“颇置吏焉”,邛、笮“通为郡县”。五尺道的经略对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保留了考古遗存利于史学研究
B.开通了西南地区的“丝绸之路”
C.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辖
D.推动了西南民族聚落的发展
答案 C
9.(2024届河北评价一,8)1930年10月,鄂豫皖红军后方总医院编印了《卫生读本》,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931年7月,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提出要开展“提倡卫生运动”。这些措施( )
A.结束了农村医疗短缺局面
B.配合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建立了近代公共卫生体系
D.完善了边区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 B
10.(2024届长郡中学月考四,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漕运体系。这些漕运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具有临时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
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 A
11.(2024届湖南部分学校9月联考,3)下图所示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纸本《马与骆驼图》(9世纪)。该作品可用于研究唐代后期 ( )
A.盛世局面衰败 B.丝路贸易盛况
C.朝贡贸易发达 D.西域交通条件
答案 D
12.(2024届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一,9)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时 间 行 人 (名) 人 力 车 (辆) 马 车 (辆) 轿 子 (抬) 骑 马 (人) 自 行 车 (辆) 摩 托 车 (辆) 汽 车 (辆) 公共 汽车 (辆) 有轨 电车 (辆)
1889 年 11 770 6 984 544 9 11 — — — — —
1926 年 50 823 14 600 — — — 34 59 194 37 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三天平均所得(约数),1926年数字则是两天平均所得,所通行的车辆中货车未被计入。
A.传统城市交通工具完全消失
B.上海公共交通发展越来越快
C.自行车在上海市的发展最快
D.科技发展推动城市管理进步
答案 B
13.(前瞻考·欧洲疫病的流行与影响)(2023湖南邵阳一模,12)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肆虐欧洲,造成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人口的损失。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变成了人间地狱,50%的人得“黑死病”死去,连信仰虔诚的教士也接二连三死去。作为亲历者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天主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据此可知“黑死病”( )
A.引发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B.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诞生
C.成为中世纪文学艺术表现主题
D.冲击了欧洲人的信念和心理
答案 D
14.(2023湖南长郡中学考前考一,3)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答案 C
15.(2023湖南名校联盟5月联考,4)元朝回回人忽思慧,担任太医,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该书卷一讲各类食物禁忌;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和水果等。早年传往日本,明清两代曾多次翻印,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
A.蒙古人生活全面中原化
B.理学修身催生中医养生
C.元朝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D.药食同源观念影响广泛
答案 D
16.(前瞻考·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2024届湖南雅礼中学月考一,9)1951年11月24日,中国公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1952年,中国邮政为这套广播体操发行了一套40枚的邮票(下图为其中的4枚),邮票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短袖短裤的健康女性,分别展示40个体操动作。这表明我国政府( )
A.推广普及新式的运动服装
B.倡导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C.提高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D.把女性健康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7.(2024届海南全真模拟二,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漕运的实质是将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地区的绳索。然而,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阶段表
朝代 发展 阶段 漕运 中心 主要 运道 漕运量 (单位:万石)
平均量 最高年份
秦汉 关东之漕 长安、 洛阳 渭河、 漕渠、 黄河、 汴渠 400 600
魏晋 隋唐 从关东 之漕到 江淮之漕 长安、 洛阳 漕渠、 黄河、 汴河、 江南运河 200~ 300 400
两宋 江淮之漕 开封、 杭州 汴渠、 江南运河 600 700
元明清 江南之漕 北京 京杭运河 300~ 400 675
——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
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意义。(8分)
答案 (1)特点:漕运体系多以都城为中心展开;漕运体系呈南移趋势;隋唐之后,与大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运道由以东西向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南北向为主;不同阶段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6分,任答3点)
因素:政治中心的变化;经济重心的转移。(2分)
(2)意义: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统治;保障财政供给;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带动漕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为后世水利交通发展提供借鉴。(8分,任答4点)
18.(2024届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下表为把一卡车药品从芝加哥运到法国南锡的成本(估算,1960年)。
项目 现金支出(美元) 占成本的百分比(%)
到美国港口城市的运费 341 14.3
在港口附近的本地运费 95 4.0
使用港口的总支出 1163 48.7
远洋运输的运费 581 24.4
欧洲内陆的运费 206 8.6
总成本 2386 —
货物的整箱处理取代逐件处理之后,装卸费用、保险费用、码头租金等都减少了。集装箱很快就被陆上运输所采用,装载时间的减少和转运成本的降低使得陆上运输的费用大幅下降。在轮船公司建造了专为处理集装箱而设计的轮船之后,海运费用也直线下降。而当集装箱运输变成了联合运输时,集装箱在轮船、卡车和火车之间的无缝转移就能够让商品在一个不间断的运输流中,从亚洲的工厂直接流进北美或欧洲零售商的库房。
材料二 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最先创造性地使用了大型货物集装箱。1956年,他将58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装在改造过的油轮里,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华克港运至休斯敦,获得成功,标志着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开始,麦克莱恩被誉为“集装箱之父”。1966年,美国海陆公司将装有226个标准集装箱的集装箱船引入大西洋,即从北美运往欧洲,从而揭开了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序幕,全球运输业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马克·莱文森《集装箱改变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传统海上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装箱运输的优点。(8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情况。(要求: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10分)
答案 (1)问题:使用港口的总支出占比过高。优点:降低海运成本;提升运输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2)示例
集装箱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海上贸易的货物只能在港口一件件地装卸,由此造成使用港口的巨额支出,提升了货物的成本,阻碍了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制约了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集装箱能够大幅度降低海运成本,且可以与公路和铁路实现无缝对接,集装箱船数量激增,逐渐取代了传统海运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商品流通,推动了世界贸易加速发展,贸易中心也逐渐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亚太地区。综上所述,以集装箱为代表的运输工具和技术的变革极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19.(2024届江苏如皋调研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疾病救助政策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
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了覆盖城市(省、市、县)、农村(县、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摘编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6分)
答案 (1)原因:①官方进行全面疫病防治的能力不足;(2分)②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弥补了国家救治能力不足的问题;(2分)③官员粉饰太平,缺乏对民众生命的真正关怀;(1分)④信息传递不畅通。(1分)
(2)意义:①提高全民健康水平;②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④有利于社会稳定、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6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答案)--第十八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