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期末备考】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下 01 选择题(50道)(深圳专用) 含答案解析

【期末备考】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下 01 选择题(50道)(深圳专用) 含答案解析
1.(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利用时间轴对历史事件进行时序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 C.隋征伐辽东 D.隋朝的灭亡
2.(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含嘉仓(下图)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一现象说明( )

A.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 B.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C.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 D.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3.(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与该作用相符的下列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郑国渠
4.(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李密传》所述隋末社会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C.隋炀帝多次巡游江南 D.隋炀帝三次东征
5.(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反映了他( )
A.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B.使用了魏征等人才
C.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6.(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武则天一方面任用酷吏,铲除异己,造成了无数冤案;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广开才路,大刀阔斧地破格选拔人才。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武周统治 B.缓和社会矛盾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教育发展
7.(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唐玄宗即位后,先后任用一批贤能的大臣,励精图治,革除武则天时代的弊政,缔造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太平之世,把大唐王朝推向了历史的赖峰,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8.(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制作唐三彩一般要采用二次烧成法。第一次是烧胎,称为素烧,烧成温度约在1000°C左右。然后上釉,给素胎刷涂均匀且有一定厚度的釉料,再进行釉烧,烧成温度约在800"C左右。这说明唐朝( )
A.制陶技术的发达 B.民族关系的和睦
C.世界声名的显赫 D.经济生活的繁荣
9.(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这有利于( )
A.形成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 B.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C.实现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 D.推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0.(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诗符合“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特点,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 )
A.骆宾王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11.(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 )
A.海外贸易繁荣 B.水陆交通发达
C.经济文化领先 D.民族关系和睦
12.(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通俗历史系列书籍《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第6本描写了隋唐时期的历史,这本书的书名最可能是( )
A.《绚烂的世界帝国》 B.《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C.《疾驰的草原征服者》 D.《海与帝国》
13.(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陕西西安,记载了大秦(东罗马帝国)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的教义、礼仪,以及景教传教士在唐朝传播景教的重要史实。这一文物可以体现唐朝(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A.商业贸易发达 B.民族政策开明 C.社会风气开放 D.文学艺术多彩
14.(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B.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C.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D.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15.(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编者把一系列历史事件收集到一个单元,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按此逻辑,关于下列历史事件中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巢起义 ②安史之乱 ③唐玄宗统治腐败 ④藩镇割据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16.(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某历史学习小组准备探究“王安石变法”,下列材料中适合选用的是( )
A.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 B.澶渊之盟的考古资料
C.西夏与北宋历次战争列表 D.司马光对改革的评论
17.(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抑商政策的演变 D.对外贸易的发展
18.(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女真族原本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但在建立金并统治中原地区后,多位皇帝开始尊崇儒家思想,甚至设立译经所,把儒家经典译成女真文字;为满足金国科考需要,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这说明女真族( )
A.深受汉族文化影响 B.完全放弃传统习俗
C.正为反元积蓄力量 D.重视边界贸易互市
19.(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收集历史故事能拓宽我们的视野,下图中的几则故事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郾城大捷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辽与北宋的和战 D.金灭北宋
20.(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出南宋统治者( )
A.立志收复中原 B.大力发展经济
C.满足偏安江南 D.一心与金求和
21.(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该学者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社会环境安定
C.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22.(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湘山野录》记载:“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由此可见,占城稻的引进主要得益于( )
A.统治者的支持 B.自然灾害频发 C.造船业的发达 D.生产技术提高
23.(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读下表,唐宋时期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时代 财政收入数(万贯) 工商业收入数(万贯) 工商业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
唐 3411.49 1522.42 约44.6%
宋 5857.28 4619.71 约78.9%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边境贸易的繁荣 D.抑商政策的松动
24.(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其中,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多彩的文学艺术 B.稳定的政治局面
C.广泛的中外交流 D.繁荣的商业贸易
25.(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13世纪初,一个让世界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铁木真 B.阿保机 C.阿骨打 D.赵匡胤
26.(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一现象最能反映元朝统一(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形成了国家认同
C.推动了经济发展 D.促进了文化发展
27.(20-21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下列示意图中,反映元朝做法的是
A. B.
C. D.
28.(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这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既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机关,又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该机构的名称及设立朝代是( )
A.安西都护府 唐朝 B.驻藏大臣 宋朝
C.宣政院 元朝 D.伊犁将军 清朝
29.(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元朝时期,蒙汉、色目与汉以及其他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加速了( )
A.行省制度的确立 B.四等人制的实行
C.元朝疆域的扩展 D.民族之间的融合
30.(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水浒传》中写到:燕青带着李逵在东京城内游玩,来到一热闹处,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的,又有说评话(评书)的,李逵定要进去听听。书中的“热闹处”应该是( )
A.酒肆 B.草市 C.驿站 D.瓦子
31.(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在宋代的文学史上,有两位来自济南的著名词人,人称“济南二安”。一位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另一位是南宋的男词人,词风豪放,体现报国情怀,他们是( )
A.李清照、辛弃疾 B.柳永、辛弃疾
C.李清照、苏轼 D.关汉卿、苏轼
32.(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下表所示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元朝交通路线图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急递铺令牌
A.海外贸易繁荣 B.技术发明高超
C.监察体系完善 D.中外交通发达
33.(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王祯在《农书》记录了他独创的转轮排字法,按韵字、杂字和字号进行分类,对此信息理解准确的是王祯( )

A.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 B.最早记录活字印刷术
C.提高了活字印刷效率 D.最早使用铜活字印刷
34.(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张老师布置了撰写古代科技发明解说词的作业。小史同学的作业如下图所示,如果写对一件得1分,小史同学一共可得( )
A.0分 B.1分 C.2分 D.3分
35.(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明太祖实录》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这体现了朱元璋( )
A.极力强化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重视法制建设 D.关注监察制度
36.(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针对明朝的读书状况,当时的思想家袁了凡曾说:“今教子弟者多不读五经,务记臭烂时文(八股文),以为捷径者入”。据此分析,袁了凡想表达的是( )
A.只需要读四书五经 B.读书人多离经叛道
C.八股取士有负面性 D.需考查诗赋的内容
37.(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2022年10月,中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海发现一艘古代沉船。考古工作者鉴定为明代沉船,当时从中国驶向外国,其中载满瓷器。这一发现,可以证明,在明代( )
A.瓷器依然是中外贸易重要商品 B.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C.造船技术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D.超载造成海运事故发生
38.(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七年级某同学在台州参观历史人物故居时,看到两副对联:“名播千秋昭典籍,身经百战著勋功。”和“荡彼倭夷靖海宇,保吾黎庶泽椒江。”据你推测,这一故居的主人应该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郑成功
39.(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明清时期皇城坐落在北京城中轴线的中央,众多中央衙署分列在中轴线的两侧,这种布局凸显了明清时期( )
A.封建统治衰弱 B.建筑水平高超
C.专制皇权加强 D.城市功能单一
40.(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要了解某中药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你可以参考的古代药物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黄帝内经》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41.(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下表为部分明代通俗小说作品情况表。表中所列居住地均属明代主要运河城市。这可以用来佐证( )
作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隋史遗文》 《新列国志》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袁于令 冯梦龙
居住地 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 江苏淮安 江苏苏州 江苏苏州
A.商品经济是世俗文学的基础 B.小说促进了运河城市的崛起
C.历史传统束缚了文学的发展 D.通俗小说成为江南主流文化
42.(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满族入关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孔子后人“仍袭封衍圣公”:1654年加孔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头衔,多尔衮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这些措施( )
A.消除了地域文化的差别 B.增强了统一国家凝聚力
C.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43.(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 )
时间 事件 作用
1684年 设置台湾府 巩固东南海防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时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稳定西北边疆
A.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B.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C.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D.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44.(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在西藏历史上,转世活佛往往由护法喇嘛作法降神祷问指定,一些上层贵族或大喇嘛乘机操纵宗教大权,为此,乾隆时规定,转世灵童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制度来确认,这一规定旨在( )
A.明确驻藏大臣的地位 B.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C.保证宗教活动神圣性 D.强化西藏政教合一体制
45.(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明代闽商陈振龙将甘薯引种到福建,后人有诗评论道:“万历番薯始入闽,如今天下少饥人。”这体现出引种甘薯最直接的作用是( )
A.带来了农产品商品化 B.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C.促进了粮食产量提高 D.改变了明朝经济结构
46.(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奏折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文书形式,它是上奏者与皇帝之间的私人信件。雍正曾反复强调奏折的保密性“密之一字,最为紧要,不可令一人知之”,“若不能密,不如不奏也”。这体现出清朝(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削减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思想控制的加强
47.(21-22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乾隆时曾发生过一起胡中藻文字狱大案。当时协办此案的大学士梁诗正深恐因文字惹祸,在内廷时不以文字与人来往,即使偶有,也必焚毁。材料反映了文字狱( )
A.造成社会恐怖 B.阻碍学术发展
C.导致财政虚耗 D.导致清朝灭亡
48.(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出海人员,每人每日只能带一升米,每船一口铁锅,准时返回。这些政策的实施( )
A.使中国逐渐落后世界 B.使清政府摆脱了统治危机
C.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 D.有利于中国海外贸易发展
49.(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红楼梦》塑造了丫鬟晴雯的形象,她没有受到过任何文化教育,当别人拿着太太们的赏赐向大家炫耀时,她刚烈地说:“一样这屋里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这一情节反映出当时( )
A.人们对封建礼教的反叛 B.平等思想已深入人心
C.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政治批判的色彩浓烈
50.(22-23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戏班进京贺寿演出,演毕立足京城。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从秦腔、汉调、昆曲、京调等剧种汲取营养,经数十年演变,形成京剧。材料主要说明京剧( )
A.呈现北京特色 B.在融合中创新
C.深受群众喜爱 D.源于现实生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B项正确;隋朝建立是581年,排除A项;隋朝征伐辽东是在612-614年,排除C项;隋朝灭亡是在61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可知,隋朝的粮仓面积大,所含粮窖数量多,说明隋朝的经济发展,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未涉及政治方面,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未体现军事方面,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未阐释文化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可知,设问考查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这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B项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A项;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排除C项;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的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穿凿兴建的,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可知,隋朝末年,百姓“父母不保”“夫妻相弃”等悲惨状况,以至于人口凋零,千里无人烟的社会状况,而这些现象源自隋炀帝的暴政,A项正确;隋炀帝开通大运河,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是暴政的表现,排除B项;隋炀帝多次巡游江南,是暴政的表现,排除C项;隋炀帝三次东征,是其暴政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结合所学的贞观之治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吸取了隋朝因为暴政灭亡的教训,善待百姓,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A项正确;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确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重要措施,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些内容,排除BC两项;材料体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见证了隋朝因暴政而灭亡,故而重视人民的观点,没有体现唐太宗如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题干“武则天一方面任用酷吏,铲除异己,造成了无数冤案;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广开才路,大刀阔斧地破格选拔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A项正确;缓和社会矛盾与题干措施无关,排除B项;加强中央集权,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题干强调武则天的用人,与教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唐玄宗即位后”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制作唐三彩一般要采用二次烧成法。第一次是烧胎,称为素烧,烧成温度约在1000°C左右。然后上釉,给素胎刷涂均匀且有一定厚度的釉料,再进行釉烧,烧成温度约在800"C左右”可知,唐三彩的烧制技术发达,这说明唐朝制陶技术的发达,A项正确;题干只说明了唐三彩的烧制方法,没有涉及民族关系,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出唐朝的制陶技术的世界声名,排除C项;题干只能说明唐朝制陶技术的发达,不能说明经济生活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这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B项正确; 比较开放的社会风气、 实现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均是唐政权的内部事务,不是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排除AC二项;材料说的是一国之中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不是说中外交往,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诗符合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特点,被称为诗仙。”可知,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D项正确;骆宾王与王勃、杨烔、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排除A项;杜甫,他被誉为“诗圣”,排除B项;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政策开放,与外交往频繁,C项正确;海外贸易繁荣、水陆交通发达是唐朝与外交往频繁的因素,但不能作为根本原因,排除AB项;民族关系和睦属于盛唐气象,与对外交往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绚烂的世界帝国》是日本气贺泽保规所著的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的书籍,A项正确;《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是一本论述宋朝历史的著作,排除B项;《疾驰的草原征服者》是关于辽、西夏、金、元的历史著作,排除C项;《海与帝国》是关于明清时代海洋史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罗马帝国的景教在唐朝传播,体现出唐朝执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是社会风气开放,C项正确;唐朝和东罗马帝国的交往体现的是对外关系,是开放的风气,不是内政中的商业、民族政策、文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结合所学可知,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对玄奘西行这一历史史实的认识,是历史观点,B项正确;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属于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排除A项;唐太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而不是唐玄宗,排除C项;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属于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③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②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至763年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了唐代藩镇割据的局面,④藩镇割据是指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①黄巢起义是指唐末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依据时间先后顺序,③②④①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损害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是持有反对态度的,司马光对改革的评论也可作为研究王安石变法的材料,D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发生于1069-1085年,与北宋形势图时间不符,排除A项;澶渊之盟发生于1005年,远早于王安石变法,排除B项;西夏与北宋历次战争间隔时间较长,难以看出北宋在王安石变法下发生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契丹和西夏的货币形态与中原王朝货币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都是货币,不能看出冶铸技术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货币的形制,不能反映抑商政策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8.A
【详解】材料“女真族建立金并统治中原地区后,多位皇帝开始尊崇儒家思想,甚至设立译经所,把儒家经典译成女真文字”说明女真族深受汉族文化影响,A项正确;金国虽然向汉族学习,但并不代表女真人放弃自己的传统,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正为反元积蓄力量, 重视边界贸易互市,排除C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郾城大捷”“撼岳家军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可以得出,这位同学讲述的是岳飞抗金,B项正确;卫青北击匈奴与收复建康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辽与北宋的和战,发生在北宋时期,排除C项;金灭北宋发生在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根据题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诗歌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故诗歌体现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心态,C项正确;立志收复中原与材料“只把杭州作汴州”不符,排除A项;大力发展经济是统治者的积极措施,与诗歌描述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突出了统治者的偏安享乐,没体现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详解】根据材料“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中原人口大量南迁,D项正确;ABC项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A
【详解】据题意可知,占城稻之所以能够引入是因为“真宗深念稼穑”,即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A项正确;自然灾害频发、造船业发达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均无法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唐朝时期工商业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约44.6%,宋朝时期工商业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约78.9%,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工商业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工商业的发展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表格信息中没有体现海外贸易的情况,排除B项;边境贸易的繁荣只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一方面,排除C项;抑商政策的松动,无法从题干材料作出判断,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根据“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宋朝时期的中国四川,这反映了当时四川商业贸易的繁荣,D项正确;交子的出现反映的是商业的繁荣,不能体现多彩的文学艺术,排除A项;交子的出现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发展,没有体现稳定的政治局面,排除B项;交子是在我国国内使用,不能反映中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25.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可知,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铁木真,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汉,尊称为“成古思汗”,A项正确;阿保机916年建立辽政权,排除B项;阿骨打建立金在1115年,排除C项;赵匡胤960年建立了北宋,排除D项。故选A项。
26.A
【详解】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2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设立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务。在地方,设立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A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是郡县制,故是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B相权一分为三,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排除B项;D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设有督察院,是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8.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宣政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C项正确;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设立的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排除A项;驻藏大臣是清朝派驻西藏并参与西藏和清政府中央交流的驻扎大臣,排除B项;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排除D项。故选C项。
29.D
【详解】根据材料“元朝时期,蒙汉、色目与汉以及其他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之间的融合,D项正确;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四等人制的实行,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元朝疆域扩展,排除C项。故选D项。
30.D
【详解】根据材料“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的,又有说评话(评书)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D项正确;酒肆是指酒店,排除A项;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排除B项;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排除C项。故选D项。
31.A
【详解】据“一位是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另一位是南宋的男词人,词风豪放,体现报国情怀”可知,他们是李清照、辛弃疾。 宋朝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北宋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李清照是我国宋朝婉约派女词人的杰出代表。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凄凄惨惨戚戚”是她的词句,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醉里挑灯看剑”是他的词句。A项正确;B项都是男词人,排除B项;苏轼是北宋词人,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排除CD项。故选A项。
32.D
【详解】根据题干“元朝交通线路图”、“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急递铺令牌”和所学的知识可知,元朝的交通四通八达,可以从陆上和海上前往亚非各国。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设置了驿站,方便人们出行。还有专门加急出行的特殊令牌,由此反映出共同的历史主题为中外交通发达,D项正确;元朝的交通线路图里有陆上交通线路以及陆地上的驿站的设置,“海外贸易繁荣”不能成为共同历史主题,排除A项;元朝交通路线图、驿站和急递铺令牌都不属于技术发明,排除B项;元朝交通路线图、驿站和急递铺令牌也不属于监察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3.C
【详解】根据材料“王祯在《农书》记录了他独创的转轮排字法,按韵字、杂字和字号进行分类”并所学知识可知,王祯改良了木活字工艺,又独创了转轮排字盘,按韵字、杂字和字号进行分类,提高了活字印刷排字效率,C项正确;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是毕昇,排除A项;最早记录活字印刷术是在宋代,而王祯生活在元代,排除B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元代的王祯只是对木活字进行改良,没有发明铜活字,排除D项。故选C项。
3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小史同学的作业关于指南针的解说词是正确的,可得1分。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小史同学的作业关于活字印刷术的解说词是错误的,不能得分。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小史同学的作业关于火药的解说词是错误的,不能得分,所以小史同学一共可得1分,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35.A
【详解】根据材料“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A项正确;综上所述,BCD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36.C
【详解】根据材料中“多不读五经,务记臭烂时文(八股文)”,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八股取士,产生了负面影响,当时的人为了考试时取得好成绩,不仅没有专心研读五经,反而专门去记现成的模板和现成的文章,C项正确;材料中的“多不读五经”,意思是不专心研读四书五经,不是只需要读四书五经的意思,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读书人多离经叛道的意思,排除B项;需要考察诗赋内容的是唐宋时期的科举制,不是明朝的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
3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题干材料“明代沉船,当时从中国驶向外国,其中载满瓷器”可以证明,在明代瓷器依然是中外贸易重要商品,A项正确;明代通过法律手段严格限制民间的对外贸易活动,材料没有涉及限制民间对外贸易,排除B项;明朝时期的造船技术,在当时世界属于最顶尖的水平,材料没有涉及造船技术,排除C项;材料证明在明代瓷器依然是中外贸易重要商品,“明代沉船,当时从中国驶向外国,其中载满瓷器”说明不了超载造成海运事故发生,排除D项。故选A项。
38.B
【详解】依据题干“荡彼倭夷靖海宇,保吾黎庶泽椒江”等信息可知该历史人物与抗倭斗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时期抗倭名将戚继光基本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领土完整,B项正确;岳飞是抗金英雄,排除A项;郑和是明朝著名航海家、外交家,曾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交往,排除C项;郑成功在明清之际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排除D项。故选B项。
39.C
【详解】由材料“明清时期皇城则坐落在北京城中轴线的中央,众多中央衙署分列在中轴线的两侧”可知,这主要凸显了明清时期的皇权尊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北京城的建筑也突显了这一政治特点,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封建统治衰弱,排除A项;建筑水平高超不是材料表达的主要意思,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城市功能单一,排除D项。故选C项。
4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巨著的著作,内容丰富,介绍了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因此要了解某中药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可以参考《本草纲目》。D项正确;《齐民要术》是一部农学著作,不能查阅中药,排除A项;《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一部农学著作,排除C项。故选D项。
41.A
【详解】中国古代运河城市的商品贸易相对发达,通俗小说的作者居住地多在运河城市,说明商品经济是世俗文学的基础,A项正确;运河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发达,排除B项;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历史传统的影响,排除C项;成为主流文化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2.B
【详解】根据材料“遣官祭先师孔子”等信息和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在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在此后的统治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了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这样,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的统治。故推崇儒家学说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文化认同,增强了统一国家凝聚力,B项正确;消除了地域文化的差别,说法错误,排除A项;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说法错误,排除C项;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汉朝就已经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43.C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西藏、西北部边疆都是我国的边疆地区。“设置台湾府,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都是清朝政府加强边疆管理、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C项正确;材料与“反抗侵略”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不是对外交流,排除B项;材料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4.B
【详解】乾隆帝建立金瓶掣签制度,通过强化中央权威,有效缓解了藏区的教派分歧,减少了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B项正确;驻藏大臣设立时便是与达赖、班禅平等的地位,排除A项;驻藏大臣不属于宗教人物,无法保证其神圣性,排除C项;强化西藏政教合一体制是影响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5.C
【详解】根据材料“万历番茄始入闽,如今天下少饥人。”表明甘薯解决了人们饥饿的问题,说明甘薯最直接的作用是促进了粮食产量提高,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产品进行贸易,排除A项;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引种甘薯并未改变明朝经济结构,排除D项。故选C项。
46.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官员秘密与皇帝通信,即密折奏事制度作为清王朝皇权独裁制度的核心,强化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材料强调奏折制度的保密性,没有涉及到地方权力,排除B项;奏折制度的执行使皇帝工作量大大提高,无法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项;奏折制度主要是奏事,与思想控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7.A
【详解】由材料“不以文字与人来往”“即使偶有,也必焚毁”可知,清朝官员对自己留下的宝迹稿件都十分重视与谨慎,再结合时代背景:清朝统治者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的措施是大兴文字狱,所以题干反映的是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A项正确;阻碍学术发展材料未提及,排除B项;题意为文字狱的实行使人们变得谨慎造成了社会恐怖,与财政方面无关,排除C项;文字狱不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事件,而是加速清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
48.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出海人员,每人每日只能带一升米,每船一口铁锅,准时返回”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严格限制出海的海禁政策,以严厉限制海上贸易,这体现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项正确;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危机,使得整个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最后被西方殖民者凌辱,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清朝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因此,不可能促进中国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排除CD项。故选A项。
49.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明清小说中女性从陪衬、点缀到受钦慕、被赞颂,这体现了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女性认识自身,寻求摆脱封建纲常束缚的要求,实质上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对封建礼教的反叛,A项正确;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男尊女卑根深蒂固,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阻力巨大,排除B项;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男女平等的观念才深入人心,女性地位逐渐提高,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女性的解放,但没有体现出对政治的批判,排除D项。故选A项。
50.B
【详解】依据“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从秦腔、汉调、昆曲、京腔等剧种汲取营养,经数十年演变,形成京剧”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说明戏曲在融合中创新从而形成了京剧,B项正确;题干说明京剧是由多种剧种融合创新而成,没有体现呈现北京特色,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京剧深受群众喜爱或戏曲源于现实生活,排除CD项。故选B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期末备考】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下 01 选择题(50道)(深圳专用) 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