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3-2024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模拟试卷(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对如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右边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_______ 第1课洋务运动 第2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戊戌变法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A.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4.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严复此举意在(  )
A.宣传民主科学 B.推动教育发展 C.号召救亡图存 D.传播传统文化
5.“东交民巷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与之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7.1901年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走向失败。”文中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武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
9.表1中这些学会宣传的主要观点是(  )
表1 近代中国创办的学会(部分)
名称 地点 备注
强学会 北京 由康有为发起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创办《强学报》
南学会 长沙 由谭嗣同等倡建
蜀学会 成都 创办《蜀学报》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维新变法 D.民主共和
10.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11.从专制到民主是政治发展的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却倒行逆施。他镇压“二次革命”,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复辟帝制。这个人物是(  )
A.吴佩孚 B.袁世凯 C.段祺瑞 D.张作霖
12.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它”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4.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并在元旦登基。1916年2月25日下令缓办帝制,撒销大典筹备处,3月22日又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袁世凯从称帝到取消帝制,总共经历了83天。袁世凯的“皇帝梦”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B.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了“二次革命”
C.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D.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15.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知识结构图中横线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6.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7.1915年,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请问这场革新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8.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广元某校决定排演一出有关中共一大的话剧。剧本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确立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B.决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合作
C.选举董必武为中央局书记 D.决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19.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一项是(  )
A.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D.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20.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说明二者的共同任务是(  )
A.反帝反封建 B.建立民主政治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2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22.1926年,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1926年7月是3万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扩大 B.北伐胜利进军 C.红军战略转移 D.七七事变爆发
23.“红军从瑞金出发时八万多人,历经十一个省,到陕北仅剩六千多人。”这一艰苦卓绝的革命壮举是(  )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2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成为一种历史的进军。对“进军”理解正确的是(  )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5.小周老师准备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她论文的关键词为:“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据此判断她论文的题目应该和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平型关大捷
26.有人认为,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取得抗战首次大捷
C.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反攻 D.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27.“我以我血荐轩辕”,面对日本侵略者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浴血抗战。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8.1932年3月8日,溥仪在“新京”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满洲国”成立,9日,溥仪举行了就职典礼。扶植这一伪政权的国家是(  )
A.法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29.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30.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政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确立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  )
A.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C.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 分。
31.(14 分) 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与兴衰。 自 1840 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1842 年南京 图二 旅顺大屠杀 图三 《辛丑条约》
(1) 图一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4 分)
图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遭受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出现了什么局面? (2 分)
(3) 图三不平等条约在哪一年签订?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4 分)
(4) 图一至图三相关战争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分)
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周恩来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大会于 1921年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1)据材料一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什么新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2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2分)
33.(14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入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寻找救国出路,一直到7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艰苦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是我们民族不变的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材料二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1937年7月8日)
材料三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四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驻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向德国政府报告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
——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历次反抗斗争呈现怎样的共同特点?(4分)
(2)概括材料二、三所体现的共同意愿?两则宣言(谈话)发表的共同背景是什么?(4分)
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四,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实质。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3-2024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模拟试卷(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