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题人 历史组
审核人 历史组
一、单选题
第一部分----基础夯实
1.清朝将财政困难时向国家捐献的财物称作捐输,下表为各省捐输情况表(部分),各省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
地区 时间(道光元年为1821年) 银(两)
福建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 20000
浙江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 1200000
广东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 1800000
A.虎门销烟的开支 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2.在梁启超看来,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因为当时处于“外族势力侵入之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使得“旧政府借外族之力以倒革命军”,其结果是“李鸿章之以戈登灭洪秀全”。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农民自身的局限性 D.高层军事将领决策失误
3.如图所示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了( )
A.中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B.中国自然经济遭受外国经济冲击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发展 D.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
4.近代,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一些有识之士不断探索救国发展之路。下列主张,按其提出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自强”、 “求富”
③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5.下图A、B、C、D、E代表了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式。其中D线代表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洋务企业
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梁启超意识到发动民众的重要性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各国的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只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中广大国民普遍参与
7.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C.团结工农是革命当务之急 D.新文化传播须与劳工运动结合
8.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发起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实行变法,救亡图存;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族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变化历程( )
A.与民族危机加深息息相关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体现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D.与政府倡导是紧密相连的
9.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开天辟地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 ②遵义会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D.①开天辟地 ②长征开始 ③中共“十五大”召开
10.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在公布的一份宣言中说:“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据此判断,该宣言公布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B.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国民党内部流行“亡国论”“速胜论”
11.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标准的变化,影响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时间 入党条件
1921年中共一大 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但在加入前,必须与力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
1923年中共三大 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纲领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
1935年瓦窑堡会议 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
①国共两党之间关系发生变化 ②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③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变化 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要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号召全党要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将恢复与发展生产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这表明党正致力于( )
A.纠正组织和军事上的错误 B.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C.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D.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13.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的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此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表明近代中国( )
A.收回了领海主权 B.加强了海军建设
C.彻底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D.意识到开发海洋和保卫海洋权益
14.“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据材料可知当时( )
A.文明结婚开始出现 B.自由婚姻得到普遍认可
C.政府推动文明结婚 D.传统婚俗受到明显冲击
15.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上述场景的出现( )
A.推动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体现了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改变了我国长期工业落后的面貌D.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6.毛泽东讲:“美国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下。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段材料说明抗美援朝( )
A.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B.建立新中国,开启了新纪元
C.巩固了国际联盟,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D.起到了保家卫国,巩固政权作用
17.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前,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宪法草案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这表明宪法的制定( )
A.扩大了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 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1951年,我国首次对工业化提出了一个设想:“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一切必要的轻工业都应建设起来。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必须发展农业,并逐步完成农业社会化。”这段话的主旨意在( )
A.说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 B.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C.反思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得失 D.突出国际形势对经济的影响
19.1978年9月邓小平的东北之行,多次谈到农村问题。他说,所有在一个县、在一个公社工作的同志,都要根据一个县、一个公社的条件,大队也要根据大队条件搞好工作。这表明邓小平强调( )
A.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要同步 B.区域经济要协调发展
C.各地发展经验要相互借鉴 D.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0.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21.“搞这些沿海城市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发挥那里的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进一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和吸收外汇的能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据统计,1985年,所批复的沿海开放城市,工业总产值达2015.85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8%。工业企业拥有职工809万人,全民所有制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45亿元,创利税333亿元。上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经济特区的建立与迅速发展 B.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D.城市改革释放企业活力
22.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和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反映出我国( )
A.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D.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完成
23.据台湾媒体2019年9月20日最新消息,下午1点,台湾外事部门主管在记者会表示,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已经通知台湾,与其“断交”。4天前(16日),另一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刚刚与台湾“断交”。至此,台湾仅剩15个“邦交国”。这表明( )
A.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了“一国两制” B.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24.先谈判后建交是新中国独特的建交模式。与英国的建交谈判经历曲折。1954年,英国“承认新中国,同蒋介石断绝了外交关系,但在联合国又支持蒋介石,不承认新中国的地位。”周恩来说:“英国只同意我们建交原则的一半,我们就同它建立‘半建交关系’。”即相互建立代办处,不设大使馆。新中国的这一做法( )
A.使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热潮 B.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境地
C.体现了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D.展现了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原则
25.朝鲜战争中,无论是对于美国军方还是行政当局,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都是一个巨大诱惑。最终,美国没有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但经此一战,中国也因为受到核威胁而更坚定了发展核武器的决心。由此可知,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主要原因是( )
A.尽早取得抗美援朝胜利 B.遏制核大国使用核武器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
26.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人文主义是地理大发现的精神动力
②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利润为思想解放提供经济基础
③新航路开辟决定文艺复兴的兴衰
④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下列两段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事迹的相同点是( )
他使年轻的共和国开始了从殖民地到独立民族国家的转变,在任内最重要的贡献是奠定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也为美国最高层权力交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他采取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击手段并引发了群众斗争高潮,最终使他转变成一个不合作主义者。
A.都冲击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B.都采收了暴力手段为主的斗争方式
C.都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民主共和体制
28.“大革命期间,大量的公共官职,包括地方议员、司法仲裁人员和国民卫队的军官是由选举产生的。在2800万人口中,不少于430万男性在1791年获得了选举权,1793年有 600万人。法国的男性投票参与比例远超英国在18世纪90年代的17%。不仅如此,女性参政议政也是大革命时期的一大特色。事实上,投票只是民主共和的一个方面,大革命将和平游行、请愿、聚会和大规模集会这些比选举投票更加生动的参政议政形式牢牢地固定了下来,形成了法国乃至欧洲不可撼动的政治文化特色。”这说明法国大革命的作用是(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挫败了反法联盟进攻
C.影响了拉美独立运动 D.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29.毛泽东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由于( )
A.思想家个人的努力结果 B.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
C.思想家拥有天才的条件 D.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0.下列表格中,对评价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选项 评价 理解
A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亚历山大二世推行剥削农民的封建性质改革
B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殖民统治
C “这场战争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 美国内战巩固了联邦制
D “明治维新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推动日本摆脱奴隶社会
A.A B.B C.C D.D
31.1922年,在一次欧洲经济会议上,苏俄政府代表团声明:准备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把一部分森林、矿产资源甚至肥沃的耕地租让给外资经营开发,但拒绝任何不平等交易。这表明当时苏俄( )
A.新经济政策得到落实 B.与西方国家间的矛盾已消除
C.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 D.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2.巧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历史知识体系的形成。下图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内容制作的思维导图,据此可以得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是( )
A.斗争方式的多样性B.斗争时间的连续性 C.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D.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33.2024年是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95周年。有资料报道:“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上述材料( )
A.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说明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工资落后
C.反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D.表明美国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3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二者相同点包括( )
①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都改变了本国原有社会制度
③都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灵活调整经济政策
④都彻底解决了本国面临的困难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5.斯大林和苏军将士艰难摸索机械化时代联合作战的规律,终于走出暗夜迎来曙光:1941年底,苏军仅勉强在莫斯科城下稳住阵脚;1942年底,苏军就在斯大林格勒吹响反攻的号角;进入1944年,苏军已能够连续发起雷霆万钧的“十次突击”,歼灭德军136个师,解放了全部被占国土。战争结束时,苏军的陆战“大纵深作战理论”已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由此可见,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
A.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举国上下付出了重大牺牲
C.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探索和运用现代作战理论
36.“日本在投降后的二十年似有悔过之意,从未闻有歪曲‘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一九七一年以后,日本经济日趋繁荣,自信足以经济独立……外交上可不再仰美国的鼻息……漏网战犯及军国主义复活的御用文棍开始制造舆论,称过去所载所述之‘南京大屠杀’为‘虚构、渲染和膨胀’。”日本的舆论变化说明( )
A.美国态度左右二战研究 B.经济繁荣导致学术倒退
C.军国主义决定对外政策 D.经济发展影响意识形态
37.从1960年到1988年,西方国家的政府支出类型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国防、公共行政和一般经济服务支出转向医疗、教育和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社会援助支付、商业补贴和政府债务利息的社会福利支出)。这表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B.经济持续高度繁荣
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D.阶级矛盾彻底消除
38.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在今后几年内“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但结果证明其改革完全没有达到预期,并且存在严重偏差。这启示我们要( )
A.不断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B.加速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C.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9.构建时空坐标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时空坐标轴反映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40.2023年3月,在中国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为应对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提供了重要指引。各方反对搞阵营对抗、保护主义、无序竞争、经济碎片化,主张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由此可知( )
A.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多方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得以解决 D.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消失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宣言》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
——摘自刘玉安等《西方政治思想通史》
材料二 (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这里没有战斗,因为11月时的克伦斯基如同3月时的尼古拉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27—1932年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表
创建人 革命根据地名称
毛泽东等 井冈山、中央根据地等
方志敏等 闵浙赣根据地
贺龙等 湘鄂西根据地
……
(1)材料一中的《宣言》指的是哪部著作?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革命中心发生了什么转变?由此,中国革命开创了怎样的局面?中国革命的这一探索对材料一反映的理论具有怎样的意义?
42.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过,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对中国社会要进行改革,不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意。恩格斯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摘编自孙自胜《从邓小平改革观看中国发展道路》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提出了许多鼓舞人心的全新见解。他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摘编自刘应杰《邓小平文风的四个本色与特征》
(1)据材料一,归纳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体现上述观点的具体史实。
(3)结合上述材料与问题,概括邓小平对我国的改革事业起到的重要作用。
43.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各国因国情不同现代化模式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贸易拓展到了海外。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迫切想要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建立保护他们财产和合法权益的政体。16世纪文艺复兴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英国政治体制变革作了准备。1215年《大宪章》确立的“王在法下”的政治传统深埋英国人民内心,奉行“君权神授”主张的查理一世继任国王后,议会与国王间的分歧加深。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终于初步建立了议会君主制,成为近代民主政治转型的先行者和开创者。
——摘编自何云《1640—1688年英国政治转型研究》
材料二 中国近代化历程
材料三 苏联由国家职能部门制定工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二战后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采用这一模式。1953年,在苏联的经济援助下,中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王淑平《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治转型的有利因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并任选两次近代化的探索活动说明其影响。
(3)写出材料三中“这一模式”的特征,并简述中苏两国工业化建设的联系。
1.B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道光元年为1821年,所以道光二十年就是1840年,道光二十二是1842年。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北上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林则徐被革职查办,琦善为钦差。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关天培、陈化成战死。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投降。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因此,这一时期的捐输主要用于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B项正确;虎门销烟发生于1839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梁启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在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勾结共同镇压的结果,B项正确;材料的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不是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不是高层军事将领决策失误,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据材料“如图所示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示意图”可知,《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而《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就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马关条约》则深入到中国腹地,这说明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D项正确;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示意图”,而不是体现中国自然经济遭受外国经济冲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外国侵略势力逐渐深入中国腹地,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20世纪初革命派孙中山的主张,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提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因此先后顺序为②③④①,B项正确;其他选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图片,D线出现在10世纪60年代后,1956年结束。联系所学可知,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大改造中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因此D线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A项正确;1927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通过军事行动掌握国家财政,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直到新中国成立,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消失,排除B项;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消失,排除C项;洋务经济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洋务经济也随之消失,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国民而起”,“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体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说明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A项正确;戊戌变法借鉴了外国经验,说法错误,排除B项;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迁,这个说法和史实相违背,排除C项;戊戌变法并未广泛发动群众,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中“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说明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深入到工商业者中宣传“追求知识”,“追求自由平等”的道理,反映出知识界已经初步认识到促进民众觉醒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B项正确;许德珩在谈话中没有明确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排除A项;团结工农是革命当务之急,与题干中促进民众觉醒不符,且材料并未体现“革命”和“团结工农”对革命的重要性的信息,排除C项;知识分子到工商业者中学宣传求知和平等,将“新文化传播”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是方法,不是其认识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五四运动时期……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全民族抗战”可知,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参与救亡图存的群体越来越广泛,由开始的维新派到学生、市民、工人阶级,再到全民族抗战,因此这种变化的原因与民族危机加深息息相关,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发生在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之前,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全民族抗战包含各个阶级,因此不能表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群众的自发运动,与政府倡导并不紧密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因此①是开天辟地,②是遵义会议,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说明其背景是全民族抗战开始,C项正确;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排除A项;1940年百团大战取得胜利,排除B项;1938年,“亡国论”与“速胜论”甚嚣尘上,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一大和三大都要求承认党纲,为党服务,差别并不大,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民族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而瓦窑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所以瓦窑堡会议提出“能为共产党主张奋斗的就可以加入党”,这体现了中国革命任务和形势的变化,根据以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根据以上所述①③不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的“要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号召全党要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将恢复与发展生产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内容有“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表明党正致力于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D项正确;纠正组织和军事上的错误是遵义会议,排除A项;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划定捕鱼区的目的是保护近海的本国自主权,维护海洋权益,D项正确;清政府时期,未收回领海主权,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A项;划定捕鱼区与强化海军建设无联系,排除B项;“彻底”一词表述的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绪和宣统统治时期,西方新式婚姻盛行,反映了传统婚俗受到明显冲击,D项正确;鸦片战后,新式婚姻就开始在通商口岸流行,因此这里“开始出现”说法错误,排除A项;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虽然当时出现自由婚姻,但并不代表“自由婚姻得到普遍认可”,排除B项;题干“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说明当时新式婚姻比较流行,但无法得出是不是政府推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多消灭一个敌人”、“军锹”、“军镐”等军事用品可以知道,与军事有关,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武汉工人和鞍山钢铁厂工人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而进行生产,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是1956年,标志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完成,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工人生产军工产品的热情,与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材料说明抗美援朝起到了保家卫国,巩固政权的作用,D项正确;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材料体现不出抗美援朝促成西藏和平解放,排除A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巩固了新中国,不是建立新中国,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我国打开外交新局面,这段材料说明不了抗美援朝打开了外交新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经过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几乎涉及宪法草案每一个条款。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B项正确;材料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参政议政属于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1953年我国已经开始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一切必要的轻工业都应建设起来。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必须发展农业,并逐步完成农业社会化”可知周恩来的这段话强调了在社会主义探索建设中,轻工业和农业也要发展,说明其注重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无法说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排除A项;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周恩来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无法突出国际形势对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依据题干“所有在一个县、在一个公社工作的同志,都要根据一个县、一个公社的条件,大队也要根据大队条件搞好工作”,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农村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搞好工作,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也没有体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搞好当地的工作,没有体现相互借鉴各地发展经验,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允许外国资本开办苏联政府暂时无力经营的工厂,一段时间后将由苏联政府收回;中国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A项正确;十月革命标志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经济管控,不允许外国资本存在,排除B项;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不符合题干中外国资本进入两国的史实,排除C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不符合题干中外国资本进入两国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沿海城市”“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和吸收外汇的能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工业总产值达2015.8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745亿元,创利税333亿元”可知,材料明确提到了沿海开放城市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并且提供了1985年沿海开放城市的工业总产值、职工数量、固定资产和创利税等具体数据,这些数据显示了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B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到了沿海开放城市,但并未特指经济特区,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改革相关,而材料讨论的是沿海开放城市的工业发展情况,两者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虽然材料提到了工业企业的情况,但并未直接提及城市改革如何释放了企业活力,而是强调了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经济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
22.C
【详解】根据题干“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和经营自主权”可知,这反映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根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因此反映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1992年,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不能反映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完成是在201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详解】根据材料“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表明国际否认台湾政府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认同度在增加,C项正确;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了“一国两制”,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认同度在增加,没有体现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认同度在增加,不是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排除D项。故选C项。
24.C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承认新中国,同蒋介石断绝了外交关系,但在联合国又支持蒋介石,不承认新中国的地位。”“即相互建立代办处,不设大使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坚持建交原则的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展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中英外交,无法体现出使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热潮,排除A项;虽然建立“半建交关系”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新中国的国际压力,但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此举是为了避免孤立,排除B项;材料中更强调的是在坚持原则下的灵活性,而不仅仅是独立自主,排除D项。故选C项。
25.B
【详解】根据材料“朝鲜战争中,无论是对于美国军方还是行政当局,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都是一个巨大诱惑。最终,美国没有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但经此一战,中国也因为受到核威胁而更坚定了发展核武器的决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没有在朝鲜战争中使用核武器,核威胁也未达到其预期目的,但经此一战,核武器作为特殊武器,终极武器的地位得以巩固,中国也因为受到核威胁而更坚定了发展核武器的决心,遏制核大国使用核武器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1955年1月,中国政府决定创建中国自己的核工业、研制核武器,是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排除A项;研发核武器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材料体现不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拥有核武器,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象征,材料体现不出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6.C
【详解】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航海家们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驱使他们远涉千里追求幸福”可知,人文主义是地理大发现的精神动力,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利润为思想解放提供经济基础;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文艺复兴时期……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等可知,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14世纪中叶起,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欧洲冒险家才开始探寻新航路,③说法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7.C
【详解】根据材料“在任内最重要的贡献是奠定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也为美国最高层权力交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他采取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击手段并引发了群众斗争高潮,最终使他转变成一个不合作主义者”可知,材料分别描述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和印度民族独立领袖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双方反对的都是英国的殖民统治,C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印度甘地主张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排除B项;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民主共和体制,印度并没有,排除D项。故选C项。
28.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包括地方议员、司法仲裁人员和国民卫队的军官是由选举产生的”“女性参政议政也是大革命时期的一大特色”“大革命将和平游行、请愿、聚会和大规模集会这些比选举投票更加生动的参政议政形式牢牢地固定了下来”等信息可知,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法国社会进步,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民主政治发展,与封建土地制度无关,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期间受到反法联盟的干预,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传播的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促进了拉美地区独立运动的开展,但与题干强调的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9.D
【详解】由材料“主要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可知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思想家参加阶级斗争与科学实践的结果,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D项正确;思想家个人的努力结果与材料“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是思想家拥有天才的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
30.C
【详解】根据材料“‘这场战争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指美国内战,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维护了美国统一,巩固了联邦制,C项正确;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A项;根据材料“‘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内战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排除B项;明治维新推动日本摆脱封建社会,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31.A
【详解】根据题干“1922年,在一次欧洲经济会议上,苏俄政府代表团声明:准备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把一部分森林、矿产资源甚至肥沃的耕地租让给外资经营开发,但拒绝任何不平等交易。”和所学可知,1922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已经实施,题干材料着重讲的苏俄自愿将资源转租给外国资本经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体现,A项正确;与西方国家间的矛盾已消除,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32.A
【详解】据题干思维导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依据宪法进行改革,都属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比如印度采取了非暴力的方式,墨西哥进行了改革,体现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是都基于国情,斗争形式多样,A项正确;思维导图无法体现出斗争时间的连续性,排除B项;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C项;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不能体现革命斗争的彻底性,排除D项。故选A项。
33.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人民的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A项正确;工人工资落后,导致其消费能力较低,最终导致经济危机,排除B项;材料强调工人工资与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工资落后引发经济危机,而不是生产过剩,排除D项。故选A项。
34.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都是在国家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下,在坚持本国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灵活调整经济政策,①③说法正确,A项正确;都改变了本国原有社会制度说法错误,苏俄和美国都未改变各自的社会制度,②错误;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没有彻底解决本国面临的困难,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35.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苏军从“勉强在莫斯科城下稳住阵脚”,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吹响反攻的号角,再到1944年,连续发起雷霆万钧的“十次突击”以及陆战“大纵深作战理论”,苏军在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变化说明苏军探索和运用现代作战理论,D项正确;材料不仅提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还提到1941年的莫斯科保卫战,战争结束时的作战理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排除B项;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标志是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题干没有提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36.D
【详解】根据题干“日本在投降后的二十年似有悔过之意,从未闻有歪曲‘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一九七一年以后,日本经济日趋繁荣,自信足以经济独立……外交上可不再仰美国的鼻息……漏网战犯及军国主义复活的御用文棍开始制造舆论,称过去所载所述之‘南京大屠杀’为‘虚构、渲染和膨胀’。”可知,随着日本经济日趋繁荣,日本对二战的认识态度由有悔过之意到不承认战争罪行,说明经济发展影响意识形态,D项正确;题干反映日本经济日趋繁荣,外交上摆脱美国控制,没有体现美国态度对二战研究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反映经济繁荣导致日本对二战的认识态度的变化,不能说是学术研究的倒退,排除B项;题干主旨是经济繁荣导致日本对二战的认识态度的变化,不是强调军国主义决定对外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37.C
【详解】根据材料“从1960年到1988年,西方国家的政府支出类型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国防、公共行政和一般经济服务支出转向医疗、教育和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社会援助支付、商业补贴和政府债务利息的社会福利支出)”和所学可知,西方国家的政府支出类型发生了变化,增加医疗、教育和转移支付,目的是注重缓和社会矛盾,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支出类型发生了变化,未说明财政负担不断加重,排除A项;经济持续高度繁荣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阶级矛盾彻底消除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38.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在今后几年内‘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但结果证明其改革完全没有达到预期,并且存在严重偏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从苏联的具体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因此启示我们建设祖国要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按照国情制定政策,与不断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和加速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B项;苏联因为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而解体,给我们的教训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题干强调的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9.B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轴上的重大事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纳米比亚独立”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广大亚非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B项正确;资本初步确立的典型事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与时间轴上“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是指二战后建立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0.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各方反对搞阵营对抗、保护主义、无序竞争、经济碎片化,主张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可知,博鳌亚洲论坛中多方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B项正确;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还未形成,排除A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还未解决,排除C项;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并未消失,排除D项。故选B项。
41.(1)《共产党宣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达/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2)十月革命;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3)由城市转向农村;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详解】(1)著作:据材料“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特点:据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达/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2)历史事件:据材料“(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1917年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
意义: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3)转变:据材料“1927—1932年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局面:据所学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即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意义:据所学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2.(1)原因: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保障;中国社会需要进行改革以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意。
(2)观点:改革开放需要大胆试验和创新。史实: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
(3)作用: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邓小平说过,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可知,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保障;根据材料一“对中国社会要进行改革,不仅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意”可知,中国社会需要进行改革以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意。
(2)观点:根据材料二“他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可知,改革开放需要大胆试验和创新。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国家设立经济特区。
(3)作用:根据材料一“邓小平说过,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和所学知识可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材料二“他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和所学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可知,可知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
43.(1)有利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新航路开辟;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诉求;文艺复兴的发展;《大宪章》的影响;“光荣革命”;历史意义: 建立了议会君主制,为英国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成为近代民主政治转型的先行者和开创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2)特点:历程曲折;外部因素驱动;变革由浅入深;民众参与程度逐渐提高;探索活动: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影响说明: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联系: 苏联的影响与援助;借鉴苏联模式; 探索符合国情的道路。
【详解】(1)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贸易拓展到了海外。” 可得出英国政治转型的有利因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政治转型提供了经济基础,新航路开辟,拓展了贸易,促进了思想交流;根据材料一“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迫切想要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建立保护他们财产和合法权益的政体。”可得出英国政治转型的有利因素是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诉求,他们推动了变革;根据材料一“16世纪文艺复兴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英国政治体制变革作了准备。” 可得出英国政治转型的有利因素是文艺复兴的发展,为政治变革作了思想准备; 根据材料一“1215年《大宪章》确立的‘王在法下’的政治传统深埋英国人民内心,奉行‘君权神授’主张的查理一世继任国王后,议会与国王间的分歧加深”可得出英国政治转型的有利因素是《大宪章》的影响,“王在法下”的传统深入人心;根据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终于初步建立了议会君主制,成为近代民主政治转型的先行者和开创者。可得出英国政治转型的有利因素是”“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历史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治转型的有利因素的历史意义是建立了议会君主制,为英国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成为近代民主政治转型的先行者和开创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国近代化历程”中西方的冲击及中国的反应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可概括如下:历程曲折,中国近代化进程经历了多次战争、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使得其发展历程充满曲折; 外部因素驱动,中国近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来侵略和压迫所驱动的,这迫使中国不得不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制度; 变革由浅入深,从最初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改革,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民众参与程度逐渐提高,随着近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如戊戌变法中的士人、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党人等;探索活动:选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影响说明: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特征:根据材料三“苏联由国家职能部门制定工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苏联的经济援助下,中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和所学可知,“这一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斯大林模式下,政治和经济权力高度集中在党和政府手中,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计划和控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模式强调重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军事工业,以迅速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 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在追求重工业发展的同时,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被相对忽视,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联系: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苏联的影响与援助,苏联在中国工业化建设初期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中国建立了工业基础; 借鉴苏联模式,中国在工业化建设初期,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探索符合国情的道路,中国在借鉴苏联模式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其局限性,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比如加强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等。 总之,中苏两国在工业化建设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在借鉴苏联模式的同时,也注重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探索和创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衡水初三复习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