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
一、选择题
1.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 )
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2.金代海陵王时,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为节镇一级的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其地位与防御州、县等同,并纳入品级制的系统之中。这一改革( )
A.废除了猛安谋克制度
B.解决了“冗官”问题
C.推动了地方官制的统一
D.使官制更具有民族性
3.[2023·浙江省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期中考试]北宋《宣和画谱》称:李公麟画人物“能分别状貌,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比如他绘制的《孝经图》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谨;宽衣长袖,仅从发饰上才可看出女性的性征特点。李公麟这种绘画方式旨在( )
A.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B.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C.呼吁尊重并体恤女性
D.开创文人画新的绘画技巧
4.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据此可知,朱熹意在说明( )
A.体悟天理须得躬身实践
B.读书必须讲求循序渐进
C.儒学道统发展影响深远
D.理学以道德教育为目的
5.[2023·浙江省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期中考试]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榷场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事实为 ( )
内容 出处
“臣闻河北榷场,禁出文书,其法甚严,徒以契丹故也。” (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
1040年宋仁宗曾许诺唃厮啰(宋代青唐吐蕃首领)如愿助北宋讨夏,“有功,则加以王爵,置榷场,许市易羊马,以通财货。”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 《金史·食货志五》
“而宋之南渡,其利尤薄,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如百馀万缗。” (明)沈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
A.北宋榷场贸易受契丹控制,北宋处于被动地位
B.南宋时榷场贸易获利很少,主要向金国赠送物品
C.宋朝与少数民族互相交换战俘的地方,不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D.两宋与少数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的市场,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6.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的商业( )
A.江南经济的繁荣
B.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C.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严格管理
7.[2023·天津部分区期中]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的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
序号 内容 出处
1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
2 “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听闻。”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3 “货物之至中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
A.商品经济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民族交融加强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8.[2023·青岛黄岛区期中]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日渐兴盛起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B.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
C.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9.(2023·河南新乡)据《宋会要》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庐州,今合肥),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一记载反映出当地( )
A.土地利用效率较高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D.土地兼并现象十分普遍
10.(2023·山东青岛)某学者认为,唐朝女性服饰以显示女子身材为主,而宋朝女性的着装却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唐宋服饰的变化反映了( )
A.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已出现
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步加强
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着装
D.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1.(2023·山东高考)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异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河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12.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金太阳联盟联考] (14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6分)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
一、选择题
1.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 )
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理学的发展。材料中“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是因为宋代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加强了理论建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宋朝君主专制强化,但并未压制佛教发展,无法说明佛教衰落原因,故B项错误;佛教的衰落与其自身及儒学的发展有关,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佛教的兴盛与否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佛教也有与时俱进,但其思想被理学吸收融合,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故D项错误。
2.金代海陵王时,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为节镇一级的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其地位与防御州、县等同,并纳入品级制的系统之中。这一改革( )
A.废除了猛安谋克制度
B.解决了“冗官”问题
C.推动了地方官制的统一
D.使官制更具有民族性
解析:本题考查金代的政策。猛安谋克制是女真民族的政治制度,材料表明海陵王将该制度下其中的一级改为了汉官系统,这就推动了地方官制的统一,故选C项;这一改革只是取消该制度下的某一级,并没有废除整个制度,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中这一改革无关,排除;这一改革推进了女真族封建化,弱化了民族性,故排除D项。
3.[2023·浙江省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期中考试]北宋《宣和画谱》称:李公麟画人物“能分别状貌,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比如他绘制的《孝经图》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谨;宽衣长袖,仅从发饰上才可看出女性的性征特点。李公麟这种绘画方式旨在( )
A.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B.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C.呼吁尊重并体恤女性
D.开创文人画新的绘画技巧
解析:据材料“画尊卑贵贱”“比如他绘制的《孝经图》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谨”可知,李公麟的人物画注重上下尊卑,体现了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故选B项;绘画对生活场景是艺术地再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仍是传统儒家尊卑等级观念,女性地位低下,排除C项;材料强调李公麟的人物画注重尊卑贵贱,不涉及开创文人画新的绘画技巧,排除D项。
4.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据此可知,朱熹意在说明( )
A.体悟天理须得躬身实践
B.读书必须讲求循序渐进
C.儒学道统发展影响深远
D.理学以道德教育为目的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朱熹主张通过阅读大量的儒家典籍来明白天理,是对格物致知思想的表述,A项正确;B项属于材料的表象,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理学维护的封建统治,并非是道德教育,D项排除。
5.[2023·浙江省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期中考试]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榷场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事实为 ( )
内容 出处
“臣闻河北榷场,禁出文书,其法甚严,徒以契丹故也。” (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
1040年宋仁宗曾许诺唃厮啰(宋代青唐吐蕃首领)如愿助北宋讨夏,“有功,则加以王爵,置榷场,许市易羊马,以通财货。”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 《金史·食货志五》
“而宋之南渡,其利尤薄,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如百馀万缗。” (明)沈德符《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
A.北宋榷场贸易受契丹控制,北宋处于被动地位
B.南宋时榷场贸易获利很少,主要向金国赠送物品
C.宋朝与少数民族互相交换战俘的地方,不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D.两宋与少数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的市场,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解析:据材料“置榷场,许市易羊马,以通财货”“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如百馀万缗”可知,榷场是两宋时期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的场所,这种商品交流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故选D项;据材料“臣闻河北榷场,禁出文书,其法甚严,徒以契丹故也”可知,北宋榷场贸易由北宋控制,排除A项;据材料“而宋之南渡,其利尤薄,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如百馀万缗”可知,南宋与金互市的三处榷场,南宋获利丰厚,排除B项;两宋时期榷场是不同政权进行贸易的地方,而不是互换战俘之所,并且通过双方的贸易往来,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利,排除C项。
6.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的商业( )
A.江南经济的繁荣
B.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C.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严格管理
解析:从材料中的“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等信息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活动时间上的突破,不是地理范围上的突破,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府对市的管理,排除D项。
7.[2023·天津部分区期中]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的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
序号 内容 出处
1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
2 “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听闻。”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3 “货物之至中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
A.商品经济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民族交融加强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材料中涉及生活用品、商业交易、商品买卖等商业繁荣景象,进而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故选A项;中唐至两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而非废除,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而未涉及民族交融,排除C项;明中叶之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排除D项。
8.[2023·青岛黄岛区期中]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日渐兴盛起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B.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
C.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解析:宋金边境的榷场中北方书画文物的南流寄托了宋人对故国的思念,故选B项;南宋回流的文物是北宋人的字画等,不能体现“多元化”,排除A项;文中反映的是北方书画的南流,不能体现南方书画创作手法很高,排除C项;书画的南流不能反映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排除D项。
9.(2023·河南新乡)据《宋会要》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庐州,今合肥),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一记载反映出当地( )
A.土地利用效率较高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D.土地兼并现象十分普遍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庐州,今合肥),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可知,当时淮南新开垦荒地实行一年两熟和稻麦复种制,这反映出当时土地利用率较高,是精耕细作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排除B项;材料未与其他时期进行对比,无法得出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3·山东青岛)某学者认为,唐朝女性服饰以显示女子身材为主,而宋朝女性的着装却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唐宋服饰的变化反映了( )
A.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已出现
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步加强
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着装
D.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唐朝女性服饰以显示女子身材为主,反映了唐朝社会主流风气相对开放,而宋朝女性的着装却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反映了理学思想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可见,唐宋服饰的变化反映了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项正确;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已经出现,排除A项;宋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削弱而非加强,排除B项;唐宋服饰的变化折射出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着装,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山东高考)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异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河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是在南方,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贸易,排除A项;宋朝的衣料材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
12.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章句集注》均是汉族士人进入仕途的必读儒家经典,元朝恢复开科取士,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教科书和参考书,有利于汉族士人进入仕途,从而加强汉族士人对元朝的政治认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B项正确;A、D两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金太阳联盟联考] (14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仕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6分)
答案:
(1)总体特征: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2分)
成因:宋代长期积贫积弱;宋代始终面临少数民族对立政权的威胁;宋朝相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和求和的地位。(6分)
(2)原因: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知识分子阶层加入创作队伍;民族文化和交流与融合;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分)
影响:创新了传统文学形式;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推动了古代戏剧艺术的发展。(3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 课时作业(答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