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高二2023-2024(下)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 48分)
1.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晋南、江汉、海岱、环嵩山地区的兽面或神人面均有阔脸、臣形目和蒜头鼻等主体特征。这反映了当时( )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形成了区域文化认同
C.已经出现公共权力 D.早期国家进一步发展
2.殷人尊神,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神之大节也”。而周人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商周认识的变化说明( )
A.开始出现早期民主思想 B.对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C.逐渐形成敬天保民的思想 D.国家治理借助神权与战争
3.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劳动并不多见。到战国时期,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编户、纳税形式,农业家庭的经济、政治等职能加强。这主要是由于战国时期( )
A.诸侯争霸和变法运动兴起的推动 B.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结构变动
C.统治者对人口和土地控制的加强 D.集体劳作形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4.云梦秦简中,出现了二十多个《秦律》的律名,包含《田律》、《金布律》、《仓律》等。《金布律》详细规定了布帛的规格长八尺宽二尺五寸,钱十一当一布,此外还有损坏官物如何赔偿等内容;《仓律》对不同身份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明确规定。这说明秦代( )
A.法律体系得以建立 B.官营经济得到了发展
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开始
5.与《史记 天官书》相比,东汉《汉书 天文志》的内容更为丰富:除了各星名称、方位外,还记载了诸如秦二世“残骨肉、戮将相”,汉高祖、汉文帝驾崩,汉武帝废陈皇后,窦太后去世等重大政治事件,星象预警也更为详细。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主流思想影响加深 B.观测技术有所进步
C.政治局势不断恶化 D.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6.北齐编修的《魏书》,明确将鲜卑族源纳入炎黄谱系,称东晋掌权士族和南朝君主及宗室为“岛夷”。南朝梁的《宋书》,则称在北方建立政权的胡人为“索(北方少数民族的发辫)虏”。南北方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明“夷夏之辨” B.构建政权合法性
C.承续华夏正统 D.阐发大一统思想
7.《封氏闻见记》载:公元709年,长安大明宫的梨园内正在举行一场大唐皇家与吐蕃使团的马球友谊对抗赛。观众们的一阵阵呐喊助威声与场边的击鼓奏乐声相互交织,赛场上气氛热烈。据此可知,唐代马球运动( )
A.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
C.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D.有利于政权长治久安
8.后梁太祖朱温早年参加黄巢起义,投降唐朝后以汴州为据点逐渐扩大势力,后废唐自立建后梁;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而获封陇西郡王的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后其子灭后梁建后唐;地方上抵抗起义军的地主土豪武装,后建立南方十国。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农民起义深刻影响唐末五代政局 B.藩镇割据导致了唐朝的土崩瓦解
C.唐末战乱推动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宋朝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农民起义
9.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土酋为地方长官,但不许土酋自置职名,凡土酋自置的名号,宋朝一律不予承认,须中央任命方可,如“夔州路降蛮首领皆自置职名,请因而命之,上不许”。这一措施( )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特征 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社会治理
C.基本稳定了宋代的政权环境 D.推动了宋朝疆域的巩固与拓展
10.辽世宗在位时,设置北南二枢密院同掌国政,“弭兵轻赋,专意于农”。元文宗在位时,尊孔重儒,立奎章阁学士院,命编《经世大典》。这些做法体现了( )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C.因俗而治的治理模式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 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 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12.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以知识取代运气,以人竞选取代人人抽签,选举城邦公职人员”。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
A.增强公民意识提升城邦竞争能力 B.普及教育提升公民道德
C.改革民主程序规避直接民主弊端 D.削弱领袖权威防止专制
13.如图是贵霜国王阎膏珍在位时铸造的金币,金币上湿婆右手持三叉戟,左手持瓶,搭着的普皮被吸收,而兽皮则是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身份标识。在贵霜帝国的犍陀罗艺术中,赫拉克勒斯成为了佛陀座下的金刚手菩萨。这些现象说明贵霜帝国( )
A.遏制了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征服 B.构建了中西方文明交流桥梁
C.成为了希腊化世界的重要部分 D.受到了希腊英雄文化的影响
14.18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哥尔德斯密斯在其著作《世界公民》中借中国哲学家之口,赞许了中国“只服从一种法律,只听命于一个君主。四千年来只经过一度长期革命。……宗教迫害是不存在的,人们的不同主张也没有引起战争”。由此可知,哥尔德斯密斯意在( )
A.论证开明君主专制合理性 B.模仿中国体制改造欧洲社会
C.批判欧洲混乱的政治局面 D.推动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15.“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由此可知,英国的殖民( )
A.客观上促进印度文化重构 B.破坏了被殖民地的传统文明
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 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
16.200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吸引海外人才移民当地。下列呈现的新加坡移民辅导活动( )
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的学习之旅。 通过挨家挨户的家访,邀请新移民参与社区活动。 组织以多元种族和宗教为主题“新加坡和谐之旅”。 在各选区定期举办典礼,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
A.重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B.助推国家工业化实现
C.旨在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D.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者和专门从事商品经营的商人阶层。所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这些手工业者在城市里开设作坊,从事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货物贩运和销售的商人队伍。他们有的在城里开设店铺,销售商品,被称为“坐贾”;有的通过陆路或者水路将商品贩卖到各地,被称为“行商”。随着各诸侯国的“通商宽农”政策的实施及彼此互通有无的需要,商业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摘编自范煜晗《战国时期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市场上都陈列着来自各地的珍奇物品,一些地方出现了“通流财物粟,无有滞留”的形象,“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逐渐形成。这些商品交换和流散的聚集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中心或商业都会,有的随着经济和交通的日渐发展,甚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摘编自林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几乎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迁徙的过程中,既有江北人士持续移居江南,也有统治阶级为了调整边疆人口分布,免遭敌对政权掳掠,将人口往内地或军事重镇的迁移,还有将南方少数民族粗暴地驱赶下山以补充兵员、营户和奴婢的行为。此外,一些民众根据自身需要而非受强制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行流动也已经出现。
——摘编自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
材料二:明清时期,湖北的荆襄、那阳地区,陕西的巴山老林地区都聚集着许多开发性的经济移民,他们从事开矿、种靛等生产活动,都把对财富的追求放在首位。当时,有的商人甚至走出境外,以至于缅甸江头城出现“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的现象。清代前期,广东人口则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晚清时期,出洋华工群体以福建、广东地区的为多,流入地区遍布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南美地区为大家。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加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淘金之所。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南朝与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华工出洋现象。(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
——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材料二:清末以降,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新式地图,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出版救国”的重要媒介。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地图出版领域,特别是伴随“癸卯学制”的颁行,为配合中小学“最新教科书”的编辑与发行,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典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同时,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成为清末较有代表性的时务地图。
——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初新式地图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作用。(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 概况
西周 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 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 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 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 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 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元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明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清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不同地区的兽面或神人面具有相似的特征,说明当时形成了区域区域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没有阶级分化的信息,排除A项;公共权力满足社会需求,处理公共事务,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兽面或神人面不能证明早期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中国)。材料中“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表明西周统治者认识到维持政权仅依靠天命是不牢靠的,统治者应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保护平民,C项正确;出现早期民主思想与商周时期史实不符,排除A项;先秦时期神权色彩浓厚,并没有对天命神意的批判,排除B项;商代统治神权色彩浓厚,而周代开始注重民生,排除D项。故选C项。
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战国时期农业家庭的经济、政治等职能加强,主要在于铁犁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使个体小农户逐渐摆脱对氏族的依附,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和社会单元,B项正确;诸侯争霸和变法运动兴起的推动、统治者对人口和土地控制的加强是原因之一,非根本原因,排除AC项;集体劳作在东汉时期的庄园经济仍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
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由材料“包含《田律》、《金布律》、《仓律》等”可知,秦律中有比较多的内容涉及农牧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立法的重视,加强对经济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秦律主要涉及农牧业、商业等经济活动,没有体现法律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看出官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的开始是商鞅变法,排除D项。故选C项。
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汉武帝以后,董仲舒新儒学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认为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天道的运行。东汉时期,新儒学进一步发展,并出现谶纬之学,《汉书 天文志》明显受此影响,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天文观测技术问题,排除B项;《汉书》与《史记》记载的差异,与政治局势恶化、社会经济繁荣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D项。故选A项。
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魏书》明确将鲜卑族源纳入炎黄谱系”,南北方政权互称“虏”“夷”,目的在于通过“夷夏之辨”和“华夏认同”观念凸显自己的正统地位,从而构建政权合法性,B项正确;“明‘夷夏之辨’”和“承续华夏正统”属于构建政权合法性的手段和策略,非目的,排除AC项;“大一统思想”强调的是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题干可知,唐朝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吐蕃之间开展了马球友谊对抗赛活动,通过这种体育运动,两个民族之间得到了进一步的交融,C项正确;题干没有述及马球的历史起源,排除A项;题干仅提及唐朝统治者喜爱打马球运动,观众们呐喊助威,并不能扩大理解为“社会各阶层”,排除B项;D项夸大了马球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末至五代十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后来成为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的政治基础,A项正确;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但在一定时期内维系了唐朝的统治,排除B项;安史之乱推动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排除C项;宋朝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农民起义与史实不符,宋朝建立的首要任务是结束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9.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由材料可知,宋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管理,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B项正确;因俗而治是指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传统,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由当地部落首领自主管理本族群内部事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仅材料中举措难以稳定宋代政权环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对已有统治区域的管理,未涉及疆域拓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和元朝时期(中国)。据题干辽世宗和元文宗的举措,辽世宗设置北南二枢密院同掌国政并重视农业,元文宗尊孔重儒、立奎章阁学士院等,这些做法体现了不同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等的认同,反映出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B 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和借鉴,排除A 项;题干更多地体现的是对汉族先进文化的学习和借鉴,而不是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来治理,排除C 项;题干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家庭和国家之间的联系,排除D 项。故选 B 项。
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可以看出先进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文物搜集来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物搜集的作用,而非研究,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民众与文物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西方学者的回击,体现的是民族意识,与民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C【详解】根据“以知识取代运气,以人竞选取代人人抽签,选举城邦公职人员”可得出,原始的直接的民主存在弊端,因此他强调要通过竞选,选择有知识与能力的人来管理国家,规避直接民主弊端,C项正确;材料强调城邦选举的程序问题,并不是公民意识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进行教育改革,排除B项;材料针对的是公民参参政的程序,并不针对 领袖,排除D项。故选C项。
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贵霜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赫拉克勒斯是希腊文化中的英雄,在贵霜帝国的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体现了希腊英雄文化对贵霜帝国的影响,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和贵霜帝国不在同一时空下,贵霜帝国建立时亚历山大帝国已经灭亡,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文明的元素,排除B项;希腊化世界是指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埃及,不包括贵霜帝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8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哥尔德斯密斯在书中表达了对中国历史的认可,以此批判欧洲充满分裂、动荡、破坏、战争的局面,说明其意在改造欧洲社会,C项正确;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哥尔德斯密斯,不会歌颂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虽然称赞了中国,但是没有体现要学习中国体制,其意图是借中国历史来反思自身,排除B项; 18世纪的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英国殖民地)。根据材料“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统一文化的发展,即客观上促进了印度文化的重构,A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积极作用,并未提到其破坏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印度在西方文化影响下文化思想的重构,而英国的殖民侵略是导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开展的原因,不能说殖民侵略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表达不妥,排除C项;材料强调英国对印度的文化重构和影响,不属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6.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0年以来(新加坡)。根据材料“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方的学习之旅……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可得出,新加坡的做法让外来的移民更有归属感,逐步认同新加坡的文化,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D项正确;新加坡的做法是要形成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而不是维护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工业化的信息,“助推国家工业化实现”不是主旨,排除B项;这种做法能提高社区自治水平,但不是新加坡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和移民辅导活动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各诸侯国政府的重视;交通条件的改善。(6分)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8分)
18.(1)特点:
南朝时期:持续不断;被动迁徙与自行流动同时存在;以自北向南迁徙为主。(3分)
明清时期:以经济移民为主;跨境迁徙进一步发展;人口流向较为多元。(3分)
(2)评述:晚清华工的出洋与近代西方殖民掠夺、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密不可分,也与东南沿海老百姓生活艰难、受海外致富华人的影响有关(任意三点);可以折射出晚清中国已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华工成为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工出洋推动了美国等海外地区的经济开发;客观上传播了中国文化。(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背景:地理大发现;贸易、殖民与海外探险的兴起;新型印刷技术的使用;商业模式的革新;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6分,任意3点)
(2)推动国民教育的发展;拓展民众世界视野;激发国民爱国精神(承担的知识传播与文化启蒙功能);推动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6分任意3点)
20.(12分)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折射出时代精神风貌。
阐述:魏晋时期,三教并行,玄学兴起,儒家礼法受到很大冲击,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他们追求个性与精神上的自由。在服饰方面,士人们往往追求洒脱自然,出现了袒胸露臂、披发跣足的现象,这折射出当时洒脱自然的时代精神风貌。宋代理学兴起,强调伦理道德等外在规范,同时也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在服饰风格方面,趋于保守和拘谨,同时也更加淡雅自然,这折射了理学熏陶下偏于理性和内敛的时代精神风貌。
总之,时代精神风貌是影响服饰文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也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服饰文化发展相互促进。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杂居,交往交流频繁,民族交融趋势明显。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改穿胡服。这一改革使华夏族吸收了游牧民族的若干习俗,推动了胡服的流行及胡汉服饰的融合,促进了民族进一步交融。北魏时期,北方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孝文帝进行封建化改革,禁胡服,改穿汉服。这一改革措施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加快了鲜卑民族的汉代和封建化过程,进一步推动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总之,民族交融推动了胡汉服饰文化的交融,胡汉服饰文化发展则进一步推动了民族交融。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仔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服饰风格存在差异,这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不同,由此可以拟定论题“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折射出时代精神风貌”。然后,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服饰文化进行阐述,如魏晋时期,三教并行,玄学兴起,儒家礼法受到很大冲击,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他们追求个性与精神上的自由。在服饰方面,士人们往往追求洒脱自然,出现了袒胸露臂、披发跣足的现象,这折射出当时洒脱自然的时代精神风貌;宋代理学兴起,强调伦理道德等外在规范,同时也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在服饰风格方面,趋于保守和拘谨,同时也更加淡雅自然,这折射了理学熏陶下偏于理性和内敛的时代精神风貌等等,言之有理即可。最后,对阐述部分进行总结,点明论题,但不要重复论题。或者以“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服饰文化发展相互促进”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交融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如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改穿胡服;孝文帝进行封建化改革,禁胡服,改穿汉服等等。最后,概括总结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宜丰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