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学习成果监测(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共 30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3七上·上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蓝田人 D.元谋人
2.(2023七上·上思)某遗址于1921年被发现,位于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小同了解更多关于该遗址的情况,她应该去(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3.(2023七上·上思)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的变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下列促使人们居住条件发生改变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4.(2023七上·上思)曾任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题名并赠送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尧和舜 B.舜和禹
C.炎帝和黄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5.(2023七上·上思)小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诸侯争霸 D.战国七雄
6.(2023七上·上思)“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7.(2023七上·上思)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从山洞走向平原,促使人们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建造房屋的技术的提高
8.(2023七上·上思)相传在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一种比较民主的选举方式,即通过征求各部族首领的意见,推举部族联盟首领。历史上把这种选举方式称为(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9.(2023七上·上思)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和蔬菜”“黄帝的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等神话传。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游牧文明 D.工业文明
10.(2023七上·上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后期统治者都昏庸残暴 B.都迁都
C.都爆发平民大起义 D.都被少数民族攻破都城
11.(2023七上·上思)“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春秋五霸之首”是指(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2.(2023七上·上思)郭沬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郭沫若评价的是( )
A.百家争鸣 B.国人暴动 C.牧野之战 D.盘庚迁殷
13.(2023七上·上思)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下列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以后行政制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B.建立县制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14.(2023七上·上思)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这种局面为( )
A.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 C.诸侯争霸 D.改革开放
15.(2023七上·上思)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 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主要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逐渐趋于统一 D.适者生存
二、非选择题 共30分
16.(2023七上·上思)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在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战国]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
材料四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年5月2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2)请列举这一时期两个学派的名称及其主要思想。
(3)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材料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主张 (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5)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7.(2023七上·上思)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该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哪一个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该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2)材料二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谁?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赞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水利工程有哪些作用。该工程在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分析其原因。
18.(2023七上·上思) 2018 年是中共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证明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是一个动荡和巨变的时代。农业创新、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学术思想的繁荣,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变革时代”是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在农业创新上有何表现?
这些创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变革。这一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哪一个变法成效最大?
(3)这一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4)写出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并说说兼并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大变革时代”给目前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A项不符合题意;
B: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B项不符合题意;
C:蓝田人距今约110万年至115万年,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元谋人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进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故D正确;
选项ABC地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京人遗址。
3.【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体现在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即可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阪泉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人文始祖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后世对炎帝和黄帝的评价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战役均发生于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D项正确;商汤灭夏的著名战役是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著名战役是牧野之战,排除AB两项;
春秋争霸时的著名战役有城濮之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的认识。
6.【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这是已知目前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知识即可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再也不需要随猎物进行迁移,而是逐渐定居下来,通过发展农业,饲养家畜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所需。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联系不紧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难度不大,理解原始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定居即可作答。
8.【答案】D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以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为抵御黄河的洪水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因此: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禅让制的内涵即可作答。
9.【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属于农业,因为种五谷要耕地,所以叫农耕文明;养蚕缫丝,是农业中的副业,也属于农耕的范畴,A项符合题意;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B项不符合题意;
游牧文明是中国北方、西北方才有,是随着水草的生长而迁徙,并不是中华文明核心,C项不符合题意;
工业文明属于工业革命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农耕文明的认识。
10.【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分别是桀、纣、周幽王都是有名的暴君,昏庸无道,残害百姓,最终导致亡国。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朝代的更替。难度不大,掌握夏、商、西周最后一位君主的事迹即可作答。
11.【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富国强兵,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经过征战,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春秋争霸的经过即可作答。
12.【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我那天有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学,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题干中郭沫若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是指百家争鸣这个繁荣局面,A项正确;
国人暴动 是公元前841年 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排除B项;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排除C项;
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13.【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是经济措施;奖励打仗有功的人是军事措施;建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都是行政措施,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建立县制,县制到今天我们依然在沿用。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材料利用对比排除法作答即可。
14.【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即可作答。
15.【答案】C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到春秋再到战国,诸侯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说明国家在走向统一。因此:C符合题意;ABD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发展的趋势。难度不大,抓住诸侯国不断减少即可作答。
16.【答案】(1)历史现象:百家争鸣。学派名称及其主要思想: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等。
(2)核心主张:“仁”(或“爱 人”)。语句:“己欲立而立人,已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学派:法家。
(4)做法:研究阐释、继承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5)言之成理理即可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历史现象:根据“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在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可得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学派名称及其主要思想: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还有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等。
(2)核心主张:根据“爱人。”得出是“仁”(或“爱人”)。语句:根据材料和内容和所学可得出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学派:根据“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得出是法家,主张法治。
(4)做法:根据“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可得出要研究阐释、继承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故答案为:
(1)历史现象:百家争鸣。学派名称及其主要思想: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等。(也可以写墨家、法家、兵家等)
(2)核心主张:“仁”(或“爱人”)。语句:“己欲立而立人,已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3)学派:法家。
(4)做法:研究阐释、继承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17.【答案】(1)都江堰。系统工程:渠首和灌溉网。
(2)李冰。原因:他主持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都江堰2 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防洪、灌溉、水运等。原因:①都江堰水利工程规模大、效益好、历时久;②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等等。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图片可知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示意图,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该水利工程主要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2)依据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可知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李冰。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因此他能获得这么高的赞誉。
(3)根据材料三“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可知该水利工程有防洪、灌溉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都江堰还有水运等作用。根据材料三“该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等信息可知该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是都江堰水利工程规模大、效益好、历时久,再结合所学知识,都江堰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等等。
故答案为:
(1)都江堰。系统工程:渠首和灌溉网。
(2)李冰。原因:他主持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都江堰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防洪、灌溉、水运等。原因:①都江堰水利工程规模大、效益好、历时久;②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认识。
18.【答案】(1)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表现: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并推广。作用: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成效最大的变法:商鞅变法。
(3)局面:百家争鸣。社会原因: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4)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写出其中一场战役即可)影响:推动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5)启示:要坚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春秋争霸;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发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变革的时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在农业突出的表现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并推广;它们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
(2)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效果最显著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3)本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见解,相互辩护,历史上把这一文化繁荣的局面称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是奴隶制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社会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催生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4)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写出其中一场战役即可)这些战争推动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5)本题考查“大变革时代”给我们今天的启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要坚持改革,不断解放思想,维护国家的统一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表现: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并推广。作用: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2) 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成效最大的变法:商鞅变法。
(3) 局面:百家争鸣。社会原因: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4) 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写出其中一场战役即可)影响:推动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5) 启示:要坚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发展、商鞅变法、百家争鸣、春秋战时期的战争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变法、思想繁荣等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即可作答。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学习成果监测(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共 30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3七上·上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蓝田人 D.元谋人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A项不符合题意;
B: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B项不符合题意;
C:蓝田人距今约110万年至115万年,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元谋人的相关史实。
2.(2023七上·上思)某遗址于1921年被发现,位于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小同了解更多关于该遗址的情况,她应该去(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进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故D正确;
选项ABC地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京人遗址。
3.(2023七上·上思)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的变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下列促使人们居住条件发生改变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体现在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即可作答。
4.(2023七上·上思)曾任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题名并赠送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尧和舜 B.舜和禹
C.炎帝和黄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阪泉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人文始祖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后世对炎帝和黄帝的评价即可作答。
5.(2023七上·上思)小明同学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诸侯争霸 D.战国七雄
【答案】D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战役均发生于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D项正确;商汤灭夏的著名战役是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著名战役是牧野之战,排除AB两项;
春秋争霸时的著名战役有城濮之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的认识。
6.(2023七上·上思)“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这是已知目前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知识即可作答。
7.(2023七上·上思)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从山洞走向平原,促使人们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建造房屋的技术的提高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再也不需要随猎物进行迁移,而是逐渐定居下来,通过发展农业,饲养家畜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所需。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联系不紧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难度不大,理解原始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定居即可作答。
8.(2023七上·上思)相传在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一种比较民主的选举方式,即通过征求各部族首领的意见,推举部族联盟首领。历史上把这种选举方式称为(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答案】D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以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为抵御黄河的洪水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因此: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禅让制的内涵即可作答。
9.(2023七上·上思)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和蔬菜”“黄帝的妻子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等神话传。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游牧文明 D.工业文明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属于农业,因为种五谷要耕地,所以叫农耕文明;养蚕缫丝,是农业中的副业,也属于农耕的范畴,A项符合题意;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B项不符合题意;
游牧文明是中国北方、西北方才有,是随着水草的生长而迁徙,并不是中华文明核心,C项不符合题意;
工业文明属于工业革命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农耕文明的认识。
10.(2023七上·上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后期统治者都昏庸残暴 B.都迁都
C.都爆发平民大起义 D.都被少数民族攻破都城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分别是桀、纣、周幽王都是有名的暴君,昏庸无道,残害百姓,最终导致亡国。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朝代的更替。难度不大,掌握夏、商、西周最后一位君主的事迹即可作答。
11.(2023七上·上思)“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春秋五霸之首”是指(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富国强兵,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经过征战,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春秋争霸的经过即可作答。
12.(2023七上·上思)郭沬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郭沫若评价的是( )
A.百家争鸣 B.国人暴动 C.牧野之战 D.盘庚迁殷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我那天有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学,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题干中郭沫若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是指百家争鸣这个繁荣局面,A项正确;
国人暴动 是公元前841年 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排除B项;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排除C项;
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13.(2023七上·上思)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下列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以后行政制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B.建立县制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是经济措施;奖励打仗有功的人是军事措施;建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都是行政措施,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建立县制,县制到今天我们依然在沿用。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材料利用对比排除法作答即可。
14.(2023七上·上思)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这种局面为( )
A.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 C.诸侯争霸 D.改革开放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即可作答。
15.(2023七上·上思)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 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主要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逐渐趋于统一 D.适者生存
【答案】C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到春秋再到战国,诸侯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说明国家在走向统一。因此:C符合题意;ABD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发展的趋势。难度不大,抓住诸侯国不断减少即可作答。
二、非选择题 共30分
16.(2023七上·上思)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在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战国]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
材料四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年5月2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2)请列举这一时期两个学派的名称及其主要思想。
(3)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材料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主张 (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5)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1)历史现象:百家争鸣。学派名称及其主要思想: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等。
(2)核心主张:“仁”(或“爱 人”)。语句:“己欲立而立人,已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学派:法家。
(4)做法:研究阐释、继承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5)言之成理理即可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历史现象:根据“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在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可得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学派名称及其主要思想: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还有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等。
(2)核心主张:根据“爱人。”得出是“仁”(或“爱人”)。语句:根据材料和内容和所学可得出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学派:根据“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得出是法家,主张法治。
(4)做法:根据“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可得出要研究阐释、继承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故答案为:
(1)历史现象:百家争鸣。学派名称及其主要思想: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等。(也可以写墨家、法家、兵家等)
(2)核心主张:“仁”(或“爱人”)。语句:“己欲立而立人,已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3)学派:法家。
(4)做法:研究阐释、继承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17.(2023七上·上思)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三 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该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哪一个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该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2)材料二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谁?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赞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水利工程有哪些作用。该工程在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都江堰。系统工程:渠首和灌溉网。
(2)李冰。原因:他主持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都江堰2 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防洪、灌溉、水运等。原因:①都江堰水利工程规模大、效益好、历时久;②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等等。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图片可知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示意图,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该水利工程主要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2)依据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可知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李冰。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因此他能获得这么高的赞誉。
(3)根据材料三“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可知该水利工程有防洪、灌溉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都江堰还有水运等作用。根据材料三“该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等信息可知该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是都江堰水利工程规模大、效益好、历时久,再结合所学知识,都江堰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等等。
故答案为:
(1)都江堰。系统工程:渠首和灌溉网。
(2)李冰。原因:他主持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都江堰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防洪、灌溉、水运等。原因:①都江堰水利工程规模大、效益好、历时久;②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认识。
18.(2023七上·上思) 2018 年是中共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证明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是一个动荡和巨变的时代。农业创新、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学术思想的繁荣,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变革时代”是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在农业创新上有何表现?
这些创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变革。这一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哪一个变法成效最大?
(3)这一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4)写出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并说说兼并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大变革时代”给目前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1)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表现: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并推广。作用: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成效最大的变法:商鞅变法。
(3)局面:百家争鸣。社会原因: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4)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写出其中一场战役即可)影响:推动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5)启示:要坚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春秋争霸;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发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变革的时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在农业突出的表现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并推广;它们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
(2)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效果最显著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3)本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见解,相互辩护,历史上把这一文化繁荣的局面称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是奴隶制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社会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催生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4)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写出其中一场战役即可)这些战争推动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5)本题考查“大变革时代”给我们今天的启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要坚持改革,不断解放思想,维护国家的统一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表现: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并推广。作用: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2) 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成效最大的变法:商鞅变法。
(3) 局面:百家争鸣。社会原因: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4) 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写出其中一场战役即可)影响:推动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5) 启示:要坚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发展、商鞅变法、百家争鸣、春秋战时期的战争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变法、思想繁荣等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即可作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学习成果监测(一)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