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北省恩施州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恩施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学校升旗仪式上,小恩同学国旗下讲话:“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该段讲话相关的史事是( )
A.政协会议 B.土地改革 C.开国大典 D.西藏解放
2.据下图可知,“一五”计划( )
A.推动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标志着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D.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3.到1956年底,96.3%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99%的私营工业户和82.2%的私营商业户参加了公私合营。据此可知( )
A.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全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C.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
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打破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随后的改革开放,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据此可知(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受阻 B.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革命理论需要不断实践 D.经济体制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6.下表是我国1985年和1987年与工商业有关的部分统计数据。表中数据变化表明( )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的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32种 36种
A.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强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意指(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大连等沿海城市
C.设立浦东新区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8.南方谈话不仅标志着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的最终成熟和形成,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思想结晶”是指(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据此可知,香港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是( )
A.“一国两制”方针提出 B.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
C.香港人民的迫切希望 D.中英两国共同的努力
10.下表是我国海军装备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看出( )
1950年 人民海军先后购进美英、日等超龄舰船48艘。
1958年 从苏联购买了战舰获得制造特许权。通过“转让制造”过渡到仿制改进。
20世纪90年代 人民海军加速武器装备的研制进程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1世纪 海军装备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有重点、有选择地升级改造。
A.我国海军装备非常齐全 B.我国海军主力舰艇主要依靠进口
C.我国海军装备领先世界 D.我国海军逐步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11.毛主席说:“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毛主席旨在强调( )
A.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非常灿烂 B.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D.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12.小恩同学通过调查恩施近几十年的变化发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主要通过信件联系远方的亲友;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电报和固定电话是较为快捷的方式;20世纪末,移动电话开始流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千里之外的亲友。调查结果可印证( )
A.科技改变生活方式 B.交通缩短心灵距离
C.思想革新通信方式 D.通信推动经济发展
二、材料题
13.【农业改革】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土地制度变革实践,其中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为典型。两者是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施行的两种土地制度,这两种土地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它们坚持了公有制的前提,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这两种土地制度也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提出和实施的历史前提、经营方式、干预程度等方面。
——改编自李荣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
14.【红色歌曲】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摘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
材料二:银龙画出拒敌的烽烟,东方巨响威力无边,太空传来熟悉的旋律,唱响了我们征天的宣言。你是中华骄傲的名片,大国重器渲染时代的风帆,你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开启新时代奋进的诗篇。
神舟续写千年的传奇,北斗描绘中国轨迹,嫦娥奔月升起五星红旗,天宫巡天书写太空奇迹,你是中华骄傲的名片!航天强国助力复兴的夙愿,你是强国路上飘扬的旗帜,继往开来我们一往无前!
——摘自《“两弹一星”颂》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帝野心狼”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释“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15.【新中国外交】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1)从材料一可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2)请任选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解读图片所反映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
1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C项正确;政协会议发生在1949年9月,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前期准备,排除A项;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重要措施,排除B项;西藏解放是在195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一五计划”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鹰厦铁路等,这些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C项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到1956年底,96.3%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99%的私营工业户和82.2%的私营商业户参加了公私合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A项;“三步走”战略指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未彻底实现,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表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研究栽培优质高产水稻工作,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伟大的贡献,C项正确;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排除A项;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对我国的贡献,不是在粮食安全方面,排除B项;屠呦呦是我国著名药学家,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因此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受阻不符合史实,且与题干强调的思想解放不符,排除A项;当时并未发生革命,因此这里革命理论需要不断实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下表是我国1985年和1987年与工商业有关的部分统计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因此1985年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由120种降为1987年的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下降到1987年的32种,这些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逐步展开,D项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改的就是计划经济,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1984年10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因此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邓小平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进行对外开放的试点,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A项正确;1984年,大连等沿海城市被开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开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85年,我国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南方谈话不仅标志着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的最终成熟和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是第四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排除C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可知,香港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B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提出是香港回归的原因之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香港人民的迫切希望是香港回归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英两国共同的努力是香港回归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先后购进美英、日等超龄舰船、从苏联购买了战舰”、“人民海军加速武器装备的研制进程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海军装备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有重点、有选择地升级改造”,可知我国海军装备的发展经历了由从国外购买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D项正确;我国海军装备非常齐全主要涉及导弹驱逐舰、核潜艇、“辽宁舰”等是海军装备,但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由从国外购买到仿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依靠自主研制、自主创新,而不是主要依靠进口,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我国海军装备的发展过程,未涉及装备领先世界,且不符合事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非常灿烂符合史实,但与题干强调的主旨不符,排除A项;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都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发展文化的措施,但与毛泽东强调的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主要通过信件联系远方的亲友;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电报和固定电话是较为快捷的方式;20世纪末,移动电话开始流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千里之外的亲友”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信方式从信件到手机和互联网,体现了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因此题干信息可印证科技改变生活方式,A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我国通信方式的变化,与交通无关,排除B项;题干信息强调我国通信方式的变化,无法说明思想革新,排除C项;题干信息强调我国通信方式的变化,无法证明通信推动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1)意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水利设施的修建;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相同点: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符合当时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坚持了公有制的前提;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1)意义:根据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可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水利设施的修建、促进农业生产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水利设施的修建;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相同点:根据材料二“这两种土地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可得出,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符合当时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根据材料二“它们坚持了公有制的前提”可得出,都坚持了公有制的前提;根据材料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可得出,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4.答案:(1)原因: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志愿军战士高昂的士气;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略战术的正确;中朝军民并肩作战等。
(2)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等。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可从战争的性质、志愿军、中国人民、战略战术、中朝军民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志愿军战士高昂的士气;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略战术的正确;中朝军民并肩作战等。
(2)内涵:结合所学“两弹一星”的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一精神在新中国科技和国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基本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等。
15.答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依据:国家利益;国际形势(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
(2)图片1: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图片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3:中国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解析:(1)外交政策:根据“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根据“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据是国际形势(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情况出发)和我国的国家利益。
(2)图片1:外交成就:结合“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子司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图片2:外交成就:结合“乔冠华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图片3:外交成就:结合“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强国际合作。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6.答案:观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有利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解析:首先,确定论题:题目要求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给定材料和中国现代史的知识进行论述,在阅读给定的材料后,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论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这个论题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关键驱动力。其次,选择历史事实: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两个或多个具体的历史事实来支持我们的论题。这里,我们选择了两个关键事件: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奠定了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改革开放政策的启动,引领中国进入快速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新时期。第三,构建论述框架:采用“提出-论证-总结”的结构:提出:明确论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论证:引用第一个五年计划,解释它如何改变了中国的工业面貌,为现代化提供了基础设施。分析改革开放的影响,说明它是如何通过释放经济活力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加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总结: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最后,撰写论述:在确保每个部分都有清晰的过渡,保持论述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的情况下、将以上信息整理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恩施州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