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新中国的几代人,都把自己对一场战争的感受,把一个民族的尊严,浓缩进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浓缩进了《英雄儿女》和《上甘岭》。下列属于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是( )
A.杨靖宇 B.左权 C.邱少云 D.雷锋
3.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农民见面时的问候语由“老乡,吃了吗?”变为“同志,翻身了吗?”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新中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人民公社的建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5.中英谈判的见证者罗宾·巴特勒回忆道:“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关键构想,为谈判的成功和香港主权的和平移交打开大门”。文中的“关键构想”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6.分析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7.到2017年底,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这主要体现了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能源结构调整逐渐加快
C.科教兴国战略稳步推进 D.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8.某公众号向小明同学推送的文章包含以下关键词: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该文章便于他学习(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中国侨民抵达吉达港
A.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B.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
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
10.共赴九天,再探苍穹。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科技成就中,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C.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二、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列举两个史实证明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了“中国声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四个史实印证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当今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简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合理性。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1953—1980年 1981—1985年
2.6% 8.75%
国内生产总值
1980年 1985年 年均增长率
4588亿元 9099亿元 10.6%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纷纷“下海”;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独特景观;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来,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护和支持社会体育的发展。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乡社会呈现了哪些方面的新气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能得到的认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照片及说明
照片一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丰台区东管头乡农民办理加入合作社手续 照片二 1954年国庆节,游行群众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通过天安门 照片三1973年,袁隆平(左一)带着科研团队培育强优势杂交水稻
照片四1984年国庆节,群众游行队伍中的“联产承包好”彩车 照片五 照片六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中照片五的说明。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幅相互关联的历史照片,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一定要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结合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可知,国旗指五星红旗,盛典指开国大典。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主要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从国旗、国歌、纪年等方面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筹备工作,题干中人民“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这反映当时人民对新生政权的期盼,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排除B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忠诚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如黄继光、邱少云等,C项正确;杨靖宇、左权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B项;雷锋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0,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与题干反映的问候语变化相符,B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国家开始在农村地区建立人民公社,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这场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由此可知,材料在描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A项正确;材料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过程与意义,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由材料“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关键构想,为谈判的成功和香港主权的和平移交打开大门”并结合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由此可知,题干材料中的“关键构想”是一国两制,D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可知,从2005年至2008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体现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阐述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由材料“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这主要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能源结构调整逐渐加快,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科教兴国战略,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章便于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在为实现中国梦奋斗过程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D项正确;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分析题干材料可知,中国海军的撤侨行动保障了中国同胞的生命安全,由此可知,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A项正确;中国同胞出现在苏丹可以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撤侨出动先进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以说明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些都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排除BC两项;材料没有提及人民解放军的联合作战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也是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D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不属于航天方面的成就,排除A项;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有利于增强国防实力,但不属于航天方面的成就,排除B项;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属于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史实: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史实: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建交
(3)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等。合理性:这一理念,一是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和“赢者通吃”的强权政治,提倡各国不论大小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二是在尊重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及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下,坚持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共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三是秉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经济体系;四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不以高低、优劣论文化,以文明交流克服文化隔膜,以文明互鉴替代文明冲突;五是坚持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原则,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新挑战,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1)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史实: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详解】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所以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体现“中国的声音”的史实有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史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中国建交的高潮。所以印证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四个史实有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建交
(3)举措:根据材料三“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可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根据材料三“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可知,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等。所以列举两例当今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有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等。
合理性: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一是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和“赢者通吃”的强权政治,提倡各国不论大小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二是在尊重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及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下,坚持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共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三是秉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经济体系;四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不以高低、优劣论文化,以文明交流克服文化隔膜,以文明互鉴替代文明冲突;五是坚持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原则,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新挑战,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角度进行回答。
12.答案:(1)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2)方面:就业;人口流动;服饰;文化生活。
(3)变化:稳步上升。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初步建立,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国家政策、法规的保护和支持;全民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国际体育交流的推动;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北京申奥成功的推动。
(4)认识:经济改变生活;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析:(1)成就:根据材料一1980年和198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可知,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根据材料一1953—1980年和1981—1985年的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可知,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2)方面:根据材料二“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纷纷‘下海’”可得出这时期我国城乡社会在就业方面出现了新气象;根据材料二“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独特景观”可得出人口流动方面也出现了新气象;根据材料二“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可得出服饰方面出现新气象;根据材料二“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可得出文化生活方面也出现了新气象。
(3)变化:根据材料三图表1988年到2008年金牌数量的变化可知,呈现出稳步上升。
原因:根据图表近代中国金牌数量的变化,从党的领导、制度的优越性、经济实力、国家的支持、全民参与、体育的发展、申奥成功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初步建立,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国家政策、法规的保护和支持;全民体育参与意识的增强;国际体育交流的推动;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北京申奥成功的推动。
(4)认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上述描述的经济建设、城乡的变化等信息,从经济对生活的影响、社会变迁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经济改变生活;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生活的变迁。
13.答案:(1)说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2)示例一:观点: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论述:照片一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照片二反映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确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结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示例二:观点: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照片四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照片五反映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结论:我们应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解析:(1)说明:根据照片五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并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2)观点和论述: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选择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概括出不同的观点。可以选择有因果联系、并列联系或者前后联系的历史事件,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或者共同点。例如选择照片一和照片二,则可概括出观点: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然后结合三大改造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加以论述:照片一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照片二反映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确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如选择照片四和照片五,体现的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因而概括出观点: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然后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加以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照片四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照片五反映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我们应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