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2·山东卷]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对外交往
[2024·九省联考新疆卷,31]与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戒备森严,不肯转让核心技术不同,中国“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致力于发展大国间战略性合作关系
C.开放合作以共享经济发展的利益
D.通过南北对话促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演练2】 命题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
[2023·海南卷]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演练3】 命题点: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
[2023·山东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2024·河北邢台高三月考]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在不断转型,进一步从“被动应对”向“争取主动”转变,中国对国际体系的参与由融入向塑造转变,即角色从“接受者”“应对者”向“建设者”“塑造者”转变。这一转型( )
A.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B.缓和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
C.开启了中国融入全球的进程
D.解决了经济的逆全球化问题
2.[2024·湖北十一校联考]下图分别是2008年和2022年我国举办奥运会提出的口号,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
A.心怀世界的大国担当B.民族复兴的文化自信
C.和平共处的外交实践D.融入世界的积极姿态
3.[2024·福建莆田模拟]近年来,随着《鉴宝》《国宝档案》等节目的播出,大众对考古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考古热”。2018年我国各类博物馆到访人次已突破11亿,2019年同比增长8.97%。这反映了( )
A.国力增强提振文化自信
B.科技发展推动大众传媒的转型
C.历史真相需要考古实证
D.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
4.2012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截至2011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医保”的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3亿,比预定目标增加3000多万,参保率达到了95%左右,超过计划5个百分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有利于( )
A.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D
【演练1】 解析:与西方国家的“戒备”不同,中国坚持开放,欢迎“搭车”,共同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搭车”对象包括所有国家,排除B项;南北对话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话合作,而中国向所有国家发出合作邀请,排除D项。
答案:C
【演练2】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18年我国中小企业在税收、GDP、技术和就业等方面贡献巨大,这是我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下,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结果,故我国取得的上述成就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D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启新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而非政治体制改革,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能看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排除C项。
答案:D
【演练3】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家之间不可能消除分歧,且“增进互信”并非主要目的,排除A项;B项材料无法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很难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的交往,并不能体现“全球”,排除D项。
答案:C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中国在国际体系中转变为“建设者”“塑造者”能够提高中国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使得中国在全球发挥更大的作用,故选A项;据材料可知,中国对国际体系的参与角色发生了转变,在全球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只是在亚太地区发挥作用,排除B项;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已经“开启融入全球的进程”,排除C项;“解决了”一词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的口号可以看出,中国从人类的共同发展,世界的共同进步出发,着眼于人类共同命运和梦想,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从人类整体命运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排除B项;材料是中国2008年和2022年奥运会的口号,没有涉及外交实践,排除C项;“融入世界的积极姿态”符合史实,但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据材料可知,近年来我国掀起了“考古热”,而且参观博物馆的人数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激发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A项;材料中的“考古热”和访问博物馆人数的增加并没有涉及科技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大众对考古和参观博物馆的热情增加,而不是在探讨寻求历史真相的方法,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传承的其他载体,不能通过材料得出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排除D项。
答案:A
4.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实现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公平参保,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广,并不能增加居民收入,排除A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广无法调节过高收入,排除B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镇居民可以统筹城乡发展,但无法实现优势互补,排除D项。
答案:C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聚焦高考第七单元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__现代中国时期第23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