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素养提升第十单元现代文明的创新与调整__现代的世界第3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答案)

探究点一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第二次世界大战
01史料实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一 希特勒在1930年演说时强调: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它的空间缺乏问题,不能为它的工业打开国际市场,那么,德国将从世界舞台上消失,更具活力的民族将继承我们的遗产……必须用武力抢夺并守住空间……大萧条使希特勒的胜利成为可能,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由于其他因素的结合,其中包括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提供的援助和他的对手们缺乏远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还有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英法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对苏联怀有一种本能的敌意和仇恨……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的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摘编自刘为主编《国际关系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试答:                                    
                                    
(2)根据史料二,指出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的原因以及绥靖政策的影响。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多角度认识英法的绥靖政策
(1)从国家力量角度看,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大危机而受到极大削弱,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从目的角度看,目的是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满足自己既得利益,如祸水东引,把矛头指向苏联。
(3)从客观环境看,和平主义思潮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法西斯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4)从结果角度看,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02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史料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史料导读】 史料阐述了毛泽东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高度评价。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探究】
如何理解史料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试答:                                    
                                    
                                    
【史论拓展】 多角度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从必然性看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威胁,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均要求联合行动;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同盟的形成
从影响看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同盟,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启示看 同盟中有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因此同盟内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但联合的趋势始终占主导地位。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作
03探究论证——“二战历史不容篡改”
史料一 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审定通过了对日本近代战争史有多处篡改的中学历史课本。书中“甲午海战”不再是由日本向中国发起突袭,九一八事变也简单地变成了日本炸毁了南满铁路,“侵略华北”被改成“进出华北”,“南京大屠杀”中的“屠杀”二字被抹掉,起因也竟然变成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90年代中期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活动沉渣泛起,政界、财界、教育界、舆论界、文化界、学界的右翼势力相互配合呼应。
——《战后日本关于民间认罪的不完全记录》
史料二 在进入21世纪之际,我们五国共同庄严承诺,将致力于确保联合国更加强大、更加有效、更有效率……与全体会员国一道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000年中、美、俄、英、法首脑声明
【史料导读】 史料一:日本妄图歪曲二战的侵略历史。史料二: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要共同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二战后日本对待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的影响。
试答:                                    
                                    
                                    
                                    
(2)史料二中“五国”在联合国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它们为什么强调“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试答:                                    
                                    
                                    
                                    
【史论深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启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从世界格局看 二战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苏这两个大国的真正崛起,国际格局发生转变:从以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从政治上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的空前高涨,众多的国家挣脱殖民枷锁,登上世界历史舞台
从科技上看 二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在原子能技术、航空技术、火箭技术、计算机和通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奠定基础
从文化上看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成为主流;颓废文化一度盛行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④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⑤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探究点二 合作与冷战的交替——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01史料实证——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
史料 苏联主张苏、美、英、中、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五国中有一国反对,表决则无效,只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英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
——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苏联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否决权的发明者》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大国一致”原则的原因。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辨识联合国与国际联盟
联合国和国际联盟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都是具有大国强权色彩的普遍性国际组织。但联合国把制裁权集中于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而国际联盟则强调“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对国际事务采取有效行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02分析说明——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史料 百分比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斯大林和丘吉尔在东南欧划分两国势力范围的协定。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后约定苏在罗马尼亚可占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90%的优势;在南斯拉夫,各占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占80%,英美占20%。
——[俄]爱德华·拉津斯基《斯大林秘闻——原苏联秘密档案最新披露》
【史料导读】 史料反映了雅尔塔体系的大国强权色彩。雅尔塔体系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英苏在东南欧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探究】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试答:                                    
                                    
【史论拓展】 多角度认识雅尔塔体系
(1)从历史概念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2)从历史影响看
①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始。
②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
③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03探究论证——雅尔塔体系体现的强权政治
史料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史料导读】 史料涉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大国强权色彩,雅尔塔体系下“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上体现了“民主化”的趋势。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与合作,但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并指出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具有哪些进步性?
试答:                                    
                                    
【史论深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点
比较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形成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主宰国家 体现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意志 体现美苏两国意志
调和矛盾 调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暂时妥协
深度广度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持续时间短 美苏两极格局,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
体系性质 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和大国强权政治等多重性质
解体方式 随着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彻底瓦解 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而瓦解
探究点一
1.[提示] (1)原因:希特勒用“生存空间理论”进行煽动性宣传;德国经济在大萧条中遭受沉重打击;德国垄断集团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提示] (2)原因:英法两国实力削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影响: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客观上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2.[提示] 性质的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进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提示] (1)态度:否认侵略的史实,并且篡改教科书。影响:加剧了日本与曾经被其侵略过的国家的矛盾,不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有损日本的国际形象。
[提示] (2)地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重大问题上拥有否决权。原因: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遭到挑战。
探究点二
1.[提示] 原因:苏联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将成为主要对手;苏联当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居于少数地位,坚持“大国一致”原则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2.[提示] 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划分,它被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3.[提示] 相同点: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特点。进步性:雅尔塔体系包含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贯彻民主与和平原则;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前景更加民主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素养提升第十单元现代文明的创新与调整__现代的世界第37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