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推动了英国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 阻止这股潮流;中英矛盾是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通过以上
材料,可以了解鸦片战争
A .爆发的历史背景 B .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C .清军反侵略事迹 D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恩格斯曾说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某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取了块大小等于法德
两国面积的领土”。这个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俄国
3.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天京事变 D .北伐、西征
4.太平天国运动中,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劝世良言》 D .《海国图志》
5.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 .金田起义
B .洪秀全
C .“扶清灭洋”
D . 《天朝田亩制度》
6.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
时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 (
1900
年
933
家
)1894 年前
80 家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7.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发展资本主义 B .维护清王期的统治
C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8. 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两大口号,下列企业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目标的是( )
A .上海机器织布局 B .开平矿务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汉阳铁厂
9.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
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 .民主思想 B .政治制度 C .军事技术 D .风俗习惯
10.哪次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历史
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
①邓世昌 ②叶志超 ③左宗棠 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某电视台选秀节目中,在“知识问答”环节中,选手甲抽到的题目提示如下。根据提
示你认为他该选择的答案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袁世凯 D .谭嗣同
1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谋求与
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在戊戌变法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措施是( )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京师大学堂 D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 《清议报》在 1900 年发表时政评论说: “ 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 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 日也。”其评论的
是
A .台湾抗日斗争 B .东学党起义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政变
1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讲“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可以统治此天下
生灵四分之一也。”瓦德西得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清朝以北洋海军为代表的近代军事力量强大 B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思
想广泛传播
C .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反帝爱国运动持续不断发展 D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倡导的洋
务运动成果丰富
16.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标志是
A .袁世凯掌握清朝的军政大权 B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C .革命党人与清朝举行南北议和 D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7.史学家常把 1916 年至 1927 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
时期
A .帝制复辟 B .军阀混战 C .甲午中日战争 D .鸦片战争
1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建立了中华民国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9.某校八年级(2)班决定举办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准备的下列资料
中不能采用的是
A .《国闻报》 的创办 B .兴中会的成立
C .广州起义的图片 D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0. “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 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
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与上述材料最符合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21.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在《民报》上发表的是:
A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 B .梁启超《幵明专制论》
C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D .鲁迅《狂人日记》
22.下列孙中山先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组建兴中会
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创建黄埔军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23.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废除二十一条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4.近代青岛曾经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下图卡片中的口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作有关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护法战争
25.1919 年,有这样的一群学生, 痛殴卖国贼,除奸不惜死, 来把国家救。用满腔的热血
与辛勤的汗水,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 B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26.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废除二十一条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7.蔡元培、 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
动中的“三只兔子”。 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 叙述正确的是( )
A .陈独秀 1916 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B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
D .蔡元培发表《狂人日记》, 提倡建设新文学
28.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
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这表述的是新文化运动
A .背景 B .过程 C .性质 D .意义
29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这里的“新”不包括
A .无产阶级是领导阶级 B .革命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C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理论 D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政党
30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
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材料评述的是
A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至上海 B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 .李大钊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三幅图片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分别与哪三次侵华战争相关?
(2)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材料二中的挽联是为了悼念谁写的?
材料三: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 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
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 14 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
年级上册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
和团运动。 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
上册
(4)材料三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 根据材料四概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32.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要
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
到, 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 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 材料二: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
进步打开了闸门。
材料三: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 《国民革命歌》 (1)材料一是孙中山先生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的阐述。请问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辛
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但是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最终是成
功的,也有人则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可以看出,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北伐军总司令是谁?当时国共两党进行的
是第几次合作?
33.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印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 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企业?请列举一位该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2)与图片②中有关的历史事件在社会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3)图③人物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什么?
(4)与图④杂志相关的运动是什么? 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5)请给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时代主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详解】
据题意可知,徐中约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进行扩张,作为 农业国的中国无力应对这一扩张,所以他论述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故选 A;徐中约
主要论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BCD 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
2 .D
【详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 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 150 多万平方公
里的领土。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
解析: D
【详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在第二 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 D
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ABC 项不符,排除。故选择 D。
3 .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定都天京时天平天国还没有达到全盛,
经过三年北伐和西征,1856 年,天平天国达到全盛, 同样在这一年,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了 争权夺利的天京事变,杨秀清、 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天 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C 符合题意;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A 排除;定都天京
是在太平天国运动走向鼎盛之前, B 排除;北伐、西征后太平天国运动进入全盛, D 排
除。故选择 C。
4 .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规定不分男
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
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所以 A 项符合题意; B
项是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
外交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排除; C 项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 D 项是魏源
所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排除。故选 A。
5 .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兴起,故 A 不符合题意。 洪秀全称天王,是太平天 国领导人,故 B 不符合题意。“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 故 C 符合题意。 《天朝田亩制度》 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土地制度为核心的革命纲领,故 D 不
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
否定型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 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其特点是 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 “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方法: 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 认识和理解, 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②排除法, 通过排除符合史实 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③推理法, 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
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
关系。
6 .C
【详解】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 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的条约内容不符合题
意,排除;故选 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时间是 1894 和 1900 年,分析此段时间中国的历 史,得出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 ,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 ,掀起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7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救为目的洋务运动。故正确答案为 B 。ACD 均不是洋务运
动的根本目的,故选 B。
【点睛】
此题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知道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
朝统治。
8 .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从 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
动。洋务派前期以“ 自强 ”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
业。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洋务派后期以
“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工业,这一时期的主要民用工业有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
务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所以, 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目标的企业是江南制造总
局, 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都是洋务派追求求富目标的企业,不符合题意。故选 C。
9 .C
【分析】
【详解】
根据提干可知, 李鸿章的感叹说明他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在军事上的差距,反映了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达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ABD 均于题干无关。故
选 C。
【点睛】
通过分析题干李鸿章感叹的相关内容,结合洋务派的主张,分析得出答案。
10 .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
国掀起了抢夺利权、 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A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
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 B
项;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 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已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D 项。故选 A。
11 .D
【详解】
根据爱国主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左宗棠率军收复新
疆,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①③④符合题意,D 项正确;叶志超在日本侵略朝鲜的战 争中弃城逃跑,为后来日本侵入中国提供了条件,与爱国主义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包含②的 ABC 项。故选 D 项。
12 .D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98 年,西太后发动政变,捉拿维新派。谭嗣 同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对劝他离 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D 项正确;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 都逃往日本,排除
AB 项; 袁世凯是复辟帝制的人物,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3 .A
【详解】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可知,在戊戌变法中,最能体 现这一点的措施是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使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A 符合题意;BC 项的内容不属于政治方面的,不符合题意;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是
孙中山,他领导的是辛亥哦革命,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4 .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1900 年……以一敌八……自立之一 日也”可知, 这是指 1900 年义和团 抗击八国联军,故 C 符合题意;台湾抗日斗争是从 1895 年到 1945 年,故 A 不符合题意; 东学党起义是朝鲜的政治事件,故 B 不符合题意;戊戌政变是在 1898 年,故 D 不符合题
意。故选 C。
15 .C
【详解】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认识 到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因此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皆无 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故瓦德西得出 此结论的主要原因是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C 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的甲午中日 战争,北洋海军已经全军覆没了,排除 A 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的戊戌变法已经失败,
排除 B 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的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6 .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 项正确。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掌握清朝大权,与题干内容不符,
排除 A 项; 1912 年 2 月,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B 项;辛亥革命时
期,革命党人与清朝举行南北议和,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17 .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1916 年,袁世凯死去,北洋军阀陷入内战,民不聊生,至 1927 年,国民 政府北伐,第二年形式上统一中国,这时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故 B 符合 题意; 1915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故 A 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 1894 到 1895 年,
鸦片战争是 1840 到 1842 年,故 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8 .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D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表述正确,是辛亥革命的意义,A 不符合题意; 1912 年 1 月,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
B,C 正确,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 D。
19 .A
【详解】
根据题干“ 纪念孙中山” 结合所学知识, 《国闻报》 是维新派人士创办的, 宣传的是维新变 法思想,与孙中山无关,A 符合题意; 兴中会是孙中山 1894 年在檀香山创立的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B 不符合题意; 1911 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 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营葬于黄花岗。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C 不符合 题意;中国同盟会孙中山 1905 年在日本东京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BCD 都与孙中山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0 .C
【详解】
根据“ 民族独立、 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 向共和”可得出其涉及的是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因此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
容, C 项正确; ABD 项不符合题意。
21 .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 1905 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这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民报》 是同盟会的机关报;陈天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其文字最有可能在《民报》 上发表,故 A 符合题意;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陈独秀、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
表人物,其文章不可能在《民报》 上发表,故 B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民报》 ”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22 .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①组建兴中会是 1894 年;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 1912 年 1 月;③ 成立中国同盟会是 1905 年;④创建黄埔军校是 1924 年 5 月。所以孙中山先生的重大活动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 B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
意,排除,故选 B。
23 .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因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掀起了五四 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口号“外 争主权”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的性质;“内除国贼”即内除封建军阀,反映了五四运动反 封的性质, A 正确; BCD 也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但不能直接反映的五四运动的性质。排除;
故选 A。
24 .B
【详解】
由图中的文字信息“还我青岛 ”并结合所学可知, 与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
山东权益的转让正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故选 B;ACD 三项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均不涉及青岛
权益的转让,不符题意,排除。
25 .C
【详解】
依据题干的时间是 1919 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和工人成 为主力,标志着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 项正确;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在五四运动时期已经结束,排除 A 项;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指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排除 B 项;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指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26 .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因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掀起了五四 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口号“外 争主权”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的性质;“内除国贼”即内除封建军阀,反映了五四运动反 封的性质, A 正确; BCD 也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但不能直接反映的五四运动的性质。排除;
故选 A。
27 .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 1915 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标志新文 化运动的发动,故 A 不符合题意。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是陈独秀,而不是蔡元培,故 B 不
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诌议》 ,提倡白话文,
故 C 符合题意。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是鲁迅的作品,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8 .D
【详解】
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新文 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起到的作用,因此属于“意义” ,D 项正确;综合以上分析, ABC 项
错误。故选 D 项。
29 .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已经有资产阶级政党存在了,故 D 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政党,故 A 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目标是最终实现 共产主义,故 B 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故 C 不符合题意;故
选 D。
30 .D
【详解】
依据题干“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可知 与中共一大有关,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望志路 106 号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 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 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正确; 1919 年 6 月,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至上 海,A 排除;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发起新文化运动, B 排除;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 李大钊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 排除。故选 D。
二、 材料分析题
31.(1)图一:鸦片战争;图二:甲午战争;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
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解析:(1)图一:鸦片战争;图二:甲午战争;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
度进一步加深;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邓世昌。
(4)太平天国运动; 自发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42 年中英鸦片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 京条约》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1901 年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 关条约》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挽联是光绪帝为邓世昌
所提,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 前后持续 14 年之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场农民起义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
动从 1851 年到 1864 年持续了 14 个年头,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依据所学知识可
知,义和团运动是自发的群众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32.(1)1911 年
政治上: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 国。经济上:促进了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使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彻
解析: (1)1911 年
政治上: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
上:促进了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也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质。
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总司令:蒋介石;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指 1911 年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 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辛亥革命的指
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也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质。
(3)根据题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除军阀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 伐战争是 1926 年至 1928 年, 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各路军
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 年 7 月 9 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
令,进行北伐誓师,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果。
33 .(1)自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任一即可);
(2)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解析: (1)自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任一即可);
(2)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详解】
(1)根据图①“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洋务运动在“ 自强” 口号下创办
的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2)根据图片②“谭嗣同殉难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戊戌
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根据图③“孙中山” 结合所学知识, 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是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4)根据图④“《青年杂志》封面”结合所学知识,《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
地。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5)根据以上图片反映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的进程,因此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