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7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1.(2024八下·百色期末)“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这个会议是( )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C项符合题意;
A:1929年12月,召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A项不符合题意;
B: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项不符合题意;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知识。
2.(2024八下·百色期末)“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意指( )
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中国正式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实现了祖国大陆完全统一 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和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
A: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A项不符合题意;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完全统一,C项不符合题意;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知识。
3.(2024八下·百色期末)“1950年10月,全国各地的工商业人士纷纷召开抗美援朝大会,制定了爱国公约,并保证努力增加生产,沟通物资,确保供应,为抗美援朝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反映了( )
A.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 B.人民爱国情怀的高涨
C.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50年10月,全国各地的工商业人士纷纷召开抗美援朝大会,制定了爱国公约,并保证努力增加生产,沟通物资,确保供应,为抗美援朝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可知,反映了抗美援朝时期人民爱国情怀的高涨,B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A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项不符合题意;
D:1950—1952年土地改革,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知识。
4.(2024八下·百色期末)为适应公私合营高潮迅速到来的形势,保证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政策是( )
A.和平赎买政策 B.国民大生产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A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为适应公私合营高潮迅速到来的形势,保证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和结合所学可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A项符合题意;
B:1943年国民大生产运动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展,B项不符合题意;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C项不符合题意;
D: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5.(2024八下·百色期末)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期间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了会谈,两国总理随后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处理两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运动的理念 D.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答案】B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结合结合所学,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项符合题意;
A: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求同存异”主张,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A项不符合题意;
C: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首次提出不结盟运动的理念,C项不符合题意;
D: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查学生对基础知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6.(2024八下·百色期末)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和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C项符合题意;
A:1945年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A项不符合题意;
B: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B项不符合题意;
D: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八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7.(2024八下·百色期末)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建成的刘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慨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这主要得益于( )
A.“三步走”战略 B.改革开放
C.西部大开发 D.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1957年”“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和结合所学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项符合题意;
A:1987年4月邓小平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A项不符合题意;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B项不符合题意;
C: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8.(2024八下·百色期末)1960年8月,周恩来、李富春同志在主持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时,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这一方针( )
A.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B.要求优先发展重工业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D.属于严重的左倾错误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八字方针”和结合所学可知,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A项符合题意;
B: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项不符合题意;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表述不全,C项不符合题意;
D:八字方针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正确决策,是对经济工作中“左”倾错误的纠正,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字方针,考查学生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
9.(2024八下·百色期末)“今天,改革开放已走过40个春秋,40年的敢闯敢试,它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今天,改革开放已走过40个春秋,40年的敢闯敢试,它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可知,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改革开放的窗口”,C项符合题意;
A:珠海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汕头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D:厦门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10.(2024八下·百色期末)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后,“搞活”企业成为重庆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突破口,这次经济体制改革( )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后,“搞活”企业成为重庆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突破口”和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项符合题意;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说法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
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1.(2024八下·百色期末)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发表了一系列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讲话。这次南巡( )
A.有利于农村经济改革的完成 B.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D.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D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发表了一系列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讲话”和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农村经济改革,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B项不符合题意;
C: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2.(2024八下·百色期末)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它的服役,标志着中国彻底改变了没有航母的历史,并进入大型航母时代。这艘航空母舰是( )
A.山东舰 B.辽宁舰 C.致远舰 D.定远舰
【答案】B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这艘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舰”,B项符合题意;
A: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A项不符合题意;
C:致远舰是清政府时北洋舰队主力舰,C项不符合题意;
D:定远舰是清政府时北洋舰队主力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辽宁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第一航空母舰是“辽宁舰”。
13.(2024八下·百色期末)图1是2020年香港货物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占贸易比重比例图。其反映的信息最能说明的是( )
A.香港经济依赖于西方 B.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增强
C.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D.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发展
【答案】B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2020年香港货物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占贸易比重比例图”可知,香港与内地贸易额占比51.8%,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贸易比重占据了最大份额,说明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增强,B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香港经济依赖于西方,A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C项不符合题意;
D:香港是特别行政区,题干未体现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4.(2024八下·百色期末)“这位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莫言
【答案】A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青蒿素”和结合所学可知,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
B:钱学森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B项不符合题意;
C:邓稼先是“两弹元勋”,C项不符合题意;
D: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2024八下·百色期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其中为着力推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序运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举措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C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序运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C项符合题意;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A项不符合题意;
B: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项不符合题意;
D:全面从严治党是关于党的建设,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2024八下·百色期末)2021年,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入列,3个梯队歼-20飞过天安门广场;2022年,福建舰下水、运油-20投入练兵备战。这说明我国( )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答案】B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B:根据“2021年,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入列,3个梯队歼—20飞过天安门广场;2022年,福建舰下水、运油—20投入练兵备战”可知,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B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重视和平利用核能,A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积极开展多边外交,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大力发展航天技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钢铁长城的相关史实。
17.(2024八下·百色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 )
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共享
【答案】A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可知,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国科技在不断创新,A项符合题意;
B:协调指解决中国发展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
C:开放指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D:共享指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大发展理念的相关史实。
18.(2024八下·百色期末)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1月17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九二共识”是两岸对话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这是因为“九二共识”( )
A.促使两岸关系新发展 B.加强两岸经济往来
C.推动两岸实现“三通”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九二共识”和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D项符合题意;
A: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促使两岸关系新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
B: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促进了两岸的经济往来,B项不符合题意;
C: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19.(2024八下·百色期末)“当今人类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推动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世界各国必须承担的共同任务。”为此中国( )
A.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B.力争解决所有国际关系问题
C.致力于成为全球经济主导力量 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当今人类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推动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世界各国必须承担的共同任务。”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力争解决所有国际关系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
C:致力于成为全球经济主导力量,说法不恰当,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20.(2024八下·百色期末)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加到2022年的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2022年比2012年增长83%,增速快于经济增长。这一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B.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
C.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力发展 D.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加到2022年的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2022年比2012年增长83%,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力发展,C项符合题意;
A: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不是根本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
B: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D: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是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根本原因,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21.(2024八下·百色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在党中央领导下快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0年冬算起,广西的土地改革运动,大体是分为三期进行:
第一期先在桂林、柳州、容县、平乐4个专区中的17个县、2507个乡、409万人口中展开。这一期土改带有试点性质,摸索在广西的具体条件下进行土地改革的经验,锻炼与培养土改队伍。
第二期从1951年冬开始,在全省46个县、3736个乡、773万人口中展开。这一期土改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4万多名工作队员参加。
第三期从1952年6月开始,在全省397万人口中展开。到年底,除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外,全省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胜利结束。
——摘编自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土地改革》
材料二 1979年,改革的春风也吹到了广西红土地上,河池地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宜山县(今宜州市)部分生产队首先开始探索包产到户或类似包产到户的办法,成为红土地上“吃螃蟹的第一人”……宜山县大安大队的6个生产队,这一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32%,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那些仍沿用老办法的生产队。
——摘编自广西日报《广西农村土地改革历程扫描:红土地三十年大变迁》
材料三 今年“三月三”假期,各类民俗活动火遍邕城,各商场、景点、街区人流量持续增加,市民趁着大好春光走出家门逛街娱乐、购物消费,享受节日的美好热闹时光。为满足市民游客的消费需求,各商家摩拳擦掌,紧密结合“三月三”传统节日特点,推出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催旺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潜力、促进节庆经济,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编自南宁日报《“壮族三月三”节庆经济激发首府消费潜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西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这次运动使广西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宜山县大安大队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三月三”确定为广西的法定节假日得益于我国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激发广西人民消费潜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特点:带有试点性质;规模大,范围广;分阶段进行;
变化;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2)原因:实行包产到户或类似包产到户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因素:政府的政策支持;丰富多彩的消费、节庆活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从1950年冬算起,广西的土地改革运动,大体是分为三期进行”可知,广西土地改革运动分阶段进行。根据材料一“先在桂林、柳州、容县、平乐4个专区中的17个县、2507个乡、409万人口中展开。这一期土改带有试点性质,摸索在广西的具体条件下进行土地改革的经验,锻炼与培养土改队伍。”可知,广西土地改革运动带有试点性质。根据材料一“从1951年冬开始,在全省46个县、3736个乡、773万人口中展开。这一期土改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4万多名工作队员参加。”“从1952年6月开始,在全省397万人口中展开。到年底,除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外,全省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胜利结束。”可知,广西土地改革运动规模大,范围广。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1979年年,改革的春风也吹到了广西红土地上,河池地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宜山县(今宜州市)部分生产队首先开始探索包产到户或类似包产到户的办法,成为红土地上‘吃螃蟹的第一人’”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3)根据材料三《“壮族三月三”节庆经济激发首府消费潜力》”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尊重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三月三”是壮族民俗活动,“三月三”确定为广西的法定节假日得益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三“为满足市民游客的消费需求,各商家摩拳擦掌,紧密结合‘三月三’传统节日特点,推出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催旺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潜力、促进节庆经济,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和结合所学可知,激发广西人民消费潜力的因素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丰富多彩的消费、节庆活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答案为:
(1)特点:带有试点性质;规模大,范围广;分阶段进行。变化;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2)原因:实行包产到户或类似包产到户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素:政府的政策支持;丰富多彩的消费、节庆活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土地改革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2.(2024八下·百色期末)中国科技伴随新中国的成长走过了艰辛而又不平凡的75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摘编自华夏经纬网《“中国弹”——“两弹一星”建功勋》
材料二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据统计,前千分之一的中国科学家发表的热点文章数在全球占比已突破40%,高被引文章数超过1/4。
——摘编自《光明日报》:《打造推动全球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科技盛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中央作出“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介绍袁隆平所作的贡献,并分析这一贡献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背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
目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贡献: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新态势: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
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和结合所学可知,党中央作出“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根据材料二“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和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作出重要贡献。
(3)根据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是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结合所学可知,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故答案为:
(1)背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目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贡献: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新态势: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和目的、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3.(2024八下·百色期末)某校历史小组围绕着“追寻中国复兴历史”这个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年画中的历史】
任务二【年代尺中的历史】
(1)图2年画中的法律文献是在哪一大会通过的。如何理解这一法律文件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图3的年画中女社员们积极参加劳动的现象和什么运动有关?该运动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列举一位与图4年画中同一时期的“时代楷模”。并指出他们反映出的时代精神
(4)观察年代尺,请选取至少两例年代尺所示事件,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论述。(要求: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事件之间的联系)
【答案】(1)文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要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运动:三大改造。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焦裕禄、王进喜
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示例一:改革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动力。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随后,党和政府的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进行。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99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示例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论述: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兴办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根据“图2《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954年”和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要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根据“图3女社员们劳动强”“1956年”和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女社员们积极参加劳动的现象和三大改造有关。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据“图4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观察年代尺,选取至少两例事件,自拟观点,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自拟观点:改革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动力。围绕观点,结合所选事件意义进行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随后,党和政府的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进行。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99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展开、经济特区的建立,自拟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围绕观点,结合所选事件意义进行论述,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兴办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答案为:
(1)文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要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运动:三大改造。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时代楷模:焦裕禄、王进喜;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示例一:改革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动力。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随后,党和政府的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进行。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99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示例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论述: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兴办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点评】本题以二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7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1.(2024八下·百色期末)“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这个会议是( )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2024八下·百色期末)“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意指( )
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中国正式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实现了祖国大陆完全统一 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3.(2024八下·百色期末)“1950年10月,全国各地的工商业人士纷纷召开抗美援朝大会,制定了爱国公约,并保证努力增加生产,沟通物资,确保供应,为抗美援朝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反映了( )
A.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 B.人民爱国情怀的高涨
C.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4.(2024八下·百色期末)为适应公私合营高潮迅速到来的形势,保证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政策是( )
A.和平赎买政策 B.国民大生产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2024八下·百色期末)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期间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了会谈,两国总理随后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处理两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运动的理念 D.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6.(2024八下·百色期末)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7.(2024八下·百色期末)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建成的刘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慨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这主要得益于( )
A.“三步走”战略 B.改革开放
C.西部大开发 D.第一个五年计划
8.(2024八下·百色期末)1960年8月,周恩来、李富春同志在主持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时,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这一方针( )
A.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B.要求优先发展重工业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D.属于严重的左倾错误
9.(2024八下·百色期末)“今天,改革开放已走过40个春秋,40年的敢闯敢试,它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10.(2024八下·百色期末)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后,“搞活”企业成为重庆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突破口,这次经济体制改革( )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2024八下·百色期末)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发表了一系列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讲话。这次南巡( )
A.有利于农村经济改革的完成 B.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D.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2.(2024八下·百色期末)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它的服役,标志着中国彻底改变了没有航母的历史,并进入大型航母时代。这艘航空母舰是( )
A.山东舰 B.辽宁舰 C.致远舰 D.定远舰
13.(2024八下·百色期末)图1是2020年香港货物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占贸易比重比例图。其反映的信息最能说明的是( )
A.香港经济依赖于西方 B.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增强
C.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D.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发展
14.(2024八下·百色期末)“这位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莫言
15.(2024八下·百色期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其中为着力推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序运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举措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6.(2024八下·百色期末)2021年,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入列,3个梯队歼-20飞过天安门广场;2022年,福建舰下水、运油-20投入练兵备战。这说明我国( )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17.(2024八下·百色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 )
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共享
18.(2024八下·百色期末)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1月17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九二共识”是两岸对话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这是因为“九二共识”( )
A.促使两岸关系新发展 B.加强两岸经济往来
C.推动两岸实现“三通”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2024八下·百色期末)“当今人类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推动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世界各国必须承担的共同任务。”为此中国( )
A.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B.力争解决所有国际关系问题
C.致力于成为全球经济主导力量 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24八下·百色期末)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加到2022年的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2022年比2012年增长83%,增速快于经济增长。这一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B.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
C.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力发展 D.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21.(2024八下·百色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在党中央领导下快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0年冬算起,广西的土地改革运动,大体是分为三期进行:
第一期先在桂林、柳州、容县、平乐4个专区中的17个县、2507个乡、409万人口中展开。这一期土改带有试点性质,摸索在广西的具体条件下进行土地改革的经验,锻炼与培养土改队伍。
第二期从1951年冬开始,在全省46个县、3736个乡、773万人口中展开。这一期土改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4万多名工作队员参加。
第三期从1952年6月开始,在全省397万人口中展开。到年底,除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外,全省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胜利结束。
——摘编自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土地改革》
材料二 1979年,改革的春风也吹到了广西红土地上,河池地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宜山县(今宜州市)部分生产队首先开始探索包产到户或类似包产到户的办法,成为红土地上“吃螃蟹的第一人”……宜山县大安大队的6个生产队,这一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32%,增长幅度远远高于那些仍沿用老办法的生产队。
——摘编自广西日报《广西农村土地改革历程扫描:红土地三十年大变迁》
材料三 今年“三月三”假期,各类民俗活动火遍邕城,各商场、景点、街区人流量持续增加,市民趁着大好春光走出家门逛街娱乐、购物消费,享受节日的美好热闹时光。为满足市民游客的消费需求,各商家摩拳擦掌,紧密结合“三月三”传统节日特点,推出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催旺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潜力、促进节庆经济,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编自南宁日报《“壮族三月三”节庆经济激发首府消费潜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西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这次运动使广西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宜山县大安大队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三月三”确定为广西的法定节假日得益于我国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激发广西人民消费潜力的因素有哪些。
22.(2024八下·百色期末)中国科技伴随新中国的成长走过了艰辛而又不平凡的75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摘编自华夏经纬网《“中国弹”——“两弹一星”建功勋》
材料二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据统计,前千分之一的中国科学家发表的热点文章数在全球占比已突破40%,高被引文章数超过1/4。
——摘编自《光明日报》:《打造推动全球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科技盛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中央作出“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介绍袁隆平所作的贡献,并分析这一贡献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3.(2024八下·百色期末)某校历史小组围绕着“追寻中国复兴历史”这个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年画中的历史】
任务二【年代尺中的历史】
(1)图2年画中的法律文献是在哪一大会通过的。如何理解这一法律文件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图3的年画中女社员们积极参加劳动的现象和什么运动有关?该运动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列举一位与图4年画中同一时期的“时代楷模”。并指出他们反映出的时代精神
(4)观察年代尺,请选取至少两例年代尺所示事件,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论述。(要求: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事件之间的联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C项符合题意;
A:1929年12月,召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A项不符合题意;
B: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项不符合题意;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和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
A: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A项不符合题意;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完全统一,C项不符合题意;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50年10月,全国各地的工商业人士纷纷召开抗美援朝大会,制定了爱国公约,并保证努力增加生产,沟通物资,确保供应,为抗美援朝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可知,反映了抗美援朝时期人民爱国情怀的高涨,B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A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项不符合题意;
D:1950—1952年土地改革,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为适应公私合营高潮迅速到来的形势,保证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和结合所学可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A项符合题意;
B:1943年国民大生产运动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展,B项不符合题意;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C项不符合题意;
D: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5.【答案】B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结合结合所学,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项符合题意;
A: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求同存异”主张,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A项不符合题意;
C: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首次提出不结盟运动的理念,C项不符合题意;
D: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查学生对基础知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6.【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和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C项符合题意;
A:1945年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A项不符合题意;
B: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B项不符合题意;
D: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八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7.【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1957年”“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和结合所学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项符合题意;
A:1987年4月邓小平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A项不符合题意;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B项不符合题意;
C: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八字方针”和结合所学可知,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A项符合题意;
B: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项不符合题意;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表述不全,C项不符合题意;
D:八字方针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正确决策,是对经济工作中“左”倾错误的纠正,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字方针,考查学生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今天,改革开放已走过40个春秋,40年的敢闯敢试,它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可知,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改革开放的窗口”,C项符合题意;
A:珠海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汕头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D:厦门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后,“搞活”企业成为重庆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突破口”和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项符合题意;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说法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
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1.【答案】D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发表了一系列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讲话”和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农村经济改革,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B项不符合题意;
C: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2.【答案】B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这艘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舰”,B项符合题意;
A: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A项不符合题意;
C:致远舰是清政府时北洋舰队主力舰,C项不符合题意;
D:定远舰是清政府时北洋舰队主力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辽宁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第一航空母舰是“辽宁舰”。
13.【答案】B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2020年香港货物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占贸易比重比例图”可知,香港与内地贸易额占比51.8%,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贸易比重占据了最大份额,说明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增强,B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香港经济依赖于西方,A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C项不符合题意;
D:香港是特别行政区,题干未体现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4.【答案】A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青蒿素”和结合所学可知,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
B:钱学森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B项不符合题意;
C:邓稼先是“两弹元勋”,C项不符合题意;
D: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答案】C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序运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C项符合题意;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A项不符合题意;
B: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项不符合题意;
D:全面从严治党是关于党的建设,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B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B:根据“2021年,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入列,3个梯队歼—20飞过天安门广场;2022年,福建舰下水、运油—20投入练兵备战”可知,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B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重视和平利用核能,A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积极开展多边外交,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大力发展航天技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钢铁长城的相关史实。
17.【答案】A
【知识点】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可知,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国科技在不断创新,A项符合题意;
B:协调指解决中国发展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
C:开放指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D:共享指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大发展理念的相关史实。
18.【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九二共识”和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D项符合题意;
A: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促使两岸关系新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
B: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促进了两岸的经济往来,B项不符合题意;
C: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19.【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当今人类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推动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世界各国必须承担的共同任务。”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力争解决所有国际关系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
C:致力于成为全球经济主导力量,说法不恰当,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20.【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加到2022年的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2022年比2012年增长83%,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力发展,C项符合题意;
A: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不是根本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
B: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D: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是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根本原因,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21.【答案】(1)特点:带有试点性质;规模大,范围广;分阶段进行;
变化;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2)原因:实行包产到户或类似包产到户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因素:政府的政策支持;丰富多彩的消费、节庆活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从1950年冬算起,广西的土地改革运动,大体是分为三期进行”可知,广西土地改革运动分阶段进行。根据材料一“先在桂林、柳州、容县、平乐4个专区中的17个县、2507个乡、409万人口中展开。这一期土改带有试点性质,摸索在广西的具体条件下进行土地改革的经验,锻炼与培养土改队伍。”可知,广西土地改革运动带有试点性质。根据材料一“从1951年冬开始,在全省46个县、3736个乡、773万人口中展开。这一期土改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4万多名工作队员参加。”“从1952年6月开始,在全省397万人口中展开。到年底,除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外,全省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胜利结束。”可知,广西土地改革运动规模大,范围广。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1979年年,改革的春风也吹到了广西红土地上,河池地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宜山县(今宜州市)部分生产队首先开始探索包产到户或类似包产到户的办法,成为红土地上‘吃螃蟹的第一人’”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3)根据材料三《“壮族三月三”节庆经济激发首府消费潜力》”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尊重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三月三”是壮族民俗活动,“三月三”确定为广西的法定节假日得益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三“为满足市民游客的消费需求,各商家摩拳擦掌,紧密结合‘三月三’传统节日特点,推出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催旺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潜力、促进节庆经济,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和结合所学可知,激发广西人民消费潜力的因素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丰富多彩的消费、节庆活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答案为:
(1)特点:带有试点性质;规模大,范围广;分阶段进行。变化;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2)原因:实行包产到户或类似包产到户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素:政府的政策支持;丰富多彩的消费、节庆活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土地改革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2.【答案】(1)背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
目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贡献: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新态势: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
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和结合所学可知,党中央作出“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根据材料二“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和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作出重要贡献。
(3)根据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是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结合所学可知,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故答案为:
(1)背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目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贡献: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新态势: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和目的、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3.【答案】(1)文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要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运动:三大改造。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焦裕禄、王进喜
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示例一:改革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动力。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随后,党和政府的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进行。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99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示例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论述: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兴办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根据“图2《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954年”和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要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根据“图3女社员们劳动强”“1956年”和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女社员们积极参加劳动的现象和三大改造有关。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据“图4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观察年代尺,选取至少两例事件,自拟观点,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自拟观点:改革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动力。围绕观点,结合所选事件意义进行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随后,党和政府的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进行。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99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展开、经济特区的建立,自拟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围绕观点,结合所选事件意义进行论述,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兴办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答案为:
(1)文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要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运动:三大改造。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时代楷模:焦裕禄、王进喜;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示例一:改革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动力。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随后,党和政府的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进行。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99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示例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论述: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兴办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点评】本题以二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