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卷(答案)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区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A B A A C A D A D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D C C D A D B A B D
二、非选择题(3 小题,共 52 分)
25.(1)现象一: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说明:元朝结束辽宋夏金的民族政权并立时期,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3 分)
现象二:民族交融。说明:澶州之战后达成澶渊之盟,辽与北宋实现了长久的和平局面,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3 分)
(2)顺序:3214(2 分)
示例:① ;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置的管理今西藏地区的机构,其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 分)
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发展了“大一统”理念。(任意一点 2 分,共 4 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共同进步,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 分,言之有理即可)
26.(1)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亩产量不断增长。(2 分)增加耕地面积、引入先进的水稻品种、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生产工具等。(任意一点 2 分,共 4 分)
交通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管控、经济格局的变动等。(任意一点 2 分,共 4 分)
由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降低,清朝面临粮食危机;(2 分)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冲击,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4 分)
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粮食安全要渗透到粮食生产的各个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障粮食安全。(言之有理即可,4 分)
27.(1)由以陆路为主到海路并举(海洋为主);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愈加重视(管理日佳严格);由对外开放走向封闭。(任一点 2 分,共 4 分)
(2)参考示例:
观点:开放包容促进文明进步。论证:
① 汉代至元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不断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中国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在这一开放的对外政策下,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② 明清时期,政府逐渐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与交往,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与交流受到严重阻碍,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丧失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结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建设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保密★启用前
龙华区中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说明:
1,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級和姓名用规定的黑色字迹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同司时注意贴好条形码。
2.全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运用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共90
分钟。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策一律无效。
4,本卷选择题124题,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进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25一27题,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笔,
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综合运用题答题区内。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
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的答案标号涂黑。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隋朝时期,每人应授田地的标准为140亩,而实际上每人授田仅有20亩,国家征收的赋
税却依旧按照140亩的标准执行。这反映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藩镇割据
B.与民争利
C.对外征战
D.人口锐减
2.唐高祖、太宗时期妇女出行多着“幂篱”(图1),到高宗时期“皆用帷帽,拖裙到颈,
渐为浅露”(图2),到玄宗初期,妇女出行所戴的帽饰又发生了变化(图3),这一变化
历程反映出唐代
图1
图2
图3
A.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B.社会风气走向开放包容
C,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3.贞观五年,掌管礼仪的部门计划于三月举行皇太子的加冕礼,唐太宗得知此事后,认为“今
东作(春耕生产)方兴,恐妨农事”,将仪式改在同年十一月举行。这表明唐太宗时期
A.重视农业生产活动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王位继承制度变化
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4.唐玄宗在位前期,中国古代宫廷乐舞文化发展到顶峰。开元末年以后,宫廷乐舞的高度繁
荣局面被迫中断,其后虽有重建,却再无昔日的辉煌。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
B.安史之乱的巨大破坏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5.晚唐时期,正史里记载的重要宫员中,出身平民的不到七分之一,到北宋期间,这一比例
上升到46%。明清两代,42%的进士来自于平民家庭,部分年份达到85%以上,这反映了
A,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八股取士阻碍了人才的选拔
C.科举取士标准在不断降低
D.社会整体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6.南宋学者叶适曾说:“国家因五代之极弊,收敛蒂镇之权尽归于上…”下列能够体现该
学者观点的措施为
A.设置转运使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C.发展科举制
D.设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7.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
“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出宋朝
A.相权遭到不断削弱
B.重视文化教育发展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边境危机十分严峻
8,据学者统计,宋辽之间在重大节日或皇帝婚丧嫁娶等情况下共互派使节388次,澶渊之盟
后为379次。在交往过程中,从皇帝的称号到礼仪的细节,都是平等友好的。这反映出澶
渊之盟
A.促进宋辽双方的友好往来
B.促进了宋辽双方的榷场贸易
C.改变宋辽双方的实力对比
D.使宋辽的官僚机构不断膨胀
9.馒头和饼是中原地区的传统食物,后来成为契丹人和女真人的重要主食,如“蘇乳饼”“饼
饵”等。此外,宋代政府机构中出现“乳酪院”,以为皇家专供乳制品。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外交流频繁
B.统一促进发展
C。陆路交通畅通
D.民族交往交融
10.下表统计了唐宋时期南北人口的变化情况。
年代
北方人口(户)北方人口占比(%)
南方人口(户)
南方人口占比(%)
742年
489万
54.5
408万
45.5
1102年
592万
32.7
1220万
67.3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北方经济严重衰退
C.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D.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11.两宋时期,以名字命名的商标十分普遍,驰名商标更是成为商贩们的金字招牌。如杭州
的名牌产品:戈家蜜枣、宋五嫂鱼羹等:开封的名牌产品:潘谷墨、五楼山洞梅花包子
等。这反映了宋代商业
A.注重开拓海外市场
B,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C,恶性竞争现象普遍
D,商品品牌意识增强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保密★启用前
龙华区中小学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说明:
1. 答题前,请将学校、 班级和姓名用规定的黑色字迹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同时注意贴好条形码。
2. 全卷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第二部分为综合运用题。 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 共 90分钟。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4. 本卷选择题1~24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非选择题25~27题,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综合运用题答题区内。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的答案标号涂黑。共24小题, 每题2分, 共48分。
1.隋朝时期,每人应授田地的标准为140 亩,而实际上每人授田仅有20亩,国家征收的赋税却依旧按照140亩的标准执行。这反映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藩镇割据 B. 与民争利
C.对外征战 D. 人口锐减
2.唐高祖、太宗时期妇女出行多着“幂篱” (图1),到高宗时期“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 (图2),到玄宗初期,妇女出行所戴的帽饰又发生了变化(图3),这一变化历程反映出唐代
A. 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B.社会风气走向开放包容
C.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3.贞观五年,掌管礼仪的部门计划于三月举行皇太子的加冕礼,唐太宗得知此事后,认为“今东作(春耕生产)方兴,恐妨农事”,将仪式改在同年十一月举行。这表明唐太宗时期
A.重视农业生产活动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王位继承制度变化 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1 页 共 8 页
4.唐玄宗在位前期,中国古代宫廷乐舞文化发展到顶峰。开元末年以后,宫廷乐舞的高度繁荣局面被迫中断,其后虽有重建,却再无昔日的辉煌。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 B.安史之乱的巨大破坏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5.晚唐时期,正史里记载的重要官员中,出身平民的不到七分之一,到北宋期间,这一比例上升到46%。明清两代,42%的进士来自于平民家庭,部分年份达到85%以上,这反映了
A.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八股取士阻碍了人才的选拔
C.科举取士标准在不断降低 D.社会整体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6.南宋学者叶适曾说:“国家因五代之极弊,收敛藩镇之权尽归于上……”下列能够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措施为
A. 设置转运使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C. 发展科举制 D.设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7.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 “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出宋朝
A.相权遭到不断削弱 B.重视文化教育发展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边境危机十分严峻
8.据学者统计,宋辽之间在重大节日或皇帝婚丧嫁娶等情况下共互派使节388次,澶渊之盟后为379次。在交往过程中,从皇帝的称号到礼仪的细节,都是平等友好的。这反映出澶渊之盟
A.促进宋辽双方的友好往来 B.促进了宋辽双方的榷场贸易
C.改变宋辽双方的实力对比 D.使宋辽的官僚机构不断膨胀
9.馒头和饼是中原地区的传统食物,后来成为契丹人和女真人的重要主食,如“酥乳饼”“饼饵”等。此外,宋代政府机构中出现“乳酪院”, 以为皇家专供乳制品。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外交流频繁 B. 统一促进发展
C. 陆路交通畅通 D. 民族交往交融
10.下表统计了唐宋时期南北人口的变化情况。
年代 北方人口(户) 北方人口占比(%) 南方人口(户) 南方人口占比(%)
742年 489万 54.5 408万 45.5
1102年 592万 32.7 1220万 67.3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北方经济严重衰退
C.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D.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11.两宋时期,以名字命名的商标十分普遍,驰名商标更是成为商贩们的金字招牌。如杭州的名牌产品:戈家蜜枣、宋五嫂鱼羹等;开封的名牌产品:潘谷墨、五楼山洞梅花包子等。这反映了宋代商业
A.注重开拓海外市场 B.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C.恶性竞争现象普遍 D.商品品牌意识增强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12.早在元朝正式建立前,忽必烈就采用了汉式年号“中统”, 即“中华开统”之寓意;他还宣称元朝是尧舜禹汤、秦汉隋唐的合法继承者,并将儒家文化作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这些措施
A.消除了民族矛盾与隔阂 B.强化民族之间的身份认同
C.表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13.某班级开展历史人物卡片制作活动,下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古代名人资料卡。
据此判断卡片中人物是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14. 1307年,元朝全国岁钞(每年的货币税收) 共计400万锭,其中280万锭送往京师,剩下的再在 11个行省间进行分配。此外,元朝明确规定,行省只具有支用 1000锭以下钞币的权力,超过该数额,必须咨请中书省批准。这反映了
A. 宰相权力的强化 B.行政效率的提高
C.地方力量的削弱 D. 民族交融的深化
15.下表是唐宋时期民众主要的节日活动。
节日 重阳节 端午节 寒食节 清明节
活动 登高 竞渡、投壶 斗鸡、秋千、蹴鞠、 踏青、击球 拔河、踏青、放风筝、蹴鞠、马术、斗鸡、射柳
这反映了
A.传统节日的价值内涵日趋统一 B.节日源自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
C.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各不相同 D.节日内容已经成为娱乐性活动
16.司马迁作纪传体通史《史记》,为的是“述往事,思来者”;司马光作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希望统治者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下列表述符合上述史书编纂宗旨的是
A. 固守陈规, 谨遵历史传统 B.重塑历史,推动历史变革
C. 以史为鉴,促进社会发展 D.抛开过去,面向未来发展
17.中国古代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特征,符合下图中③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18.王祯在撰写《农书》之初,深感字数太多,恐难以刊印。1298年,王祯命工匠制作3万余木活字,拟用活字法试印之,不到一个月就印成当地县志 100部,并于 1300 年完成《农书》的编著及刊印。这说明活字印刷术
A.使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B.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C.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D.大大提高印刷效率
19.明初的中书省权力较大,后来朱元璋取消了中书省对地方的统属关系,地方奏疏可不经中书省而上达中央。朱元璋这些措施意在
A. 强化君主专制 B. 促进对外交流
C.加强边疆管理 D.减少贪污现象
20.深圳市博物馆的某一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文物。
该展览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向海之旅——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
B.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馆铜器展
C.殖民扩张的烙印——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回响
D.海阔天空——联通世界的大航海活动
21.小明同学在学习《天工开物》时搜集到了以下材料。
这说明《天工开物》重视
A.遵循自然规律 B. 资源循环利用
C.坚持以农为本 D.生产工具革新
22.明朝中后期,皇族、权贵和私人地主肆意侵占农民田地,竭力隐田逃税,结果使政府拥有的纳税土地数大减特减,明朝廷反而又将缺额摊派到农民头上。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李自成采取的针对性举措为
A.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B.严明军队纪律
C.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 D.建立大顺政权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23.下图为《盛世滋生图》(部分)。画作中,有 14 家丝绸店,22 家棉布店。米市附近水运繁忙,还有服务设施行业,如酒楼、饭馆、珠宝店、玉器店等。画中的景象可以说明,明清时期
A.实行文化专制 B. 商品经济发展
C. 人口急剧增长 D.社会矛盾尖锐
24. 《西游记》中的人物往往会将常言俗语作为自己的行为理由或行动准则,如孙悟空向东海龙王索要兵器、披挂时口里冒出了“一客不犯二主”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等常用俗语。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B.文学作品违背社会现实
C.小说创作已经十分成熟 D.文学作品的平民化趋势
第二部分 综合运用题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第25题20分, 第26题20分, 第27题12分。共52分)
25. (20分)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文物图片展览(唐—清)”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和他们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任务一:查阅资料,感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 综观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便可发现几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 一是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二是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交融,而且伴随着每次交融的出现,都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
(1)根据材料,概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这两种现象,并结合所学,用具体史事对这两种现象进行说明。 (6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5 页 共 8 页
【任务二:选择文物图片并进行文物介绍】
①宣政院印 ②契丹鸡冠壶 ③《步辇图》 ④金奔巴瓶
(2)该小组搜集了部分文物图片,请按照时间顺序对文物进行排列。并任选一文物对其进行介绍。 (6分)
【任务三:以清朝为例看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
清朝疆域图(1820年) 清朝伊犁将军银印
材料: 清入关后, 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 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清朝还丰富发展了“大一统”理念, 利用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大一统”观念, 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整编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该小组认为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请结合他们选取的图片和材料,概括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4分)
【任务四:完成展览结语】
(4)该小组要为展览写一个结语,请在结语中写出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6 页 共 8 页
26. (20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粮食生产安全】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产量表 (部分)
项目 秦汉 隋唐 宋辽金元 清(1800年)
亩产量 (市斤) 110 154 140/343 155/337
总产量 (亿市斤) 591.4 889.92 1749.45 2340.97
全国人口 (万人) 6000 9000 12000 30000
*140/343 的数据为 (北方/南方) 亩产量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粮食运输安全】
材料二: 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粮食流通出现兴盛的局面,并且开始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 宋元时期,商人们开始参与粮食的长途贩运; 明中叶以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形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原来输出粮食的中心区变为输入粮食的缺粮区,原来的“苏湖熟,天下足”被改为 “湖广熟, 天下足” , 这一时期江南区域内的粮食运销相当繁荣。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
【粮食存储安全】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仓储制度的建设,设立了很多官方储粮仓。最为主要的便是地方上的常平仓,常平仓在正常年份的主要功能是平抑季节性的粮食价格波动,粮价上涨时可放粮以平抑粮价; 灾荒之年则发放给贫困的农户,发挥防灾救济功能。为确保常平仓在灾荒中有效发挥作用,清朝廷多次进行全国性的仓库清查。
——摘编自赵晓华《清代粮食安全政策及其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趋势,并简述宋代统治者和人民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采取的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粮食运输变化的因素。 (4分)
(3)结合材料一中的数据,简述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重视仓储制度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27. (12分)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这一专题开展探究性活动,并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对外贸易概况
两汉 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实行陆路为主的对外贸易方针; 主要贸易范围包括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南端等地区
唐 政府鼓励海路贸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 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 出现以广州为代表的外向型开放的国际城市; 对外贸易范围主要包括朝鲜、日本、大食、波斯地区
宋元 海路形成多条航线, 贸易范围远至非洲东海岸和阿拉伯半岛; 南宋初年外贸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 20%;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制定《市舶则法》等海外贸易法规; 元朝陆路通向中亚、西亚及东欧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达到140多个
明清 明太祖颁布禁止民间海外贸易的法令, 废泉州市舶司; 清顺治十三年首颁禁海令,清随后又三次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堵塞海内外商品交流,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整理自马珺《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价值观正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8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8 页 共 8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