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如下图)制作精美,陶胎轻薄,杯壁厚度不超过0.5毫米。一般认为,蛋壳陶杯是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该类器物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据此可推断( )
正视图 俯视图
A.早期国家认同已广泛形成 B.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
C.史前文明存在远距离交流 D.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
2.(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汉初,刘邦允许诸侯王“自置吏,得赋敛”,仿照汉廷建立宫室、官僚机构。汉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令内史主治民。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大夫、渴者、郎诸官长承皆损其员。“到成帝绥和元年省王国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3.(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唐代,都城长安不仅有近万家的流寓突厥居民,还有大量外国留学生,甚至“客(外国人)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安居不欲归”。这表明当时( )
A.对外贸易的繁荣 B.民族交融的深化
C.统治政策的开明 D.坊市制度的崩溃
4.(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临安著名小吃“宋五嫂鱼羹”创始人原是“汴京酒家妇,善作鱼羹”,宋室南渡后,南下寓居杭州,继续卖鱼羹,因手艺很好,“人竞市之,遂成富媪”。宋诗“九市官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忆昔剪茅长桥滨,朱娘酒店相为邻”。这折射出宋代( )
A.妇女成为了经商的主体 B.理学对妇女行为影响小
C.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D.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宽松
5.(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清代运行的“雨泽奏报制度”留下了大量的“雨雪粮价折”,其中包含有降水、收成、粮价等诸多信息。康熙时期具有密折奏事之权的地方督抚大员基本都要奏报地方雨泽,否则就要受到皇帝的申饬。这一举措旨在( )
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B.强化对官僚的控制
C.直接广泛获取信息 D.关注地方秩序稳定
6.(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1912年,参议院通电各省,颁布历书,“以崇正朔,而便日用”,并颁布四项决议(如下表)。这表明( )
(一) 由政府于阴历十二月前制定历书,颁发各省
(二) 新旧二历并存
(三) 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
(四) 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A.习俗变迁蕴含着民族主义思想
B.社会生活开始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
C.封建文化制约着社会近代转型
D.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趋向开放与文明
7.(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如表是不同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统计数据,该表中数据变化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其他
民国十六年 53.8% 19.1% 19.1% 8.4%
民国十七年 10.9% 76.6% 7.2% 5.3%
A.取得国民大革命的初步胜利 B.促使民主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C.为党工作重心转移奠定基础 D.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8.(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抗日战争期间的某次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地位。此战之后,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此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9.(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1956年,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结构作出了一些调整:在城镇,分散了一部分过于集中的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个体经济和自由市场也有所恢复和增加;在农村,允许一部分生产资料如鱼塘、菜地、果园、桑园、成片林木等可以暂不入社,归原主经营等。上述措施( )
A.增添了国民经济的活力 B.反思了人民公社的弊端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D.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0.(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从1994年底开始,国家选择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表明,这一时期国企改革的目标是( )
A.扩大对外开放 B.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C.实现政企分开 D.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1.(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正是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这一观点意在说明中世纪的城市自治( )
A.强化了罗马教皇的统治 B.解决了封建社会矛盾
C.导致西欧封建社会产生 D.促进了封建制度瓦解
12.(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新国王和王后接受了议会提交的《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了国王合法且有限的权利,建立了一个以依靠法治、选举的议会为基础的政府体系。这( )
A.促使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使工业资产阶级跻身统治地位 D.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13.(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禁止私人和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没收逃亡厂主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等措施。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满足法国民众普遍诉求 D.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14.(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1885年12月,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大会宣布了“国民大会党”的成立,并把各地民族主义组织提出的政治、经济要求集中起来形成决议。大会强调民族团结,确定只讨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不讨论容易引起矛盾、摩擦的地方性事务和宗教问题等。上述举措( )
A.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缘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受迫于党内激进派别的压力 D.有利于民族平等和争取自治
15.(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20世纪30年代初期,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大部分被苏联购买:1931年全球机器设备出口量的30%进入苏联,1932年高达50%;有数据显示,从1929到1931年,苏联同外国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由70个增至124个。这反映了当时( )
A.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经济实力强大外汇储备充足
C.国际形势客观助推苏联工业化建设
D.国际上普遍与苏联建立经济联系
16.(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上述材料反映了( )
A.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B.拉美国家亟需产业结构的升级
C.美洲需要实现区域集团化 D.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有待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17.(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皖南事变”,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方针。边区市场流通的法币有出无入;边区军民面临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严峻形势。据此,边区政府决定把收回法币作为克服法币不足和弥补财政赤字的对策,并以法币为基金,决心发行自己的货币。1941年1月3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关于停止法币行使的布告》,规定带法币出境必须经许可。同年3月18日,边币正式发行。边币面额有:五元、十元、一角、二角、五十元、一百元、二百元、五百元、一千元、五千元共十种。光华券逐渐被收回,边币成为边区单一的货币。边区政府坚决禁止使用法币,并收集边区法币向日区抢购物资,迅速健全边区银行组织。除设边区总行外,还在绥德、三边、陇东设立分行,在富县、延长、曲子、延安的文化沟设立办事处。边币从1941年3月投放市场至1943年底,累计发行4307215元。
——摘编自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货币斗争》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边区边币发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边币能够在边区成功发行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发行边币的历史意义。
18.(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次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是缘于农村的现实现状……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导致农村大片土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城市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以此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19.(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其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却大部分运往欧洲销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了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因此流向了世界各地,如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和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等《世界史:大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20.(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重要成果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科技立国 “向科学进军”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第二阶段:科技富国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 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等各项计划顺利实施;重大产品、技术装备、科学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国制造”走遍世界。
第三阶段:科技强国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蛟龙号、海斗号潜水器创造最大深潜纪录;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众多成果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75年”,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在石器时期,尚未出现国家形态,A不符合题意;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新石器时代南北地区不可能贸易往来较为频繁,B不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可知,“蛋壳陶杯”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但是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了“蛋壳陶杯”,说明两个地区有了某种一定的联系,C符合题意;
据材料主要可以推知湖北襄阳凤凰咀和龙山文化之间存在交流,无时间信息去得出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本题以“蛋壳陶杯”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2.【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材料是调整而非精简地方行政机构,A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非君主专制的强化,B错误;
根据材料“刘邦允许诸侯王‘自置吏,得赋敛’”“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令内史主治民”和所学可知,汉朝对地方诸侯王限制越来越严格,主要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进而维护国家统一,C正确;
材料中的措施针对的是诸侯王,而非地方豪强势力,D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是目的类选择题,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把握,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3.【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详解】材料仅为有大量外国人居住,不能表明对外贸易繁荣的结论,A错误;
材料中除民族交融之外还涉及对外交往,以偏概全,B错误;
根据材料“都城长安不仅有近万家的流寓突厥居民,还有大量外国留学生,”和所学可知,大量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留居长安,这表明了唐朝统治政策开明,C正确;
在宋朝坊市制度崩溃,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外国人留居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唐代的中国。本题以都城长安居民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和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4.【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仅凭宋五嫂不能得出妇女成为了经商的主体,A不符合题意;
在南宋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严重束缚人性,女性更是深受其害,B不符合题意;
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不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宋朝社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市”、“坊”分离的封闭式坊市制度,出现了住宅与店肆混合的“市坊合一”商业格局,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女性也有经商,说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宽松,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宋朝的中国。本题主要考查了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5.【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材料并未强调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善信息,A不符合题意;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并非强化皇帝对官僚的控制,B不符合题意;
“直接广泛获取信息”是途径,并不是该举措的主要目的,C不符合题意。
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统治者都非常关注降水的情况,是因为作为一个农业国家,降水的多少、是否应时等都直接关系到粮食的收成,进而影响到社会安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目的类选择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本题以“雨泽奏报制度”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领悟,旨在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6.【答案】B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根材料信息可知,1912年时,民国参议院通电各省,颁布历书,并颁布了四项决议。这些决议包括由政府制定历书,新旧二历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以及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些决议反映出新旧两种历法的同时在在,以及对旧时习惯的选择性保留和对迷信元素的剔除,B项正确;
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对于民族群体的认同等,但是材料主要表现当时的社会风俗,排除A项;
材料主要表现当时的社会历法的特点,但是这些不等于封建文化,无法得出“封建文化制约着社会近代转型”的结论,排除C项;
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趋向开放与文明,虽然辛亥革命确实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直接体现在题目中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特征进行分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924年至1927年上半年发生国民大革命,A不符合题意;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是反帝反封建,B不符合题意;
大量农民加中国共产党是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过程中或者转移后发生的,C不符合题意;
民国十六年为1927年、民国十七年为1928年,时间处在土地革命时期,表格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由工人为主转变为农民为主,客观上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村,有利于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工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本题以不同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统计数据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时间的准确转换,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8.【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解析】【分析】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都发生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都是以失败告终,这些会战过后美国未宣布对华进行贷款,ABC均不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地位”可知,会战发生在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后,只有长沙会战符合材料描述,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也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地位,D符合题意。
故选D项。【点评】本题是正向类选择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本题以抗日战争期间的某次会战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9.【答案】A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城镇,分散了一部分过于集中的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个体经济和自由市场也有所恢复和增加;在农村,允许一部分生产资料如鱼塘、菜地、果园、桑园、成片林木等可以暂不入社,归原主经营等”和所学可知,1956年八大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有利于增添了国民经济的活力,A符合题意;
1958年后才出现人民公社,B不符合题意;
在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出现调整,C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未提到调整的最终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是影响类选择题,时空是1956年的中国。本题以国民经济结构作出了一些调整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0.【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材料主要说明中国企业的调整,这属于内部的改革,与对外开放联系不大,A错误;在21世纪初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生,时间不符,B错误;
在1984年的国企改革之后中国企业初步实现政企分开,时间不符,C错误;
据材料“从1994年底开始,国家选择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之后,党中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本题以国企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分析,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11.【答案】D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说明自治城市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而不是维护了罗马教皇的统治,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说明自治城市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西欧的封建社会,而不是解决了封建社会矛盾,并且“解决了”表述绝对化,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这一观点意在说明中世纪的城市自治冲击了西欧的封建社会,而不是导致西欧封建社会产生,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传承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这些都对当时的西欧封建制度形成了冲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20年代英国逐渐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步形成,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跻身统治地位,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 《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促进了法治和议会选举制度的发展,使得英国的政治体制更加民主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答案】A
【知识点】巴黎公社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禁止私人和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没收逃亡厂主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可知,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措施,这体现了公社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特征,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巴黎公社对工人阶级利益的保护,并不是满足法国民众的普遍诉求,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D
【知识点】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解析】【分析】1908年孟买工人大罢工标志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时间不符,A错误;
材料中的举措是基于印度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和地区矛盾等,B错误;
材料信息未涉及印度国大党内部激进派别,C错误;
据材料可知,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大会强调民族团结,只讨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不讨论容易引起矛盾、摩擦的地方性事务和宗教问题,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民族平等,使民众团结起来反对殖民统治,争取自治地位,D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885年的印度。本题主要考查了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把握,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5.【答案】C
【知识点】“苏联模式”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涉及的是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对外贸易,而非苏联的发展模式,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 苏联此时还是相对落后的农业国,选项表述有误,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 当时苏联正处于工业化建设时期,购买大量机器设备是为了助推工业化建设,并且20世纪3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世界遭遇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扩大出口,可知当时客观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 国际上普遍与苏联建立经济联系”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苏联模式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D
【知识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说法欠妥,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产业结构升级也需要大量资金,所以这也并不能解决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区域集团化并不能成为解决国家债务危机的最解途径,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可知,由于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严重,这表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成为了迫切任务,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1)特点:以法币为基金发行;禁止使用法币,建立银行体系;发行数量较大。
条件:国民党政府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边区军民面临经济困难;光华券被逐渐收回。
(2)历史意义:促进边区经济恢复发展,解决经济困难;巩固边区金融,稳定边区市场;打破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有利于支持长期抗战。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边区政府决定把收回法币作为克服法市不足利弥补财政赤字的对策,并以法币为基金,决心发行自己的货币”得出以法币为基金发行;根据材料“边区政府坚决禁止使用法币,并收集边区法币向日区抢购物资,迅速健全边区银行组织“得出禁止使用法币,建立银行体系;根据材料“边币从1941年3月投放市场至1943年底,累计发行4307215元”得出发行数量较大。条件:根据材料“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皖南事变’,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方针”得出国民党政府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根据材料“边区军民面临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严峻形势”得出边区军民面临经济困难;据材料“光华券逐渐被收回,边币成为边区单一的货币”并结合所学得出光华券被逐渐收回。
(2)意义:根据材料“边区市场流通的法币有出无入;边区军民面临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严峻形势”得出促进边区经济恢复发展,解决经济困难;根据材料“边区政府坚决禁止使用法币,并收集边区币向日区抢购物资,迅速健全边区银行组织”得出巩固边区金融,稳定边区市场;根据材料“边币从1941年3月投放市场至1943年底,累计发行4307215元”得出打破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根据材料“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皖南事变’,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方针”得出有利于支持长期抗战。
故答案为:
(1) 特点:以法币为基金发行;禁止使用法币,建立银行体系;发行数量较大。
条件:国民党政府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边区军民面临经济困难;光华券被逐渐收回。
(2) 历史意义:促进边区经济恢复发展,解决经济困难;巩固边区金融,稳定边区市场;打破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有利于支持长期抗战。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建设,解答本题关键是结合陕甘宁边区建设史实及特点进行分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8.【答案】(1)原因: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土地私有制确立;赋税制度变革;各诸侯国改革。影响:加速宗法分封制瓦解,促进社会转型;促进思想文化发展;推动国家分裂走向统一。
(2)变化:由严禁土地转让到允许土地流转。
影响: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可得出,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据材料一“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可得出,土地私有制确立;据材料一“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可得出,赋税制度变革;据材料一“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可得出,各诸侯国改革。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可得出,加速宗法分封制瓦解,促进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可得出,促进思想文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国家分裂走向统一。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可得出,由严禁土地转让到允许土地流转。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城市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以此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可得出,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据材料二“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可得出,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点评】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和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本题以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和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综合素养。
(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可得出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据材料一“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可得出土地私有制确立;据材料一“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可得出赋税制度变革;据材料一“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可得出各诸侯国改革。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可得出加速宗法分封制瓦解,促进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可得出促进思想文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国家分裂走向统一。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可得出由严禁土地转让到允许土地流转。
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城市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以此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可得出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据材料二“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可得出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答案】(1)变化:商品的种类、流通量、规模大为增强;商品的全球流通加快;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物种交换与植物大交流频繁。
(2)影响: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白银大量流入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侵略和反侵略斗争,导致中国开始闭关自守,错过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了近代科学、近代思想,构成了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1)变化:依据材料“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却大部分运往欧洲销售”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的种类、流通量、规模大为增强;商品的全球流通加快;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依据材料“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了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因此流向了世界各地,如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可知,物种交换与植物大交流频繁。
(2)影响:依据材料“欧洲人和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土豆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依据材料“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白银大量流入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结合明清时期的沿海形势和文化可知,出现侵略和反侵略斗争,导致中国开始闭关自守,错过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了近代科学、近代思想,构成了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以及西学东渐。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对商品、对世界市场、对物种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对农业、对货币、对外交政策、对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答案】示例
论题:科技发展始终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需要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对立与美国的敌视封锁,使巩固政权,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当务之急。党坚持科技立国,全面布局,重抓国防与尖端科技,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取得了“陆相生油”的理论创新,再加其他领域的成果,基本实现了“迎头赶上”的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科技转而为经济建设,为富起来、强起来服务。前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引领下的863计划实施,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造福于民,后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引下的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的国力与国际影响力在科技助推下蒸蒸日上。
综上,新中国科技75年,适应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需要,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强支撑。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材料中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阶段和国家建设的发展来看,可以拟定论点为科技发展始终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需要。然后,阐释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背景和军事技术发展的史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技发展同经济建设的史实等角度进行分析,突出科技发展同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升华为:新中国科技75年,适应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需要,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强支撑。 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点评】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本题以《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把握,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如下图)制作精美,陶胎轻薄,杯壁厚度不超过0.5毫米。一般认为,蛋壳陶杯是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该类器物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据此可推断( )
正视图 俯视图
A.早期国家认同已广泛形成 B.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
C.史前文明存在远距离交流 D.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在石器时期,尚未出现国家形态,A不符合题意;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新石器时代南北地区不可能贸易往来较为频繁,B不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可知,“蛋壳陶杯”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但是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了“蛋壳陶杯”,说明两个地区有了某种一定的联系,C符合题意;
据材料主要可以推知湖北襄阳凤凰咀和龙山文化之间存在交流,无时间信息去得出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本题以“蛋壳陶杯”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2.(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汉初,刘邦允许诸侯王“自置吏,得赋敛”,仿照汉廷建立宫室、官僚机构。汉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令内史主治民。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大夫、渴者、郎诸官长承皆损其员。“到成帝绥和元年省王国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材料是调整而非精简地方行政机构,A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非君主专制的强化,B错误;
根据材料“刘邦允许诸侯王‘自置吏,得赋敛’”“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令内史主治民”和所学可知,汉朝对地方诸侯王限制越来越严格,主要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进而维护国家统一,C正确;
材料中的措施针对的是诸侯王,而非地方豪强势力,D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是目的类选择题,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把握,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3.(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唐代,都城长安不仅有近万家的流寓突厥居民,还有大量外国留学生,甚至“客(外国人)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安居不欲归”。这表明当时( )
A.对外贸易的繁荣 B.民族交融的深化
C.统治政策的开明 D.坊市制度的崩溃
【答案】C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详解】材料仅为有大量外国人居住,不能表明对外贸易繁荣的结论,A错误;
材料中除民族交融之外还涉及对外交往,以偏概全,B错误;
根据材料“都城长安不仅有近万家的流寓突厥居民,还有大量外国留学生,”和所学可知,大量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留居长安,这表明了唐朝统治政策开明,C正确;
在宋朝坊市制度崩溃,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外国人留居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唐代的中国。本题以都城长安居民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和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4.(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临安著名小吃“宋五嫂鱼羹”创始人原是“汴京酒家妇,善作鱼羹”,宋室南渡后,南下寓居杭州,继续卖鱼羹,因手艺很好,“人竞市之,遂成富媪”。宋诗“九市官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忆昔剪茅长桥滨,朱娘酒店相为邻”。这折射出宋代( )
A.妇女成为了经商的主体 B.理学对妇女行为影响小
C.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D.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宽松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仅凭宋五嫂不能得出妇女成为了经商的主体,A不符合题意;
在南宋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严重束缚人性,女性更是深受其害,B不符合题意;
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不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宋朝社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市”、“坊”分离的封闭式坊市制度,出现了住宅与店肆混合的“市坊合一”商业格局,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女性也有经商,说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宽松,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宋朝的中国。本题主要考查了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5.(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清代运行的“雨泽奏报制度”留下了大量的“雨雪粮价折”,其中包含有降水、收成、粮价等诸多信息。康熙时期具有密折奏事之权的地方督抚大员基本都要奏报地方雨泽,否则就要受到皇帝的申饬。这一举措旨在( )
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B.强化对官僚的控制
C.直接广泛获取信息 D.关注地方秩序稳定
【答案】D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材料并未强调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善信息,A不符合题意;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并非强化皇帝对官僚的控制,B不符合题意;
“直接广泛获取信息”是途径,并不是该举措的主要目的,C不符合题意。
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统治者都非常关注降水的情况,是因为作为一个农业国家,降水的多少、是否应时等都直接关系到粮食的收成,进而影响到社会安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目的类选择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本题以“雨泽奏报制度”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领悟,旨在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6.(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1912年,参议院通电各省,颁布历书,“以崇正朔,而便日用”,并颁布四项决议(如下表)。这表明( )
(一) 由政府于阴历十二月前制定历书,颁发各省
(二) 新旧二历并存
(三) 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
(四) 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A.习俗变迁蕴含着民族主义思想
B.社会生活开始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
C.封建文化制约着社会近代转型
D.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趋向开放与文明
【答案】B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根材料信息可知,1912年时,民国参议院通电各省,颁布历书,并颁布了四项决议。这些决议包括由政府制定历书,新旧二历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以及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些决议反映出新旧两种历法的同时在在,以及对旧时习惯的选择性保留和对迷信元素的剔除,B项正确;
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对于民族群体的认同等,但是材料主要表现当时的社会风俗,排除A项;
材料主要表现当时的社会历法的特点,但是这些不等于封建文化,无法得出“封建文化制约着社会近代转型”的结论,排除C项;
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趋向开放与文明,虽然辛亥革命确实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直接体现在题目中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特征进行分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7.(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如表是不同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统计数据,该表中数据变化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其他
民国十六年 53.8% 19.1% 19.1% 8.4%
民国十七年 10.9% 76.6% 7.2% 5.3%
A.取得国民大革命的初步胜利 B.促使民主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C.为党工作重心转移奠定基础 D.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924年至1927年上半年发生国民大革命,A不符合题意;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是反帝反封建,B不符合题意;
大量农民加中国共产党是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过程中或者转移后发生的,C不符合题意;
民国十六年为1927年、民国十七年为1928年,时间处在土地革命时期,表格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由工人为主转变为农民为主,客观上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村,有利于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工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本题以不同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统计数据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时间的准确转换,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8.(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抗日战争期间的某次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地位。此战之后,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此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解析】【分析】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都发生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都是以失败告终,这些会战过后美国未宣布对华进行贷款,ABC均不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地位”可知,会战发生在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后,只有长沙会战符合材料描述,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也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地位,D符合题意。
故选D项。【点评】本题是正向类选择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本题以抗日战争期间的某次会战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探究,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9.(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1956年,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结构作出了一些调整:在城镇,分散了一部分过于集中的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个体经济和自由市场也有所恢复和增加;在农村,允许一部分生产资料如鱼塘、菜地、果园、桑园、成片林木等可以暂不入社,归原主经营等。上述措施( )
A.增添了国民经济的活力 B.反思了人民公社的弊端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D.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A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城镇,分散了一部分过于集中的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个体经济和自由市场也有所恢复和增加;在农村,允许一部分生产资料如鱼塘、菜地、果园、桑园、成片林木等可以暂不入社,归原主经营等”和所学可知,1956年八大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有利于增添了国民经济的活力,A符合题意;
1958年后才出现人民公社,B不符合题意;
在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出现调整,C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未提到调整的最终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是影响类选择题,时空是1956年的中国。本题以国民经济结构作出了一些调整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0.(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从1994年底开始,国家选择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表明,这一时期国企改革的目标是( )
A.扩大对外开放 B.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C.实现政企分开 D.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材料主要说明中国企业的调整,这属于内部的改革,与对外开放联系不大,A错误;在21世纪初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生,时间不符,B错误;
在1984年的国企改革之后中国企业初步实现政企分开,时间不符,C错误;
据材料“从1994年底开始,国家选择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之后,党中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本题以国企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分析,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11.(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正是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这一观点意在说明中世纪的城市自治( )
A.强化了罗马教皇的统治 B.解决了封建社会矛盾
C.导致西欧封建社会产生 D.促进了封建制度瓦解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说明自治城市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而不是维护了罗马教皇的统治,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说明自治城市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西欧的封建社会,而不是解决了封建社会矛盾,并且“解决了”表述绝对化,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这一观点意在说明中世纪的城市自治冲击了西欧的封建社会,而不是导致西欧封建社会产生,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传承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这些都对当时的西欧封建制度形成了冲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新国王和王后接受了议会提交的《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了国王合法且有限的权利,建立了一个以依靠法治、选举的议会为基础的政府体系。这( )
A.促使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使工业资产阶级跻身统治地位 D.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20年代英国逐渐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步形成,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跻身统治地位,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 《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促进了法治和议会选举制度的发展,使得英国的政治体制更加民主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禁止私人和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没收逃亡厂主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等措施。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满足法国民众普遍诉求 D.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答案】A
【知识点】巴黎公社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禁止私人和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没收逃亡厂主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可知,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措施,这体现了公社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特征,故A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的巴黎公社对工人阶级利益的保护,并不是满足法国民众的普遍诉求,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1885年12月,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大会宣布了“国民大会党”的成立,并把各地民族主义组织提出的政治、经济要求集中起来形成决议。大会强调民族团结,确定只讨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不讨论容易引起矛盾、摩擦的地方性事务和宗教问题等。上述举措( )
A.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缘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受迫于党内激进派别的压力 D.有利于民族平等和争取自治
【答案】D
【知识点】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解析】【分析】1908年孟买工人大罢工标志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时间不符,A错误;
材料中的举措是基于印度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和地区矛盾等,B错误;
材料信息未涉及印度国大党内部激进派别,C错误;
据材料可知,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大会强调民族团结,只讨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不讨论容易引起矛盾、摩擦的地方性事务和宗教问题,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民族平等,使民众团结起来反对殖民统治,争取自治地位,D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推断类选择题,时空是1885年的印度。本题主要考查了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把握,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
15.(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20世纪30年代初期,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大部分被苏联购买:1931年全球机器设备出口量的30%进入苏联,1932年高达50%;有数据显示,从1929到1931年,苏联同外国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由70个增至124个。这反映了当时( )
A.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经济实力强大外汇储备充足
C.国际形势客观助推苏联工业化建设
D.国际上普遍与苏联建立经济联系
【答案】C
【知识点】“苏联模式”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涉及的是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对外贸易,而非苏联的发展模式,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 苏联此时还是相对落后的农业国,选项表述有误,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可知, 当时苏联正处于工业化建设时期,购买大量机器设备是为了助推工业化建设,并且20世纪3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世界遭遇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扩大出口,可知当时客观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故C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 国际上普遍与苏联建立经济联系”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苏联模式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上述材料反映了( )
A.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B.拉美国家亟需产业结构的升级
C.美洲需要实现区域集团化 D.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有待建立
【答案】D
【知识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说法欠妥,排除A;
B、结合所学知识,产业结构升级也需要大量资金,所以这也并不能解决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区域集团化并不能成为解决国家债务危机的最解途径,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可知,由于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严重,这表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成为了迫切任务,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17.(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皖南事变”,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方针。边区市场流通的法币有出无入;边区军民面临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严峻形势。据此,边区政府决定把收回法币作为克服法币不足和弥补财政赤字的对策,并以法币为基金,决心发行自己的货币。1941年1月3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关于停止法币行使的布告》,规定带法币出境必须经许可。同年3月18日,边币正式发行。边币面额有:五元、十元、一角、二角、五十元、一百元、二百元、五百元、一千元、五千元共十种。光华券逐渐被收回,边币成为边区单一的货币。边区政府坚决禁止使用法币,并收集边区法币向日区抢购物资,迅速健全边区银行组织。除设边区总行外,还在绥德、三边、陇东设立分行,在富县、延长、曲子、延安的文化沟设立办事处。边币从1941年3月投放市场至1943年底,累计发行4307215元。
——摘编自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货币斗争》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边区边币发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边币能够在边区成功发行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发行边币的历史意义。
【答案】(1)特点:以法币为基金发行;禁止使用法币,建立银行体系;发行数量较大。
条件:国民党政府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边区军民面临经济困难;光华券被逐渐收回。
(2)历史意义:促进边区经济恢复发展,解决经济困难;巩固边区金融,稳定边区市场;打破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有利于支持长期抗战。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边区政府决定把收回法币作为克服法市不足利弥补财政赤字的对策,并以法币为基金,决心发行自己的货币”得出以法币为基金发行;根据材料“边区政府坚决禁止使用法币,并收集边区法币向日区抢购物资,迅速健全边区银行组织“得出禁止使用法币,建立银行体系;根据材料“边币从1941年3月投放市场至1943年底,累计发行4307215元”得出发行数量较大。条件:根据材料“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皖南事变’,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方针”得出国民党政府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根据材料“边区军民面临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严峻形势”得出边区军民面临经济困难;据材料“光华券逐渐被收回,边币成为边区单一的货币”并结合所学得出光华券被逐渐收回。
(2)意义:根据材料“边区市场流通的法币有出无入;边区军民面临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严峻形势”得出促进边区经济恢复发展,解决经济困难;根据材料“边区政府坚决禁止使用法币,并收集边区币向日区抢购物资,迅速健全边区银行组织”得出巩固边区金融,稳定边区市场;根据材料“边币从1941年3月投放市场至1943年底,累计发行4307215元”得出打破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根据材料“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皖南事变’,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方针”得出有利于支持长期抗战。
故答案为:
(1) 特点:以法币为基金发行;禁止使用法币,建立银行体系;发行数量较大。
条件:国民党政府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边区军民面临经济困难;光华券被逐渐收回。
(2) 历史意义:促进边区经济恢复发展,解决经济困难;巩固边区金融,稳定边区市场;打破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有利于支持长期抗战。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建设,解答本题关键是结合陕甘宁边区建设史实及特点进行分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8.(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次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是缘于农村的现实现状……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导致农村大片土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城市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以此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原因: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土地私有制确立;赋税制度变革;各诸侯国改革。影响:加速宗法分封制瓦解,促进社会转型;促进思想文化发展;推动国家分裂走向统一。
(2)变化:由严禁土地转让到允许土地流转。
影响: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可得出,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据材料一“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可得出,土地私有制确立;据材料一“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可得出,赋税制度变革;据材料一“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可得出,各诸侯国改革。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可得出,加速宗法分封制瓦解,促进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可得出,促进思想文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国家分裂走向统一。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可得出,由严禁土地转让到允许土地流转。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城市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以此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可得出,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据材料二“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可得出,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点评】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和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本题以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和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综合素养。
(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可得出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据材料一“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可得出土地私有制确立;据材料一“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可得出赋税制度变革;据材料一“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可得出各诸侯国改革。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可得出加速宗法分封制瓦解,促进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可得出促进思想文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国家分裂走向统一。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可得出由严禁土地转让到允许土地流转。
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城市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以此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可得出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据材料二“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可得出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其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却大部分运往欧洲销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了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因此流向了世界各地,如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和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等《世界史:大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变化:商品的种类、流通量、规模大为增强;商品的全球流通加快;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物种交换与植物大交流频繁。
(2)影响: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白银大量流入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侵略和反侵略斗争,导致中国开始闭关自守,错过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了近代科学、近代思想,构成了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1)变化:依据材料“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却大部分运往欧洲销售”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的种类、流通量、规模大为增强;商品的全球流通加快;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依据材料“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了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因此流向了世界各地,如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可知,物种交换与植物大交流频繁。
(2)影响:依据材料“欧洲人和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土豆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依据材料“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白银大量流入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结合明清时期的沿海形势和文化可知,出现侵略和反侵略斗争,导致中国开始闭关自守,错过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了近代科学、近代思想,构成了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以及西学东渐。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对商品、对世界市场、对物种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对农业、对货币、对外交政策、对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2024高一下·宜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重要成果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科技立国 “向科学进军”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第二阶段:科技富国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 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等各项计划顺利实施;重大产品、技术装备、科学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国制造”走遍世界。
第三阶段:科技强国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蛟龙号、海斗号潜水器创造最大深潜纪录;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众多成果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75年”,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科技发展始终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需要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对立与美国的敌视封锁,使巩固政权,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当务之急。党坚持科技立国,全面布局,重抓国防与尖端科技,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取得了“陆相生油”的理论创新,再加其他领域的成果,基本实现了“迎头赶上”的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科技转而为经济建设,为富起来、强起来服务。前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引领下的863计划实施,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造福于民,后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引下的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的国力与国际影响力在科技助推下蒸蒸日上。
综上,新中国科技75年,适应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需要,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强支撑。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材料中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阶段和国家建设的发展来看,可以拟定论点为科技发展始终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需要。然后,阐释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背景和军事技术发展的史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技发展同经济建设的史实等角度进行分析,突出科技发展同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升华为:新中国科技75年,适应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需要,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强支撑。 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点评】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本题以《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注意特定的历史背景,解题关键是材料信息的准确把握,旨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