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一、选择题
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2.《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B.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3.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
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4.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
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5.《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叶……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苏联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7.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这主要是由于美国( )
A.企图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B.已无力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C.受到了西欧和日本经济冲击
D.意欲维持世界金融秩序稳定
8.下表描述了19世纪国际贸易增长情况表。这说明 ( )
时期 国际贸易增长
1840—1870年 3.4倍
1870—1900年 1.7倍
A.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
B.国际垄断导致国际贸易规模萎缩
C.世界生产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衰退
D.帝国主义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表明当时(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
B.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
D.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10.机器大工业造成的跳跃式扩展生产的能力,使原料和销售市场成为发展生产的唯一限制。正如德国首相标洛宣称:“问题不是我们是否要殖民,而是我们必须殖民,不管我们是否想殖民。”由此可知( )
A.欧美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欧美殖民扩张的必要性
C.德国首相为扩张寻找借口
D.工业革命驱动拓展市场
11.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织品价值表(1775-1824年年平均数)
上表反映了英国当时( )
A.毛织工业居世界首位 B.积极与中国开展贸易
C.对外贸易大幅度顺差 D.垄断中国毛织品市场
12.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时任欧盟外长的特里谢说:“也许,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中。”特里谢之意是( )
A.要重新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以美元为中心防止金融危机
C.只有美国才能拯救世界金融
D.经济全球化需要纪律和秩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20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及其主要力量源泉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源泉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联系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从上述表格信息中概括一个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并结合世界史(至少两个国家)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概括因素,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分)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一、选择题
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A
解析17世纪,东印度公司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沿海、马六甲、锡兰等地建立殖民据点,控制了东亚海上商路,故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即1840鸦片战争之后,而17世纪上半叶中国并未放弃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错误。
2.《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B.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分别在16、17、18世纪先后控制奴隶贸易,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三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密切相关,故选B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三国先后控制奴隶贸易是殖民争夺的结果,殖民秩序并不稳定,排除C项;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三国是先后控制奴隶贸易而不是同时,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表述与之不符,排除D项。
3.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
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C
解析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本质上都是实事求是地变革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并未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故B项错误;D项是其相同点,但不是其根本相同点,排除。
4.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
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答案C
解析陆上丝绸之路“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说明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融合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但不能判断是否属于较高级的文明形态,A项错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功能是经济交流,不是塑造独有文化特色,也没有缔造出灿烂的草原文化,B、D两项错误。
5.《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叶……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材料中“18世纪末叶……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是因为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在西方尤其是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从全世界获取廉价的工业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故选B项;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不是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注意题干时间 “18世纪末”,此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
6.“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苏联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答案C
解析A项与材料“私人土地”矛盾,故错误;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苏联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苏联模式的弊端显现,故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扩大出现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实施前,故D项错误。
7.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这主要是由于美国( )
A.企图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B.已无力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C.受到了西欧和日本经济冲击
D.意欲维持世界金融秩序稳定
答案B
解析美国停止兑换黄金的义务,是因为其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当时没有力量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和黄金挂钩,美国宣布停止兑换黄金,说明已经无力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B项正确;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只是外因,C项错误;美国停止兑换黄金,实际上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不了世界金融秩序的稳定,D项错误。
8.下表描述了19世纪国际贸易增长情况表。这说明 ( )
时期 国际贸易增长
1840—1870年 3.4倍
1870—1900年 1.7倍
A.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
B.国际垄断导致国际贸易规模萎缩
C.世界生产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衰退
D.帝国主义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图表数据分析可知,与1840—1870年相比,1870—1900年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放缓,这说明世界市场的扩展速度已经追赶不上世界生产的速度,体现的是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故选A项。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表明当时(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
B.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
D.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D项错误。
10.机器大工业造成的跳跃式扩展生产的能力,使原料和销售市场成为发展生产的唯一限制。正如德国首相标洛宣称:“问题不是我们是否要殖民,而是我们必须殖民,不管我们是否想殖民。”由此可知( )
A.欧美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欧美殖民扩张的必要性
C.德国首相为扩张寻找借口
D.工业革命驱动拓展市场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机器大工业造成的跳跃式扩展生产的能力,使原料和销售市场成为发展生产的唯一限制”可知,机器大生产推动西方国家寻求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D项。材料强调西方殖民扩张的原因而非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B项价值观错误,排除;C项断章取义,排除。
11.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织品价值表(1775-1824年年平均数)
上表反映了英国当时( )
A.毛织工业居世界首位 B.积极与中国开展贸易
C.对外贸易大幅度顺差 D.垄断中国毛织品市场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英国对华输入毛织品的情况而非英国毛织工业在世界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775-1824年英国对华毛织品价值总体都在增加,这是英国积极与中国开展贸易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全面反映英国对外贸易情况,不能得出对外贸易顺差、逆差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英国与其他国家销量的对比,不能得出垄断中国毛织品市场的结论,故D项错误。
12.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时任欧盟外长的特里谢说:“也许,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中。”特里谢之意是( )
A.要重新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以美元为中心防止金融危机
C.只有美国才能拯救世界金融
D.经济全球化需要纪律和秩序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也许,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中”可知,特里谢之意是全球经济需要纪律和秩序,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维持国际金融的稳定,故选D项。美国霸主地位衰落,欧盟实力增强、成为多极中的一极,美国与欧盟成为竞争对手,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排除A项;以美元为中心能防止金融危机爆发和只有美国才能拯救世界金融的表述均错误,排除B、C两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20世纪世界主要国家及其主要力量源泉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源泉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联系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从上述表格信息中概括一个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并结合世界史(至少两个国家)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概括因素,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分)
参考答案因素:地理优势和军事力量;发达的海外贸易;先进的经济思想;金融、资本市场等制度创新;市场经济体制;工业革命;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干预)。
示例
因素:工业革命
史实: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了工业化道路,两次工业革命并行,迅速发展成为大国;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工业大国。
结论: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工业化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如果从上述其他因素中进行阐释,同样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资本主义主要国家崛起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本题要先根据表格归纳出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可以从地理优势和军事力量、先进的经济思想、金融、资本市场等制度创新、发达的海外贸易、市场经济体制、工业革命、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干预)等角度去分析。阐述时可以任选一个因素,结合材料信息和该国崛起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的所学知识来分析因素,做到观点明确、史实具体合理,史论结合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同步练习(答案)--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