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同步训练(含解析)

出题人 历史组
审核人 历史组
一、单选题
1.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昧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由此可见,当时知识界已关注到( )
A.革命理论传播的广泛性 B.儒家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C.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 D.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3.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
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
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4.毛泽东于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这( )
A.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B.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D.体现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5.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认为,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此时( )
A.积极思考中国革命前途 B.积蓄力量领导国民革命
C.冲破苏俄革命模式羁绊 D.确定与国民党党外合作
6.在中国近代某历史时期,中共通过《向导》发布宣言,文中以较多的篇幅描述列宁革命的背景,最后号召中国一切被压迫民众“脱离你们的重重压迫与奴隶地位”,学习和了解“列宁主义”“我们在列宁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子里,应该高呼着”。中共这一举措( )
A.旨在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B.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7.五四运动后,日本在福州制造了杀害中国学生、市民和警察的“福州事件”。事发后日本反污蔑是中国制造事端,派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前来示威。此举迅速激起全国反帝斗争大风暴,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华侨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这反映了( )
A.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C.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民众反帝爱国意识增强
8.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被压迫民族解放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对“历史条件”的准确理解是( )
A.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运 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9.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护国运动后普通民众也在心理层面上形式上认同了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开始自觉地关注着国家、民族命运;五四运动后民众对于自己应对共和国家所负的义务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当权者的善心上,而是依靠自身力量采取直接行动。由此推测( )
A.政治动荡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B.思想解放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C.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民主的保障 D.国民素养影响了共和道路的实现
10.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强调,“国民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直接同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合作的特殊组织形式”,武汉国民政府是“国民党左派的政府……它已走上(无产阶级和农民)专政的道路”。7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时局宣言》,揭露汪精卫等人“已在公开的准备政变”,但仍坚持“与国民党合作的政策”。这说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
A.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B.已经成为了独立成熟的政党
C.需要调整策略以适应革命发展 D.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12.1919年,中国知识界关于中西文化的争论焦点从先前的东西文化优劣与异同的比较转为东西文化能否调和的问题。在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1921年的论战中出现了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实践方式也成为主要关注点。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充满艰辛曲折 B.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异变
C.时局变动推动思想解放运动发展 D.中西文化的冲突得到缓解
13.下表是1919——1922年北京《晨报》副刊发表的部分文章,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思想界( )
作者 文章 时间
王光祈 《劳动者的权利》 1919年5月
食力 《劳动与资本》 1919年5月
张兢生 《劳动问题之研究》 1919年7月
孙伏园 《工人:劳动运动的基础》 1921年5月
李大钊 《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 1922年11月
A.为国民革命进行舆论宣传 B.达成向苏俄学习的共识
C.意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D.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4.五四运动时期(1915年9月—1921年7月)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两种危机:一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向来为士人安身立命的儒家思想体系崩溃了,人们失去了传统的精神支柱;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向往的西方文明也“破产了”,人们又失去了并未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据此可推断此时中国( )
A.西方文明在中国失去了吸引力 B.以俄为师成为国人共同的追求
C.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D.知识界救亡之路出现新的转向
15.1923年 12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前锋》杂志第二期封底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处在军阀和外力压迫之下的中国人民,谁能引导他们向解放的路上走呢 只有马克思派陈独秀们所办的《向导》周报。”其意在( )
A.唤醒工人阶级的反抗意识 B.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16.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它作为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下列标语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土豪,分田地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17.1918年11月下旬,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组织学生组建临时通俗讲演团,开展讲演活动。讲演团的讲演主题有《欧战之结局》《大中华之国运》《世界和平之幸福》《协约胜利之公理》《今后之中华国民》《青年团之预告》《劝用国货》等。这些讲演活动( )
A.得益于五四运动的胜利 B.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启迪了国民的民族意识 D.破除了民众对西方的迷信
18.某现代学者评论道:“大家满以为巴黎和会会实现挣脱自晚清以来列强不断加给我们的各种枷锁,结果仅仅是山东问题都完全失败。谁能不深感正义何在?真理何存?由自立自强而雪耻图存,已经为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途径了。因此,有新文化运动,‘五四’固然会发生,没有也会发生 ”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
C.东西方文化矛盾不可调和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1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
A.急需扩大和巩固党组织力量 B.党的组织机构加快建立健全
C.党员空间分布格局日趋合理 D.迫切需要组织发动工人运动
20.1921年7月1日,陈独秀发表文章,坦言自己正是要“造成一个‘名称其实’的开明专制的局面”,认为“开明专制”恰恰为无产阶级政党所需,因为“要想无产阶级的革命与专政实现,非去掉我们厌恶首领、厌恶指导者的心理不可”。陈独秀意在( )
A.强调恪守党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性 B.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贯彻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原则 D.扩大中共一大的社会影响
2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基于此,中国共产党( )
A.明确消灭资本主义的纲领 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D.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2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鉴于安源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陆续到安源考察,做出如下决定:兴办平民学校,提高工人阶级的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成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党团组织,创办工人俱乐部。这反映出建党初期( )
A.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兴办平民学校成为党的中心工作
C.已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D.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3.1921年,中共一大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确定了土地革命策略 B.明确了民主革命任务
C.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D.借鉴了苏俄革命经验
24.下表为中国共产党通过的相关决议。据此可知,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时间 内容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颁布《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认为为了达成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可以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民主党派建立合作关系
A.力图壮大政党的阶级基础 B.深化了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
C.受到了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D.确定了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
25.1925年,李大钊号召“革命的青年同志”联合起来,到乡村去帮助农民“改善他们的组织,反抗他们所受的压迫”,提倡“由贫农、佃农及雇佣工自己组织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这说明李大钊认识到( )
A.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B.中国革命重心要转移到农村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农民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
26.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创办的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在改刊宣言中强调:“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
A.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B.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
C.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
27.中国国民党北伐檄文写道,“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保我平等,还我自由。”据此可知,国民革命的目标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8.1924年3月8日,中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群众性活动在广州举行。活动由何香凝主持,30余所学校的女学生和妇女团体的成员共千余人参加,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废除多妻制、禁止纳妾”等主张。这反映了( )
①妇女界积极响应国民革命运动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妇女的意识觉醒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工人运动④北伐战争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9.下表是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单位:银元)。
省份名目 奉天 直隶 山西 江苏 广西 云南
岁入总额 12393554 9342163 7335692 16777315 4104141 2218068
岁出总额 10131248 10961692 8021263 14892393 7469452 4260138
军费 6918538 6692844 5636044 6122374 5673435 2131416
该表可论证( )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
③国民革命的迫切性 ④南北军阀一丘之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安排下,彭湃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他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展减租运动,组建农民武装,以暴力反抗地主士绅统治。这些措施( )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深入发展
C.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 D.积累了红色政权建设的经验
二、材料分析题
31.[五四期刊与社会思潮]
材料一 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下图是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
——摘编自杜波《五四时期期刊研究》
材料二 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如中共刊物《共产党》《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
——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
32.【马克思主义与民主革命】
材料一:十九世纪末,清政府派驻国外的个别外交人员以及西方传教士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1901年后,赴日留学生转译日本关于社会主义的专著。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赞赏,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后,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入途径,大量报刊开始摘登社会主义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各地陆续成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准确、全面的阐述,马克思研究丛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陆续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全面引进和翻译。
——摘编自李奕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1948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之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知识理论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自由知识分子通过发表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介绍分析。纪念活动反映出了1948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这一年,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摘编自贺金林、江东屹《1948年中国知识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及政治意义。
33.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这段时间是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5月5、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心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9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亦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于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常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放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的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展,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举措,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从“战争与文化重构”的视角,指出材料三中“这场革命”的国际背景及“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反映的实质任务。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根据材料“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昧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知识界认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也不可一昧盲从,要结合现实因素考量看待,可见当时知识界已经关注到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D项正确;此时是1921年,广泛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未涉及儒家文化的特点,排除B项;毛泽东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部是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阶段,当时党在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形成工农红军,这一时期“红色”和“工人”“农民”等词汇的使用频率确实会较高,反映出工农联盟的革命实践和对革命区域的标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报刊宣传强化阶级意识,推动土地革命,建立和巩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B项正确;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题干这些关键词与民主革命相呼应,但是它们更直接地指向了革命实践中的阶级动员和意识形态宣传,而不是纲领的确立本身,排除A项;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虽然“红色”依然可以体现党的性质,但在全面抗战时期,更多的报刊可能会强调“抗日”“统一战线”等词汇,直接关联到抗战的主题,排除C项;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开始筹备向城市管理和国家建设转变的战略调整。不过,提到的“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词更多关联于革命动员和社会变革的氛围,而非单纯的城市工作重心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二大期间,吴玉章强调不能用百年前旧方法应新环境,意在强调充分发动群众,继续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D项正确;吴玉章强调了发动群众,推进国民革命,并没有特指工农群众,更没有强调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排除A项;当时指导国民革命运动的理论是已经经过创新发展的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主要对象并不是法国大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毛泽东认为要迅速变革对农民的看法,这是因为他初步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C项正确;1927年3月,尚未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毛泽东是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不是在强调当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排除B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中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认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到足以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但他们认识到国民党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这暗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可能是希望通过与国民党的合作,积蓄自己的力量,以便在将来领导国民革命,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了对中国革命现状的分析,但没有直接涉及到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积极思考或规划,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冲破苏俄革命模式羁绊,排除C项;中共三大确定的是党内合作,而非党外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列宁逝世于1924年,所以根据“我们在列宁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子里”可知此时是1925年,正是国民革命时期。所以《向导》中号召中国一切被压迫民众“脱离你们的重重压迫与奴隶地位”是为了团结更多的力量反对北洋军阀,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此时是国民革命期间,因此这一举措是为了巩固革命统一战线,而不是声援五四运动,排除A项;开辟农村革命道路是在国民革命失败以后,排除C项;“推翻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尚未推翻北洋军阀,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由题干“此举迅速激起全国反帝斗争大风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华侨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说明这时期民众爱国意识明显增强,D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民众的爱国行为,未涉及无产阶级发展状况,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形成问题,并且革命统一战线确立于1924年至1927年期间的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 “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被压迫民族解放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二大认识到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B项正确;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的成果,不是对“历史条件”的理解,排除A项;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运是在中共一大上确立的,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是在五四运动后,与中共二大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11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并且在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下,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观念进一步增强,逐渐认识到自身力量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说明国民思想的解放有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动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确立是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撑,并不是保障,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国民素养与共和道路实现的关系,其次近代中国并未实现共和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实际掌握中共领导权的共产国际及其代表没有认识到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面目,仍幻想与国民党合作,压制工农运动,反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共也对国民党抱有幻想,表明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因此,此时中国共产党需要调整策略以适应革命发展,C项正确;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说明此时中国共产党还不成熟,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说明此时中国共产党还不成熟,没有正确地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①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1月,②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描述的是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信息,③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④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由此可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19年,中国知识界关于中西文化的争论焦点从先前的东西文化优劣与异同的比较转为东西文化能否调和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破坏性以及巴黎和会的召开,促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打破对于西方思想的“迷信”,开始反思西方文明,根据材料“1921年的论战中出现了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实践方式也成为主要关注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及苏俄革命的影响,许多知识分子进一步反思中西文明,并且开拓其社会实践的思考,综合以上可知,时局变动推动思想解放运动发展,C项正确;材料涉及时间是1919年至1921年,在材料中没有详细说明这个时期中国思想文化遭遇的问题,无法得出“思想解放充满艰辛曲折”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异变,而是讨论了中西文化能否调和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到中西文化冲突得到缓解,而是说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文明的争论焦点发生了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192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晨报》发表的文章多与劳动者和工人有关,说明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项正确;国民革命1924年才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晨报》只能代表部分知识分子的认识,无法说明达成共识,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工人,并未涉及农民,无法说明意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的危机,表明封建思想和西方文明在中国的“破产”,中国亟需新的思想的指导,即知识界救亡之路出现新的转向,D项正确;失去了吸引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国人共同的追求,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表述,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的中国。由题干中的信息“谁能引导他们向解放的路上走呢 只有马克思派陈独秀们”可知,该广告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题干中的“中国人民”不仅限于工人阶级,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23 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①打土豪,分田地时间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在五四运动时期,③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③①④,B项正确,其余均不符合,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和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中国)。据材料“讲演主题有《欧战之结局》《大中华之国运》《世界和平之幸福》《协约胜利之公理》《今后之中华国民》《青年团之预告》《劝用国货》”可知,讲演团宣传当时世界政治大事,关注中国的国运,劝导民众用国货,有利于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919年,排除A项;据材料的内容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排除B项;破除了民众对西方的迷信说法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9年(中国)。据题干可知,该学者认为,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的失败完全激发了国人的雪耻图存,这就是国人民族意识的增强。因此民族意识的增强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B项正确;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提出了政治主张,而材料是指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是指工人阶级,排除A项;材料是指山东问题的失败激怒了国人,不是东西文化的矛盾方面,排除C项;材料指战胜国没有主持公道,激怒了国人对西方列强的愤怒,而不是指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三年的时间由50多名党员发展到420名党员,发展迅速,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因此扩大和巩固党组织力量成为当务之急,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对党员分布的描述,无法判断其是否布局合理,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人运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2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近代中国要实现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就要去掉厌恶首领和指导者的心理,也就是要有党内权威意识和服从意识,这二者是恪守党的组织纪律的前提和关键,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B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原则,材料与政治建军无关,排除C项;中共一大是在上海秘密举行的,不可能在举行前进行舆论宣传,排除D项。故选A项。
2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通过了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共“三大”提出的,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国民革命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排除B项;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排除C项。故选D项。
2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由材料可知,安源工人学校、工人俱乐部是实地调查后创办的,工作方法和方式也符合工人阶级的实际情况,这反映了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项正确;中共一大后,主要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尚未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排除A项;中共一大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尚未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根据材料“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此纲领强调以无产阶级作为革命领导阶级,推翻资产阶级,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借鉴了苏俄革命经验,组织和建立工兵农联盟,准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项正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B项;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认为为了达成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可以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民主党派建立合作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的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认为可以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民主党派建立合作关系,以达成反帝反封建的目标。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所深化,意识到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实现革命目标是有利的。因此,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深化了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二大”没有扩大其阶级基础,排除A项;材料主旨“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的深化”,而“新三民主义的影响”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共确定了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在中共“三大”,排除D项。故选B项。
2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李大钊号召‘革命的青年同志’……帮助农民’改善他们的组织,反抗他们所受的压迫’,提倡‘由贫农、佃农及雇佣工自己组织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可知,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投身于农民运动,发动农民群众参与中国革命,说明李大钊已经意识到“农民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D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土地革命的相关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李大钊认为不可忽视农民阶级这一可靠的因素,并没有提到革命重心转移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由贫农、佃农及雇佣工自己组织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意在解放农民,并未涉及革命武装的领导权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2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周恩来等人在1924年将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强调反军阀和反帝国主义的联合,这反映了他们积极响应国内的革命形势,此时国内正处于大革命时期,国共开始合作,北伐即将开始,故他们的行动是为了与国内革命形势相呼应,A项正确;该刊物改名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此时已经确立,排除C项;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2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可知,国民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A项正确;提倡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口号,排除B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不是国民革命的目标,排除C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28.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24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运动旨在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活动中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的主张,体现了妇女界对国民革命运动的积极响应,①正确;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等观念,对传统的封建礼教和旧观念进行了批判,促进了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她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权利和社会地位,从而在活动中提出了“废除多妻制、禁止纳妾”等主张,②正确;①②正确,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中国共产党对此次活动的领导,③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而此次活动在1924年,时间不符,④错误;③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29.D
【详解】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时空是:1925 年(中国)。据题干表格中各省的岁入、岁出和军费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省军费开支巨大,反映出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也体现出进行国民革命、打倒军阀的迫切性,③正确;同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部分省份收中,无论是南方省份还是北方身份,军费占据岁入总额的比重都比较大,体现了这些省份的军阀穷兵黩武的本质,说明他们是一丘之貉,④正确;表格信息无法直接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①错误;表格主要体现的是北洋军阀部分省份的收支情况,无法据此说明北洋政府收支失衡,②错误。故本题选D项。
3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并非 1924年,排除A项;1924年彭湃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开展的一系列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深入发展,B项正确;开辟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此时的情况不符,排除C项;红色政权建设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4 年主要是推动国民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31.(1)集中在少数地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创办期刊的数量较多;《新青年》《科学》《太平洋》是当时思想界的代表;期刊的种类丰富;与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的色彩;
(2)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等的宣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新思想的传播等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可知,集中在少数地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创办期刊的数量较多;根据材料二“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可知,《新青年》《科学》《太平洋》是当时思想界的代表;根据材料二“文化类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可知,期刊的种类丰富;根据材料二“新文化期刊”“新文学期刊”“主张科学救国”“主张政治革新”可知,与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的色彩;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根据材料二“ 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等的宣传;结合所学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新思想的传播等角度分析。
32.(1)变化:传入途径从以日本为主到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播主体从多元到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主;传播方式逐渐多样化,从翻译转译到创办报刊、成立研究和宣传团体等;传播内容从碎片化到准确、全面和丰富。(任答三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国知识理论界对中国命运的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任答2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政治意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加速了新中国的建立。(任答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变化:根据材料“1901年后,赴日留学生转译日本关于社会主义的专著。……五四运动后,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入途径”可知,传入途径从以日本为主到增加了法国、俄国等;根据材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赞赏,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准确、全面的阐述”可知,传播主体从多元到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主;根据材料“大量报刊开始摘登社会主义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各地陆续成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可知,传播方式逐渐多样化,从翻译转译到创办报刊、成立研究和宣传团体等;根据材料“马克思研究丛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陆续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全面引进和翻译。”可知,传播内容从碎片化到准确、全面和丰富。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入途径,大量报刊开始摘登社会主义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各地陆续成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准确、全面的阐述,马克思研究丛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陆续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全面引进和翻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国知识理论界对中国命运的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等角度进行说明。
政治意义:根据材料“纪念活动反映出了1948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可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基础;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可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根据材料“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同时也加速了新中国的建立。
33.(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2)举措:提出新三民主义;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积极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推动了民众反帝爱国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3)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十月革命的胜利。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 特点:根据材料“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可知,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根据材料“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可知,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根据材料“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各地工人纷纷响应”可知,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 举措:由材料“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提出新三民主义;结合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可分析得出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积极作用:由材料“国民党的改组”可分析得出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根据材料“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可分析得出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根据材料“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可分析得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3)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 背景: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民众运动的开展”可分析出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十月革命的胜利。实质任务:根据材料“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可知,实现国家统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获得民族独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同步训练(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