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兼并战争连绵的不断 D.国家不断分裂
2.习总书记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提出,“打老虎,也打苍蝇”,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在秦朝时,负责“打老虎”,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刺史 C.太尉 D.御史大夫
3.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人对当时的文字做出了调整(见下图)。该措施的实行( )
A.增加了文字的复杂程度 B.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C.促进秦朝军事实力提升 D.有利于外交活动的开展
4.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其根本目的是( )
A.便于军队戍守边疆 B.扩大领土疆域
C.开发边疆地区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
5.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 )
A.临洮—咸阳 B.临洮—辽东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6.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上述材料反映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
A.残酷的刑罚 B.沉重的赋税 C.繁重的徭役 D.频繁的农民暴动
7.对下面这首咏史诗理解正确的是( )
“竹帛烟销帝业虚(焚书的飞烟刚刚消散,秦帝国的基业就完了), 关河空锁祖龙居(重重的山河关隘也阻挡不了秦朝灭亡的趋势了)。
A.嘲讽了秦始皇焚书行径的荒谬 B.秦始皇坑儒体现了法律的残酷
C.肯定了秦始皇焚书的客观作用 D.秦始皇焚书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8.读下图《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中,起义地点在( )
A.大泽乡 B.陈 C.巨鹿 D.荥阳
9.百度词条:“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双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从词条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楚汉争霸的双方是楚庄王和西楚霸王B.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C.楚汉之争是一场农民起义 D.楚汉之争无果而终
10.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2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11.“刘邦即位后,秦代竭泽而渔的剥削方式得到了重大改善,景帝时最终将田租的比例定为‘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汉初的统治者都十分节制使用民力。”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
A.实行横征暴敛 B.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C.倡导“以德化民” D.注重扩大土地面积
12.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 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13.《汉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14.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针对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汉武帝的解决之策是( )
A.盐铁官营 B.统一度量衡 C.颁布“推恩令” D.建立刺史制度
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伦理化”。历史上“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战国时百家争鸣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明太祖八股取士
16.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铲除割据基础 C.简化行政体系 D.维护封建统治
17.《盐铁论》记载:汉武帝最初令郡国铸造五铢钱,后来又下令专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作为全国通行的统一货币。这一措施最直接的影响是( )
A.维护了北部边疆稳定 B.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C.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D.王国问题的有效解决
18.东汉洛阳城中宗庙、社稷分别建在南宫的左右两侧,与《礼记》“左祖右社”布局吻合。可见洛阳的规划( )
A.充满封建迷信色彩 B.布局十分严整统一
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D.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19.这是七年级历史(上)某一课三个子目的小标题。根据这三个小标题,你认为该课最适合的题目是( )
光武中兴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黄巾起义
A.东汉的建立 B.东汉的兴衰 C.东汉灭亡原因 D.东汉农民起义
20.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上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开元盛世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七国之乱
21.外戚梁冀(东汉梁太后之兄)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专权
22.如图作品( )
A.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是研究张骞通西域的一手史料 D.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频繁交流
23.历史学家翦伯赞称赞一位人物时这样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父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该人物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
A.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B.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
C.建功立业 D.控制西域各族
24.在天山南北、中亚诸地,许多民族对中原的茶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奶茶成为这些民族最主要的饮品,有了茶马互市。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西域地区畜牧业发达 B.西北资源的匮乏
C.民族饮食习惯的不同 D.丝绸之路的开通
25.民歌唱道:“我们新疆好地方啊,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新疆归属中央政权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班超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26.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下图是我国2022年发行的4枚邮票,其纪念的历史事物( )
A.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B.给政府造成沉重经济负担
C.保证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D.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象征
27.纪录片《中国》第六集《视野》中,东汉年间无畏的那位探险者,在西域的土地上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他执着的、孤勇的血性和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让中断了几十年的驼铃声在丝绸之路上再度响起。派遣这位“探险者”的皇帝是( )
A.汉文帝 B.汉明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8.下图工艺流程反映的生产活动是中国古代的( )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29.2020年中国在抗击新型肺炎时,较多医疗专家组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效果显著,中医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哪一项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 )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30.西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一些佛教用语也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天花乱坠”等。这说明( )
A.佛教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 B.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C.佛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商鞅),坏(破坏)井田,开阡陌(广开良田),急耕战之赏(奖励耕战),虽非古道(古代制度),犹以务本(农业)之故,倾(倾覆)邻国而雄诸侯(强大秦国)。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一点即可)及作用。(4分)
材料三 分天下以为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管辖……,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指车辆和道路的宽度统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阅读材料三,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归纳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四 秦朝时,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骊山陵墓,劳民伤财;赋税和徭役繁重,刑罚苛严。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由秦帝国的兴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汉朝刚建立时,承接了很多秦朝的问题……人民失去农作之业,从而发生大饥荒。一石米要五千钱……死的人超过了一半。……当天下安定以后……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坐牛车。
图A 汉文帝像 图B 汉景帝像
——摘译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从汉朝初年到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国家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如果没有遇上水旱灾害,百姓就总是家给人足,政府的粮仓装满粮食,府库有了多余的金钱。京城的钱积累到了上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以致无法计数。太仓的粟米一年一年的堆积,已经溢到了外面,腐烂不能食用。
图C 汉武帝像
——摘译自《汉书·食货志》
(1)指出汉初统治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在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中国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有何关系?(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丝绸之路与对外交往。(12分)
史料①:《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学者认为其位于今葱岭以西中亚沿海一带),并将精美的丝织品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王母的故事。
史料②:阿尔泰巴泽雷克墓(今俄罗斯境内)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凤鸟纹刺绣,刺绣工艺与中国的传统工艺一样
史料③: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北朝灯树纹锦,其主体花纹表现的是中原上元节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情景。
材料一:丝绸之路通常指西汉之后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但生活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和西域及以西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并非自汉代才开始。
(1)阅读上述三则史料,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如果要研究汉代以前中原地区的人们和西域及以西地区人们的交流,你会选择史料 。(填写序号)(3分)
材料二:
都护府设置在乌垒城,距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距离渠犁的屯田官比较近,位于西域的中心,所以都护府驻在这里。
——依据《汉书 西域传》注:武帝时常在渠犁、乌垒屯田,以供应汉朝与西域往来的使者。
(2)阅读材料二的图文资料,概括西域都护府设置在乌垒城的原因。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西汉都护府设置的历史意义。(3分)
材料三:今天的甘肃、新疆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这里发现了很多遗址遗迹,出土了很多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物。
地点 悬泉 尼雅 高昌
出土发现 出土农具、铁制的牛车零件、筷子、谷物、核桃、杏仁、有汉字的木简、公元前1世纪的纸张残片 出土蚕茧、桑树种子、织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的锦缎、印有铭文“君宜高官”的铜镜,发现炼铁工人的住所和炼铁炉残迹,及一座佛塔 出土最古老的伊朗萨珊王朝的银币,出土公元5世纪左右的基督教壁画“圣枝图”,出土公元399年至423年古抄本《论语》《孝经》
悬泉、尼雅和高昌是亚欧各地文明的交汇之处。阅读上表,挑选符合下列表格要求的文物或遗址(每个类别挑选二件)。(4分)
类别 遗址遗迹与文物
体现中原文明传入
体现域外文明传入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西汉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2分)
1.B
2.D
3.B
4.D
5.B
6.C
7.A
8.A
9.B
10.C
11.B
12.D
13.B
14.C
15.C
16.D
17.B
18.C
19.B
20.C
21.D
22.A
23.B
24.D
25.B
26.D
27.B
28.A
29.C
30.B
31.(1)秦统一全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2分)
(2)商鞅变法;(2分)废除井田制,其作用是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倾邻国而雄诸侯。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加,一跃成为了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
(3)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等。(6分)
(4)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统治者应该勤政爱民,重视人民的力量;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等。(2分)
32.(1)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2分)原因: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以德化民;提倡节俭。(2分)
(2)发展状况: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2分)
措施: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分)
(3)关系:赋税繁重,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导致民不聊生,甚至天下大乱;轻徭薄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4分)
33.(1) ① ; ②③ ;①。(3分)
(2)原因:距离渠犁的屯田官比较近,这里土地肥沃。(1分)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以南的广大地区。(2分)
(3)(4分)
类别 遗址遗迹与文物
体现中原文明传入 出土农具、铁制的牛车零件
体现域外文明传入 出土最古老的伊朗萨珊王朝的银币,出土公元5世纪左右的基督教壁画“圣枝图”
(4)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答案)(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