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1.十二世纪初,西欧某地的庄园主宣布了他与6名荷兰人签订的一项协议,协议规定这6人可以定居在位于庄园主管辖的未开垦的沼泽地上,他们每年要向庄园主交纳固定的租税,庄园主则同意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之间的争端。这说明(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庄园是独立自治的政治单位
C.契约精神已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形成中
D.村民与领主的社会地位平等
2.主要欧美国家社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世纪末到20 世纪 50年代;第二阶段是20世纪 50年代到 80年代;第三阶段是 20世纪 80年代以后至今。下列符合第三阶段发展特征的是( )
A.志愿者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探索社会救济新方案
B.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C.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D.乡镇成为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公共服务功能
3.元朝《通制条格·田令》规定:“诸论诉婚姻、家财、田宅、债负,若不系违法重事,并听社长以理喻解,免使妨废农务,烦扰官司。”时人王恽提及“好斗者丧身之原,健讼者破家之本”。这反映了当时( )
A.天下息讼、以和为贵价值追求 B.民间调解是基层治理最主要内容
C.借助人伦关系来维系专制统治 D.商品经济发展下民间纠纷的增多
4.面对大批涌入境内的流民,东晋、南朝政府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广泛的设置侨州郡县,即按其原籍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对其进行登记、管理,并规定只要注籍在侨州郡的户口簿上就可以获得优复(免调役)等优待政策。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C.引发户籍制度的混乱 D.适应了大一统政局的需要
5.北宋曾多次颁诏,要求各地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机构,宋徽宗认为“居养、安济、漏泽为仁政先”,“鳏寡孤独有院以居养,疾病者有坊以安济,死者有园以葬,王道之本也”。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宋代创办此类机构的目的是:
A.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 B.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建立社会保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6.据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的《周礼》记载:“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这可以说明当时( )
A.已构建完善的基层管理制度 B.郡县制度已经形成
C.基层自治与国家统治的融合 D.宗法制度深入基层
7.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设立了“住房与城市发展部”,从而给予弱势社区的居民在有关社区事务决策中更大的发言权。同时期,英国内政部实施了“社区发展工程”,使社区服务的领域扩展至教育、医疗健康、居住、公共安全等方方面面。这反映出
A.西方多元合作治理格局形成 B.社区成为国家福利的来源
C.政府对社区治理的重要作用 D.公民自主治理的充分动员
8.如图所示为王阳明在南赣地区任巡抚时推行的十家牌法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十家牌法( )
凡置十家牌,须先将各家门面小牌……如人丁若干,必查某丁为某官吏、或生员、或当差役,习某技艺、作某生理,或过某房出赘、或有某残疾,及户籍田粮等项,俱要逐一查审……十家编排既定,照式造册一本,留县以备查收……境内或有盗窃,即令此辈自相挨缉。若系甲内漏报,仍并治同甲之罪。又每日各家照依牌式,轮流沿门晓谕觉察……十家之内,但有争讼等事,同甲即时劝解和释,如有不听劝解……同甲相率禀官……
A.推动了保甲制度的确立 B.加剧了明朝边疆地区的社会矛盾
C.实现了基层群众的自治 D.注重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监督
9.阅读下图:“英国经常性开支(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 %) ”,由此可推知,当时英国( )
A.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B.经济陷入“滞胀”泥潭
C.中间阶层人数不断缩小 D.福利国家规模有所缩小
10.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体现了庄园法庭
A.维护西欧中古时的封君封臣制度 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特权
C.起到了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D.固化了西欧封建领主的利益
11.下图是西方福利政策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加剧了社会动荡 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缓和了社会矛盾 D.助长了社会的懒惰行为
12.“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易我于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见于
A.印度的种姓制度 B.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C.英国的议会制度 D.西欧庄园的农奴制度
13.据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对乡村进行治理,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被严重弱化
C.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D.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14.以下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A.沉重的赋税制度 B.严酷的法律制度
C.严密的基层管理 D.女子地位的提高
15.752年,法兰克人的加洛林王朝建立之后,查理大帝曾派人搜集和抄写古代抄本。因而,中世纪的法国出现不少模仿古希腊文学作品的骑士叙事诗,如《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等。这反映了
A.西欧文学不断发展 B.希腊化时代的开启
C.杰出人物的影响力 D.文化的认同与交融
16.下列关于西欧封建制度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经济特征
B.国王是全国土地所有者,拥有很大的权力
C.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来维系统治
D.整个社会形成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关系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展开了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工作。首先,各地纷纷取消旧的地方制度——保甲制度,杭州、天津等城市成立居民委员会,成为了“当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之组织”;武汉市建立起了被称为居民代表委员会的居民组织。这使得“每一个中国人与政府政策发生关系,并可大规模地动员起群众的能量”。各个城市在单位和街居组织内重新建立了工会、青年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将单位和街居内的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群众进一步组织起来,进一步完成了党和国家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组织化调控。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材料二 196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管理向发展社区转变。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贫困现象,1960年代,约翰逊政府发起“社区行动计划”。联邦政府通过反贫困计划拨款建立起联邦政府机构和地方社区组织的直接联系,但是绕过城市政府发放联邦拨款的做法,侵犯了地方的政治权力和势力范围。同时,由于过度依靠政府来提供社区服务,诱发了投资成本过大、效率过低等弊病。随着美国政府缩减财政,社区行动计划只有不到十亿美元的资金可利用,而社区行动计划有超过千家的社区行动代理处。最终,社区行动计划在1970年代被叫停,并被批评者认为是失败的案例。
——据边防、吕斌《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组织进行了怎样的重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社区行动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
18.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贫民区居民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环境恶化。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提出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社区睦邻运动由此兴起。在此运动影响下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培养自助与互助精神。他们还雇用个案工作者、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家政学家等来解决社区问题,逐渐使英国的慈善事业走上组织建制之路。英国社区睦邻运动所提倡的服务精神,无疑给当时其他国家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因而在短期内迅速传遍欧洲。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这一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晚期美国的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的水平大大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的影响慢慢减弱,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
——摘编自徐富海《从汤恩比馆到赫尔大厦——社区睦邻运动发展过程及启示》
材料二 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阶段 表现
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
20世纪80、90年代 (1)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2)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茵批“社区建设实验区”。
21世纪以来 (1)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随后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2〉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 (3)2010年开始实施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衰明了我国对强化群众自治的肯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4)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
未来发展展望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目标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的进步;核心是既强调在过程中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也强调结果是让居民生活得雯好。
——据李东泉等整理《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西方社区“睦邻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区治理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 史料 解释 结论
云梦睡虎地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包含了秦律十八种,其中包括农业、仓库、货币、贸易等的《田律》《仓律》《工律》《关市律》。 (1)
尊君:祝圣寿;宣圣谕;讲礼法;急赋役。祀神:礼先师;处里社;谨乡仇;秩乡厉。 崇祖:修族谱;建祠堂;重墓所;秩义祀;立宗子;绵嗣续;保遗业。 睦族:定行次;遵约法;肃家箴;实义仓;处家塾;助农工;养士气;扶老弱;恤忧患;戒豪悍;严盗防。 ——(明)《长沙檀山陈氏族谱》族约 (2) 乡约族规以儒家伦理秩序数化基层民众,巩固统治秩序。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敬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劝良善。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雠忿以重身命。 ——康熙帝“圣谕十六条” (3) (4)
根据材料并从论从史出的角度,对表中空缺部分进行补充。
20.对欧洲的中世纪,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人民生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被人文主义学者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学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中世纪”,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大约2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B B C C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C D B
1.C
【详解】根据材料“西欧某地的庄园主宣布了他与6名荷兰人签订的一项协议”可知,该协议说明契约精神已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形成中,C项正确;材料与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独立自治的政治单位无关,排除AB项;村民与领主之间的社会地位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社区的功能逐渐完善,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C项正确;A项属于工业革命时代,排除A项;B项符合第二阶段特点,排除B项;D项属于美国地方自治传统,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材料中“若不系违法重事,并听社长以理喻解,免使妨废农务,烦扰官司”“好斗者丧身之原,健讼者破家之本”说明元朝统治者希望通过社长调解来解决民间纠纷,达到息讼的目的,反映出统治者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A项正确;选项需要对比才可以得出,“最主要”表述错误,排除B项;选项“借助人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元朝统治者通过调解来解决民间纠纷,并没有体现出民间纠纷增多,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东晋、南朝政府在南方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这有助于安抚流落到南方地区的流民,同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这种做法必然有助于吸引更多流民来到南方,从而推动南方经济的开发,B项正确;题干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A项;引发户籍制度的混乱,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此时处于分裂时期,没有实现大一统,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在“各地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慈善机构,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蔚然成风。发达的社会慈善事业帮助那些无助的贫苦百姓度过难关,从而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选B。
6.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什伍制度与国家“刑罚”“邦职”“国事”的融合,说明基层自治与国家统治的融合,C项正确;材料只提出了什伍制度,不能得出基层管理制度已经完善,排除A项;什伍制度并非郡县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材料“从而给予弱势社区的居民在有关社区事务决策中更大的发言权”“使社区服务的领域扩展至教育、医疗健康、居住、公共安全等方方面面”体现的是美英政府在社区治理方面发挥较大作用,C项正确;材料与西方多元合作治理格局无关,排除A项;社区并非是国家福利的来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的作用,非公民自主治理的充分动员,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十家牌法要求十家为一甲,各家门面小牌必须写明本甲内各户的家庭人口、职业、财产状况等,同时,十家牌法还要求各家相互监督,如有盗窃、争斗等事件发生,同甲之人必须及时劝解和报告官府,这表明十家牌法注重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监督,D项正确;保甲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基层社会管理制度,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排除A项;南赣地区属于内陆地区,材料也没有信息表明其在全国推行,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了“境内或有盗窃,即令此辈自相挨缉”,说明基层群众有自我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自治色彩,但仅凭此信息不能断定实现了基层群众的自治,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96年至2000年的英国。根据材料“英国经常性开支(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 %)”可知,1996年至2000年英国的经常性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说明此时英国的福利国家规模有所缩小,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民众收入分配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结论,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滞胀”泥潭,材料未涉及“滞胀”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中间阶层人数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出中间阶层人数不断缩小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由材料“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样的做法是对庄园秩序的维护,因此庄园法庭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C正确;庄园制度并未涉及到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排除A;庄园法庭的审判活动并未针对特定群体,排除B、D。
11.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体现的西方福利政策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这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C项正确;A项与之相反,排除;BD两项虽跟福利政策有关,但是其消极影响,漫画体现的是其积极影响,排除。故选C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在举行封君封臣仪式时,接受土地的封臣要向封君宣誓,封臣要效忠封君,封君要保护封臣,由此可见,材料所述“誓词”见于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故选B;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指的是古代印度社会四大等级的划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英国的议会制度主要是关于中央政治权力的设置,其中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西欧庄园的农奴制度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农奴对封建主人身依附的基础之上,封建主通过土地将农奴世代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保护农奴的义务,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
13.C
【详解】材料“国家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土绅阶层对乡村进行治理,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表明明清时期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乡里组织并非明清时期才成立,故A项错误;地方自治化的倾向越来越强并不意味着中央集权被严重弱化,故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14.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信息可以得出,在里耶秦简户籍簿上记述纳税户的详细资料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这就体现了对社会基层的严密管理,C项正确;户籍簿记载的内容仅是征发赋役的依据,并未规定数量,也没有和其他朝代的对比,无法体现“沉重的赋税制度”,排除A项;户籍簿不是法律,无法体现“严酷的法律制度”,排除B项;材料所述未涉及“女子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依据材料“查理大帝曾派人搜集和抄写古代抄本。因而,中世纪的法国出现不少模仿古希腊文学作品的骑士叙事诗”,可以看出文化的认同与交融,D项正确;材料说的法国,不是西欧的文学,排除A项;亚历山大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杰出人物的影响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分析】略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欧的封建制度下的国王受到教会的制约,并没有很大权力,故B项符合题意。
17.(1)重构:彻底废除保甲制度,建立居民自我管理的基层行政组织;成立新的人民团体。
意义:是中共成为执政党进行国家治理的成功探索;有利于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巩固新生政权(提升人民对新生政权的认同);利于有效组织民众,为经济恢复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
(2)原因:联邦政府直接拨款,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衡局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陷入困境,政府财政缩减;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不可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城市社会矛盾依然尖锐。
【详解】(1)重构:根据材料“首先,各地纷纷取消旧的地方制度——保甲制度”、“武汉市建立起了被称为居民代表委员会的居民组织”可得,彻底废除保甲制度,建立居民自我管理的基层行政组织;成立新的人民团体。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组织进行重构,是中共成为执政党进行国家治理的成功探索;有利于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巩固新生政权(提升人民对新生政权的认同);利于有效组织民众,为经济恢复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
(2)原因:根据材料“联邦政府通过反贫困计划拨款建立起联邦政府机构和地方社区组织的直接联”可得,联邦政府直接拨款,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衡局面;根据材料“随着美国政府缩减财政,社区行动计划只有不到十亿美元的资金可利用”可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陷入困境,政府财政缩减;根据所学知识可得,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不可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城市社会矛盾依然尖锐。
18.(1)评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矛盾尖锐。在知识分子的倡导下,兴起社区睦邻运动,通过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社区睦邻运动推动英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福利制度的建立完善;为其他国家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借鉴,特别是推动美国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水平提高;为后世社区工作方法奠定基础,推动社会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缺少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广泛参与,二战后,国家宏观调控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潮流,福利国家的建立,社区睦邻运动也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
(2)趋势:社区从无到有;社区治理从试点到全面展开;社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社区功能由政务型向服务型转变;社区建设逐渐法制化、规范化;社区内涵从借鉴西方概念到具有中国特色。
原因:社会经济转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党执政理念发展;国际交流与借鉴等。
(3)认识:社区建设需要立足于国情,与时俱进;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准确定位,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宏观指导作用;社区建设应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等。
【详解】(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本题的评述可以从“社区睦邻运动”的背景,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角度进行评述。从背景上看,根据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贫民区居民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环境恶化。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提出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社区睦邻运动由此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矛盾尖锐。在知识分子的倡导下,兴起社区睦邻运动,通过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积极方面看。根据材料一“ 在此运动影响下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培养自助与互助精神。他们还雇用个案工作者、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家政学家等来解决社区问题,逐渐使英国的慈善事业走上组织建制之路。英国社区睦邻运动所提倡的服务精神,无疑给当时其他国家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因而在短期内迅速传遍欧洲。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这一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晚期美国的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的水平大大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区睦邻运动推动英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福利制度的建立完善;为其他国家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借鉴,特别是推动美国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水平提高;为后世社区工作方法奠定基础,推动社会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消极角度看,根据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的影响慢慢减弱,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缺少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广泛参与,二战后,国家宏观调控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潮流,福利国家的建立,社区睦邻运动也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
(2)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与“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区从无到有;社区治理从试点到全面展开;根据材料二“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与“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可知,社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并且社区功能由政务型向服务型转变;根据材料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可知,社区建设逐渐法制化、规范化;根据材料二题干“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知,社区内涵从借鉴西方概念到具有中国特色。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可知,社会经济转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二“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可知,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与党执政理念发展;根据材料二题干“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知,国际交流与借鉴等。综合以上可知,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因。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二题干“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知,社区建设需要立足于国情,与时俱进并且准确定位,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宏观指导作用;根据材料二“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可知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并且社区建设应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等。
19.(1)秦朝法制严密且领域广泛。
(2)古代宗族的活动主要有:尊君敬祖,维护纲常;征派赋役,维护治安;举办教育,宣讲圣谕;宗族内互助互济。
(3)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的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以震慑人心。
(4)清朝乡约改由统治阶层主导;强调顺从、安分守己;与法律合流;强化专制主义。
【详解】(1)根据材料“云梦睡虎地秦简包含了秦律十八种,其中包括农业、仓库、货币、贸易等”可得出秦朝法制严密且领域广泛。
(2)根据材料“(明)《长沙檀山陈氏族谱》族约”可提取以下信息:古代宗族的活动主要有:尊君敬祖,维护纲常;征派赋役,维护治安;举办教育,宣讲圣谕;宗族内互助互济。
(3)根据材料“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可知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由材料出处可知,宣讲的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根据材料“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雠忿以重身命”可得出引用法律内容。
(4)根据提取的信息“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的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以震慑人心。”可得出乡约由儒家士大夫主导到由统治阶层主导;强调顺从、安分守己;与法律合流;强化专制主义。
20.示例1:中世纪是“黑暗时代”。
论证: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总之,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混乱、压抑的年代,许多因素阻碍了社会发展。
示例2:中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论证: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获得一定发展。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之,欧洲中世纪蓄积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示例3:中世纪在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论证:示例1+示例2。
总之:欧洲中世纪是黑暗的漫漫长夜,但是黎明的曙光终将来临。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欧洲中世纪。题目要求是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首先,根据设问及材料信息提炼观点,根据材料“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可知,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提炼的观点“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对“黑暗”与“光明”分别进行论述,如黑暗: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光明: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自治兴起。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最后,围绕观点,进行总结升华,说明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当然也可以选择中世纪的其中一个方面来具体论述,如中世纪是“黑暗时代”或中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选择这两个论题的其中之一进行论述时,可以选择“中世纪在黑暗中孕育着光明”这个论题里面的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