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期初测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1.据出土简牍记载,秦国在征伐楚国的战事中,有一个叫黑夫的秦军士兵给家里写信(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C.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D.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2.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学派及思想主张是( )
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B.墨家:提出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C.儒家: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D.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3.传说当中,神农尝百草,教民种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炎黄时期开始掌握农业耕作技术
B.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虚构出来的东西
C.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
D.真实的历史,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4.史书《世本》中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前,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可知中原地区在距今四、五千年前( )
A.先民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B.史书当中记载的历史准确无误
C.考古发现有一定局限性
D.考古发现可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
5.促使远古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重要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然环境 B.习惯了群居生活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学会了建造房屋
6.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7.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中国最早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是“禅让”制,它的选举标准是看( )
A.财富多少 B.品德才能 C.年龄大小 D.地位高低
8.下面诗句反映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是( )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C.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容
B.是一百位思想家的争论
C.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D.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10.如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县制创立,控制基层 B.学派林立,繁荣学术
C.中央集权,创新制度 D.削藩推行,消除叛乱
1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 )
A.西汉后期 B.西晋后期 C.东汉后期 D.东晋后期
12.“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正音”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 )
A.汉语 B.汉服 C.汉姓 D.迁都
13.隋王朝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是必须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因此( )
A.修建都江堰 B.创立科举制
C.颁布推恩令 D.开凿大运河
14.《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明确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孙 C.加强皇权 D.禁锢思想
15.《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 )
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16.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李自成),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 )
A.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与明军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C.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在西安建立起了张楚政权
17.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 )
A.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
B.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D.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借道宋境进攻金朝。1234年,元气大伤,根本无法抵抗蒙军( )
A.使北宋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B.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
C.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D.为蒙古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19.如图条约签订时的中国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乾隆 D.雍正
20.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刻板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刻一种书籍。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胶泥刻字,又可以再次排版。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术( )
A.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B.提高了印刷效率
C.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D.便利了交通运输
21.“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这首诗描述的城市是( )
A.秦朝咸阳 B.西汉长安 C.唐朝广州 D.北宋东京
22.如图是隋唐两朝官府所设粮仓分布图。据此可知,隋唐两朝( )
A.粮仓的分布与漕运相关
B.粮仓储粮皆来自江南地区
C.广设义仓以备水旱赈济
D.江南发展为国家经济中心
23.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 )
A.是官吏唯一来源
B.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C.提高了官员素质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4.中国谚语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对下表谚语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 谚语 解读
A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 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苏湖熟,天下足” 折射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长途贩运的特征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史记 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支持者是谁?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是哪一条内容?商鞅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北魏走汉化的道路,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通过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迅速与汉族融为一体,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附带同化,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北魏走汉化的道路”根本目的是什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3)材料三反映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的影响。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6.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推陈出新,也需要薪火相传,下面是七年级某班同学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
活动一【制度开创——发展政治文明】
材料一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据《史记 主父偃传》
活动二【江南开发——见证经济文明】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
——据《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
——据《宋书》
活动三【移风易俗——彰显中华文明】
材料四 一组北魏时期的文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面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3)材料四中文物1与文物2见证了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哪些措施?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27.小明同学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了以下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中原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形成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
(1)张骞是哪个朝代的人?通过材料说出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要作用?
材料二: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元朝时海上发通范围有更犬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通过材料说出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重要通道的原因。
材料三: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3)根据材料说出郑和远航的船队有什么特点?
(4)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请帮助小明为该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个主题。
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图一和图三朝代结束分裂后,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怎样的开创性政治举措;图一和图二朝代修建了什么重大工程?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
——摘自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根据材料三回答,唐代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什么说这一制度是“进步的”?
材料四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摘自1995年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和清朝前期分别在台湾地区设立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材料四中的“一百年前”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1-10 CCCDC ABCDC
11-20 BADCB CDDBB
21-24 DABC
25.(1)支持者:秦国的人民;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影响: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目的: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鲜卑贵族统治。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目的: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的政治危机。影响: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启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26.(1)措施:实施“推恩令”。主要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不同:《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3)措施:穿汉服,改汉姓,推行汉族礼乐教化。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强了胡汉文化的交流,减少民族隔阂与偏见。
27.(1)朝代:西汉;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2)原因:宋元时期驿站和交通网比较发达;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宋元时期掌握了丰富的地理知识等。
(3)特点:时间长、规模大;人数多、设备先进;船只分工明确等。
(4)主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28.(1)举措:图一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图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工程:图一秦朝修筑长城(或开凿灵渠)图二隋朝开通大运河。
(2)孝文帝迁都洛阳作用是改变陋俗,便于接受中原文化。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对先进文化的态度、改革者的信心和勇气,时机和国情等。
(3)科举制。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立台湾府。日本于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等地。
(5)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古往今来,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国家统一问题,都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促进国家统一;繁荣的经济、合理的政治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不断交融。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初测试历史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