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生产总值下降
2.今年“3·15晚会”曝光的“香精大米”事件再度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以下不属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原因的是( )
A.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B.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
C.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D.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
3.有学者在论及19世纪初英国食品生产者广泛使用化学染料的问题时说:“一种食品或饮品 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人经手 ……在工业链条中,个人并不用直接面对消费者, 而原材料总是尽可能地被压到最低 …… ”这一论述
A.体现了对科技进步的认同 B.肯定了市场竞争的积极性
C.揭示了社会分工的局限性 D.剖析了餐饮业的暴利来源
4.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大多价格贵,维修成本高,而近年来出现了“共享农机”,由专业机构出资购置农机,用共享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扫码就能用而且非常省钱。但是存在农民的地块小且分散,有的农民不会用智能手机,有的农民不会操作现代化的农机具等问题。据此可知
A.农业的机械化弊端显现 B.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
C.农业创新需要政策支持 D.农业从人工化到智能化发展
5.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以及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相关表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法国农业机械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 B.墨西哥培育出杂交水稻并得到推广
C.中国较早掌握了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D.联合国设有与粮食有关的专门机构
6.我国年消费的粮食数量2021年达到14000亿斤左右,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68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大米2900亿斤,而世界市场大米的可贸易量只有7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猪肉5400万吨.而世界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900多万吨。这一状况( )
A.源于各国对粮食生产的轻视 B.凸显了粮食自给的重要性
C.激化了我国的粮食紧缺问题 D.对世界食品卫生形成威胁
7.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
A.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 B.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
C.为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D.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8.粮食安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曾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曾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以下有助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有
①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②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③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说:“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领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这是因为袁隆平
A.成功的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
B.最早提出利用水稻杂交育种
C.是新中国农业科技的首创者
D.无私的推广了水稻杂交技术
10.同学们喜欢吃的辣条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化食物,工业化食物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工业技术明显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早晨的热粥被便利的冷食品取代。这说明
A.食品的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下降
B.吃辣条就是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
C.工业化加工为我们创造了新食物
D.工业食品不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
11.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由微生物引起,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了罐头生产工艺并传至世界各地;1918年,美国卡尔维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自动电冰箱,使得人们保鲜食物变得更加轻松便利。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食品技术创新便利了人类生活 B.近现代欧洲主导食品技术创新
C.科技进步推动了食品种类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了饮食结构改变
12.民以食为天,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粮食储备调节视为治国安邦的要政,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下列属于现代发明的粮食储备技术的是( )
A.窖藏 B.冷藏 C.腌制 D.低氧储藏
13.黑龙江是中国产粮大省,也是中国绿色食品生产大省。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该省正实现从“中华大粮仓”向“健康大厨房”的转变,其绿色产品已远销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黑龙江
A.树立了食品安全范例 B.是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
C.保障了中国粮食安全 D.现代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14.2022年3月27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报告,警告称世界正面临现代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该报告表示,2023年需要230亿美元应对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以帮助全球近1.5亿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粮食危机是全球发展的最大障碍 B.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D.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
15.“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考证,为了鲜荔枝运到长安,古人将藏在地窖的寒冰和荔枝一起放入带有隔温夹层的木箱中进行运输。荔枝保鲜箱可谓当时冷库的雏形,而快马加鞭又全程“低温”的荔枝运输队伍,也算得上世界上较早的“冷链”系统。由此可知
A.物种交流受到重视 B.生活催生冷链物流
C.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D.茶马古道开始兴盛
16.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浙江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及产业链。这主要得益于
A.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 B.河流疏浚和交通便利
C.改革开放和土地流转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17.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4.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
③“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 ④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的普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主要事情,也是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下列选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①中国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③69国签署《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④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为人类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从耒耜、耧车、曲辕犁到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耕作工具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可以
A.解决饥饿问题 B.改善饮食结构
C.丰富食品供应 D.保障食品供给
20.据下图可知,现代中国( )
A.粮食总产量一直上升 B.粮食流通成本不断下降
C.粮食进口渠道多元化 D.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88年,法国成立了第一个农业合作社,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法国的农业合作社才得以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法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农业合作社法》《农业指导法》《合作社调整法》等。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法国农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服务也从最初局限于技术,采购、销售、扩展到从产前、产中、产后,甚至包括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李先德《法国农业合作社》
材料二中国的农业合作化是在1951年农民互助组基础上,由政府提出指导,如1951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的决议》、1953年《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等,到1956年下半年合作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在当时企图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农业合作社成为了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手段和方式,它使五亿多个体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截至2015年,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了153.11万家,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近58倍。在出资总额方面,2015年年底出资总额高达3.23万亿元,相比2007年增加了的107倍。截至2015年,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约为81万家,占合作社总数的52.9%,以农产品生产服务为主的合作社约为43.6万家,位居第二位。一些合作社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采取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组建合作社联合社。近年来,各地不仅涌现出诸如农机合作社、资金互助社、消费合作社、旅游合作社等其他合作形式的农民合作社,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土地流转后富余劳动力组建的劳务合作社,以精准扶贫为追求、以财政扶持资金为支撑的扶贫合作社。
——摘编自《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报告(2019)》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法农业合作社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历史经验。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中期,有效的海运保证了大都的粮食供应,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在元顺帝至正年间,多次出现“海运不给”“运道遂梗”的局面,“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京师乏粮,使大都“强贼四起”。时人认为,“所在盗起,盖由岁饥民贫”,并建议“大发仓原赈之,以收人心”,但顺帝不允。行之数十年的京师赈济至此销声匿迹。京畿自然灾害频仍,粮食生产遭到破坏并日渐萎缩,终使大都城市粮食与人口的供求矛盾尖锐化,造成大量人口因饥疫而死亡的结局。朝廷始行畿内屯田、资遣流民及裁汰冗官,虽属权宜之计,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韩光辉、向楠《元末大都城市的粮食供应》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城市人口的剧增,带来了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为此,英国政府通过多项决议支持运河和铁路的修筑,推动了国内不同地区的粮食互补,以增强城市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下,政府废除《谷物法》,支持从国外大量进口小麦。
据统计,英国19世纪30年代进口粮食比重为2%,19世纪60年代增至24%。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顺应了英国的社会发展进程。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末大都粮食供应不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元末大都相比,近代英国解决城市粮食供给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和近代英国解决城市粮食供应的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D B B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D B D C C D D
1.B
2.C
3.C
4.C
5.D
6.B
7.B
8.B
9.D
10.C
11.A
12.D
13.A
14.D
15.B
16.D
17.C
18.C
19.D
20.D
21.政策支持: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制定法律法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任答2点)
农业科技:大中小型相结合,提高农业机械化;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突破;提高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2.(1)法国:长期发展缓慢;法律保障完善;资本主义性质。(任意2点)
中国:发展迅速;行政命令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性质。(任意2点)
(2)趋势:总数和出资总额增加;进行联合;形态/类型日益多元;纵向一体化。(任意3点)
原因:改革开放深化(如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实行对外开放”也给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求。(任意2点)
(3)发挥制度优势(也可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丰富农业合作社的类型和功能;完善相关法律。(任意3点)
23.(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成为主要粮食生产供给中心海运不畅,南方粮食难以北运封建统治腐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大都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当地粮食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不同:重视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大量进口。
意义:基本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了英国各地的经济交流,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英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沉重打击了英国土地贵族,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3)启示:政府要积极主动发挥重要作用应对措施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3课 现代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时作业(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