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一中历史开学测试(适用于河南)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周礼·大宗伯》中记载朝觐盟会诸侯见天子分为六种:“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虽然时间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大政。周朝定期朝觐反映了
A.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B.集体商讨国家大事开始出现
C.诸侯朝见有利于周王集权 D.西周礼乐制度开始全面形成
2.中国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在不断演变中实现社会治理。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左右丞相组成的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 B.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D.明成祖废宰相使得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3.秦朝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就分封制的存留进行争论;唐朝设置了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北宋的谏院权限很大,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都可讨论,规谏朝政缺失;明朝创行密疏言事之制,赐给大学士“绳愆纠缪”图章,“凡政事有缺,……悉用此印密疏以闻”。这些制度的创立重在
A.避免官员权力的膨胀 B.有效的限制了皇权专制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4.据《明史》记载,明成祖朱棣第三次北征,“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帝问群臣当复进否,群臣唯唯,惟阁臣(杨)荣(金)幼孜从容言宜班师,帝许之"。由此可见,当时( )
A.内阁具有辅佐功能 B.决策民主化程度高
C.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D.政治统治相当昏暗
5.某学者在研究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时,列出以上三点(如表)。他试图以此说明古代雅典( )
一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民通过这一机构对官员进行监督
二 五百人会议,监督公民大会通过的法律的执行
三 陪审法庭(或民众法庭),具有监察职能
A.官员权力受到多种监督 B.直接民主范围受到限制
C.政治机构实行三权分立 D.政府权力是由人民赋予
6.13世纪末叶,在争取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法王菲利普四世下令对境内教产征收20%的所得税(领地税)。于是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教谕,禁止教士向法王交税。在此背景下,1302年,法国召开“三级会议”。据此可知,法王召开“三级会议”旨在( )
A.削弱欧洲的封建势力 B.争取国内力量的支持
C.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威 D.消除封君封臣的影响
7.有学者提出:“支配美国政治生活的不只是这一文件(“1787年宪法”),然而它对于形成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形式的特殊性、实质和程序,从而使其区别于其他政治制度所起的作用,比任何其他单个因素都要大得多。”该学者意在强调,美国“1787年宪法”( )
A.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独立 B.影响了美国政治进程
C.注重保护公民个人权威 D.成为西方法治的典范
8.下表所示为1689~1884年英国政治的发展情况(部分)。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 )
时间 内容
1689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律由议会制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1701 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和罗马教廷教会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继承王位
1721 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32 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1876 第二次议会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
1884 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A.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的重要武器 B.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
C.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明显贵族色彩 D.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渐进性
9.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经说道,陕甘宁边区“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可以用来说明边区政府( )
A.践行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B.呈现廉洁政治的特征
C.注重维护民族统一战线 D.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10.毛泽东在1942年指出,在中国的现实经济条件下,我们的股份合作制经济不应当是公营的,而应当是民营的,不应当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而应当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并且是为私人经济的发展而服务的。这一论断( )
A.旨在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改变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
C.有利于增强根据地经济活力 D.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1.1949年11月,农工党在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通过的《宣言》称,“要团结全党同志,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行自我改造”,会议还作出“停止吸收党员、发展组织,继续切实进行全国党务的整理,严格执行党的政治教育的纪律”的决定。这( )
A.旨在构建全国统一的意识形态 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有助于实现群众参政议政的愿望 D.顺应了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要求
12.这是一幅清末新政时期,名为《画地为牢》的漫画,清政府的这一行为( )
A.客观上壮大了革命的力量 B.规范了社会法律秩序
C.实际上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D.限制了参政群体范围
13.如表所示为晚清时期部分维新人士对女子入学的态度。这些言行有利于( )
人物 态度
康有为 宣扬“男女同权”“教育平等”
梁启超 认为“妇女不学”是“天下积弱”的起点,另著有《倡设女学堂启》
谭嗣同 主张广泛开设“女学校”,使“妇女无不读书”
A.营造维新变法的社会氛围 B.揭开国内女子教育的序幕
C.发动知识女性参与维新变法 D.利用新式学堂瓦解科举制度
14.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规定:在战争中杀敌1人,赐爵一级或授予50石俸禄的官职;杀敌军官1人,赏爵一级,田1顷,宅地9亩。这一做法( )
A.保护了守旧贵族的利益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15.孝文帝亲自拟定条制,以辨别鲜卑贵族和汉族士人的门第高下,鼓励胡汉通婚,他为五个皇弟聘高门汉姓女子为王妃,许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子弟。孝文帝的这些举措( )
A.意在恢复门阀制度 B.削弱了鲜卑贵族的地位
C.消除了民族间矛盾 D.客观上推动了民族交融
16.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稻谷历年生产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稻谷面积与产量始终呈现正相关 B.新中国初期的土改解放了生产力
C.稻谷的低谷期均与自然环境相关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粮食持续增长
17.东汉时多以人口多寡为标准确定郡国荐举人数,诸如南阳郡以及首都所在的河南尹等人口一两百万的地方,获得了更多的察举推荐名额。结合下图中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可知东汉察举制的规定( )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B.保障了察举制度的公正和公平
C.促进了儒家思想广泛传播 D.扩大了豪强对地方选举的影响
18.明代御史刷卷制度是在监察御史的主导下,对在京大小有印信衙门、并直隶卫所、府、州、县等衙门,在外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文卷进行每年一次或每二至三年一次照刷,以此“纠劾风邪、考核百官”。该制度旨在( )
A.考察官员的政绩和能力 B.防止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
C.维护政府的廉洁和效能 D.建立反腐的威慑和警示机制
19.从宋明开始,科举制度的“糊名易书”法流行,清廷将其发扬光大。考生试卷统一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封起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交与誊录生。誊录生将卷面答题内容如实誊写一遍,原始试卷存档,誊写卷交由阅卷官评卷。“糊名易书”法的实施( )
A.意在抑制门阀士族干扰科举取士 B.确保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C.阻碍了社会各阶层间的人员流动 D.进一步推进了科举制度的建设
20.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文官制度改革法。该法规定:重申和强调公开竞争、公平待遇、择优奖优、廉洁有效、加强培训、保障文官权益;建立新的考绩制度和实行合理的择优评定工资方法;各部门自订的考核方法中应有工作评估标准等等。这些规定意在( )
A.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 B.保障美国政府公共职务普遍民主化
C.提高政府官员的福利待遇 D.适应时代需求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21.随着国家管理职能的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为此,英国政府在1847年至 1871年间,先后设立了济贫部、公务部、贸易部、地方事务部等政府部门。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官制度加快政府部门的建立 B.部门官员均由国王挑选并任命
C.部门所有官员与内阁共同进退 D.文官制度建立有其历史必然性
22.西汉元帝时期(公元前48年一公元前33年),中央政府正式允许刺史设立专门橡属和幕僚。 成帝时期(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刺史改称州牧,不仅可以纠察同级的州郡太守,还可直接插手地方事务,如惩处县令、率领州郡军队平定地方叛乱等。这一现象在当时( )
A.适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B.保证了刺史监察效能的持久
C.促成了地方官僚体系的变化 D.导致了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23.云梦秦简《田律》《仓律》中记载,地方官需要准确地向朝廷报告其所辖土地的田亩面积、种植情况、庄稼长势以及自然灾害,国家要求官员按时视察农业生产情况,下命令保护山林川泽、禁止随意砍伐捕捞。这表明此时( )
A.国家强化对经济的控制 B.朝廷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国有制度依然盛行 D.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确立
24.康有为在《答(论议院书)》一文中说:“君犹父也,民犹子也,中国之民皆如童幼婴孩,问一家之中,婴孩十数,不由父母专主之,而使童幼婴孩自主之、自学之,能成学否乎 必不能也。”康有为此举意在( )
A.增强维新运动社会基础 B.提高了国民的参政意识
C.借助君权进行政治改良 D.传播了西方的政治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居住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土内的居民,凡年满16岁,不分男女、宗教、民族的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体规定如表所示
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者(符合一项即可) 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者(符合一项即无)
一、工农商及其他企业机关和组织的雇倜者、独立劳动者和一切不剩削他人的劳动者及他们的家属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海军、陆军、空军中服役的军人三,以上两种人民中现时不能工作或失业的人 一、剥朗他人的劳动力者(包括富农在内)二,靠土地、资本的盈利为生,而自己不劳动者三,商人资本家的代理人,中间人及买办四、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牧师,僧侣、道士,地理阴阳先生及一切以传教为职业的人 五、国民党及其他反动致府下的警察.侦探、宪兵、官僚.军阀及参加反对工农利益的反动派 六,神经病患者及经法庭判决有罪,而在犯罪期间者
——摘编自张秀芬、徐秀春、陈安丽《中国共产党建政史》
材料二 第四条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十六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五条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
二、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者。
三、犯神经病者。
四、(一)项人的家属。但其家属如系革命者不在此列。
——摘编自《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两者不同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在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中,希望模仿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在自己的国家建立一个多党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以失败告终。当时普遍存在臣民思想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拥有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所属的知识分子数量极少,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坚定。经历多次革命失败后,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选择方向,孙中山逝世后,作为实际继承者的蒋介石完全不愿施宪法之治,转而行独裁之道,国民党也完全背离建党初衷,最终失去了执政权。实践证明,中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先进政党的领导,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摘编自宫捷《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历史探索与反思》
材料二 西方民主观认为,通过自由选举实现轮流上台执政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这是西方政府和学者所夸耀的西方政党政治的优点,然而这更像是西方美化的结果。实际上长期以来,多数西方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一两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手中。例如在西班牙,工人社会党联盟和人民党联盟垄断了国家政局,两大政党联盟的议席数之和超过全部议席的2/3。西方民主观还认为,反对党的存在是西方政党政治健康的标志,是捍卫民主、防止独裁的必要手段。但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政党就开始出现政治合谋,政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选举获胜的机会,政党之间结成联盟越来越普遍,有原则、建设性的反对党明显减少。
——摘编自向文华《被美化的西方政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政党政治在实践上“被美化”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党政治的认识。(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制。当时由皇帝向全国颁布诏令,责成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查访其所辖的基层官吏及百姓,按不同的科目标准选出优秀人才向朝廷推荐。东汉末年,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思想,后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下,获得举荐机会的大多是官僚地主和豪门子弟,且察举制的选举对象完全是被动的。隋朝时,科举制出台。科举考试都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主考官由皇帝指定,取舍决定权在中央和皇帝。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仕的戴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自愿报考。与察举制把道德、品行和才能作为授予官职高低的依据不同,科举制“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或谓“以文取人”,人的主观因素越来越淡化。
——摘编自张会霞《我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的演进评析》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实行政党分肥制,任命官员取决于个人好恶、拉关系讲门第,卖官鬻爵、贪污腐败、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来英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这期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发展,边沁提出了功利主义,论述了政府应为最大多数人谋幸福创造平等机会。而斯坦顿父子分别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和《关于中国的杂记》、古次纳夫在《开发的中国》中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叙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1870年,格莱斯顿颁布第二个关于录用文官的枢密院命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所具有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启示。(8分)
28.古代中国在国家治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套制衡机制。我国历史上的权力制衡思想和实践体现出中国特色,主要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君权制衡。各项重要决策的处理,呈现出一定的“集议”特色,构成制衡君权的某种制度程序。第二,地方权力制衡。……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命,既职责明确、考核严格,又采取行政、军事与监察三者权力分离,以制衡地方官吏权力的扩张,同时还以不断增加行政层级的形式,遏止地方权重倾向。第三,官僚权力制衡。……从中央到地方,对各级官吏的权力划分,行政问责、考核、审计、监督监察上,规范日益细密,以防止权力滥用。
——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以“权力制衡与国家治理”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2分)
参考答案:
1.A【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定期朝觐是诸侯对周王臣服的象征和基本的礼仪,也是王室监督诸侯的一种方式。材料“都是为了国家大政”,说明诸侯朝见天子为了商讨国家大事,实质上都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的臣服,体现了对地方控制的加强,A项正确;集体商讨国家大事在夏、商、周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诸侯朝见天子是基本的礼仪,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无法体现周王集权,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诸侯见天子的制度,是西周礼乐制度的重要方面之一,不能说明全面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D【详解】明太祖废除丞相,内阁并不是事实上的行政中枢,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书省市元朝的行政中枢,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廷议分封制、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议事、北宋讨论政事的谏院和明朝的大学士密疏言事等,都具有集思广益的特点,重在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D项正确;避免官员权力的膨胀只是材料中相关制度的任务之一,不是重点,A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是服务皇权,并未有效限制皇权专制,B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制度不是为了强化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C项错误。
4.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朱棣在第三次北征时,面对“不见敌”的情况,征求群臣意见,只有阁臣杨蓉、金幼孜给出意见,且得到皇帝的许可,说明内阁发挥了辅政功能,A项正确;明代军机大事依然由皇帝决断,不能得出“决策民主化程度高”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阁臣发挥了辅佐作用,未体现“皇权受到一定制约”,排除C项;“政治统治相当昏暗”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雅典。材料“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民通过这一机构对官员进行监督”“五百人会议,监督公民大会通过的法律的执行”“陪审法庭(或民众法庭),具有监察职能”体现的是在古希腊民主制度下,官员权力受到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多种机构制约,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直接民主的范围,排除B项;古希腊并未推行三权分立体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权力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A项。
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末(法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法王菲利普四世对罗马教廷在法国的领地进行征税,而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教谕,禁止教士向法王交税,这说明1302年,法国召开“三级会议”是国王为争取各阶层对于征税的支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王和教皇的关系,不能说削弱欧洲的封建势力,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13世纪末叶的法国是等级君主制时期,排除C项;消除封君封臣的影响和题干信息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美国代。根据材料“从而使其区别于其他政治制度所起的作用,比任何其他单个因素都要大得多”和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意在强调“1787年宪法”最大贡献是让美国走上了共和制道路,而不是像西欧国家那样的君主制道路,深刻的影响了影响了美国政治进程,B项正确;维护美利坚独立和1787年宪法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到美国独立的问题,排除A项;“1787年宪法”和注重保护公民个人权威无关,排除C项;根据材料“然而它对于形成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形式的特殊性、实质和程序,从而使其区别于其他政治制度所起的作用,比任何其他单个因素都要大得多”可知材料只提及“1787年宪法”对于美国的意义,并未提及“1787年宪法”的世界意义,无法得出成为西方法治的典范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89至1884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1701年《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1876年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1884年英国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由此可见,1689~1884年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渐进性的特点,D项正确;“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的重要武器”表述正确,但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特点,并不是滞后性,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民主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贵族色彩的不断淡化,排除C项。故选D项。
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题干信息“没有贪官污吏”“没有赌博”“没有萎靡不振之气”“没有人发国难财”可知,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重视官员及民众的教化,使边区政府呈现廉洁政治的特征,B项正确;人民民主原则指的是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当时的民族统一战线是指各抗日民主力量的联合,材料没有涉及这一信息,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而不是边区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
10.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股份合作制经济应当是民营的,以私有制为基础且为私人经济发展服务,这一论断是基于当时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需要。在战争环境下,这种政策有利于调动私人经济的积极性,增强根据地经济活力,为抗战提供物质支持,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42年已经形成,这一论断不是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这一论断是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和发展,并非改变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排除B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1942年还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材料中农工党会议要求团结全党同志,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据所学可知,1949年伴随着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我国确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史实,材料中农工党会议并非是为了构建全国统一的意识形态,而是为了顺应了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的要求,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相关,据材料无法得出农工党会议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农工党会议,涉及制度是政治协商制度,材料信息有助于实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愿望,排除C项。故选D项。
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清末中国。材料漫画中一位清朝官员为留学生画圈,寓意清政府希望加强对留学生的控制,但画出的界限很容易就会被突破,结合所学,清末留学生在接受近代民主科学理念、实现思想觉醒之后,就会产生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的观念,甚至参与到革命运动中,客观上壮大了革命的力量,A项正确;“画地为牢”反映清政府难以保持对留学生的控制,体现“失控”而非“规范了秩序”,排除B项;清末留学生接受进步思想,很多参与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一定程度上加速清朝灭亡,而非“维护了清朝的统治”,排除C项;漫画中清朝官员划出的是留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界限,而非参政群体的范围,不能体现限制了参政群体范围,排除D项。故选A项。
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在女子入学问题上主张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此举既是为了说明社会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革,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社会支持,A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知维新变法揭开国内女子教育的序幕,因为材料不涉及与其他时期的比较,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维新派发动知识女性参与维新变法,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科举制度的信息,材料涉及女子是否有受教育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在战争中杀敌 1 人,赐爵一级或授予 50 石俸禄的官职;杀敌军官 1 人,赏爵一级,田 1 顷,宅地 9 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激励了民众在战争中奋勇杀敌,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D 项正确;该措施打击了守旧贵族的利益,排除A 项;题干主要涉及的是军事方面的激励措施,与加强地方管理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C 项。故选 D 项。
15.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材料“孝文帝亲自拟定条制,以辨别鲜卑贵族和汉族士人的门第高下,鼓励胡汉通婚,他为五个皇弟聘高门汉姓女子为王妃,许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子弟”体现的是北魏孝文帝带头鼓励同汉族高门大姓通婚,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材料与门阀制度无关,排除A项;同汉族通婚,并未削弱鲜卑贵族的地位,排除B项;受当时国情影响,民族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C项。故选D项。
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49年至2018年的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49年至1952年,我国稻谷耕种面积和稻谷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与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相关,B项正确;1978年至1985年,我国在稻谷耕种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稻谷产量有了快速增加,可见稻谷面积与产量不一定始终呈现正相关,排除A项;1959年至1961年,我国稻谷耕种面积和稻谷产量出现急剧下降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自然灾害相关,但其他低谷期不一定与自然环境相关,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但21世纪初出现低谷期,可见经济体制改革不一定始终推动粮食持续增长,粮食增减与多种因素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察举制以人口多寡为标准确定郡国荐举人数,人口多的南阳郡以及首都所在的河南尹等地获得更多察举推荐名额。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往往更有优势和机会来控制察举。因为豪强在地方上拥有较多的财富、人脉和资源,他们能够对地方的人口、经济等情况施加较大影响,进而左右荐举的过程,使自己家族或与自己相关的人获得被荐举的机会 扩大了豪强对地方选举的影响 ,D项正确;“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在材料中并无明显体现,察举制的这一规定并不能直接说明它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排除A项;“保障了察举制度的公正和公平”说法错误,实际上这一规定反而容易被豪强利用,不能很好地保障公平公正,到东汉后期察举制逐渐出现弊端,被地方豪强、门阀士族所操纵,排除B项;“促进了儒家思想广泛传播”与以人口多寡确定荐举人数的规定并无直接关联,察举制下对被举荐者有对儒家经典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高低等标准,这才更能体现对儒家思想传播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题干材料“以此‘纠劾风邪、考核百官’”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御史刷卷制度既有对官员的监察还有对官员的考核,这一制度旨在选拔优秀的官员,同时监督和纠正不称职的官员,以保障政府的廉洁和效能,C项正确;A项只谈及对官员的考核,B项只谈及对官员的监察,A项和B项都不全面,而且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和B项;御史刷卷制度目的就是维护统治,与要建立反腐的威慑和警示机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清廷将其发扬光大。考生试卷统一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封起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交与誊录生。誊录生将卷面答题内容如实誊写一遍,原始试卷存档,誊写卷交由阅卷官评卷”和所学可知,科举制度自隋唐诞生起,虽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奈何舞弊之风日盛,而“糊名易书”法作为科举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宋明开始不断发扬光大,有利于大范围内杜绝舞弊行为,尽量确保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D项正确;“糊名易书”法的实施有抑制贵族之意,但宋朝以来的门阀士族已衰落,排除A项;“糊名易书”法虽能在大范围内杜绝舞弊行为,但不能完全保证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排除B项;“糊名易书”并未阻碍社会阶层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
2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美国)。根据材料“公开竞争、公平待遇、择优奖优、廉洁有效、加强培训、保障文官权益;建立新的考绩制度和实行合理的择优评定工资方法”可知,美国高级文官新的考绩制度,按工作表现付酬薪,旨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效率,结合史实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追求效益和效率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目标,传统的文官制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这些规定意在适应时代需求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D项正确;这些规定意在适应时代需求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贪污腐败,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所述规定一定程度促进美国政府公共职务的民主化,但也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C项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是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7年至1871年(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国家管理职能的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英国政府先后设立了更多政府部门,所以文官制度建立有其历史必然性,D项正确;文官制度建立于1870年,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国王挑选并任命官员,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国家管理事务多,需要更多机构和官员,没有说官员与内阁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允许刺史设立专门橼属和幕僚”“不仅可以纠察同级的州郡太守,还可直接插手地方事务”等信息及所学可知,元成之际,授予刺史更大的权力,刺史管辖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逐渐向地方军事行政长官转变,这反映了地方官僚体系的进一步变化,C项正确;西汉末年中央集权呈衰落之势,排除A项;保证监察效能持久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发生于东汉时期,且材料所述为刺史权力的扩大,与行政区划调整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
2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材料所述体现秦朝通过地方官员,加强对土地、农业生产、山林川泽的管理,体现国家强化对经济的控制,A项正确;要求官员报告土地的田亩面积、种植情况、庄稼长势以及自然灾害,体现“重农”,但材料没有“抑商”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提及国家加强对“土地”“山林川泽”的管理,但看不出归私人还是国家所有。且秦朝已经确立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材料涉及国家对官员的管理,涉及中央集权,但看不出“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2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君犹父也,民犹子也,中国之民皆如童幼婴孩,问一家之中,婴孩十数,不由父母专主之,而使童幼婴孩自主之、自学之,能成学否乎 必不能也”可知,康有为主张保留君主,借助君权进行政治改良,C项正确;康有为此举意在借助君权进行政治改良,而不是增强维新运动社会基础,排除A项;材料所述康有为主张体现了其政治改良,“提高了国民的参政意识”是客观上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B项;“传播了西方的政治思想”也是客观上产生的影响,而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5.(1)相同;参选主体明确;选举具有民主性;选举服务于政权建设。(答出两点即可)(4分)
不同:前者具有显著的工农民主专政色彩,后者则体现了统一战线思想的影响。(2分)
原因: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共两党关系发生变化;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探索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4分)
(2)简评:顺应了时代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动员了广大的力量,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持久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落实了人民民主,丰富了政权建设经验。(答出三点即可)(6分)
26.(1)失败原因:民智尚未开化,共和制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蒋介石依托个人集权使国民党走向民主的反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状况的限制。(4分)
(2)表现:多党林立并非多党轮流执政;西方政党之间并非平等竞争;反对党的存在并未带来建设性效果。(4分)
认识:政党政治的发展与其历史环境息息相关;政党政治的发展要有强大的经济和群众基础作为支撑;政党政治建设应与本国国情紧密结合。(4分)
27.(1)主要特点:选任对象范围扩大;选任方式趋向客观;选才标准趋于简化;选任权力集中于中央。(答出两点即可)(4分)
(2)背景: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启蒙运动及近代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英国产生影响;克里米亚战争引起人民不满。(答出三点即可)(6分)
启示:公务员考录应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2分)
28.示例:
权力制衡有利于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有效运行
权力制衡是封建国家统治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制衡君权,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如宋朝实行“台谏合一”讽谏君主,制衡君权。制衡地方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北宋派文官到地方担任知州,并设立通判监督知州。设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相互制约。制衡官僚权力,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使掌握军权,三司使分管财权,进一步缩小丞相权力。
宋初通过制衡君权、地方权力、官僚权力等手段,加强了中央集权,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从而维护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有效运行。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论题举例:
(1)权力制衡有利于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有效运行
(2)权力制衡是封建国家统治的重要手段
(3)北宋权力制衡措施维护了大一统国家的统治
历史答题卡 座号:
25(1)
(2)
26.(1)
(2)
27.(1)
(2)
28.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史开学测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