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汉初诸侯国“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朝统治者(  )。
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颁布“推恩令”
C.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D.在地方设刺史巡视监察
【解析】据材料“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可知,汉初地方诸侯势力强大,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不断缩小诸侯国范围,从而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与民休息”政策是汉初为了恢复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主要是为了削弱地方豪强势力,排除C项;设刺史主要是为了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其子弟和豪强势力,排除D项。
2.汉武帝对丞相无为而治的理念极为不满,他想大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于是设立中朝,召一些青年才俊入宫“与参谋议”。中朝官多为汉武帝宠信的文学侍从,如严助、朱买臣、主父偃、司马相如等,他们身份卑微,以文才博取利禄。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整顿吏治 B.打击豪强
C.尊崇儒学 D.加强皇权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不满丞相无为而治的理念,而选拔身份卑微的亲信人员为中朝官,参与商讨国事,这一举措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涉及,均排除。
3.韩非曾严厉批评秦国的军功爵制是“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战国后期,一些思想家也提出了应当重视个人修养、正确区分义利关系的主张。因此,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后,确立了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来适应形势的发展。这种方式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根据材料“秦汉”“重视个人修养、正确区分义利关系”可知,汉武帝确立了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B项正确。
4.某学者认为,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的动力,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遏制。这主要是因为汉代(  )。
A.农业经济相对发达 B.战争频仍经济衰落
C.盐铁官营阻碍进程 D.内乱加剧政局动荡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农业的发达能够为商业与城市化提供原料和动力,故A项错误;战争频仍经济衰落不是汉代城市化和商业化遭到遏制的主要原因,且当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故B项错误;盐铁官营等经济统制政策阻碍了汉代民间商业的发展进程,更使得城市化进程大大延缓,故C项正确;D项不是汉代城市化与商业化遭到遏制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5.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将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所用到的知识最有可能记载于(  )。
A.《灵宪》 B.《九章算术》
C.《神农本草经》 D.《黄帝内经》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可知,韩信用到的是数学知识,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A项是天文学著作,C项是药物学著作,D项是医学著作,三项均排除。
【拓展提升】
6.下表所示是汉初不同皇帝在位时期施行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说明汉初(  )。
经济政策 时期
兵皆罢归家……以有功劳行田宅 汉高祖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倍征收人头税) 汉惠帝
除(免除)田之租税、丁男(徭役)三年而一事 汉文帝
A.赋税沉重,矛盾尖锐
B.政府重视经济恢复
C.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D.匈奴威胁,战争频繁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汉高祖到汉文帝,都重视发展农业,而且实行轻徭薄赋的措施,这说明政府重视经济恢复,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内容与汉承秦制、匈奴威胁无关,排除C、D两项。
7.汉初丞相位尊权大。汉武帝设中朝尚书参与决策。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政事一决于光”。东汉光武帝设尚书令、尚书仆射和尚书六人,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这种变化(  )。
A.扩大了丞相权力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统治基础 D.打击了士族地主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代初期丞相地位尊崇,权力较大,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参与决策,在东汉时期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皇帝通过中朝和尚书台削弱丞相的权力,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在中朝设立后逐渐成为执行机构,丞相的权力被削弱,排除A项;相权的变化与统治基础无关,排除C项;削弱丞相权力和中枢权力的转移属于地主阶级内部的权力调整,并没有打击士族地主,且西汉时期士族地主阶层尚未形成,排除D项。
8.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汉武帝则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出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D.商人社会地位大幅提升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大量任命商人出身的官员帮其理财,目的在于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整体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排除B、D两项;材料所述属于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属于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排除C项。
9.汉武帝提拔一些文人近臣,授予他们“侍中”等头衔,让其参与朝政;汉昭帝幼年即位时,中朝正式成为一个凌驾于三公九卿之上的朝政决策机构;东汉时,尚书台参与政事决策,成为行政中枢的实权机构。以上现象体现了(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B.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中枢各机构关系得到有效协调
D.监察体系不断完善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内朝),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汉昭帝时,皇权进一步加强;东汉时,虽设三公,然事归台阁,三公九卿(外朝)权力被削弱,皇权加强,A项正确。“官僚内部矛盾尖锐”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三公九卿(外朝)的参与决策权向内廷转移,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体现中枢各机构关系的协调,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机构的调整,非监察体系的完善,排除D项。
10.下图所示为1950年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出土的东汉墓室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该画像石最大的史料价值是用来研究东汉时期的(  )。
A.重农抑商政策 B.土地所有制形式
C.粮食作物分布 D.农业生产方式
【解析】据材料可知,该画像石拓片(局部)描绘了东汉人民农业生产的情形,说明了铁犁牛耕是当时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土地所有制形式和粮食作物分布情况,排除A、B、C三项。
11.(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表为西汉末年社会状况统计表(部分)。这说明当时(  )。
人物 身份 事件
翟方进 汉成帝时丞相 强占民田未遂,竟将当地的水利工程毁掉,使得田地干旱
王立 汉成帝舅父 侵占南阳草田数百顷
董贤 汉哀帝宠臣 哀帝一次赏赐土地几千顷
挚纲 汉哀帝时 的富商 以雄厚的经济力量吞并农民土地无数
A.土地兼并严重 B.赋税徭役沉重
C.政治日趋黑暗 D.社会动荡不安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汉末年官员、皇亲、富商大量侵占土地,说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土地被大量侵占的情况,无法体现“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排除B、D两项;“政治日趋黑暗”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C项。
12.汉代画像石除了记录丰富的社会经济生活外,也呈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其中不仅包括儒家子弟的德行事迹,汉代及此前各时期的忠义、孝行故事,“列女”故事也不胜枚举。由此可知,汉代画像石(  )。
A.阻碍了造纸术的推广 B.兼具艺术和史料价值
C.题材受“清议”的影响 D.由儒生主导内容创作
【解析】据材料可知,汉代画像石可以记录丰富的社会经济生活面貌,呈现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兼具艺术和史料价值,B项正确;画像石与造纸术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清议”,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画像石呈现了儒家子弟的德行事迹,不能得出汉代画像石由儒生主导内容创作的结论,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史经过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阶段漫长的发展历程,进入到秦汉时期。在秦汉440余年的历史阶段内,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当时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某学者所说“豁达闳大之风”;其社会结构和政治形式,也给中国此后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历史演进的方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秦汉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主要舞台,进行了生动活跃的历史表演,同时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突出的进步。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 示例
论题:秦汉王朝为中国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分)
阐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为巩固统治,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秦朝还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开五岭、定户籍、整顿社会风俗,促进了各区域人民的相互交流和民族的相互交融,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承秦制,并在汉武帝时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奠定了基础。此外,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推动了中原与周边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秦汉时期基本维持了长期的大一统局面,这促进了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总之,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时期,深深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0分)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社会结构和政治形式,也给中国此后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历史演进的方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提炼论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史实阐述,并分析其影响;最后,综合上述方面归纳总结。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基础达标】
1.(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汉初诸侯国“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朝统治者(  )。
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颁布“推恩令”
C.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D.在地方设刺史巡视监察
2.汉武帝对丞相无为而治的理念极为不满,他想大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于是设立中朝,召一些青年才俊入宫“与参谋议”。中朝官多为汉武帝宠信的文学侍从,如严助、朱买臣、主父偃、司马相如等,他们身份卑微,以文才博取利禄。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整顿吏治 B.打击豪强
C.尊崇儒学 D.加强皇权
3.韩非曾严厉批评秦国的军功爵制是“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战国后期,一些思想家也提出了应当重视个人修养、正确区分义利关系的主张。因此,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后,确立了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方式来适应形势的发展。这种方式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某学者认为,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的动力,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遏制。这主要是因为汉代(  )。
A.农业经济相对发达 B.战争频仍经济衰落
C.盐铁官营阻碍进程 D.内乱加剧政局动荡
5.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将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所用到的知识最有可能记载于(  )。
A.《灵宪》 B.《九章算术》
C.《神农本草经》 D.《黄帝内经》
【拓展提升】
6.下表所示是汉初不同皇帝在位时期施行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说明汉初(  )。
经济政策 时期
兵皆罢归家……以有功劳行田宅 汉高祖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倍征收人头税) 汉惠帝
除(免除)田之租税、丁男(徭役)三年而一事 汉文帝
A.赋税沉重,矛盾尖锐
B.政府重视经济恢复
C.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D.匈奴威胁,战争频繁
7.汉初丞相位尊权大。汉武帝设中朝尚书参与决策。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政事一决于光”。东汉光武帝设尚书令、尚书仆射和尚书六人,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这种变化(  )。
A.扩大了丞相权力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统治基础 D.打击了士族地主
8.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汉武帝则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出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D.商人社会地位大幅提升
9.汉武帝提拔一些文人近臣,授予他们“侍中”等头衔,让其参与朝政;汉昭帝幼年即位时,中朝正式成为一个凌驾于三公九卿之上的朝政决策机构;东汉时,尚书台参与政事决策,成为行政中枢的实权机构。以上现象体现了(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B.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中枢各机构关系得到有效协调
D.监察体系不断完善
10.下图所示为1950年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出土的东汉墓室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该画像石最大的史料价值是用来研究东汉时期的(  )。
A.重农抑商政策 B.土地所有制形式
C.粮食作物分布 D.农业生产方式
11.(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表为西汉末年社会状况统计表(部分)。这说明当时(  )。
人物 身份 事件
翟方进 汉成帝时丞相 强占民田未遂,竟将当地的水利工程毁掉,使得田地干旱
王立 汉成帝舅父 侵占南阳草田数百顷
董贤 汉哀帝宠臣 哀帝一次赏赐土地几千顷
挚纲 汉哀帝时 的富商 以雄厚的经济力量吞并农民土地无数
A.土地兼并严重 B.赋税徭役沉重
C.政治日趋黑暗 D.社会动荡不安
12.汉代画像石除了记录丰富的社会经济生活外,也呈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其中不仅包括儒家子弟的德行事迹,汉代及此前各时期的忠义、孝行故事,“列女”故事也不胜枚举。由此可知,汉代画像石(  )。
A.阻碍了造纸术的推广 B.兼具艺术和史料价值
C.题材受“清议”的影响 D.由儒生主导内容创作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史经过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阶段漫长的发展历程,进入到秦汉时期。在秦汉440余年的历史阶段内,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当时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某学者所说“豁达闳大之风”;其社会结构和政治形式,也给中国此后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历史演进的方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秦汉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主要舞台,进行了生动活跃的历史表演,同时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突出的进步。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