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下列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的是( )
A.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B.同周边国家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
2.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 )
A.遵循和平发展理念 B.推进大国协调合作
C.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D.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3.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___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____应填入( )
A.“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三个离不开”
C.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习近平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
A.解决了中国革命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B.在中共二十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5.中共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 )
①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②提出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提炼、概括出了简明扼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2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明确了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20个重点合作方向和5个合作平台机制。这些理念和举措意在( )
A.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C.消除世界动荡纷争的根源 D.主导世界政治秩序
7.在1979—2018年接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居世界第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自我完善 D.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8.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首次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伟大目标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中共八大
C.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9.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会。该次大会( )
A.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B.提出“五位一体”发展的总体布局
C.阐明了中国梦的本质是民族复兴
D.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心任务之一
1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材料二
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材料三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周恩来选集》
材料四
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
(2)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2012年,其中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A项正确; 总书记对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排除B 项; 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 2004年我国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排除D项。 故选:A。
2.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得出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结果,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根本上的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3.答案:D
解析:2017年10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故选D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正式确立,排除A项;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9年《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排除C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当代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道路,排除A项;中共十九大上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因此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
提炼、概括出了简明扼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012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的材料信息“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全球安全倡议”以及“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可知,这些理念和举措意在改善全球治理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治理体系,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故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消除世界动荡纷争的根源”的信息,故排除C项;“主导”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979—2018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自我完善,故选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现代化正式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在1964 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C项正确;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A项;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本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D项正确;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A项;五位一体”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简称,首次提出于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排除B项;2013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阐明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排除C项。故选:D。
10.答案:(1)全面抗战时期,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
50年代,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
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五六十年代,适应国家安全需要,重视国防建设;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2)新内涵:高度民主,高度文明。
意义: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探索。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分析即可。
设问关键词 材料关键信息/所学知识 答案要点
原因 全面抗战时期 关键信息: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 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
20世纪50年代 关键信息:1954年9月提出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 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
20世纪60年代前期 关键信息: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 国民经济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结合时代背景 适应国家安全需要,重视国防建设;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2)第一小问新内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意义,可从“现代化”目标对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产生的影响进行阐释。
设问关键词 材料关键词/所学知识 答案要点
新内涵 关键句: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经济上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上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思想上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
意义 结合所学改革开放后的相关知识 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探索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随堂小练(含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