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题(答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2.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
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  D.科学、平等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4.1919—1926年,在蒋介石的日记中不断出现这样的记载:“1919年12月5日:上午看《新青年》。下午看《新青年》……1920年4月9日:在船中看《新青年》杂志。1926年4月22日:上午看《新青年》。1926年5月5日:下午看《新青年》杂志。”这说明( )
A.当时报纸杂志种类稀少 
B.《新青年》对青年的影响极大 
C.蒋介石背弃了三民主义 
D.蒋介石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5.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发生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十月革命影响  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
6.“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年)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与过去一样。”他意在说明( )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C.辛亥革命的意义  D.戊戌变法的进步性
8.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
A.中国同盟会会员  B.新文化运动主将
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中国共产党党员
9.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之所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 )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教
10.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11.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12.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13.“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封建礼教地位动摇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14.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 )
A.《民报》  B.《申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15.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定
16.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17.1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民报》和北京大学 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C.《国闻报》和北京大学 D.《时务报》和北京大学
1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9.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指出:“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 反对儒家学说 B. 主张白话写作
C. 宣传民主科学 D. 提倡平等自由
20.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21.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列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22、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课本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文学革命
23、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2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25、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分析: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
(2)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什么?
(3)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至少写出两位)
(2)材料二出自谁的作品?请指出材料二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3)材料三中作者对新文化运动持什么观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8、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愚昧和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恶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场运动有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3)综合材料一、二,你觉得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4)材料三中的“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分别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这些口号反映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什么特点?
答案
1-5CCCBC 6-10CBBBD 11-15BDCCD 16-20DBCBB 21-25DDBCD
26、(1)《新青年》
(2) “民主”“科学”
(3)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鲁迅、胡适
27、(1)、民主、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2)、鲁迅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
(3)、认为新文化运动有一定进步性,但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的继承、改造和创新
28、(1)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影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在社会上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2)局限性: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3)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我们不应采取极端的态度进行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而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4)分别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关。特点:由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