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D
2. C
3. C
4. C
5. C
6. B
7. A
8. B
9. C
10. A
11. A
12. A
13. B
14. C
15. C
16. B
17. A
18. D
19. D
20. A
21. B
22. A
23. C
24. A
25. C
二、材料题
26.
(1)A:北京——北京;B:元谋人——云南;C:河姆渡人——浙江;D:半坡人——陕西。
(2)人物:炎帝。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3)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优秀品质:大公无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等。
(4)现实意义: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
27.
(1)①;④。变化:诸侯国数量减少;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商君”:商鞅。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李太守”:李冰。水利工程:都江堰。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人民服务等。
28.
(1)制度:郡县制。历史意义: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类型:实物史料。措施:图一见证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图二见证了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措施;图三见证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措施。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反映原始人类生活的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北京人的生活场景有
A.打猎、采集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群居生活 D.人工取火
2.“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的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材料描述的早期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假如你是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原始居民,下图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4.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在远古传说中,黄帝能制作衣裳、制造船只、会炼铜。现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 - 6000年的蚕茧、丝织品、独木舟和铜刀等。这说明
A.传说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B.考古是了解历史唯一途径
C.传说中包含一些历史信息 D.考古发现证实了所有传说
6.《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其中,“选贤与能”所指的我国古代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7.《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中写道,“早在西周王朝建立前数百年,最早的中国已经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书中“最早的中国”指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这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商代的哪一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里
A.汤 B.盘庚 C.纣 D.武丁
9.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商汤灭夏 B.平王迁都 C.武王伐纣 D.东周开始
10.下表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名称 齐文化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省份 山东 山西 北京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1.有人估算,司母戊鼎这样的大型青铜器,至少需要70个红陶坩埚同时熔化铜液,每个坩埚旁需要三四个人工作,这样就需要约250人。如果加上制模翻范、磨光、运输等,要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三百人以上。由此可见,当时青铜器的生产()
A.规模很大 B.技术水平很高 C.工艺非常复杂 D.浪费人力、物力
12.甲骨文采用了多种造字方法。右图文字使用的造字法是
A.指事 B.会意
C.象形 D.形声
13.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逐步强化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民族交融的推动 D.兼并战争的加剧
14.《左传》记载: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史记》记载:楚庄王北上征伐“陆浑之戎”,打到周天子疆域以内,向周大夫王孙满问鼎的轻重。这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B.分封制已完全崩溃
C.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D.各诸侯国和谐相处
15.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A.田氏代齐 B.长平之战 C.晋文公称霸 D.三家分晋
16.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下列选项与老子主张相符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 D.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17.在孔子的私学中,纯属贵族出身的弟子寥寥无几,多数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而且来自不同的诸侯国。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仁政治国 D.民贵君轻
18.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
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家的主流学说地位
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促进了思想文化和学术繁荣
19.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管仲改革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D.秦朝统一的意义
20.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郡守
21.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工程的统称。秦朝时期修筑的长城
A.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陇西,东到东海 D.西起临洮,东到东海
22.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此段材料折射出秦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受到以下哪家学派的深刻影响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23.汉代贾谊在文章中写道:“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 B.楚汉相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七国之乱
2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据材料推测,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秦朝暴政 B.秦末农民起义 C.修建阿房宫 D.楚汉之争
25.在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高起、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对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刘邦善于用人 B.项羽知人善任 C.刘邦注意拉拢人心 D.项羽战功显赫
二、材料题。(本题共3大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20分)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如下图)
(1)图中A、B、C、D四处分别对应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遗址所在地。请结合所学知识,依次写出他们所在的省份。(8分)
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班固《白虎通义》
(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与传说中哪一人物有关。(2分)传说他还有哪些贡献 (至少写两点)(4分)
材料三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3)依据所学知识,说出大禹是如何治水成功的。(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2分)
材料四壬寅年(2022年)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隆重举行拜祖大典,全球华人共拜始祖轩辕。
(4)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典,肇始春秋,绵延至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天的海内外华人共同举行祭祖大典的现实意义。(2分)
27.(18分)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位于图一的 处(填序号)。(2分)在各国的变法中,影响最大、成效最显著的变法位于图二中的 处(填序号)。(2分)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的变化有哪些 (2分)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 (2分)“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涉及到哪些变法措施 (至少写两点)(4分)
材料三 江水初荡满,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
(3)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是谁 (2分)他主持修建了哪个大型水利工程 (2分)你从“商君”“李太守”身上学到了怎样的精神 (2分)
28.(12分)“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同“仇”,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控制,制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了哪种制度。(2分)它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 (2分)
材料二 如下图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 (2分)它们分别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些措施 (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