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项共28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场“炮口的逼迫下”的历史事件(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 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D.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中国由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 19世纪30年代,一位清朝官员义愤填膺的写道“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40年代,他遭到罢免后,又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来明志,此人最有可能是( )
A. 魏源 B. 康有为 C. 曾国藩 D. 林则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的危害,强烈要求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D项正确;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系统的介绍了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排除A项;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持戊戌变法,排除B项;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故选D项。
3. 欧美的历史学家断言,即使没有道光帝命林则徐查禁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英国资产阶级企图利用这一“借口”( )
A. 同中国建立互惠互利贸易往来 B.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推广到中国
C. 变中国为长期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 用武力实现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即使没有道光帝命林则徐查禁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不过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C项正确;英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并不是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排除A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意不是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排除B项;用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合法性是英国获得利益、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排除D项;故选C项。
4. 阅读下图,造成1843年前后棉花、棉纱、头等白洋布等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保持天朝上国的观念 B. 中英《虎门条约》的签订
C.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落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可知,1843年前后,清朝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下降,结合所学,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从中获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且低关税有利于列强从中国掠夺原料,C项正确;清政府保持天朝上国观念的具体体现有闭关自守等,与进出口货物税率的下降无关,排除A项;协定关税与《南京条约》有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水平的高低,且进出口货物税率发生变化与此并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5. 鸦片战争前清廷对英国使团的接待,中英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价值观上,英国重利,扩大贸易是其追求的目标;而中国则重义,由此,体现“义”的仪式成了清朝政府关注的焦点,允许对外贸易只是对外夷的一种恩赐。材料反映中英之间的冲突源于( )
A. 思想观念的差异 B. 军事实力的差异
C. 自然资源的差异 D. 地理位置的差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清廷对英国使团的接待,中英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价值观上,英国重利,扩大贸易是其追求的目标,而中国则重义,由此,体 现‘义’的仪式成了清朝政府关注的焦点,‘天朝不宝远物’,允许对外贸易只是对外夷的一种恩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为了开辟市场,获取利润,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此时仍是封建社会,尊崇皇权至上的孔孟思想,仪式成了清朝政府关注的焦点,体现了思想文化的差异,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英国防力量对比,体现不出国家实力的差异,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英自然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因此不能说明自然资源的差异无关,排除C项;中英冲突与地理位置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 1861年,法国巴特勒上尉给雨果的书信中自豪的表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我们两国共享之荣耀。雨果则在回信中痛斥:“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这个地方……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雨果眼中的“强盗行为”指的是( )
A. 旅顺大屠杀 B. 火烧圆明园 C. 割占香港岛 D.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1861年”、“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等“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这个地方……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I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旅顺大屠杀,排除A项;割占香港岛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规定,排除C项;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列强是沙俄。排除D项;故选B项。
7. 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中提到:“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的人口众多、土地富饶和人民勤勉所测定的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英国要求修约的真实意图是( )
A. 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 B.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动中西方的友好往来 D.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可知,英国对缔结的条约并不满意,希望通过修约改变现状。因此,英国修约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在华特权,A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中英之间的矛盾,不是友好往来,排除C项;英国的修约不利于清王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8. 随着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涌入,英美将军舰驶入了中国内河,主要是长江流域。1913年,美国专门为长江巡弋建造了两艘军舰,即帕洛斯号和莫诺卡西号,第二年,这两艘军舰就沿长江一路驶到了距离长江入海口2100公里的重庆。上述两艘军舰能够驶入内河、重庆的依据是( )
A.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D. 《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13年,美国专门为长江巡弋建造了两艘军舰,即帕洛斯号和莫诺卡西号,第二年,这两艘军舰就沿长江一路驶到了距离长江入海口2100公里的重庆”和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并开放沿海及长江沿岸的10个通商口岸,特别是其中规定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为军舰驶入长江提供了依据。《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得军舰可以开到重庆,C项正确;《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涉及军舰驶入中国内河的内容;《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等内容,也没有允许军舰驶入中国内河到重庆的规定,排除A项;《南京条约》没有涉及军舰驶入中国内河的内容。《望厦条约》主要规定了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的特权,没有军舰驶入中国内河到重庆的条款,排除B项;《马关条约》如上述分析可使军舰开到重庆,但《北京条约》没有相关规定,排除D项。故选C项。
9. 中国版图在清朝前期像一片“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由此可知,引起版图变化的原因是( )
A.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
C. 中俄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D. 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版图在清朝前期像一片‘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因此,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后因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C项正确;中英《南京条约》涉及割占香港岛,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涉及割占九龙,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个个条约背后都是对我国领土和主权的无情侵害、践踏,给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按照时间顺序,对以下条约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②…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宜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③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一块界碑,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④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准将至汉口溯流至海各地……准为英船进出货物通商之区。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可知①条款内容涉及到最惠国待遇,出自中英《虎门条约》于1843年签订;根据材料“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宜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知,②条款内容提到,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出自1895年《马关条约》;根据材料“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③谈到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根据材料“准将至汉口溯流至海各地……准为英船进出货物通商之区。”可知,④条款是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中的开放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综上所述按时间顺序应当为③《南京条约》(1842年),①《虎门条约》(1843年),④《天津条约》(1858年),②《马关条约》(1895年),B项正确;ACD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 “同(治)光(绪)之际……时大乱(指太平天国起义)初平。……李鸿章、翁同稣,亦联袂而起。时封疆大吏汉人居半,即枢要之地,实力亦渐加增。”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 导致清政府政治权力结构变化 B. 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 加剧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矛盾 D. 推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分裂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李鸿章、翁同稣,亦联袂而起。时封疆大吏汉人居半,即枢要之地,实力亦渐加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促进汉族地主势力崛起,导致清政府政治权力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太平天国属于农民起义,而洋务运动属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因此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说法错误,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汉族地主势力兴起,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推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分裂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2. 史学家蒋廷蔽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B.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 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D. 不具备彻底的革命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B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外在原因,未论述失败的主观原因,也就是没有论述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排除A项;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材料中未涉及此内容的论述,排除C项;材料未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革命精神不彻底,排除D项。故选B项。
13. 读图识图能力是学习历史学科的必备能力之一。观看下图,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
A. 爆发背景 B. 兴衰过程 C. 主要特点 D. 深远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金田起义、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始于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特点为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同时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为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 2021年,有学者在《历史理论研究》上发文对洪秀全和曾国藩对于晚清危局及出路的认知与抉择进行了比较,下表所示为文中部分内容的摘编。该学者重在说明( )
比较项目 洪秀全(太平天国) 曾国藩(洋务派)
救亡的对象 中国 清政府
救亡道路 自下而上的武装起义 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最终目标 中国传统的大同理想 封建社会的治世
A. 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B. 历史研究存在虚无主义倾向
C. 历史评价应采取辩证的视角 D. 历史结论必须基于一手史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表格比较了洪秀全和曾国藩在救亡对象、救亡道路及最终目标上的差异。通过这种比较,意在说明不同历史人物在相同历史背景下因其立场、背景和认知的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抉择和行动。因此,历史评价应当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采用辩证的方法,而不是单一或片面的视角,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历史时代的变化,体现的是不同的历史人物在相同历史背景下采取的不同救国措施,排除A项;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史料的选择,排除D项。故选C项。
15. 中国近代教育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下表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三类新式学堂,其目的是( )
外国语学校性质的学堂 主要有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在上海设立的广方言馆,1864年设立的广州同文馆,1893年开设的湖北自强学堂等 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
军事学校 主要有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1874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 1881年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 1885年开设天津武备学 堂;1890年南京设江南水师学堂; 1896年设江南陆师学堂等 培养能使用洋枪、洋炮的士兵和军官
技术学堂 主要有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堂,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也训练制造及驾驶轮船人才,1876年福州设电气(报)学堂,1882年上海设电报学堂,1898年南京矿路学堂等 培养会使用和维修洋机器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讯人员、医务人员
A. 培养洋务人才 B. 传播变法思想 C. 推动民主革命 D. 激发民族意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展示的外国语学校、军事学校、技术学堂都是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这些学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外语能力、军事技能和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当时中国向西方学习、进行现代化改革的需要。因此,它们的目的是培养能够推进洋务运动的各类人才,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积极传播变法,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推动民主革命,最终建立了中华民国,C项正确;激发民族意识应该是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
16. 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布新而不除旧”中的“新”“旧”指的是( )
A. 新式武器和旧式武器 B. 新的制度和旧的制度
C. 新的制度和旧式武器 D. 新式武器和旧的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洋务运动)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内外交困。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以恭亲王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因此,“布新”是指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不除旧”是指不改变封建制度,D项正确;综前所述,“新”“旧”指的是新式武器和旧的制度,因此,ABC表述都有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下列洋务事业中,不属于李鸿章兴办或创建的是( )
A.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京师同文馆 D. 北洋海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奕 奏请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不属于李鸿章兴办,C项符合题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北洋海军都是李鸿章兴办的洋务事业,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8.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晚清掀起了一场“海防”与“塞防”之争,左宗棠主张“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李鸿章则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该争论反映了( )
A. 说明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无能 B. 体现出清廷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C. 致使清政府开始重视边疆地区 D. 反映出清朝边疆危机促使观念转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左宗棠主张‘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李鸿章则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在面对内忧外患时对于边疆和海防的重视程度发生了变化。左宗棠与李鸿章的争论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面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安全问题时,如何权衡利弊并作出政策选择。此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应对边疆危机,这表明了随着外部压力的增大,清政府内部人士逐渐意识到边疆防务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发了观念上的转变,D项正确;题干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应对边疆危机,不能体现清政府“妥协求和”的腐败无能表现,排除A项;题干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应对边疆危机,不能说明清廷已改变“妥协求和”心态,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排除B项;题干体现清政府内部人士逐渐意识到边疆防务的重要性,并不能说明清政府在政策、措施上开始重视边疆地区防务,排除C项。故选D项。
19.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称“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以下战争或条约能够佐证“割占台湾”“痛失胶州、旅顺”等地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马关条约》 ④《天津条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一过程中,德国强占胶州湾,沙俄抢占了辽东半岛,最终将旅顺和大连等作为其军事和贸易基地 ,①③正确,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主要开放南京、镇江、天津等口岸,与“割占台湾”“痛失胶州、旅顺”等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这些口岸的开放( )
A. 改变了列强侵华的方式 B. 使侵略势力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 扭转了中国贸易逆差的局面 D. 促进了外贸中心的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的城市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早期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在沿海地区,而后期开放的重庆、沙市等口岸深入到内地,使侵略势力从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B项正确;列强侵华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如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等,而这些口岸的开放主要是在侵略范围上的扩大,并非侵华方式的改变,排除A项;这些口岸的开放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贸易逆差的局面,而不是扭转,排除C项;促进了外贸中心的转移这一说法不准确,因为这些口岸的开放并没有促进外贸中心的转移,而是将更多的资源和财富转移到了西方列强手中,排除D项。故选B项。
21. “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到的“新约”( )
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约”指的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且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便于日本对华资本输出,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就已经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排除B项;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22. 这幅《时局图》漫画最早刊于1898年7月,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局面 B. 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 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根据图片《时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漫画中熊代表俄罗斯,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即鶧)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题干时间是1898年7月,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排除B项;此时,日本尚未能够独霸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23. 下表为不同角度对黄海海战的战役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致远弹药尽,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 (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 浅野正恭《日清海成史》
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 1895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签》
A. 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 B. 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C. 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 D. 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致远弹药尽,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可知,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至于是被鱼雷击沉还是被炮击沉说法不一,故D正确;材料关于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的观点不一致,故排除ABC项。故选D。
24. 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新鲜的气息”指的是( )
A. 维新变法思想得到传播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积极学习西方先进器物 D. 引发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和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新鲜的气息”指的是维新变法思想得到传播,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积极学习西方先进器物,排除C项;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排除D项。故选A项。
25. 有学者说“思想家们的议论和主张远不是那样完满,存在着软弱性、空想性和不成熟性等种种弱点……遭受暂时挫败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经过他们的奔走呼号,终于把原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的网罗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以下最符合这些思想家们特征的历史人物是( )
A. 洪仁玕 B. 康有为 C. 李鸿章 D. 陈独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思想家们的议论和主张远不是那样完满,存在着软弱性、空想性和不成熟性等种种弱点……终于把原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的网罗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史实与戊戌变法有关。戊戌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康有为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B项正确;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排除A项;李鸿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维护的是封建统治,排除C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排除D项。故选B项。
26. 1898年,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革职充军新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张荫桓,在路过直隶省城保定时,“两市观者万数,咸呼曰:‘看大奸臣!’”或有甚其词者,曰:“……何如杀却,岂不省事?”舆论纷纭异口同声。此现象说明( )
A. 变法危害了广大百姓利益 B. 总理衙门出卖了国家利益
C. 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当时广大百姓痛恨变法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革职充军新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张荫桓,在路过直隶省城保定时,两市观者万数,咸呼曰‘看大奸臣’”并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在推行范围上看,只是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推广到广大民众当中,民众对此不了解,所以才会称呼其为大奸臣,因此材料现象说明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项正确;从戊戌变法的政治、经济、文教和军事变革内容方面考虑,并没有危害人民利益,排除A项;总理衙门出卖了国家利益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戊戌变法并没有危害人民利益,不会引起广大百姓痛恨,因为民众对此不了解,所以才会称呼其为大奸臣,排除D项。故选C项。
27. 1895年,严复在天津先后发表了系列文章,称道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动植如此,民人亦然”。1897年他又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的做法( )
A. 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B. 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 营造了民主共和的社会氛围 D. 使维新变法得到群众支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95年,严复在天津先后发表了系列文章,称道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动植如此,民人亦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严复宣传物竞天择,体现了时代变革的要求,号召变法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A项正确;严复宣传变法革新思想,促进思想启蒙,但是没有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排除B项;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号召变法维新,资产积极革命派营造了民主共和的社会氛围,排除C项;维新变法运动并没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与使维新变法得到群众支持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8. 19世纪末,梁启超指出迈向世界文明的轨道唯有医学,要“保民”,就必须从医学开始;康广仁也在其创办的《知新报》上特辟专栏介绍西医;时人发表《富强始于卫生论》一文,阐述了“强国”与“强种”、“强种”与“强医”的关系。这些现象( )
A. 表达了民族救亡的愿望 B. 对传统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倾向
C. 强调思想救国的重要性 D. 使政治改良群众基础大为扩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19世纪末期,中国面临着内外困局,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才能救亡图存。根据材料“梁启超指出迈向世界文明的轨道唯有医学,要‘保民’,就必须从医学开始;康广仁也在其创办的《知新报》上特辟专栏介绍西医;时人发表《富强始于卫生论》一文,阐述了‘强国’与‘强种’、‘强种’与‘强医’的关系。”可知,梁启超、康广仁等人提倡医学和卫生,是为了增强民族体质,实现强国强种,体现了他们对民族救亡的迫切愿望,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无法得知对传统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倾向,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要以医学救国,没有涉及思想方面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群众的问题以及政治改良的问题,无法得知使政治改良群众基础大为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
二、填空题(本大项共5题,每空2分,共20分)
29. 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为巩固西北塞防,清政府于____年建立新疆行省,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答案】 ①. 1840 ②. 1884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为巩固西北塞防,清政府于②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30.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哀悼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____;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____与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慷慨就义,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答案】 ①. 邓世昌 ②. 谭嗣同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抗敌,在舰艇受重创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他大无畏的爱国主义气概和为国牺牲的壮举值得后人纪念,所以①应该填邓世昌;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触犯了慈禧太后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所以②应该填谭嗣同。
31.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____》,使得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特权;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____》。
【答案】 ①. 天津条约 ②. 资政新篇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占广州。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所以①应该填天津条约;根据所学知识,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提出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推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②应该填资政新篇。
32.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____”为借口,对中国再次发动战争:《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的“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答案】 ①. 马神甫事件 ②. 公车上书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的知识可知,1856年,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炮轰广州,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参加的举人,联合签名上书,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33. 面对愈加深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的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____,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中法战争中,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积极备战,于3月取得____,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
【答案】 ①. 洋务运动 ②. 镇南关大捷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85年初,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直逼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积极备战,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
三、材料题(本大项共2题,共24分)
34.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材料二: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在被劫掠160年后正式回家!自圆明园罹难至今马首先后有过6位藏主。2007年,马首突然现身香港拍卖行图册。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意愿。同年,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购得该铜像。并于2019年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划拨原属地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摘编自圆明园遗址公园官网
(2)依据材料二,指出导致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马首铜像回归的原因。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
【答案】(1)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第二次鸦片战争或火烧圆明园;原因:企业家的爱国行为;我国政府的努力;国家实力的提升(从企业家、政府、国力等角度)
(3)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解析】
【小问1详解】
“胜利”:根据材料“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鸦片战争。
依据:根据材料“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小问2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在被劫掠160年后正式回家!自圆明园罹难至今马首先后有过6位藏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犯下滔天罪行,使得中国大量的国宝历史海外。
原因:根据材料“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意愿。同年,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购得该铜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首桐乡回归主要原因有:企业家的爱国行为;我国政府的努力;国家实力的提升(从企业家、政府、国力等角度)
【小问3详解】
内容:根据材料“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得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从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35.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抗争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1)材料一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跟哪一文献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
材料二: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换句话说,中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他们不彻底,就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敝《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指出这场“自强运动”创办了哪些企业?(举出两例即可)并概括“自强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新政”超越了“洋务新政”的原因。
(4)十九世纪中后期,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并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一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的典型事件。
【答案】(1)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原因:主张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答到“空想性”即可)
(2)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积极意义: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从地位、促民资、抵外资等角度)
(3)关系:洋务新政为戊戌新政的开展奠定了物质的、精神的基础,戊戌新政继承并发展了洋务新政。(从“奠定”、“继承发展”等表述)原因:触及封建制度,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左宗棠收复新疆;刘铭传抗法;冯子材镇南关大捷;邓世昌黄海海战;丁汝昌威海卫战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文献:根据材料一“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和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原因:根据材料一“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可知主张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答到“空想性”即可)
【小问2详解】
企业: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企业;积极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问3详解】
关系:根据材料三“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可得出“洋务新政为戊戌新政的开展奠定了物质的、精神的基础”;根据材料三“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可得出“戊戌新政继承并发展了洋务新政”。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新政触及封建制度,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或回答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小问4详解】
名字和事件:据所学知识,可举例左宗棠收复新疆;刘铭传抗法;冯子材镇南关大捷;邓世昌黄海海战;丁汝昌威海卫战役。(言之有理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项共28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场“炮口的逼迫下”的历史事件(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 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D.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2. 19世纪30年代,一位清朝官员义愤填膺的写道“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40年代,他遭到罢免后,又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来明志,此人最有可能是( )
A. 魏源 B. 康有为 C. 曾国藩 D. 林则徐
3. 欧美的历史学家断言,即使没有道光帝命林则徐查禁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英国资产阶级企图利用这一“借口”( )
A. 同中国建立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 B.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推广到中国
C. 变中国为长期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 用武力实现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4. 阅读下图,造成1843年前后棉花、棉纱、头等白洋布等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保持天朝上国的观念 B. 中英《虎门条约》的签订
C.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落后
5. 鸦片战争前清廷对英国使团的接待,中英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价值观上,英国重利,扩大贸易是其追求的目标;而中国则重义,由此,体现“义”的仪式成了清朝政府关注的焦点,允许对外贸易只是对外夷的一种恩赐。材料反映中英之间的冲突源于( )
A. 思想观念的差异 B. 军事实力的差异
C. 自然资源的差异 D. 地理位置的差异
6. 1861年,法国巴特勒上尉给雨果的书信中自豪的表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我们两国共享之荣耀。雨果则在回信中痛斥:“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这个地方……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雨果眼中的“强盗行为”指的是( )
A. 旅顺大屠杀 B. 火烧圆明园 C. 割占香港岛 D.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7. 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中提到:“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的人口众多、土地富饶和人民勤勉所测定的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英国要求修约的真实意图是( )
A. 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 B.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动中西方的友好往来 D.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8. 随着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涌入,英美将军舰驶入了中国内河,主要是长江流域。1913年,美国专门为长江巡弋建造了两艘军舰,即帕洛斯号和莫诺卡西号,第二年,这两艘军舰就沿长江一路驶到了距离长江入海口2100公里的重庆。上述两艘军舰能够驶入内河、重庆的依据是( )
A.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D. 《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9. 中国版图在清朝前期像一片“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由此可知,引起版图变化的原因是( )
A.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
C. 中俄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D. 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
10.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这一个个条约背后都是对我国领土和主权的无情侵害、践踏,给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按照时间顺序,对以下条约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②…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宜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③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一块界碑,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④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准将至汉口溯流至海各地……准为英船进出货物通商之区。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11. “同(治)光(绪)之际……时大乱(指太平天国起义)初平。……李鸿章、翁同稣,亦联袂而起。时封疆大吏汉人居半,即枢要之地,实力亦渐加增。”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 导致清政府政治权力结构变化 B. 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 加剧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矛盾 D. 推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分裂
12. 史学家蒋廷蔽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B.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 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D. 不具备彻底的革命精神
13. 读图识图能力是学习历史学科的必备能力之一。观看下图,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
A. 爆发背景 B. 兴衰过程 C. 主要特点 D. 深远影响
14. 2021年,有学者在《历史理论研究》上发文对洪秀全和曾国藩对于晚清危局及出路的认知与抉择进行了比较,下表所示为文中部分内容的摘编。该学者重在说明( )
比较项目 洪秀全(太平天国) 曾国藩(洋务派)
救亡的对象 中国 清政府
救亡道路 自下而上的武装起义 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最终目标 中国传统的大同理想 封建社会的治世
A. 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B. 历史研究存在虚无主义倾向
C. 历史评价应采取辩证的视角 D. 历史结论必须基于一手史料
15. 中国近代教育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下表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三类新式学堂,其目的是( )
外国语学校性质的学堂 主要有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在上海设立的广方言馆,1864年设立的广州同文馆,1893年开设的湖北自强学堂等 以学习外国语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
军事学校 主要有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1874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 1881年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 1885年开设天津武备学 堂;1890年南京设江南水师学堂; 1896年设江南陆师学堂等 培养能使用洋枪、洋炮的士兵和军官
技术学堂 主要有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堂,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也训练制造及驾驶轮船人才,1876年福州设电气(报)学堂,1882年上海设电报学堂,1898年南京矿路学堂等 培养会使用和维修洋机器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讯人员、医务人员
A. 培养洋务人才 B. 传播变法思想 C. 推动民主革命 D. 激发民族意识
16. 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布新而不除旧”中的“新”“旧”指的是( )
A. 新式武器和旧式武器 B. 新的制度和旧的制度
C. 新的制度和旧式武器 D. 新式武器和旧的制度
17.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下列洋务事业中,不属于李鸿章兴办或创建的是( )
A.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京师同文馆 D. 北洋海军
18.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晚清掀起了一场“海防”与“塞防”之争,左宗棠主张“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李鸿章则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该争论反映了( )
A. 说明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无能 B. 体现出清廷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C. 致使清政府开始重视边疆地区 D. 反映出清朝边疆危机促使观念转变
19.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称“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以下战争或条约能够佐证“割占台湾”“痛失胶州、旅顺”等地的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马关条约》 ④《天津条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这些口岸的开放( )
A. 改变了列强侵华的方式 B. 使侵略势力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 扭转了中国贸易逆差的局面 D. 促进了外贸中心的转移
21. “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到的“新约”( )
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2. 这幅《时局图》漫画最早刊于1898年7月,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局面 B. 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23. 下表为不同角度对黄海海战的战役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致远弹药尽,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 (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 浅野正恭《日清海成史》
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 1895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签》
A. 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 B. 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C. 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 D. 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24. 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新鲜的气息”指的是( )
A. 维新变法思想得到传播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积极学习西方先进器物 D. 引发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
25. 有学者说“思想家们的议论和主张远不是那样完满,存在着软弱性、空想性和不成熟性等种种弱点……遭受暂时挫败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经过他们的奔走呼号,终于把原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的网罗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以下最符合这些思想家们特征的历史人物是( )
A. 洪仁玕 B. 康有为 C. 李鸿章 D. 陈独秀
26. 1898年,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革职充军新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张荫桓,在路过直隶省城保定时,“两市观者万数,咸呼曰:‘看大奸臣!’”或有甚其词者,曰:“……何如杀却,岂不省事?”舆论纷纭异口同声。此现象说明( )
A. 变法危害了广大百姓利益 B. 总理衙门出卖了国家利益
C. 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当时广大百姓痛恨变法者
27. 1895年,严复在天津先后发表了系列文章,称道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动植如此,民人亦然”。1897年他又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的做法( )
A. 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B. 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 营造了民主共和的社会氛围 D. 使维新变法得到群众支持
28. 19世纪末,梁启超指出迈向世界文明的轨道唯有医学,要“保民”,就必须从医学开始;康广仁也在其创办的《知新报》上特辟专栏介绍西医;时人发表《富强始于卫生论》一文,阐述了“强国”与“强种”、“强种”与“强医”的关系。这些现象( )
A. 表达了民族救亡的愿望 B. 对传统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倾向
C. 强调思想救国的重要性 D. 使政治改良群众基础大为扩大
二、填空题(本大项共5题,每空2分,共20分)
29. 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为巩固西北塞防,清政府于____年建立新疆行省,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30.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哀悼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致远舰管带____;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____与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慷慨就义,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31.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____》,使得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特权;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____》。
32.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____”为借口,对中国再次发动战争:《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的“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33. 面对愈加深重民族危机,清政府的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____,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中法战争中,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积极备战,于3月取得____,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
三、材料题(本大项共2题,共24分)
34.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材料二: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在被劫掠160年后正式回家!自圆明园罹难至今马首先后有过6位藏主。2007年,马首突然现身香港拍卖行图册。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意愿。同年,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购得该铜像。并于2019年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划拨原属地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摘编自圆明园遗址公园官网
(2)依据材料二,指出导致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马首铜像回归的原因。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
35.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抗争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1)材料一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跟哪一文献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献不能实现的原因。
材料二: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换句话说,中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他们不彻底,就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敝《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指出这场“自强运动”创办了哪些企业?(举出两例即可)并概括“自强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新政”超越了“洋务新政”的原因。
(4)十九世纪中后期,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并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一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的典型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京华中学2024-2025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