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
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评估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3.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
一、选择题。(本题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腕尺”是埃及人最初的测量工具,基于人类前臂的长度设计,约45厘米。祭司用腕尺,再加上手掌和手指,可精确读取尼罗河水位的数据。这一文明成果反映了( )
A. 古埃及经济发达 B. 古埃及人的智慧
C. 尼罗河孕育文明 D. 祭司传递着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腕尺’是埃及人最初的测量工具,基于人类前臂的长度设计,约45厘米。祭司用腕尺,再加上手掌和手指,可精确读取尼罗河水位的数据”可知体现了了古代埃及人的智慧,B项正确;题干没有说明埃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因此不能说明古埃及经济发达,排除A项;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祭司测量尼罗河水位,非传递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 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展示和整合历史知识。下图是小历同学绘制某知识点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推断“ ”处应填写( )
A. 封君封臣制 B. 基督教 C. 种姓制度 D. 伊斯兰教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C项正确;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封臣对封君宣誓效忠,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则有义务保护封臣。封君封臣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性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强调安拉是独一的主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 雅典把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纳入政治共同体中,使其成为公民,人们从孩童时代起就不断地接触公共生活。公元前5世纪初,希腊人发明了一个新词isegoria,其意思是言论自由,即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这个词中蕴含“无支配”“不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法律面前平等”等核心意涵。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 主权在民 B. 轮番而治 C. 重视才能 D. 抽签选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不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法律面前平等”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公民拥有民主权利,对城邦大事行使决策权。由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主权在民,A项正确;轮番而治指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雅典公民拥有民主权利,未体现雅典民主政治重视才能,排除C项;雅典的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建立了几十座城市。他希望这些新建的城市能孕育出希腊文明的萌芽。在亚历山大眼里这些新建城市体现了他对希腊文化的深深印记。这说明( )
A.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B. 亚历山大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C. 希腊文明受到亚历山大的保护
D. 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东西方文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希望这些新建的城市能孕育出希腊文明的萌芽。在亚历山大眼里这些新建城市体现了他对希腊文化的深深印记”分析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新建城市促进希腊文化的传播,说明亚历山大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希腊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亚历山大传播希腊文明,没有反映希腊文明受到亚历山大的保护,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东方文明,无法得出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东西方文明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中古时期的欧洲,国王把土地封赐给公爵或伯爵,成为其领主;公爵、伯爵作为大封建主,将其中一部分土地分封给男爵或子爵。成为这层关系中的领主;男爵或子爵又可划出一部分土地分给骑士阶层,骑士阶层则成为其附庸。由此可知,该制度( )
A. 稳定了西欧各国的社会秩序
B. 推动了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 强化了西欧社会的封建等级秩序
D. 壮大了西欧教会和教皇的统治力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国王把土地封赐给公爵或伯爵,成为其领主;公爵、伯爵作为大封建主,将其中一部分土地分封给男爵或子爵”和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封君封臣制逐渐在西欧流行起来。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形成了西欧社会的封建等级秩序,C项正确;题干不涉及各国的情况,无法得出该制度稳定了西欧各国的社会秩序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不属于城市的经济措施,无法得出推动了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封君封臣制具有等级性,未涉及西欧教会和教皇,排除D项。故选C项。
6. 拉姆齐法庭案卷的西欧庄园生活有这样的记载:“领主应在比金路上建一座桥,但他没有这么做。”1353年,领主被迫修建该桥。而此前领主曾挖掘沟渠,阻断了通行,陪审团亦对其提出了指控。这表明( )
A. 领主与农奴形成契约关系 B. 领主需要履行相关的义务
C. 领主的利益得到法律保障 D. 农奴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领主应在比金路上建一座桥”“1353年,领主被迫修建该桥”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领主需要履行修建桥梁、保障道路畅通的义务,B项正确;题干反映领主履行修建桥梁、保障道路畅通的义务,没有体现领主与农奴的契约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领主的利益得到法律保障,且体现出领主需要履行相关的义务,排除C项;农奴法律的意识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农奴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材料没有体现农奴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7.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出现的推动因素是( )
A. 交通便利 B. 王权保护 C. 社会稳定 D. 文化昌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分析可知中世纪新的工商业城市大多出现在交通便利的地方,A项正确;中世纪城市的兴起逐渐摆脱王权的束缚,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社会稳定对城市兴起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信息,无法判断中世纪是否文化昌盛,且文化昌盛不只是推动城市出现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8. 西欧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主。分别从教皇和国王的“特许状”中取得不同的办学自主权。西欧中世纪大学拥有的自治权是一种法权,是由教皇或国王颁布的,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稳定的和不可剥夺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世纪大学( )
A. 都由教会创办 B. 深受教权和王权的影响
C. 教学内容多样化 D. 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欧中世纪大学拥有的自治权是一种法权,是由教皇或国王颁布的,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稳定的和不可剥夺的”分析可知中世纪大学的建立需要教皇或国王颁布的“特许状”,说明大学深受教权和王权的影响,B项正确;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无法得出教学内容多样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特许状”中的内容,无法得出大学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
9.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但是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 )
A. 抛弃了自身的固有文化 B. 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C. 以法律建设为主 D. 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分析可知拜占庭帝国文化中拥有东方色彩和罗马帝国的传统,说明拜占庭帝国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拜占庭帝国兼具东西方文明的特点,没有说明抛弃了自身的固有文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拜占庭继承罗马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无法得出以法律建设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
10. 下表为日本史学界对“大化改新”的认识过程。据此可以得出历史研究( )
改革否定论 二战后,原秀三郎认为“大化改新”是由《日本书纪》的编纂者虚构的。后“改新否定论”占据学术界主导地位。
改革肯定论 1977年,镰田元一发表《评的成立与国造》,再次肯定“大化改新”存在。
1999年,在大阪某宫殿遗址发现了一批木简,证实了难波宫(大化改新时的政治中心)的存在和确切位置。
2002年,奈良县发现了木简,证实了在大化改新编撰年籍之前存在评制,这进一步强化了“改新肯定论”
A. 得益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B. 具有时代特征
C. 深受史学家的立场影响 D. 强调史料实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下表为日本史学界对‘大化改新’的认识过程。据此可以得出历史研究”并结合表格信息,日本史学界对“大化改新”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这一转变多基于考古发现和具体史料的实证。在1977年、1999年和2002年的考古发现和出版物中,史学家通过具体的物证(如木简)证实“大化改新”的存在以及相关制度。因此,历史研究强调了史料实证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考古发现的重要作用,未涉及近代科学发展对历史研究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态度的变化是因为新史料的发现,未涉及时代变迁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具体史学家的立场导致结论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1. 阿拉伯国家的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文化建设。他们组织大量人员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这表明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翻译和研究东西方文化 B. 重视招揽人才
C. 提供资金支持 D. 设立“智慧宫”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组织大量人员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及所学知识可得,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注重翻译和研究东方和西方的文化,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关于人才的招揽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资金方面的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智慧宫是中世纪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建立的全国性的综合学术机构,说法过于宽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 历史学家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中写道:“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了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作者着重强调了( )
A. 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B. 暴力冲突比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C. 应尊重不同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D. 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是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强调的是暴力冲突在打破世界孤立隔绝中发挥的作用,“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了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强调的是和平交往在打破世界孤立隔绝中发挥的作用,体现了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是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D项正确;材料中“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强调的是暴力冲突在打破世界孤立隔绝中发挥的作用,排除A项;不能简单地认为暴力冲突比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平交往往往能够带来更持久、更深入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而且暴力冲突往往伴随着破坏和损失,排除B项;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不同文明交流的方式和影响,而非着重阐述要尊重不同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13题9分,14题14分,15题13分,共36分)
13 材料一:金字塔起源于马斯塔巴墓,最初只有一层,后来层层叠加,逐层向上缩小,形成了阶梯状金字塔,开创真正金字塔建筑之路。法老具有绝对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古埃及人民在天文学和几何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古埃及人对太阳神高度崇拜,他们认为巍峨高耸的金字塔每天可以接收来自太阳的第一束光芒,因此规模浩大的金字塔也是对太阳神崇拜的产物。
材料二: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今埃及境内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金字塔在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三:金字塔的花岗岩采石场附近有沟渠,因此最有可能的方法就是水运,在河流域通往胡夫金字塔的路线建造运河,凭借水的浮力来运送石块。采石场的古埃及人利用水中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将石头卡在上面,在同样的水平下就能够确保每块石头都一样大小,而且光滑平整。
(1)概括材料一中金字塔修建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从金字塔分布角度,你能得出哪一重要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金字塔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金字塔修建运用了哪一物理知识?
【答案】(1)有利条件:法老集宗教和世俗权力于一身,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古埃及人民在天文学和几何学的发展;古埃及人民对太阳神的崇拜。
(2)历史信息:分布广泛。
原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3)物理知识:浮力定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一“法老具有绝对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古埃及人民在天文学和几何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分析可知法老集宗教和世俗权力于一身,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一“古埃及人民在天文学和几何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分析可知古埃及人民在天文学和几何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古埃及人对太阳神高度崇拜,他们认为巍峨高耸的金字塔每天可以接收来自太阳的第一束光芒,因此规模浩大的金字塔也是对太阳神崇拜的产物”分析可知古埃及人民对太阳神的崇拜。
【小问2详解】
历史信息:根据材料二“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分析可知金字塔分布广泛。
原因:根据材料二“今埃及境内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和结合所学知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问3详解】
物理知识:根据材料三“凭借水的浮力来运送石块”分析可知金字塔的修建运用了浮力定律。
14. 材料一: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下端是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九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这个成文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
——摘编自《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1)概括材料一中划线内容所反映的实质。并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2)材料二内容所叙述的是哪一部法典?从材料可知该法典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请结合材料写出其观点的相关依据。
(3)综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法典的共同点。
【答案】(1)实质: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
特点:用当地特有文字书写;章节有序、内容涉及面广;突出了对当时国王汉谟拉比的赞美。
(2)法典:《十二铜表法》。
依据:法典是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制定的;对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行为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权益。
(3)共同点: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质:根据材料一“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可知国王汉谟拉比的权力来自于神明,反映的实质为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
特点:根据材料一“用楔形文字刻写法典铭文”可知特点为用当地特有文字书写;根据材料一“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可知特点为章节有序、内容涉及面广;根据材料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可知特点为突出了对当时国王汉谟拉比的赞美。
【小问2详解】
法典:根据材料二“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可知是《十二铜表法》。
依据:根据材料二“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这个成文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可知法典是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制定的;对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行为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权益,体现了法典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小问3详解】
共同点:根据材料一“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实质和材料二“这个成文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5.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上两幅图是对哪一历史现象的再现?并通过观察两幅图,写出庄园中最基本的经济行业。
材料二:庄园中的农民都是领主的佃户,庄园耕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从领主那里租种的份地,不同身份的农民向领主履行不同的地租义务:1.法国的自由农民……交纳的是货币租或实物租或实物、货币混合租;2.英国的自由农民……领种土地纳货币租、不服劳役……3.根据传统惯例,农奴要在领主的土地上劳作,通常是每周3天。
(2)据材料二,写出自由农民和农奴向领主交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交租方式体现的特点。
(3)如果你是当时法国或英国的一位农民、你更喜欢哪一种交租方式?请结合所学说明其理由。
【答案】(1)历史现象: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普遍流行。
经济行业:农业。 (2)方式:自由农民缴纳货币租、实物租或实物、货币混合租,农奴为领主服劳役。
特点:自由农民地租具有灵活性,农奴地租具有奴役化、剥削化。
(3)方式:实物租。
理由:因为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劳动,遇到风调雨顺收获的实物会更多。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一“庄园平面图”“庄园立体图”分析可知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庄园普遍流行。
经济行业:根据材料一“庄园平面图”和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的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领主和佃户主要从事农业。
【小问2详解】
方式:根据材料二“交纳的是货币租或实物租或实物、货币混合租”分析可知自由农民缴纳货币租、实物租或实物、货币混合租,根据材料二“农奴要在领主的土地上劳作,通常是每周3天”分析可知农奴为领主服劳役。
特点:根据材料二“1.法国的自由农民……交纳的是货币租或实物租或实物、货币混合租;2.英国的自由农民……领种土地纳货币租、不服劳役……3.根据传统惯例,农奴要在领主的土地上劳作,通常是每周3天”分析可知欧洲各国自由农民地租具有灵活性,农奴地租具有奴役化、剥削化。
【小问3详解】
方式及理由:根据材料二“法国的自由农民……交纳的是货币租或实物租或实物、货币混合租;2.英国的自由农民……领种土地纳货币租、不服劳役”分析可知法国农民可以选择三种方式,英国农民缴纳货币租、不服劳役,根据中世纪的社会现实,中世纪的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农民在庄园里面生活没有赚取货币的机会,同时因为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劳动,遇到风调雨顺收获的实物会更2024-2025学年
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评估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3.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
一、选择题。(本题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腕尺”是埃及人最初的测量工具,基于人类前臂的长度设计,约45厘米。祭司用腕尺,再加上手掌和手指,可精确读取尼罗河水位的数据。这一文明成果反映了( )
A. 古埃及经济发达 B. 古埃及人的智慧
C. 尼罗河孕育文明 D. 祭司传递着文化
2. 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展示和整合历史知识。下图是小历同学绘制的某知识点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推断“ ”处应填写( )
A. 封君封臣制 B. 基督教 C. 种姓制度 D. 伊斯兰教
3. 雅典把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纳入政治共同体中,使其成为公民,人们从孩童时代起就不断地接触公共生活。公元前5世纪初,希腊人发明了一个新词isegoria,其意思是言论自由,即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这个词中蕴含“无支配”“不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法律面前平等”等核心意涵。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 主权在民 B. 轮番而治 C. 重视才能 D. 抽签选举
4.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建立了几十座城市。他希望这些新建的城市能孕育出希腊文明的萌芽。在亚历山大眼里这些新建城市体现了他对希腊文化的深深印记。这说明( )
A.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源头
B. 亚历山大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C. 希腊文明受到亚历山大的保护
D. 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东西方文明
5. 中古时期的欧洲,国王把土地封赐给公爵或伯爵,成为其领主;公爵、伯爵作为大封建主,将其中一部分土地分封给男爵或子爵。成为这层关系中的领主;男爵或子爵又可划出一部分土地分给骑士阶层,骑士阶层则成为其附庸。由此可知,该制度( )
A. 稳定了西欧各国的社会秩序
B. 推动了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 强化了西欧社会封建等级秩序
D. 壮大了西欧教会和教皇的统治力量
6. 拉姆齐法庭案卷西欧庄园生活有这样的记载:“领主应在比金路上建一座桥,但他没有这么做。”1353年,领主被迫修建该桥。而此前领主曾挖掘沟渠,阻断了通行,陪审团亦对其提出了指控。这表明( )
A. 领主与农奴形成契约关系 B. 领主需要履行相关的义务
C. 领主的利益得到法律保障 D. 农奴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7.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出现的推动因素是( )
A. 交通便利 B. 王权保护 C. 社会稳定 D. 文化昌盛
8. 西欧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主。分别从教皇和国王的“特许状”中取得不同的办学自主权。西欧中世纪大学拥有的自治权是一种法权,是由教皇或国王颁布的,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稳定的和不可剥夺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世纪大学( )
A. 都由教会创办 B. 深受教权和王权的影响
C. 教学内容多样化 D. 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9. 拜占庭帝国文化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但是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 )
A. 抛弃了自身的固有文化 B. 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C. 以法律建设为主 D. 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
10. 下表为日本史学界对“大化改新”的认识过程。据此可以得出历史研究( )
改革否定论 二战后,原秀三郎认为“大化改新”是由《日本书纪》的编纂者虚构的。后“改新否定论”占据学术界主导地位。
改革肯定论 1977年,镰田元一发表《评的成立与国造》,再次肯定“大化改新”存在。
1999年,在大阪某宫殿遗址发现了一批木简,证实了难波宫(大化改新时的政治中心)的存在和确切位置。
2002年,在奈良县发现了木简,证实了在大化改新编撰年籍之前存在评制,这进一步强化了“改新肯定论”
A. 得益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B. 具有时代特征
C. 深受史学家的立场影响 D. 强调史料实证
11. 阿拉伯国家的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文化建设。他们组织大量人员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这表明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翻译和研究东西方文化 B. 重视招揽人才
C. 提供资金支持 D. 设立“智慧宫”
12. 历史学家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中写道:“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了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作者着重强调了( )
A. 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B. 暴力冲突比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C. 应尊重不同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
D. 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是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13题9分,14题14分,15题13分,共36分)
13. 材料一:金字塔起源于马斯塔巴墓,最初只有一层,后来层层叠加,逐层向上缩小,形成了阶梯状金字塔,开创真正金字塔建筑之路。法老具有绝对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古埃及人民在天文学和几何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古埃及人对太阳神高度崇拜,他们认为巍峨高耸的金字塔每天可以接收来自太阳的第一束光芒,因此规模浩大的金字塔也是对太阳神崇拜的产物。
材料二: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今埃及境内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金字塔在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三:金字塔的花岗岩采石场附近有沟渠,因此最有可能的方法就是水运,在河流域通往胡夫金字塔的路线建造运河,凭借水的浮力来运送石块。采石场的古埃及人利用水中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将石头卡在上面,在同样的水平下就能够确保每块石头都一样大小,而且光滑平整。
(1)概括材料一中金字塔修建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从金字塔分布角度,你能得出哪一重要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金字塔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金字塔修建运用了哪一物理知识?
14. 材料一: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下端是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九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这个成文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
——摘编自《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1)概括材料一中划线内容所反映的实质。并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2)材料二内容所叙述的是哪一部法典?从材料可知该法典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请结合材料写出其观点的相关依据。
(3)综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法典的共同点。
15.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上两幅图是对哪一历史现象的再现?并通过观察两幅图,写出庄园中最基本的经济行业。
材料二:庄园中的农民都是领主的佃户,庄园耕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从领主那里租种的份地,不同身份的农民向领主履行不同的地租义务:1.法国的自由农民……交纳的是货币租或实物租或实物、货币混合租;2.英国的自由农民……领种土地纳货币租、不服劳役……3.根据传统惯例,农奴要在领主的土地上劳作,通常是每周3天。
(2)据材料二,写出自由农民和农奴向领主交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交租方式体现的特点。
(3)如果你是当时法国或英国的一位农民、你更喜欢哪一种交租方式?请结合所学说明其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三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