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第六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八年级历史月考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是“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下列选项中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 虎门的销烟刺激了鸦片走私 B. 中国论为英国的殖民地
C. 改变中英贸易中英国不利局面 D. 自然经济对工业文明的排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称为头号工业强国后,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改变贸易不利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C项正确;英国的鸦片走私,引发了虎门销烟,排除A项;1840年以前中国是一个完整主权的封建国家,没有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图示反映不是“自然经济对工业文明的排斥”,排除D项。故选C项。
2. 历史材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基础之一。下面关于鸦片战争图片说明的是战争的( )
A. 爆发原因 B. 主要过程 C. 近代经济 D. 最终结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1840年前的中英贸易中,中方处于“出超”地位,由于大清的闭关锁国,英国的商品无法向中国内地倾销,中国对英国出口的货物也仅仅是茶叶、瓷器、丝绸等贵族必需品,英国也无法从中国获得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可以得出,题目中的两幅图《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与《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说明的是战争爆发的原因,A项正确;题目中的两幅图片是1840年前的情况,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题目中的图片没有反映鸦片战争的过程,排除B项;近代经济主要是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题目中没有提到,排除C项;1840年前鸦片战争还没有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3.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②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A. ①属于历史结论 B. ②属于历史事实
C. ①说明中国丧失了司法主权 D. ②说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说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结论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做出的一种主观性总结性认识,包括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地位影响等的认识。历史事实即通常所说的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过的的真实情况,包括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①属于历史事实 ②属于历史结论。排除AB项;材料中未涉及中国司法主权的事,排除C项。故选D项。
4. 中国贸易的重心开始由广州向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上海转移,那里成为新的中心地带。导致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只允许广东的十三行与外国通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开埠,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当时上海已经成为新的中心地带,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长期以来,我们都和伦敦内阁一致提出有必要重新修订和天朝帝国所订的条约,因为它们已与形势的需要不相一致。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为此,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可知,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了战争。这次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6. 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也使得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林则徐虎门销烟
C 邓世昌黄海大战 D.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加剧了对人民的剥削,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了反抗清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外国的洋枪队与清朝军队一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太平天国运动肩负反抗外来侵略任务。A项符合题意;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和日本的交战,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属于反对侵略,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排除D项;故选择A。
【点睛】“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是解题的关键,即下列选项的历史事件中,既反抗清朝统治,又反对外来侵略。据所学,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是反对清朝统治者,后来又反对外国的洋枪队。
7. “自强”是中国古代就有的概念,19世纪60年代赋予其“新的意义”的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自强”“19世纪6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国富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到90年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此19世纪60年代赋予其“新的意义”的事件是19世纪60年代赋予其“新的意义”的事件是洋务运动,B项正确;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A项;维新变法是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一场自上而下改良运动,目的是变法图强,排除C项;义和团是反帝爱国农民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8. 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 控制白银外流 B. 筹划制度改革 C. 注重经济发展 D. 重视海防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可知,为加强海防,清政府每年都从财政收入中提取巨额经费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说明清政府重视海防建设,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中没有体现控制白银外流,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为涉及筹划制度改革,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中没有体现注重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9. 下图刊载于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上。该图可用于研究( )
A. 鸦片战争的背景 B. 洋务运动的开展
C. 瓜分狂潮的到来 D. 戊戌变法的意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884年”和图片中的蒸汽机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与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有关,B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题干反映的内容从时间上看不能成为鸦片战争的背景,排除A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排除C项;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题干内容早于戊戌变法,不能用于研究戊戌变法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图《时局图》体现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时局图》反映的是中国遭到列强的瓜分,这一现象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与瓜分中国无关,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与题干瓜分中国无关,排除B项;《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与题干瓜分中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他们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最佳对象。
材料二: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这场战争(材料一)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战争?
(2)材料二是习近平主席对材料一描述的战争的评价,为何“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
(3)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加深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起来进行不屈的抗争。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
(2)原因: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民族精神: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解析】
【小问1详解】
战争:根据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他们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最佳对象。”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这场战争(材料一)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说“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
【小问3详解】
民族精神: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加深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起来进行不屈的抗争。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这场爆发于1894年的战争,以中国在次年战败告终。这场战争对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来说,是一次毁灭性打击,因为中国此前一直把日本视为“小弟”,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竞争者。这场战争还被视为东亚权力中心从中国向日本转移的转折点,日本控制了中国的台湾和辽东半岛,并把中国的附庸国朝鲜,变成了受它控制的国家。
材料三: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没有把她列为“祸首”惩办,喜出望外,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永久和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的签订的?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这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本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没有获得的哪项特权?
(3)材料三中《辛丑条约》中的哪一内容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近代以来,中国成为了列强任人宰割的羔羊,历史绝不能再次重演,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影响: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特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做法:应该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努力提高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解析】
【小问1详解】
战争:根据材料一“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可知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失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可知“永久和约”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失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小问2详解】
特权:根据材料二“这场爆发于1894年的战争,以中国在次年战败告终”,可知这次战争是甲午战争,1895年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派李鸿章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本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没有获得的特权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小问3详解】
内容:根据材料三中《辛丑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可知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小问4详解】
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中国成为了列强任人宰割的羔羊,历史绝不能再次重演,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努力提高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13.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途”。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突变的宝贵时间。
材料二 洋务运动因坚持“中体西用”(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加之其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的依附性,所以其变革始终无法突破现代化进程的物质层面,难以步入更深层的政治层面。……因近代工业的兴起,生产力的提高,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政治、文化领域不可避免地生出了变革的种子。
(1)材料一中这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目的和口号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什么有益启示。
【答案】(1)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口号:“自强”“求富”。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启示: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改革创新,不断进取;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要注重培养人才,提高自身素质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运动:据材料“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途’”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
目的: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小问2详解】
地位:据材料“……因近代工业的兴起,生产力的提高,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经济工业化的开端。
【小问3详解】
启示: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改革创新,不断进取;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要注重培养人才,提高自身素质等角度回答八年级历史月考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是“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下列选项中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 虎门的销烟刺激了鸦片走私 B. 中国论为英国的殖民地
C. 改变中英贸易中英国不利局面 D. 自然经济对工业文明的排斥
2. 历史材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基础之一。下面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说明的是战争的( )
A. 爆发原因 B. 主要过程 C. 近代经济 D. 最终结果
3.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②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A. ①属于历史结论 B. ②属于历史事实
C. ①说明中国丧失了司法主权 D. ②说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中国贸易的重心开始由广州向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上海转移,那里成为新的中心地带。导致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长期以来,我们都和伦敦内阁一致提出有必要重新修订和天朝帝国所订的条约,因为它们已与形势的需要不相一致。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为此,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也使得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林则徐虎门销烟
C. 邓世昌黄海大战 D.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7. “自强”是中国古代就有的概念,19世纪60年代赋予其“新的意义”的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8. 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 控制白银外流 B. 筹划制度改革 C. 注重经济发展 D. 重视海防建设
9. 下图刊载于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上。该图可用于研究( )
A. 鸦片战争的背景 B. 洋务运动的开展
C. 瓜分狂潮的到来 D. 戊戌变法的意义
10. 下图《时局图》体现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他们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最佳对象。
材料二: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这场战争(材料一)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战争?
(2)材料二是习近平主席对材料一描述的战争的评价,为何“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
(3)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加深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起来进行不屈的抗争。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精神?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这场爆发于1894年的战争,以中国在次年战败告终。这场战争对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来说,是一次毁灭性打击,因为中国此前一直把日本视为“小弟”,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竞争者。这场战争还被视为东亚权力中心从中国向日本转移的转折点,日本控制了中国的台湾和辽东半岛,并把中国的附庸国朝鲜,变成了受它控制的国家。
材料三: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没有把她列为“祸首”惩办,喜出望外,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永久和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的签订的?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这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本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没有获得的哪项特权?
(3)材料三中《辛丑条约》中的哪一内容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近代以来,中国成为了列强任人宰割的羔羊,历史绝不能再次重演,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3.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途”。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突变的宝贵时间。
材料二 洋务运动因坚持“中体西用”(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加之其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的依附性,所以其变革始终无法突破现代化进程的物质层面,难以步入更深层的政治层面。……因近代工业的兴起,生产力的提高,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政治、文化领域不可避免地生出了变革的种子。
(1)材料一中这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目的和口号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什么有益启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第六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