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九上全部。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黄金分割点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的分割,早在古埃及的建筑中,就用到了类似的知识,下面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帕特农神庙 B.大竞技场 C.金字塔 D.巴黎圣母院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早在古埃及的建筑中,就用到了类似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从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石块之间严丝合缝,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C项正确;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排除A项;大竞技场是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排除B项;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著名建筑,排除D项。故选C项。
2.下表为世界上主要的农业文明类型及其发源地。这反映了农业起源( )
发源地 农业文明类型
西亚、北非 小麦文明
中国 稻米文明等
美洲 玉米文明
A.具有多元性特点 B.都发生在大河流域
C.由地理环境决定 D.齐头并进,相互交融
【答案】A
【解析】根据“西亚、北非”“中国”“美洲”“小麦文明”“稻米文明等”“玉米文明”等结合所学可知,不同地区的文明有不同的特色,说明文明具有多样性,A项正确;美洲农业并不是在大河流域,排除B项;地理环境只是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齐头并进的说法太绝对,不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排除D项。故选A项。
3.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下列与此文明直接相关的是( )
A.金字塔 B.甲骨文 C.佛教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甲骨文我国商周时期的文字,排除B项;佛教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故选D项。
4.某学习小组开展“古代中外文物鉴赏”项目式学习。以下文物被列入古希腊时期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图片是《掷铁饼者》,它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它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它的作者是米隆,A项正确;B项是中国古代的文物司母戊鼎,排除B项;C项是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排除C项;D项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排除D项。故选A项。
5.“雅典的一切公职对所有公民开放,通过抽签选举产生(除将军外),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思想。”这段话说明( )
A.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比较发达 B.雅典文明热衷于殖民主义扩张
C.雅典文明属于大河文明 D.雅典城邦商业发达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雅典的一切公职对所有公民开放,通过抽签选举产生(除将军外),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思想”可知,公职对所有公民开放、通过抽签选举产生公职人员、以及公民轮番而治的思想,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这表明雅典城邦在民主政治方面比较发达,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雅典的殖民主义扩张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雅典位于希腊半岛,属于海洋文明,而非大河文明,排除C项;雅典的商业确实相对发达,但题干中的信息并未直接涉及商业活动,排除D项。故选A项。
6.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内,欧洲人盛开出夺目的鲜花”。黑格尔所说的“精神”指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雅典民主政治 D.《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被称为“欧洲文明的摇篮”,特别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现在很多民主原则,都是源于石希腊的民主政治。因此黑格尔说的“精神”是指雅典民主政治,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颁布罗马共和国时期,与古希腊无关,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与古希腊无关,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帝国的成就,与古希腊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1世纪起,有一种宗教信仰“救世主”耶稣,宣传“忍受苦难、死后升人天堂”,深得犹太人的支持,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其定为国教。这说明( )
A.佛教经海路传播到欧洲各地 B.犹太人痛恨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罗马帝国促进基督教的传播 D.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起源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1世纪起,有一种宗教信仰‘救世主’耶稣,宣传‘忍受苦难、死后升人天堂’,深得犹太人的支持,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其定为国教”及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认可并推广这种宗教信仰,并通过皇帝定国教的方式促进其传播。C项正确;材料是指基督教的传播,排除A项;公元1世纪罗马处于帝国时期,犹太人痛恨罗马帝国,排除B项;罗马帝国瓦解后,法兰克王国接受的基督教,而材料是反映罗马帝国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8.下面是某同学搜集到的一组漫画。这组漫画能够帮助他了解( )
A.西欧庄园生活 B.中世纪的城市
C.早期奴隶贸易 D.中世纪的大学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封建领主的堡垒”“农奴的茅舍”“耕田的农奴”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封建领主的堡垒”,这表明存在着封建领主的统治。第二幅图“农奴的茅舍”,说明有农奴这一阶层。第三幅图 “耕田的农奴”,进一步体现了农奴从事农业劳动的情景。综合这三幅图所展现的元素,如封建领主、农奴以及农业生产等,这些特征都符合西欧庄园的特点,A项正确;中世纪的城市主要是以商业和手工业为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早期奴隶贸易主要涉及奴隶的买卖和运输,排除C项;中世纪的大学则是教育和学术的场所,排除D项。故选A项。
9.中世纪,一位公爵因为欠了意大利银行家的巨额高利贷,于是找商人们帮他摆脱困境。作为345英镑的交换,这位公爵给市民商人们一个书面许诺(一份“特许状”):市民可以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城市。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世纪,一位公爵因为欠了意大利银行家的巨额高利贷,于是找商人们帮他摆脱困境。作为345英镑的交换,这位公爵给市民商人们一个书面许诺(一份‘特许状’):市民可以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城市”和所学知识可知,用英镑作为交换,市民可以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城市,体现了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金钱赎买,A项正确;武力斗争指的是通过军事力量、暴力手段进行的对抗和冲突行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政治协商是指不同的政治主体(如政党、团体、阶层等)就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务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制定法律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创制、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10.大学获得特权开始于1158年(一说为1155年)。这一年,腓特烈一世接受博洛尼亚大学部分师生的请求,颁布了《完全居住法》。他授予到博洛尼亚学习的学生具有在城市中居住和自由活动的权利。这说明大学( )
A.课程设置丰富 B.学生来源广泛 C.发展获贵族支持 D.人文教育兴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腓特烈一世接受博洛尼亚大学部分师生的请求,颁布了《完全居住法》。他授予到博洛尼亚学习的学生具有在城市中居住和自由活动的权利”可知,“授予到博洛尼亚学习的学生具有在城市中居住和自由活动的权利”反映大学获得了特权,腓特烈一世是贵族,他授予到博洛尼亚学习的学生具有在城市中居住和自由活动的权利,有利于大学的发展,说明大学发展获贵族支持,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大学发展获贵族支持,“课程设置丰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学生来源的有关情况,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反映大学发展获贵族支持,材料中没有提及人文教育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1.把握历史发展进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⑤处应填写的是( )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⑤395-145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D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是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对应②,排除A项;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395年,对应③,排除B项;西罗马帝国所处的时间是395—476年,对应④,排除C项。故选D项。
12.拜占庭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从根本上维护奴隶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学习雅典民主政治 D.否定《十二铜表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 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B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不 是维护奴隶利益,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它不是学习雅典民主政治,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它并没有否定《十二铜表法》,排除D项。故选B项。
13.“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这体现了日本( )
A.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企图征服外部世界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借鉴吸收外来文明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这体现了日本借鉴吸收外来文明,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借鉴中华文明,没有涉及发展科学技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借鉴中华文明,没有涉及对外部世界的征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日本开放的文化政策,而不是闭关锁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4.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
1.阿拉伯数字
2.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
3.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
4.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
A.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阿拉伯人不仅传播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到欧洲,还促进了印度农产品和古希腊文化的传播,充分体现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D项正确;阿拉伯人在东西方贸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他们开创了贸易通道,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独具特色,但题目中并未直接强调这一点,而是更侧重于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直接提及阿拉伯人推动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具体事迹,排除C项。故选D项。
15.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早期的资产阶级包括( )
①大手工业作坊主②富裕农民 ③商人 ④银行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大手工业作坊主:这些人是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者,他们通过雇佣工人、扩大生产规模来积累财富。由于他们直接参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因此是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个选项是正确的。②富裕农民:虽然这些农民在经济上相对富裕,但他们主要依赖土地为生,并没有直接参与工商业活动。因此,他们并不属于资产阶级,而是仍然属于农民阶层的一个特殊群体。所以,这个选项是错误的。③商人:商人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的群体,他们通过买卖商品来赚取利润。由于他们直接参与商品流通,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他们无疑是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个选项是正确的。④银行家:银行家是金融业的重要人物,他们通过经营银行业务(如存贷款、汇兑等)来获取利润。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银行家也因此成为资产阶级中的重要一员。所以,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在代表作《哀悼基督》里,突出表现人的不同悲伤程度,与传统宗教画的刻板形象迥然不同。这主要是由于( )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
C.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D.宗教神学衰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在代表作《哀悼基督》里,突出表现人的不同悲伤程度,与传统宗教画的刻板形象迥然不同”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意大利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乔托在绘画中突出人的不同悲伤程度,体现了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领域的表现,C项正确;14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尚未确立,一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确立,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题干中14世纪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14世纪宗教神学虽受到一定冲击,但远未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
17.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开启寻找亚洲的远洋航行,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上述文字构成了( )
A.历史史实 B.历史观点 C.历史解释 D.历史评价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阐述了麦哲伦航行的历程,是一段历史事实,故为历史史实,A项正确;历史观点应为一种看法,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B项;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材料并没有对麦哲伦航行做出历史解释,排除C项;历史评价是对一件历史史实的评价叙述,材料并没有对麦哲伦航行进行评价,排除D项。故选A项。
1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下图所示的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
C.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 D.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直接可以看出”,图中的信息“新世界的玉米、番薯、番茄、花生等物品传到旧世界”,“旧世界的小麦、柠檬、马、牛等物品传到新世界”表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D项正确;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题干图中不能直接看出,排除AB项;题干只体现了新世界与旧世界之间的联系加强,并未直接展示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行为,排除C项。故选D项。
19.造成下表中“离港商船吨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英国海关记录离港商船吨位数(单位:万吨)
时间 1700年 1714年 1737年 1751年 1774年 1783年
离港商船吨位数 32 44 50 52.5 84 96
A.欧洲文化的传播 B.殖民地的斗争 C.海外市场的扩大 D.工业革命的完成
【答案】C
【解析】由表中的时间可知,时间属于18世纪,英国离港商船吨位数的不断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叶,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从而拥有广大的海外市场,促进英国经济发展,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反映的的是英国海上贸易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大,C项正确;材料反映“离港商船吨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未能体现欧洲文化外传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离港商船吨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不能体现殖民地反抗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离港商船吨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材料没有反映工业革命的完成,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0.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在议会中仍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到1832年,国王能够实际影响议会的权力只剩下了增封贵族这一项,且还是在“首相的建议之下”。这说明( )
A.英国政治和法律传统影响深远 B.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C.资产阶级开始在英国确立统治 D.首相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答案】B
【解析】据题干“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在议会中仍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到1832年,国王能够实际影响议会的权力只剩下了增封贵族这一项,且还是在‘首相的建议之下’”和所学知识可知,国王逐渐的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B项正确;题干所述材料只是提到了国王的权力的变化,这不属于英国的传统范畴,排除A项;资产阶级开始在英国确立统治的标志是《权利法案》,而材料所述的内容是国王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题干所述材料只是提到国王的权力在“首相的建议之下”,并没有明确的指出首相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排除D项。故选B项。
21.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众多坎坷。下图是美国某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F1是法国大革命
B.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图中b处是萨拉托加战役
D.图中c处是《独立宣言》发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殖民统治是美国发展的主要阻力,它限制了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情绪,最终导致了独立战争的爆发,因此,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殖民统治,B项正确;美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并非法国大革命,而是其内部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变革,特别是独立战争后的国家建设。法国大革命虽然对美国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排除A项;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这次战役开始于1777年,所以图中b处是萨拉托加战役说法错误,排除C项;《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与C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2.“他对法国15年的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民族主义反应并最终导致他的垮台。”这表明“他”垮台的原因是( )
A.法国大革命高潮的结束 B.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C.《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D.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民族主义反应并最终导致他的垮台”可知,拿破仑的远征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促进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最终导致拿破仑统治的垮台,B项正确;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巩固了拿破仑的统治,且题干未涉及《拿破仑法典》,排除C项;题干反映拿破仑的统治激起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未涉及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23.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任何人不应为其意见甚至其宗教观点而遭到干涉,只要它们的表达没有扰乱法律所建立的公共秩序。”据此可知,宣言(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体现人权和自由原则
C.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D.承认妇女的政治权利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宣言中提到 “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任何人不应为其意见甚至其宗教观点而遭到干涉,只要它们的表达没有扰乱法律所建立的公共秩序”,这充分表明了人们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享有行为的自由以及表达意见和宗教观点的自由,很好地体现了人权和自由原则,B项正确;在《人权宣言》中,并没有明确提及确立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形式,排除A项;题干中的内容主要强调的是行为和意见表达的自由,并未着重阐述对私有财产的严格保护,排除C项;题中所给的信息根本没有涉及到妇女政治权利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叙述:拿破仑在农民眼中不是个人物,而是一个纲领。他们举着旗帜,奏着音乐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皇帝万岁。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制。此材料说明当时法国人民受到什么思想影响( )
A.文艺复兴 B.君权神授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拿破仑在农民眼中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纲领。他们举着旗帜,奏着音乐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皇帝万岁。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和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他们宣传自由和平等,反对专制,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C项正确;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排除A项;君权神授是古代君主专制思想理论,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思想诞生于184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5.第一国际成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主要是指(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无产阶级由自发斗争转变为自觉斗争
C.国际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统一的组织领导 D.无产阶级开始为自己的政治利益进行斗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的产物,它是直接领导各国的工人运动,因此,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项正确;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开始为自己的政治利益进行斗争开始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排除AD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由自发斗争转变为自觉斗争,排除B项。故选C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一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
(1)材料一中涉及到了哪些亚洲文明古国,写出其各自的文明成果(各一例)?(2分)由材料可知它们共同的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 (1分)
材料二 古代世界有游牧与农耕两大民族,彼此之间冲突不断,例如罗马帝国、两汉王朝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罗马的对策是在抵御北方侵略者的同时,发动战争加强对地中海地区的侵略,但此举的结局是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两汉王朝则不然,面对威胁,一方面战争;另一方面本着“和为贵”的理念与传统的“合纵连横”策略,积极从外部世界寻找同盟者。
——摘编自张象《论古丝绸之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2)历史上西罗马帝国和两汉王朝分别受到哪个游牧民族的骚扰?(2分)依据材料二指出,汉王朝面对威胁采取的与罗马帝国不同的对策及其具体史实。 (2分)
材料三: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屯军东征,历经10年征战,灭亡波斯帝国,占领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从7世纪开始,阿拉伯帝国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攻克埃及,占领西班牙……至8世纪中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摘编自《世界历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两个帝国在建立方式和疆域范围上的共同点,(1分)并列举出另外两个符合该疆域特征的国家。(2分)
材料四: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在6、7世纪之交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隋朝的统一稳定,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稳定的政局使拜占庭出现了“百业俱兴,商家云集”的繁荣景象。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发展都有赖于发达的交通。隋朝短短30多年,对中国的交通状况做出了很大改善,而拜占庭的交通设施为帝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摘编自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
(4)依据材料四,归纳隋朝和拜占庭帝国经济繁荣的共同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隋朝改善交通的一例具体史实。(1分)
材料五:他在中国被誉为“万世师表”,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校育,希望“仁爱”使人向善,崇尚德治。……他在希腊被誉为“众师之师”,提出“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摘编自《历史》必修3
(5)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的两位教育先贤; (2分)并写出他们各自的教育思想或做法。(2分)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认识。(1分)
【答案】(1)文明古国: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2分)
地理环境特征:都地处大河流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1分)
(2)分别受到:日耳曼人和匈奴的骚扰。(2分)
对策和史实:和亲,例如汉初实行“和亲”政策;寻找同盟者,例如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并未实现结盟)。(2分)
(3)共同点:都通过战争的方式;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1分)
列举: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等。(2分)
(4)共同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注重交通设施建设等。(1分)
史实:开凿大运河。(1分)
(5)教育先贤:孔子;苏格拉底。(2分)
教育思想或做法:孔子提出“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德育为先”以及“ 知行合一”;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强调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并通过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知识。(2分)
(6)认识:我们要保护文明的多样性;各个文明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处等。(1分)
【解析】(1)文明古国:根据材料一“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可得出,古巴比伦文明;根据材料一“印度河一恒河”可得出,古印度文明;根据材料一“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可得出,古代中国文明。
地理环境特征:根据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一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可得出,这些文明古国都地处大河流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2)分别受到:根据材料二“如罗马帝国、两汉王朝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并结合所学西罗马帝国和汉朝北方的匈奴问题可得出,西罗马帝国和两汉王朝分别受到日耳曼人和匈奴的骚扰。
对策和史实:根据材料二“另一方面本着‘和为贵’的理念与传统的‘合纵连横’策略,积极从外部世界寻找同盟者”可得出,与西罗马帝国不同的对策是和亲和寻找同盟者,其中和亲,例如汉初实行“和亲”政策;寻找同盟者,例如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并未实现结盟)。
(3)共同点:根据材料三“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屯军东征”和“从7世纪开始,阿拉伯帝国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可得出,都通过战争的方式;根据材料三“占领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和“至8世纪中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可得出。这两个帝国都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列举:结合所学古代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可举例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等。
(4)共同原因:根据材料四“隋朝的统一稳定”和“而稳定的政局使拜占庭出现了‘百业俱兴,商家云集”的繁荣景象’可得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根据材料四“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发展都有赖于发达的交通”可得出,注重交通设施建设等。
史实:结合所学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知识可知,为了改善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
(5)教育先贤:根据材料五“他在中国被誉为‘万世师表’”可得出,是指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根据材料五“他在希腊被誉为‘众师之师’,提出‘人应该认识你自己’”可得出,是古希腊三贤之一的苏格拉底。
教育思想或做法:结合所学孔子的教育思想可知,孔子提出“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德育为先”以及“ 知行合一”;结合所学苏格拉底的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强调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并通过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知识。
(6)认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保护文明多样性、各文明之间应该尊重和平等相处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我们要保护文明的多样性;各个文明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处等。
27.民主法治建设和制度建构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这部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如下图),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者要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1)材料一中所述的这部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哪个文明古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2分) 结合材料回答,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2分)
材料二:他曾经在阵亡将士葬礼上骄傲地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 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希腊雅典城邦因此被人们称为是欧洲的“精神家园”。
材料三: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 第三次以法律,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2)材料二中的“他”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他指的是谁?(2分)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地中海孕育的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分)
材料四:《罗马民法大全》
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役的地位。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地位:它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3)材料四是小茗同学的课堂笔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民法大全》促进历史上哪个帝国进入黄金时代?(2分)为这部法典的编纂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是谁?编撰此法典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1)古巴比例。(2分)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 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分)
(2)伯里克利。(2分)希腊的民主政治,罗马的法律。(2分)
(3)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2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2分)
【解析】(1)文明古国:根据材料一可知,这是《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评价:根据材料一“这部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如下图),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可得出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 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人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主要贡献:根据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可得出古希腊文明对后世最大的贡献是民主政治;根据材料三“第三次以法律,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可得出古罗马对后世最大的贡献是法律。
(3)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逐渐编纂成了《罗马民法大全》。
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28.多元化是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各个阶层对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原因。(2分)
【答案】(1)规模小;拥有自治权和政治力量。(2分)
(2)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或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等。(2分)
(3)表现: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个性的独立和自由;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2分任意两点即可)原因:意大利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对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不满;意大利古典文化遗存丰厚。(2分)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可得出相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城市,西欧城市规模小;根据材料一“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可得出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2)特点:根据材料二“各个阶层对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西欧的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权利与义务交织(或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根据材料二“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封君和封臣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维系与封臣的关系。
(3)表现:根据材料三“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根据材料三“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在提倡人文主义;根据材料三“人成了精神的个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在强调个性的独立和自由;根据材料三“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在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开始可从经济、阶级、文化的角度进行论述,如:意大利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对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不满;意大利古典文化遗存丰厚。
29.某校九年级(5)班同学以“大国崛起——英国篇章”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3分)
【连为一体】
材料一 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贸易的发展,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蓬勃发展。……廉价金银的大量流入使欧洲人把至少1/5的金银用于装饰,生产金银质的花边、布料、刺绣品、首饰,金银加工业也得到发展。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图A 哥伦布新大陆画像
(1)材料一中图A所示人物获得哪一国家王室支持进行航海活动?(1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地理大发现”产生的影响。(2分)
【创新发展】
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图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依据图B所示内容,写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分)材料二中国王“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说明英国形成了哪一政治体制?(1分)
【腾飞称霸】
材料三 手工工场的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再也无法满足日益扩大和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要求……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思想已逐渐摆脱了神学迷信的桎梏。到了17世纪,理性思想原则逐渐取代了盲目信仰为基础的思想原则,科学发明一一出现。到17世纪末以后,英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又为科学思想的发展,技术的创造发明奠定了适宜的土壤,生产技术上的发明就不断涌现了出来。这时就发生了工业革命。
——摘编自许海山《欧洲历史》
图C
(3)写出图C所示机器的名称。(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19世纪,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依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分)
材料四 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但是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大量聚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
(4)依据材料四,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2分)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认识。(2分)
【答案】(1)国家:西班牙。(1分)
影响: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和联系;等等。(2分)
(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特点:长期性、反复性、曲折性、妥协性。(1分)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1分)
(3)名称:珍妮机(珍妮纺纱机)。(1分)
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1分)
原因:国内外市场的扩大;自然科学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等等。(1分)
(4)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人口;带来城市环境恶化问题;等等。(2分)
认识:一个国家的改革需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大国崛起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有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大国的崛起是在不断斗争中实现的;大国的崛起离不开思想、制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等等。(2分)
【解析】(1)国家:根据材料“哥伦布新大陆画像”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在1492年至1504年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进行四次横跨大西洋的航行,发现美洲新大陆。
影响:根据材料““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贸易的发展,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蓬勃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和联系;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根本原因:根据材料“1639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点:根据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长期性、反复性、曲折性、妥协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一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体现了长期性;在革命过程中,英国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斗争的反复,如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到再次推翻了封建统治,体现了反复性;在革命过程中,英国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斗争的反复,如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就是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反复,它表明封建势力并未轻易放弃对政权的控制,体现了曲折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后期,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封建势力进行了妥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从而实现了权力在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妥协性。
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国王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君主作为国家元首的地位,又赋予了议会更多的权力,从而实现了权力在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平衡。
(3)名称: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C是珍妮机(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19世纪,生产组织形式由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原因:根据材料“手工工场的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再也无法满足日益扩大和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要”可知,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是英国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根据材料“到了17世纪,理性思想原则逐渐取代了盲目信仰为基础的思想原则,科学发明一一出现”可知,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是英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到17世纪末以后,英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又为科学思想的发展,技术的创造发明奠定了适宜的土壤,生产技术上的发明就不断涌现了出来”可知,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影响:根据材料“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可知,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大量聚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新型工业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人口;带来城市环境恶化问题;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认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一个国家的改革需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大国崛起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有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大国的崛起是在不断斗争中实现的;大国的崛起离不开思想、制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黄金分割点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的分割,早在古埃及的建筑中,就用到了类似的知识,下面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帕特农神庙 B.大竞技场 C.金字塔 D.巴黎圣母院
2.下表为世界上主要的农业文明类型及其发源地。这反映了农业起源( )
发源地 农业文明类型
西亚、北非 小麦文明
中国 稻米文明等
美洲 玉米文明
A.具有多元性特点 B.都发生在大河流域
C.由地理环境决定 D.齐头并进,相互交融
3.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下列与此文明直接相关的是( )
A.金字塔 B.甲骨文 C.佛教 D.《汉谟拉比法典》
4.某学习小组开展“古代中外文物鉴赏”项目式学习。以下文物被列入古希腊时期的是( )
A. B. C. D.
5.“雅典的一切公职对所有公民开放,通过抽签选举产生(除将军外),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思想。”这段话说明( )
A.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比较发达 B.雅典文明热衷于殖民主义扩张
C.雅典文明属于大河文明 D.雅典城邦商业发达
6.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内,欧洲人盛开出夺目的鲜花”。黑格尔所说的“精神”指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雅典民主政治 D.《罗马民法大全》
7.1世纪起,有一种宗教信仰“救世主”耶稣,宣传“忍受苦难、死后升人天堂”,深得犹太人的支持,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其定为国教。这说明( )
A.佛教经海路传播到欧洲各地 B.犹太人痛恨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罗马帝国促进基督教的传播 D.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起源发展
8.下面是某同学搜集到的一组漫画。这组漫画能够帮助他了解( )
A.西欧庄园生活 B.中世纪的城市
C.早期奴隶贸易 D.中世纪的大学
9.中世纪,一位公爵因为欠了意大利银行家的巨额高利贷,于是找商人们帮他摆脱困境。作为345英镑的交换,这位公爵给市民商人们一个书面许诺(一份“特许状”):市民可以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城市。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10.大学获得特权开始于1158年(一说为1155年)。这一年,腓特烈一世接受博洛尼亚大学部分师生的请求,颁布了《完全居住法》。他授予到博洛尼亚学习的学生具有在城市中居住和自由活动的权利。这说明大学( )
A.课程设置丰富 B.学生来源广泛 C.发展获贵族支持 D.人文教育兴盛
11.把握历史发展进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⑤处应填写的是( )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2.拜占庭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从根本上维护奴隶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学习雅典民主政治 D.否定《十二铜表法》
13.“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这体现了日本( )
A.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企图征服外部世界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借鉴吸收外来文明
14.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
1.阿拉伯数字
2.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
3.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
4.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
A.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5.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早期的资产阶级包括( )
①大手工业作坊主②富裕农民 ③商人 ④银行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在代表作《哀悼基督》里,突出表现人的不同悲伤程度,与传统宗教画的刻板形象迥然不同。这主要是由于( )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
C.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D.宗教神学衰落
17.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开启寻找亚洲的远洋航行,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上述文字构成了( )
A.历史史实 B.历史观点 C.历史解释 D.历史评价
1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下图所示的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
C.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 D.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19.造成下表中“离港商船吨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英国海关记录离港商船吨位数(单位:万吨)
时间 1700年 1714年 1737年 1751年 1774年 1783年
离港商船吨位数 32 44 50 52.5 84 96
A.欧洲文化的传播 B.殖民地的斗争 C.海外市场的扩大 D.工业革命的完成
20.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在议会中仍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到1832年,国王能够实际影响议会的权力只剩下了增封贵族这一项,且还是在“首相的建议之下”。这说明( )
A.英国政治和法律传统影响深远 B.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C.资产阶级开始在英国确立统治 D.首相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1.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众多坎坷。下图是美国某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F1是法国大革命
B.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图中b处是萨拉托加战役
D.图中c处是《独立宣言》发表
22.“他对法国15年的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民族主义反应并最终导致他的垮台。”这表明“他”垮台的原因是( )
A.法国大革命高潮的结束 B.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C.《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D.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23.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任何人不应为其意见甚至其宗教观点而遭到干涉,只要它们的表达没有扰乱法律所建立的公共秩序。”据此可知,宣言(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体现人权和自由原则
C.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D.承认妇女的政治权利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叙述:拿破仑在农民眼中不是个人物,而是一个纲领。他们举着旗帜,奏着音乐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皇帝万岁。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制。此材料说明当时法国人民受到什么思想影响( )
A.文艺复兴 B.君权神授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25.第一国际成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主要是指(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无产阶级由自发斗争转变为自觉斗争
C.国际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统一的组织领导 D.无产阶级开始为自己的政治利益进行斗争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一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
(1)材料一中涉及到了哪些亚洲文明古国,写出其各自的文明成果(各一例)?(2分)由材料可知它们共同的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 (1分)
材料二 古代世界有游牧与农耕两大民族,彼此之间冲突不断,例如罗马帝国、两汉王朝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罗马的对策是在抵御北方侵略者的同时,发动战争加强对地中海地区的侵略,但此举的结局是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两汉王朝则不然,面对威胁,一方面战争;另一方面本着“和为贵”的理念与传统的“合纵连横”策略,积极从外部世界寻找同盟者。
——摘编自张象《论古丝绸之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2)历史上西罗马帝国和两汉王朝分别受到哪个游牧民族的骚扰?(2分)依据材料二指出,汉王朝面对威胁采取的与罗马帝国不同的对策及其具体史实。 (2分)
材料三: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屯军东征,历经10年征战,灭亡波斯帝国,占领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从7世纪开始,阿拉伯帝国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攻克埃及,占领西班牙……至8世纪中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摘编自《世界历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两个帝国在建立方式和疆域范围上的共同点,(1分)并列举出另外两个符合该疆域特征的国家。(2分)
材料四: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在6、7世纪之交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隋朝的统一稳定,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稳定的政局使拜占庭出现了“百业俱兴,商家云集”的繁荣景象。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发展都有赖于发达的交通。隋朝短短30多年,对中国的交通状况做出了很大改善,而拜占庭的交通设施为帝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摘编自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
(4)依据材料四,归纳隋朝和拜占庭帝国经济繁荣的共同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隋朝改善交通的一例具体史实。(1分)
材料五:他在中国被誉为“万世师表”,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校育,希望“仁爱”使人向善,崇尚德治。……他在希腊被誉为“众师之师”,提出“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摘编自《历史》必修3
(5)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的两位教育先贤; (2分)并写出他们各自的教育思想或做法。(2分)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认识。(1分)
27.民主法治建设和制度建构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这部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如下图),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者要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1)材料一中所述的这部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哪个文明古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2分) 结合材料回答,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2分)
材料二:他曾经在阵亡将士葬礼上骄傲地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 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希腊雅典城邦因此被人们称为是欧洲的“精神家园”。
材料三: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 第三次以法律,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2)材料二中的“他”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他指的是谁?(2分)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地中海孕育的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分)
材料四:《罗马民法大全》
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役的地位。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地位:它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3)材料四是小茗同学的课堂笔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民法大全》促进历史上哪个帝国进入黄金时代?(2分)为这部法典的编纂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是谁?编撰此法典的目的是什么?(2分)
28.多元化是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各个阶层对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原因。(2分)
29.某校九年级(5)班同学以“大国崛起——英国篇章”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3分)
【连为一体】
材料一 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贸易的发展,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蓬勃发展。……廉价金银的大量流入使欧洲人把至少1/5的金银用于装饰,生产金银质的花边、布料、刺绣品、首饰,金银加工业也得到发展。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图A 哥伦布新大陆画像
(1)材料一中图A所示人物获得哪一国家王室支持进行航海活动?(1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地理大发现”产生的影响。(2分)
【创新发展】
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图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依据图B所示内容,写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分)材料二中国王“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说明英国形成了哪一政治体制?(1分)
【腾飞称霸】
材料三 手工工场的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再也无法满足日益扩大和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要求……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思想已逐渐摆脱了神学迷信的桎梏。到了17世纪,理性思想原则逐渐取代了盲目信仰为基础的思想原则,科学发明一一出现。到17世纪末以后,英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又为科学思想的发展,技术的创造发明奠定了适宜的土壤,生产技术上的发明就不断涌现了出来。这时就发生了工业革命。
——摘编自许海山《欧洲历史》
图C
(3)写出图C所示机器的名称。(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19世纪,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依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分)
材料四 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但是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大量聚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
(4)依据材料四,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2分)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认识。(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