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24-2025高二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题(答案)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学习效果调查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选修)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以先人的姓或名为姓氏的现象较多,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这一现象反应了当时
A.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B.分封制度决定后代姓氏
C.权力下移至卿大夫 D.儒家孝道思想开始形成
2.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朝代 分等标准
汉 “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
唐 “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明 缴纳钱粮的数额
清 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疲(赋税拖欠)、难(命盗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派能力强的官员管理
A.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 B.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
C.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密 D.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
3.在研究“西方国家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中,某同学搜集到以下资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公民大会解决一切有关战与和的问题,并且选举长老议事会成员和监察官。 国王和长老议事会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或废除议案”,但人民必须有表决权。 5名监察官全部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并代表全体公民行使监察权和民事审判权,对国王实施监督权。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4.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5.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在等级君主制下的三级会议
A.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体现了国王与教会的对立
C.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D.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6.下图是一幅历史地图,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时间流变反映在具象的平面上。下列标题最为贴切的是
A.《民国初年形式上统一与实质分裂》 B.《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
C.《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状况》 D.《民国初年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历程》
7.陕甘宁边区在第二次普选时,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代表严格控制在三分之一,
创造条件让其它党派、阶层等当选,使他们得到参政议政的充分权利。这个举措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B.巩固了代表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
C.扩大了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下表是两则取自《商君书》的材料。这反映了当时秦国
《画策》 “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父,皆曰:‘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
《赏刑》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 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 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9.明堂起源于西周,是对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汉武帝曾复原明堂,此后长期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仿汉制修建明堂,并亲赴祭祖。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此举意在
A.彰显北魏政权的合法性 B.加大汉化改革的力度
C.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 D.缓和阶级与民族矛盾
10.明初地方官的考核内容为“六事”,即学校、田野、户口、赋役、讼狱、盗贼,地方官也围绕“六事”施政。宣德开始,赋税征收未完,不能进入考满程序,地方官的行政重心转移到“钱粮”一事上。材料表明
A.考核制度深刻影响地方管理 B.明朝后期财政压力与日俱增
C.明朝官吏考核制度逐渐完善 D.中央集权加强制约地方发展
11.清朝在地方设总督和巡抚,总督偏重于总制军事,包括领兵权、指挥权和筹措军粮,巡抚主管抚循地方考察官吏、提督军务,总督与巡抚多同驻一城,明清推行“督抚同城”的主要目的是
A.明确地方行政区划 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强化相互牵制监督 D.简化地方行政层级
12.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进行文官改革:撤销文官部,将文官管理纳入内阁和财政部;裁撤冗员,用合同制取代终身制,限制文官工资增长幅度;加强对高级文官的控制。这些措施
A.维护了文官常任原则 B.不利于走出经济滞胀
C.利于政府的廉洁高效 D.保证了文官政治中立
13.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1978年《文官制度改革法》提出保护文官免受专横行为或个人好恶之害,不因进行合理的揭发而遭受打击报复。这些规定
A.利于政府工作的持续稳定 B.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C.保证公务人员的廉洁公正 D.削弱了政党政治的影响力
14.如表为科举制度废除后士人身份转换情况。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序号 转换后的身份
甲 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或政治精英。
乙 转而经商,投身实业。……
丙 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推动清末地方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
丁 加入会党或投身于革命军事活动。
A.适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B.培养了大量留学归国精英
C.由革命自治运动推动而达成 D.为士人提供更多发展途径
15.从中央组织部出台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实施细则印发到2019年3月18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诫勉11.9万人次。这体现了党的
A.严惩腐败原则 B.甄别审查机制
C.党管干部原则 D.干部任用改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合计55分。
16.(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没有哪个民族比雅典更重视自由演说,希腊文明与演说自由密切相关。在雅典,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演说家通过自己的雄排才能,宣扬民主、自由,赢得多数人民的支持,完成自己民主改革的使命。由于雅典公民大会议事时留给演说家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能够在公民大会上演说的演说家也只能是少数被人们信任的人。这些人往往成为城邦事务的实际领导者,利用人民的信任推行公民大会的决议。虽然演说家的出现往往招致反对派的不满,但他们作为城邦政治的孪生物,却能够积极维护公民的权利,捍卫城邦的政治地位,并使雅典公民大会一直对寡头政治取向心存警惕。
——摘编自杨巨平、王志超《试论演说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互动》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领袖往往也是军事将领,雅典将军普遍参与政治活动。公元前4世纪时期,将军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趋减弱,公民大会受到演说家的控制,演说家成为政治上的活跃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伯里克利是雅典将军参政向演说家参政的转折点,在伯里克利之后,雅典将军与演说家在政治上逐渐分离,演说家与将军区分十分明显。演说家的出现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演说家是雅典民主政治始终都存在的传统。公元前5世纪后期以及公元前4世纪的战争,虽然给雅典将军提供了展示军事实力的舞台,但长期的海外作战,也割断了将军与政治的关系,雅典政治领袖逐渐由将军向演说家转变。
——摘编自晏绍祥、张岩《“沉默的”将军:古典时期雅典将军参政情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演说家对城邦政治发展的贡献。(5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政治领袖身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统一国家形成后,中央设有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下设御史中丞及各类御史专掌监察。在地方上,由秦以来的御史监郡制,逐渐过渡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巡视监察。东汉,御史大夫不再是监察官,御史中丞掌管的御史台成为专门监察机构。从御史大夫到御史台,从御史监郡到剌史巡视,这是秦汉监察制度在向组织独立化、机构化演变。特别是西汉开始,地方监察与行政不再合署办公,是监察脱离行政干预的标志。但是,这时的监察组织仍有很强的依附性,职能交叉明显。例如,西汉御史大夫府与丞相府在职能上还有重叠,东汉御史台隶属于少府,少府属于皇帝的私人机构,其依附性又十分明显。
——摘编自卜宪群著《谈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唐朝建立了稳定的一台三院制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台长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台院,主要职掌纠弹中央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和推鞠由皇帝制敕交付的案件。殿院,职掌朝会时百官仪态行止、言行队列,以维护朝仪的秩序和尊严,并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内外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察院,设监负责巡按地方,纠视刑狱,并监察百官和在京的所有中央机关的工作和簿案。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监察体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到唐朝监察体系的变化,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作用及局限。(8分)
18.(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应考的有许多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早已懂得许多政治掌故。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农村子弟,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杆格。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真实考试成绩。如是则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得不到真才。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来必即或任用,因而仍多经各衙门长官辟署,借此对政事先有一番实习。宋代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要及第即得美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借鉴了此制度,而我们却吐弃了。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13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案》,标志民国考试制度建立。1916年6月成立文官高等试典委员会,举行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规定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在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教育部指定的国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习3年以上,具有毕业文凭者才能考试。考试分4次,并规定:凡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具有相当资格者,可免甄录试。初试合格者,送官署学习两年后可直接参加下次大试。大试和口试及格,依《文官任用法》任用。这次考试因袁世凯暴毙,政局混乱,许多人没有被任用。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考试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5分)
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表: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材料二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比如:德国菜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他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等著《外国高等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哪些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3)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学习调查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选修)(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B B C B A D A A C C A A C
二、非选择题:
16、(1)贡献:①宣扬民主、自由政治理念;②推行并实施公民大会决议;③维护公民权利;④捍卫城邦政治;⑤抑制雅典寡头政治倾向的出现。(5分)
(2)变化:由将军逐渐演变为演说家。(2分)
原因:①雅典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②演说家得到人们的信任;③演说家符合民主政治的传统要求;④长期海外作战割断了将军与政治的关系。(4分)
17、(1)特点:中央和地方监察体系分开;监察向独立化、机构化演变;监察权逐步脱离行政干预;监察对政府机构有依附性,独立性有限;监察官员位卑权重。(任答3点6分)
(2)变化:从御史台到一台三院,御史台内部结构和分工更细致。(2分)
作用: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察,防止贪污腐败;严格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任答2点即可)
局限: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附于皇权,基本出发点是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统治。(2分,任意1点即可,若答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割裂影响行政效率;在本质上依然是人治等,同样给分)
18、(1)变化:参加考试的平民子弟比重加大;实行糊名制,选拔人才仅参考考试成绩;官员任用权由中央政府掌握;考试合格即可入仕。(4分)
影响: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对防止徇私舞弊、促进考试公平起了一定的作用;
官员任用选拔权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仅凭一次考试成绩任用中央官员,存在弊端。(8分)
(2)特点: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考试制度;限定考试人员资格;具有近代化特征;成立专门的考试机构;考试形式具有多样性。(5分)
19、(1)特点:科目设置全面;西学课程设置逐渐增多;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每点2分,共6分,答出3点即可)
(2)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每点1分,共2分)
影响:①促进德国科技高度发展;②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众多的发明创造;促进德国工业的发展;④推动德国快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每点1分,共3分)
(3)认识:教育变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培养人才,要加快社会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等。(每点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24-2025高二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