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原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____________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表现:它们竞相奉行____________、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大战的酝酿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表现
英德 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法德 ________________等领土争端;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德俄 贸易摩擦,关系不断恶化
奥匈帝国与俄国 争夺________________,使其成为欧洲“火药桶”
(3)两大军事集团
目的 重新瓜分____________,争夺世界霸权
表现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___________”,英国、法国、俄国组成“____________”
影响 竞相____________,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____________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3.一战的爆发
(1)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________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2)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____________的帝国主义之战。
阅读教材P85“史料阅读”:材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怎样的舆论导向?
试答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亦称“垄断资本主义”或“现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依靠资本输出,让其他国家劳动,从中获取利润。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最终帝国主义形成。
2.图解历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易错提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协约国与同盟国在殖民地争夺上的矛盾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促成因素,不是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4.图解历史——一战的爆发
学习任务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条战线
(1)表现
西线 英法军队 ________
东线 德奥联军 ________
南线 ________ 俄军、塞尔维亚军队
(2)影响:是双方____________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2.战争进程
阶段 时间 战事 结果
第一阶段 1914年 马恩河战役等;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德军“________”破产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______海战 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美、中等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德国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的失败而结束
阅读教材P87“历史纵横”:中国为什么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目的最终是否实现?
试答
助学助考
1.图解历史——一战的三条战线
2.概念阐释——闪电战
施里芬是闪电战计划的初步提出者,他认为,在战场上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的做法可以迅速打击敌人,施里芬计划的提出使得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迅速攻入法国。
学习任务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含义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____________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内容 ________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民族独立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军备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问题 ①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②列强同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影响 形成一战后新的国际格局,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2.国际联盟
性质 国联是第一个由____________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评价 ①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②国联形成决议的“____________”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③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一战的影响
(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________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开始改变以________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____________、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助学助考
1.知识拓展——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2.图解历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概念阐释——委任统治制度
委任统治制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谋求国际化地解决殖民地统治问题,即在国际联盟监管下、按照国际法貌似公正地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的国际冲突,这是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殖民统治的一种新形式。
重点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任务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
英国 14 3 350 39 350
沙俄 2.6 1 740 3 320
法国 6 1 060 6 235
德国 16 290 1 307
日本 1 30 1 920
美国 38 30 970
【研讨交流】 阅读史料,表格的数据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历史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成果展示】
任务2 一战的性质及影响
史料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编自[日]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人们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成果展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军事原因 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意识形态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物质基础 科技进步成果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和生产力的发展,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2)条件
客观条件 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现实条件 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影响整个世界
主题二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任务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史料一 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英法不得不同意以“十四点”为和谈的基础。但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几乎每条都被违背、被歪曲,或被忽视。他们排斥了俄国,愚弄了美国,苛刻地惩罚了德国,构建了一个异常拙劣的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从精神到内容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即使与一个世纪以前拿破仑战争后的对法和约相比,和当时列强构建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克里孟梭一流的欧洲政治家也显得确实是太退化和堕落了。……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不仅吞并了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继而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二战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宋晓东《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阴谋
——谈慕尼黑事件的历史根源》
史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该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休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摘编自《世界通史》
【研讨交流】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并举例说明。
【成果展示】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成果展示】
任务2 国际联盟
史料 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但是,国际联盟是作为由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条约的组成部分而建立的,带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和弱点。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
【成果展示】
1.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2)进步性: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世界走向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3)局限性: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而且它自身隐藏着许多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将走向瓦解。
2.全面认识国际联盟的建立
从出发点看 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从进步性看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战运动的兴起
从局限性看 一方面,美国始终不是它的成员,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国联沦为了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无法制止侵略和战争
速检速测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85“史料阅读”改编)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这揭示了一战爆发的根源是( )
A.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争斗
B.英德之间商业竞争
C.媒体和舆论推波助澜鼓吹战争
D.小冲突的积累酝酿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85“史料阅读”改编)一战前,列宁曾说:“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下列关于一战的观点与列宁上述认识相近的是( )
A.“垄断资本的形成,孕育着世界性战争”
B.“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协约国为消灭种种黑暗主义、发展种种光明主义而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87“历史纵横”改编)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兵”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是( )
A.缓解国内北洋军阀的统治危机
B.提高中国劳工地位
C.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D.支持英法盟友作战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89“学思之窗”改编)“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集体安全 B.机会均等
C.委任统治 D.全体一致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90“问题探究”改编)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这说明( )
A.战后新秩序体现了强权政治特征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逐渐削弱
C.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D.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6.(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90“学习拓展”改编)以下摘录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这在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
① 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② 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③ ……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④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A.取消英、法等大国战前分赃密约,要求公开平等
B.争夺世界市场,重新分割殖民地,夺取世界霸权
C.打破英国海上垄断,同英国共同控制海洋霸权
D.打破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传统势力范围和关税壁垒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前·预习案
学习任务一
1.(1)垄断组织 (2)殖民扩张 2.(1)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阿尔萨斯—洛林 巴尔干半岛 (3)殖民地 同盟国 协约国 扩军备战 (4)萨拉热窝 3.(1)德国 (2)世界霸权
★微思考 英国舆论界要求用战争手段防止德国竞争。
学习任务二
1.(1)德军 俄军 奥军 (2)综合国力 2.速决战 日德兰 同盟国
★微思考 为了在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中国的这一要求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上实现了,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学习任务三
1.巴黎和会 制裁德国 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 2.主权国家 全体一致 3.(1)欧洲 (2)俄国十月革命 欧洲 (3)反对战争
课堂·研学案
主题一
任务1 现象:德国经济实力超过英法,而德国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和其经济实力不相称。
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任务2 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价值和意义。
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长,代价巨大,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主题二
任务1 (1)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对美国的愚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法国与德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英法排斥苏俄(联);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美等不顾中国反对,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转交给日本。
(2)影响:①《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利益,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最终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②《九国公约》中,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中国处于被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境地。
任务2 进步性:国际联盟是各国维护和平、努力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理念的实践;它在推进国际社会有序化、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所做的有益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局限性: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维护以英法为代表的战胜国的既得利益和它们所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因此国际联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速检速测
1.A [据材料可知,英德间的商业竞争,将会成为大战爆发的借口,实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世界的争斗,故选A项;C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一战爆发的根源,排除;B、D两项只是材料的表象,不是根源,排除。]
2.A [按照列宁的观点,在帝国主义阶段,“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但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会与先前的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些国家之间势必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并最终引发了一战,这与“垄断资本的形成,孕育着世界性战争”的内涵相一致,故选A项。]
3.C [中国通过华工参加一战,使中国成为了战胜国,主要是为了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故选C项;参加一战不能缓解国内北洋军阀的统治危机,排除A项;中国参战是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是提高中国劳工地位,排除B项;“支持英法盟友作战”不是主要意图,排除D项。]
4.C [根据材料“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可知帝国主义国家主张委任统治,故选C项。]
5.A [结合所学知识,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惩罚的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具有鲜明的霸权主义色彩,是英法维持欧洲霸权的重要工具,所以二人都认为凡尔赛体系具有不稳定性,故选A项;凡尔赛体系只是暂时平衡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潜在矛盾日益激化,排除B项;一战后世界的中心依然位于欧洲,二战结束后,世界的中心才转向美苏,排除C项;材料中二人的观点主要强调凡尔赛体系内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并未体现和平主义的诉求,排除D项。]
6.B [美国提出公海航行自由、消除贸易壁垒,本质上是想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争夺世界市场,进而称霸世界,故选B项;美国要求公开公平,实际上是为了与英法等国争夺霸权,排除A项;美国提出公海航行自由,是为了扩大经济优势,争夺世界霸权,而非控制海洋,排除C项;美国提出消除贸易壁垒、保持公海航行自由、成立国际联盟等,意在打破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传统势力范围和关税壁垒,本质上是为美国称霸世界服务,排除D项。]训练1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分值:55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A组 基础巩固练
题组1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2023·四川自贡高一期末)丘吉尔描述20世纪初的世界:“世界上弥漫了一种奇怪的情绪:因未能从物质上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一材料可用于说明世界大战的爆发( )
与世界市场形成有关 与新旧文明冲突有关
与极端思想观念有关 与资本主义扩张有关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是( )
德国和英国 奥匈帝国和美国
意大利和法国 德国和俄国
3.如图所示是1914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斐迪南夫妇遇刺的事件。该幅历史图片反映了(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美国主导20世纪初国际政治
法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尖锐
当时世界局势已经趋于紧张
题组2 第一次世界大战
4.(2023·云南玉溪高一期末)1914—1918年列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 )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消灭敌对军事集团
使资本主义发展平衡
确立新的国际体系
5.(2023·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2)1916年是一战期间敌对双方交战最为密集的一年,相继进行了凡尔登、日德兰、索姆河等战役,其中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分别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和“索姆河地狱”。从这些你死我活争夺殖民地的战役中,可以透视出一战的性质是( )
反封建的战争 帝国主义战争
民主权利之争 社会制度之争
6.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兵”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 )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有利于战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迫使欧洲列强放弃对中国侵略
基本上解决了欧洲劳动力问题
7.(2023·山东临沂高一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演变为全球范围的事件是( )
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凡尔登战役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日德兰海战
题组3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8.(2023·福建福州高一期末)“这是一种苛刻的和平。各种和平条约总是由战胜国拟订,并且表现出战时的激怒之情。惩处敌人是和平条约中惯用的手段。”该评价适用于( )
《凡尔赛条约》 《四国条约》
《九国公约》 《对土耳其和约》
9.(2023·山东烟台高一期末)战后,战胜国缔结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其中《凡尔赛条约》规定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瓜分。材料反映出( )
强权政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一战极大削弱了殖民主义力量
新秩序的建立保证了国际环境的和平
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彻底发生改变
10.(2024·安徽马鞍山高一期末)国联规定对侵略者可实行制裁,却未规定制裁的具体措施;它还规定代表大会和行政院的决议需全体大会一致通过才能成立。材料表明国联( )
采用了“大国一致”的原则
旨在维护各国的平等地位
沦为美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无法有效维护世界的和平
B组 能力提升练
11.(2024·山东日照高一期末)有学者研究指出,一战爆发前,很多国家的青年诗人、小说家、艺术家、学生与知识分子争先恐后地报名参战。他们幻想着战争带来的洗礼,认为这场战争是最高的正义、是重获新生的象征,并且都有着自己所坚信的理由而支持战争、投身于战争,甚至献身于战争。学者此番言论意在说明( )
战争引发文化教育转型
思想狂热助推战争
政府利用舆论煽动战争
各国矛盾空前激化
12.(2023·山东济南高一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填补了男性参战后遗留下来的劳动力空白,女性服役也是一项大胆的尝试。如图是战场上英国皇家女子空军机械师在维修Avro504飞机。这反映了( )
妇女广泛参战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军工业发展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
战争促使社会成员角色转变
13.(2023·安徽芜湖高一期末)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揭示出凡尔赛体系( )
违背了法国民众的利益
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化解了战争双方的冲突
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
14.(2023·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1920年生效的《国际联盟盟约》中,第8—9条与缩减军备问题有关;第11条规定防止战争的行动;第12—15条规定和平解决争端问题。可见,国联的进步性在于( )
真正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它是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
实施“委任统治”制度
体现了人类对战争有所反思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5.(2023·河北石家庄高一下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同国家、不同阶级和阶层,就如何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
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条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愤,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和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做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的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战胜国对德国的处置方式。(7分)
训练1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C [据材料“奇怪的情绪”“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都急于冒险”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是极端思想的表现,说明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极端思想有关,故选C项。]
2.A [一战前,以德国为中心形成同盟国集团,以英国为中心形成协约国集团,A项正确;奥匈帝国、意大利、俄国等不是两大军事集团的中心,排除B、C、D三项。]
3.D [根据材料可知,奥匈帝国的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当时世界局势趋于紧张,萨拉热窝事件也成为一战的导火线,故选D项;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美国主导20世纪初国际政治,说法错误且与这一事件无关,排除B项;在巴尔干半岛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奥匈帝国和俄国,两国的矛盾尤其尖锐,排除C项。]
4.A [据所学可知,一战是因为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他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因为争夺殖民地发生矛盾,故选A项;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消灭敌对军事集团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资本主义发展很难实现平衡,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战争,确立新的国际体系也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并非主要目的,排除D项。]
5.B
6.B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兵”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之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创造了条件,故选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并不是中国用“以工代兵”参战,排除A项;欧洲列强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侵略,排除C项;“基本解决了”表述夸大,排除D项。]
7.A [一战本来是欧洲的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较量,但是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随后中国也对德宣战,并派出华工参与欧战,这样战争范围就突破了欧洲,成为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故选A项。]
8.A [据材料“总是由战胜国拟订……惩处敌人”并结合所学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可知,《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且《凡尔赛条约》由战胜国拟定,且对德国等战败国进行了惩处,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项;《四国条约》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签订,他们都是一战的战胜国,且并未出现惩处敌人的信息,排除B项;《九国公约》是为了调和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由美、英、法、意、日、荷、比、葡和中国参加,其与惩处敌人无关,排除C项;《对土耳其和约》宣布协约国与土耳其之间自条约生效之日起正式恢复和平,该条约并非对一战战败国土耳其的惩处,而是在土耳其武装反抗后重新拟定的一份条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9.A [据材料“战胜国……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可知,德国被过分削弱,强权政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故选A项;虽然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力量,但“极大”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证明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世界的和平,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彻底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排除D项。]
10.D [据材料可知,国联未规定对侵略者制裁的具体措施,“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和有效维护世界的和平,故选D项;联合国采用了“大国一致”的原则,排除A项;“未规定制裁……成立”不能起到维护“各国的平等地位”的作用,排除B项;国际联盟为英法操纵,成为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美国未加入国联,排除C项。]
11.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学者认为一战前民众对战争的认识,如“战争是最高的正义”“是重获新生的象征”等思想推动一战的爆发,即思想狂热助推战争,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战争引发文化教育的转型,文化教育本身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并无有关政府的信息,无法得出政府利用舆论煽动战争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民众思想对一战爆发的推动作用,与各国矛盾空前激化无关,排除D项。]
12.D [结合材料“女性填补了男性参战后遗留下来的劳动力空白”可知,因为战争的进行导致劳动力短缺,故女性填补了劳动力的空白,女性的角色从家庭更多地向社会转变,而非军工发展导致,故选D项,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妇女参与战争,但没有反映妇女参战保证了战争的胜利,排除A项;结合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可知,是战争导致女性大量从事社会劳动,而非工人运动,排除B项。]
13.D [由材料“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可知,凡尔赛体系只是暂时解决了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所以不会给欧洲带来持久的和平,故选D项。]
14.D [据材料可知,《国际联盟盟约》中关于缩减军备、防止战争、和平解决争端的相关内容,说明一战的残酷促使人类对战争有所反思,体现了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和努力,故选D项;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类对战争的反思,与国联的地位无关,排除B项;“委任统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排除C项。]
15.(1)影响: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诉求: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要求修改和约(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评析:处理方式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为法西斯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抬头埋下隐患;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 练习(答案)2份打包)高中历史部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