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多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一)八年级历史
(满分75分,练习时间7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 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2. 杨国强在《通商与禁烟:中英鸦片战争的历史因果》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源于中国与西方通商制度的冲突。他认为中英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禁烟政策和贸易制度妨碍了英国奉行的自由贸易主义。由此可以看出中英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A.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B. 英国为解决贸易逆差
C. 中国与西方制度的冲突 D.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开辟海外市场
3. 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知识结构图中空缺处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黄海海战 D. 公车上书
4. 读图、识图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观察地图,从中可看出( )
A. 厦门、宁波等五处开放为通商口岸
B. 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 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割给日本
5. 在太平天国占领的地区,一些乡村墙壁上出现了这样的标语:“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表明,这种理想社会模式( )
A. 实现了均贫富的理想 B. 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C. 源自西方的社会学说 D. 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6. 1893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创办了自强学堂。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这表明张之洞兴办学校的根本目的是( )
A. 扩大中外贸易以自强 B. 发展高等教育以提高素养
C. 与外国企业进行商战 D. 培养洋务人才以实现自强
7.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学堂驾驶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门类除了英语、算学以外,有“几何、代数、平面三角、球面三角、航海家天文学、航海理论、地理”。由此可知,福州船政学堂( )
A. 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B. 重视对西方科技的学习
C. 培养了一批造船人才 D. 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8. 诗歌既能反映社会现实,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两首诗歌创作的背景是( )
《悲平壤》(节选) 黄遵宪 大东喜舞小东怨,每每倒戈飞暗箭。 长矛短剑磨铁枪,不堪狼藉委道旁。 --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 一将囚拘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
《哀威海卫》(节选) 袁昶 我军左威右馏岛,形胜天然鬼工造。 增台巨炮震九地,火弩水雷环百道。 堡坞却作偃月形,杀气飞乌不敢停。 如何黑云朝压垒,壮士夕化虫沙井。
A.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签定《辛丑条约》
9.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 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10. 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国人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并未完全丧失,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发出变革的呼声。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中国后,全国陷入茫然失落,156名内阁官员联名呈文,全国多种救国活动开始出现。这一转变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 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 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1. 下图所示的是19世纪末中国人创办的重要报纸,这些报纸( )
A. 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 B.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C. 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D. 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赫德于1898年在《致马士函》中说:“他们(康有为和他的伙伴)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由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严重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 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局限性
C.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D. 仅仅依靠没实权的光绪皇帝
13.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记载,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这表明( )
A. 慈禧利用义和团抵抗列强侵略 B. 义和团运动导致《辛丑条约》签订
C. 清朝封建统治反动腐朽 D. 义和团运动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4. 《泰唔士报》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太后表示愿“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太后发出该言论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绘制示意图,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大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5分,共45分)
16. 有效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图片解读】分别简述下面图片承载的历史价值。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共同影响。
(2)【人物探究】阅读以下诗句,按要求完成空白处的内容填写。
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 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 ——《七绝》 历史人物:____ 人物简介:____ 精神内涵:____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皇帝所写挽联 历史人物:____ 人物简介:清末海军将领,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17.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国门,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这些主权的损害有何危害。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财政原已十分困难,据统计,这时每年收入为8900万两……为了缴付此项赔款,清政府又陆续签订了《俄法借款》《美德借款》《美德续借款》。……这时的清政府,已无力继续大规模地建设洋务企业。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2)根据材料,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和日本带来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副“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
(3)有学者认为“这场‘痛打’使得这位‘弱者(政府)’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低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
1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一介寒儒,忝窃方镇,功名事业兼而有之。岂不能增置田产,以为子孙之计。然子弟欲其成人,总要从寒苦艰难中做起。多蕴酿一代,多延久一代也。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左宗棠家书》
材料二 台湾作为我国东部海防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清代以来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防未予足够重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沙湾炮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面对列强的侵略,台湾军民奋起反抗。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的抗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摘编自周文顺《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材料一中左宗棠是如何实现“我独一力承当”政治抱负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台湾受到侵略的背景。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反映的历史史实有何相似之处?评价中国近代农民阶级在反侵略斗争中的作用。
19. 八年级三班历史学习小组在李老师的带领下设计了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探究性研学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经济近代化·举步维艰】
(1)请将下图进行归类并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贡献。
军事企业:____民用企业:____
【教育近代化·点亮灯塔】
(2)材料中的新式学堂分别创办于什么时期?简述他们的共同影响。
·京师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1862年成立,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 1898年成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准备设立天学、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
【政治近代化·社会转型】
(3)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鸦片战争持续两年,止于《南京条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自此开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18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被侵占,中国成为列强瓜分蚕食的猎物。……清末,一位青年画家创作的一幅“时局图”形象表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态势:日本霸占了台湾,沙俄把手伸到东北,英国企图分裂新疆并独霸云南,德国侵占了胶东,而法国则注视着华南的大片国土。……一幅政治漫画,不言而喻,瓜分之局,正在形成。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一)八年级历史
(满分75分,练习时间7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 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从1514年开始算起,经过325年后发生的战争。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1514年 + 325年 = 1839年,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殖民者发动鸦片战争提供了借口,鸦片战争的时间为1840-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时间上不符,且虽然对中国有重要影响,但并非“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的标志性事件,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至1901年,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的重要战争,但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 杨国强在《通商与禁烟:中英鸦片战争的历史因果》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源于中国与西方通商制度的冲突。他认为中英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禁烟政策和贸易制度妨碍了英国奉行的自由贸易主义。由此可以看出中英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A.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B. 英国为解决贸易逆差
C. 中国与西方制度的冲突 D.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开辟海外市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认为中英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禁烟政策和贸易制度妨碍了英国奉行的自由贸易主义”分析可知作者认为中国与西方制度的冲突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C项正确;作者认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没有全面反映作者的观点,排除A项;英国为解决贸易逆差没有体现作者的观点,排除B项;作者观点未涉及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开辟海外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
3. 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知识结构图中空缺处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黄海海战 D. 公车上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可知,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B项正确;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排除A项;黄海海战发生在1894年,排除C项;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4. 读图、识图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观察地图,从中可看出( )
A. 厦门、宁波等五处开放为通商口岸
B. 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 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割给日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增开了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B项正确;厦门、宁波等五处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的规定,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排除A项;沙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割给日本是《马关条约》的规定,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 在太平天国占领的地区,一些乡村墙壁上出现了这样的标语:“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表明,这种理想社会模式( )
A. 实现了均贫富的理想 B. 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C. 源自西方的社会学说 D. 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线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是一种不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空想,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没有实现均贫富的理想,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不是源自西方的社会学说,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
6. 1893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创办了自强学堂。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这表明张之洞兴办学校的根本目的是( )
A. 扩大中外贸易以自强 B. 发展高等教育以提高素养
C. 与外国企业进行商战 D. 培养洋务人才以实现自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893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创办了自强学堂。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并所学知识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由此可知兴办学校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以实现自强,D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为维护清王朝统治,非扩大中外贸易以自强,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为维护清王朝统治,非发展高等教育以提高素养,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为维护清王朝统治,非与外国企业进行商战,排除C项。故选D项。
7.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学堂驾驶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门类除了英语、算学以外,有“几何、代数、平面三角、球面三角、航海家天文学、航海理论、地理”。由此可知,福州船政学堂( )
A. 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B. 重视对西方科技的学习
C. 培养了一批造船人才 D. 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除了英语、算学以外”“几何、代数、平面三角、球面三角、航海家天文学、航海理论、地理”可知,福州船政学堂重视对西方科技的学习,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了一批造船人才,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8. 诗歌既能反映社会现实,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两首诗歌创作的背景是( )
《悲平壤》(节选) 黄遵宪 大东喜舞小东怨,每每倒戈飞暗箭。 长矛短剑磨铁枪,不堪狼藉委道旁 --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 一将囚拘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
《哀威海卫》(节选) 袁昶 我军左威右馏岛,形胜天然鬼工造。 增台巨炮震九地,火弩水雷环百道。 堡坞却作偃月形,杀气飞乌不敢停。 如何黑云朝压垒,壮士夕化虫沙井。
A.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签定《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一将囚拘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哀威海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平壤战役和威海卫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故诗歌创作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B项正确;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后,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于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 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外国资本议企业在中国大量增加,原因在于《马关条约》中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列强在华建厂合法化,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说明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B项正确;题干说明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变化,没有涉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的信息,排除A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有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侵华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0. 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国人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并未完全丧失,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发出变革的呼声。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中国后,全国陷入茫然失落,156名内阁官员联名呈文,全国多种救国活动开始出现。这一转变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 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 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国人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并未完全丧失,......全国陷入茫然失落,156名内阁官员联名呈文,全国多种救国活动开始出现”可知,面对鸦片战争的失败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当时国人表现出的巨大反差,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民族意识的觉醒,而并非说明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下图所示的是19世纪末中国人创办的重要报纸,这些报纸( )
A. 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 B.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C. 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D. 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有影响的报刊如《时务报》《知新报》等,B项正确;创办《时务报》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不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排除A项;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C项;维新变法是失败的,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2. 赫德于1898年在《致马士函》中说:“他们(康有为和他的伙伴)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由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严重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 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局限性
C.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D. 仅仅依靠没实权的光绪皇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他们(康有为和他伙伴)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和所学知识可知,赫德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戊戌变法在实施过程中,维新派急于求成,不顾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环境,在短时间内推行了过多的改革措施,表现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局限性,B项正确;严重触犯顽固派利益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但题干中并未直接体现这一点,排除A项;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外部因素,但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C项;仅仅依靠没实权的光绪皇帝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3.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记载,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这表明( )
A. 慈禧利用义和团抵抗列强侵略 B. 义和团运动导致《辛丑条约》签订
C. 清朝封建统治反动腐朽 D. 义和团运动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由义和团运动造成的,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体现了清朝封建统治反动腐朽,C项正确;题干反映清政府认为义和团运动是祸端,未体现利用义和团抵抗列强侵略,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清政府认为义和团运动是祸端,未体现义和团运动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泰唔士报》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太后表示愿“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太后发出该言论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并依据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在北京,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教堂和使馆区侵略者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馆区的围攻,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绘制的示意图,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辛亥革命有关,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大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5分,共45分)
16. 有效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图片解读】分别简述下面图片承载的历史价值。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共同影响。
(2)【人物探究】阅读以下诗句,按要求完成空白处的内容填写。
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 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 ——《七绝》 历史人物:____ 人物简介:____ 精神内涵:____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皇帝所写挽联 历史人物:____ 人物简介:清末海军将领,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答案】(1)历史价值:《南京条约》的签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共同影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百姓了负担,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历史人物:林则徐
人物简介:林则徐是清朝官员,是我国的民族英雄,1839年在广东虎门主持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精神内涵:热爱祖国、为国为民的精神。
历史人物:邓世昌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价值:据所学《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影响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共同影响:据所学两个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可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百姓了负担,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小问2详解】
历史人物:据材料“虎门一怒令硝烟”可知,这是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主持了虎门销烟。
人物简介:据所学可知,林则徐是清朝官员,是我国的民族英雄,1839年在广东虎门主持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精神内涵:据所学林则徐事迹可知,他的精神内涵是热爱祖国、为国为民的精神。
历史人物:据材料“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可知,他是邓世昌。
17.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国门,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这些主权的损害有何危害。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财政原已十分困难,据统计,这时每年收入为8900万两……为了缴付此项赔款,清政府又陆续签订了《俄法借款》《美德借款》《美德续借款》。……这时的清政府,已无力继续大规模地建设洋务企业。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2)根据材料,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和日本带来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副“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
(3)有学者认为“这场‘痛打’使得这位‘弱者(政府)’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低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
【答案】(1)主权:领土、关税、贸易;危害:该条约迫使中国割让香港岛,损害领土主权;规定的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负担,且允许英商在华贸易特权,危害了中国的经济自主权。另外,英货进出口税款需双方协定,侵害了关税自主权。这些损害使得中国经济被迫依附于西方列强,进一步加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严重影响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2)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使清政府财政困难,制约了国内发展;而对日本而言,战胜中国不仅获取了经济利益,也增强了其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
(3)同意:理由:八国联军侵华以及随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社会动荡严重,外交地位进一步降低。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继续扩大,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承认外国驻军等,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外,这场“痛打”使中国国际形象受损,实际上的主权和独立被极大削弱,成为列强争夺利益的对象,国际地位进一步低下。
【解析】
【小问1详解】
主权及危害:由“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可知“城下之盟”是1842年《南京条约》。该条约迫使中国割让香港岛,损害领土主权;规定的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负担,且允许英商在华贸易特权,危害了中国的经济自主权。另外,英货进出口税款需双方协定,侵害了关税自主权。这些损害使得中国经济被迫依附于西方列强,进一步加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严重影响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小问2详解】
影响:由题干“为了缴付此项赔款,清政府又陆续签订了《俄法借款》《美德借款》《美德续借款》。……这时的清政府,已无力继续大规模地建设洋务企业。”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使清政府财政困难,制约了国内发展;由材料二日本使用《马关条约》赔款情况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对日本而言,战胜中国不仅获取了经济利益,也增强了其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
【小问3详解】
由题干材料 “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并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以及随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社会动荡严重,外交地位进一步降低。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继续扩大,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承认外国驻军等,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外,这场“痛打”使中国国际形象受损,实际上的主权和独立被极大削弱,成为列强争夺利益的对象,国际地位进一步低下。
1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一介寒儒,忝窃方镇,功名事业兼而有之。岂不能增置田产,以为子孙之计。然子弟欲其成人,总要从寒苦艰难中做起。多蕴酿一代,多延久一代也。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左宗棠家书》
材料二 台湾作为我国东部海防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清代以来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防未予足够重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沙湾炮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面对列强的侵略,台湾军民奋起反抗。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的抗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摘编自周文顺《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材料一中左宗棠是如何实现“我独一力承当”政治抱负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台湾受到侵略背景。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反映的历史史实有何相似之处?评价中国近代农民阶级在反侵略斗争中的作用。
【答案】(1)方式: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2)背景:战略地位重要;政府海防意识薄弱;列强侵略加剧
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彰显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推动民族觉醒和团结
(3)相似之处: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
作用:农民阶级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力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小问2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二“台湾作为我国东部海防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知,近代台湾受到侵略的背景是战略地位重要;根据材料二“清代以来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防未予足够重视”可知,近代台湾受到侵略的背景是政府海防意识薄弱;根据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沙湾炮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可知,近代台湾受到侵略的背景是列强侵略加剧。
意义: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坚定的民族意识。彰显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反侵略斗争中,台湾人民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勇敢、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推动民族觉醒和团结: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他们的事迹激励了更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反侵略的斗争中,共同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小问3详解】
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土地制度,但其背后也隐含着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不满;而义和团运动则直接针对外国列强在华的侵略行为,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强烈反抗。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阶级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的反抗斗争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反对外来侵略具有重要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是一场盲目的排外运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列强在华的侵略势力,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也促进了社会的觉醒和变革,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19. 八年级三班历史学习小组在李老师的带领下设计了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探究性研学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经济近代化·举步维艰】
(1)请将下图进行归类并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贡献。
军事企业:____民用企业:____
【教育近代化·点亮灯塔】
(2)材料中的新式学堂分别创办于什么时期?简述他们的共同影响。
·京师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1862年成立,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 1898年成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准备设立天学、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
【政治近代化·社会转型】
(3)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鸦片战争持续两年,止于《南京条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自此开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18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被侵占,中国成为列强瓜分蚕食的猎物。……清末,一位青年画家创作的一幅“时局图”形象表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态势:日本霸占了台湾,沙俄把手伸到东北,英国企图分裂新疆并独霸云南,德国侵占了胶东,而法国则注视着华南的大片国土。……一幅政治漫画,不言而喻,瓜分之局,正在形成。
【答案】(1) ①. 军事企业:图一、图四; ②. 民用企业:图二、图三。
(2)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转型,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3)观点:条约·社会·转型
阐述:19世纪中后期的几场侵华战争,打破了古老中国的天朝大国梦。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开始被迫转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尤其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时局图”形象地展示出来)。中国社会一步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陷落。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和安庆内军械所属于军事企业;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属于民用企业。
【小问2详解】
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京师同文馆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影响: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致力于培养外语翻译和洋务人才。京师大学堂则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设立了多学科教育体系。两者共同推动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转型,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小问3详解】
依据前面的材料,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以“条约·社会·转型”为主题,结合课本所学,根据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展开论述即可。例如:19世纪中后期的几场侵华战争,打破了古老中国的天朝大国梦。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开始被迫转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尤其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时局图”形象地展示出来)。中国社会一步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陷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多校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