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八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3.“中国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材料可以说明(  )
A.闭关锁国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特征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戊戌变法的目的
4.某班举办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主题故事会,讲述了戚继光抗倭、义和团廊坊阻击战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还可以讲述的故事有(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李自成起义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④邓世昌英勇抗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知( )
A.顽固势力阻挠变法 B.维新力量发展迅速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6.某同学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 B.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
C.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D.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7.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8.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4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9年
9.下图是1918年沈泊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  )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护国战争的局限
10.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
A.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
C.法国大革命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
11.新加坡因对一名外籍毒贩执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责。新加坡官方网站回应指责:“我们也不相信,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有任何道德权利在毒品问题上教育亚洲人”。据此判断,新加坡官方网站所说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2.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13.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其成立后的近四十年中共翻译151种图书,其中军事科学35种、工艺制造21种、工程4种、船政8种、矿学11种、数理化35种等。这反映出其近代化的追求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4.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15.下列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作者和著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严复——《天演论》 B.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邹容——《革命军》 D.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16.“20世纪初,有一年份叫辛亥,有一壮举叫首义……”歌谣中辛亥年发生的“首义”是指( )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7.邵阳市某历史人物(见下图)故居管理局举行其诞生140周年系列活动,宣传材料中有“叱咤风云的革命经历,辛亥革命期间,领导新军起义;袁世凯称帝后,领导护国军起义,武装讨伐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该历史人物是(  )
A.魏源 B.邓世昌 C.黄兴 D.蔡锷
18.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 为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瑷珲条约》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多 万平千米
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 B.自强求富 C.发展资本主义 D.民主科学
20.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21.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 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22.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专制走向民主
23.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换更加频繁,12年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6天。这反映了北洋时期
①深受一战的影响 ②军阀割据和混战 ③政治上剧烈动荡 ④完善了共和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1856年,英法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有学者认为,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慢,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和日本相对比。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1)上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要史事?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它开创了哪条交通线?
材料二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问题是由中国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的。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
——中国新闻网
(2)材料二中的“中国封建王朝”是指哪两个朝代?在当时世界上,对葡萄牙“进入”“占领”澳门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探险活动和技术革命分别是指什么?在近代中国,哪几次列强侵华战争对澳门问题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史事发生时,中国的国力状况分别如何?综合上述,我们能得到哪些正确的历史认识?
27.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屡次发动侵华战争,由于那时制度的腐朽落后,注定了中华民族“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石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来、控制中国,强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把施《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编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材料三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摘编《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材料四 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他也力图将朝鲜据为己有,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意图一决雌雄。
——摘自《中国广播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走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第一部条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到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标志着帝国主义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根据材料二回答: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中“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说明当时的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在侵华过程中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5)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反思与启示?请写出一条。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签订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根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编制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取上表中的2—4个事件,围绕其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少于12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据题干“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纺织业受到西方机器工业的冲击,发展日趋艰难,A项正确;自强求富开始于186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使民众的生活更加拮据,排除C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材料反映了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只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才能够真正对抗太平军。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这说明汉族官僚集团地位不断上升。故选A。
3.【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以求抵御外侮、镇压太平天国等国内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故选B。
【归纳总结】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英勇抗敌反映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③④属于抗击侵略,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属于对外友好交往,①不正确,排除AC项;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排除有②的,排除B项。故选D项。
5.【答案】A
【详解】材料中“军机大臣”“守旧官僚”都属于顽固势力,“偷梁换柱”“拒不执行”说明戊戌变法过程中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维新力量发展迅速,排除B项;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排除C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某同学搜集到了图片《轮船招商局》、影像《甲午风云》、史学论著《戊戌思潮纵横论》和绘画《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和所学可知,材料依次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各个阶层面对民族危机进行抗争以图生存,D项正确;材料依次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派的自强与求富”“日本对中国蓄意侵略”“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不能完全包含材料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7.【答案】B
【详解】据所学可知,题干“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意在说明孙中山已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为医国,从变法改革到投向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民主民族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建立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B项正确;孙中山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排除A项;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是黄兴,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是民国元年,所以“民国八年”是1919年,B项正确;1914年是民国三年,1924年是民国十三年,1929年是民国十八年,排除AC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题干漫画反映分别代表南北方势力的两名手持武器的男子踩在“人民”的身上进行较量。根据题干时间及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10.【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据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据材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可知该学者重点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故选D。
11.【答案】C
【详解】据题干“一个曾在1世纪为通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C项正确;美国、法国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题干的两次”不符,排除AB项;德国与鸦片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危及清政府统治。故选B。
【知识拓展】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太平天国运动是国内本已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一次总爆发。
13.【答案】A
【详解】据题干“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其成立后的近四十年中共翻译151种图书,其中军事科学35种、工艺制造21种、工程4种、船政8种、矿学11种、数理化35种等”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因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的需要,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的书籍主要以实用性技术和军事有关的书籍为主,反映了洋务运动的追求是自强求富,A项正确;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的主张,排除B项;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近代化的追求,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近代化的追求,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旨在说明戊戌变法促进思想启蒙,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但没实现国家富强,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严复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是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符合题意,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答案】D
【详解】据题干“20世纪初,有一年份叫辛亥,有一壮举叫首义……”和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被称为首义之城。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项正确;安庆起义发生于1907年,是清代末年由光复会成员发动的反对清廷的武装起义之一,排除A项;广西起义发生于1907年,排除B项;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D
18.【答案】B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正确 ;清朝是被迫开放的,排除A项;格努表格信息可以看到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增多,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中国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19.【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可知洋务运动。依据所学可知,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从而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告终。A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口号,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要目的是巩固清王朝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20.【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外国资本议企业在中国大量增加,原因在于《马关条约》中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列强在华建厂合法化,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说明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B项正确;题干说明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变化,没有涉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的信息,排除A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有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侵华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据图片信息“英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可知,以上都属于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信息“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化成督战吴淞”“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可知,以上都属于中国人民的抗争。因此,可概括主题为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故选B。
22.【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清宣统帝下诏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因此,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体现走向统一,排除A项;此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已被迫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
23.【答案】C
【详解】据材料“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换更加频繁……”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但其与一战(1914----1918年)无直接关系,①错误;据材料“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可知,军阀割据和混战,②正确;据材料“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换更加频繁……”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③正确;材料未涉及完善共和制度,④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表述正确的是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B是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内容,C是鸦片战争的英国发动借口,D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均排除。故选A。
25.【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的过程。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据题干“1840年之后,西学输入中国”“对士大夫的影响长时间只停留在表面”可知,洋务运动能体现题干这一观点,A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排除B项;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要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排除B项。故选A项。
26.【答案】(1)史实:郑和下西洋;目的:宣扬国威;交通线: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2)朝代:明朝、清朝;探险活动:新航路开辟;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3)国力状况:材料一:国力强盛;材料二:国力衰落;历史认识: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详解】(1)史事: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的信息“郑和航海路线”、“刘家港”可知,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在七次航行中,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
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二是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交通线: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朝代:根据材料二“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中国封建王朝”指的是明朝。根据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中国封建王朝”指的是清朝。
探险活动:根据材料二“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可知,在当时世界上,对葡萄牙“进入”“占领”澳门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是指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国家对亚非拉各国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西方殖民时代就此开始。
技术革命:根据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可知,这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所以在当时世界上,对葡萄牙“进入”“占领”澳门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技术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侵华战争:根据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可知,在近代中国,葡萄牙趁鸦片战争之机,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根据材料二“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可知,葡萄牙趁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
(3)国力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所以说材料一所反映的史事发生时中国的国力强盛。根据材料二“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不断遭受外来侵略,中国的国力衰落。
历史认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通过郑和下西洋积极对外交往。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国力衰落,不断遭受外来侵略。所以我们能得到历史认识是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27.【答案】
(1)事件:鸦片战争。条约:《南京条约》。
(2)条约:《马关条约》。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要求:救亡图存。
(3)条约:《辛丑条约》。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勾心斗角,你争我夺。
(5)落后就会挨打;要提高综合国力,国家的强大是和平的保障;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了3000多万白银的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权利、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带着钱来中国开办工厂即可,标志着帝国主义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依据材料二“……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得出,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救亡图存。
(3)依据材料三“4.5亿”可知,该条约是《辛丑条约》。结合课本所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辛丑条约》内容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从思想上为帝国主义服务,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依据材料四“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由此得出,在侵华过程中。列强之间的关系:勾心斗角,你争我夺。
(5)依据课本所学,近代中国不断被西方列强侵略,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损害中国利益。由此得出:落后就会挨打;所以要提高综合国力,国家的强大是和平的保障;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
28.【答案】示例题目: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短文: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于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与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综上所述,伴随着列强发动的几次侵华战争及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详解】观点:根据“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可知,表格信息反映了中国近代的侵略战争、中国近代的反抗、中国近代的探索历程等。选择不同的方面,拟定观点即可。如选择中国近代的侵略战争,根据战争的影响拟定观点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根据拟定的观点,选择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事实及影响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即可。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于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与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综上所述,伴随着列强发动的几次侵华战争及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八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