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 )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2.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C.废除八股文
D.科举制度的废除
3.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这一文化出版机构是 ( )
A.新华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生活书店 D.中华书局
4.右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作品《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受这一方针影响产生的作品
有 ( )
A.《黄河大合唱》 B.《阿Q正传》
C.《女神》 D.《暴风骤雨》
6.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新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不妨时常看看。”这里所说的文化娱乐方式是 ( )
A.听京戏 B.玩电脑
C.读报纸 D.看电影
7.2021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16周年。下列哪一部作品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
影 ( )
A.《马路天使》 B.《渔光曲》
C.《定军山》 D.《十字街头》
8.著名作家冰心曾说:“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线装的《国文教科书》……我的第一本小说集《超人》和第一本诗集《繁星》也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此外,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天演论》铅印本,后多次重印。上述材料说明商务印书馆( )
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文化出版机构 ②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③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李刚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鲁迅《阿Q正传》 ”“茅盾《子夜》 ”“巴金《家》 ”等一些关联词语,你认为李刚复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 )
A.文学的成就
B.社会生活的变化
C.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状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A.1919年,《新青年》刊载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包括鲁迅小说《狂人日记》
C.1942年,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D.20世纪初,《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11.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 )
A.反映商业和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
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说明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
D.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12.阅读材料,了解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请将材料一中的学校按创办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写出序号即可)
材料二 李振九是民国时期中原地区一位在书法、教育、学术、文艺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学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振九参加洛阳县县试,考取功名,有“癸卯秀才”之称,也被称为“洛阳最后一名秀才”。
(2)李振九被称为“洛阳最后一名秀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3)写出图(a)《申报》的历史地位。图(b)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
(4)请依次写出图(c)至图(e)所示作品的作者。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从这些文学艺术家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1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必修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等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整理
材料二 据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万余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万人。其中仅武汉地区,就有一两万人。……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尤以留日学生最为显著:1900年全国留日学生不过100多人,1901年后人数激增,1906年前后增至8000余人……新的士类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士类,随着他们的产生,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据董守义等编著《中国近代史教程》整理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我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状况。
(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据材料二回答,“新的士类”的大量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3)综上,从教育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A 2.D 3.B 4.C 5.D 6.D 7.C 8.A 9.A 10.D 11 D
12.(1)①④③②。
(2)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3)《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商务印书馆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4)鲁迅,聂耳和田汉,冼星海。不怕困难,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关心国家命运等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13.(1)教学内容新旧兼有;新式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任答两点即可)
(2)政府政策的推动;社会转型的需求;大众观念的转变。(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满足了近代社会对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需要。
(3)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社会进步能够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时练第八单元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