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4第一学期 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五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图是良渚古城遗址鸟瞰图。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
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几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有。此外,制作大量珍贵玉、
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工人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第1题图
A.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B.先进的手工业技术
C.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 D.发达的奴隶制社会经济
2.《史记·苏秦列传》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 临淄之涂,
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一现象出现的
根本原因是
A.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B.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繁荣
C.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涌现 D.临淄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3.先秦某一思想家把世界上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称之为“天之道”或“道”,认为事物之
间普遍存在对立的矛盾,而且各种事物在矛盾中经常向它的反面运动变化。下列观点出自该思
想家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1页(共6页)
4.有学者认为,在进行新王朝统治的顶层设计时,汉朝君臣选择了基本沿袭秦朝创立的法令制度
的做法,“与秦朝不同,汉初采取了郡县与分封诸侯国并行的体制。然而,这一体制却给汉初
政权的稳定埋下了隐患。”下列项中,属于其“隐患”的是
A.“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
B.“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C.“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
D.“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5.按照南朝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下面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西魂 北 魏 平城
东D
9
长安 振 东
建康
建厨
梁 x2 宋
0
南 渴 南
(海 *(
③ ④

北齐车 洛阳东

康海 长
陈 齐
(漏 毒)
第5题图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②① C.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
6.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下列有关这一时期民族关
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玄宗为“天可汗”
B.唐朝中央政权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统辖天山南北
C.唐玄宗封靺羁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唐玄宗册封突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
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
A.设立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B.由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C.设立行省统辖河北、山西、山东地区 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8.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13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
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开始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②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的基本成熟
③郭守敬革新浑仪,创造出简仪
④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2页(共6页)
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年间,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心系军民,曾几度来到金乡(今
隶属温州市苍南县),扎营练兵、英勇抗倭,深受金乡人民的爱戴。下列关于抗倭斗争的表述
正确的是
A.“倭寇”骚扰我国东部沿海开始于元朝末年
B.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温州抗倭九战九捷
C.戚继光曾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荷兰殖民者
D.东南形势稳定下来,朝廷加强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10.乾隆帝曾指示大将军福康安,一定要妥立章程,以改变西藏各项制度废驰,地方官员舞弊、
擅权的状况。于是,福康安与达赖、班禅及西藏地方官员共同议定了章程。这个章程颁布的意
义是
A.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B.设置理藩院掌管蒙古、藏族等民族事务
C.西藏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D.明确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元朝设立隶属福建的澎湖巡检司 B.1684年清朝正式设立台湾省
C.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D.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2.晚清一位思想家指出,传统的君主专制国家中,人民缺乏权利,被统治者肆意驱使,不会真
正热爱国家。日本能够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很大程度是因为民主议会制度使得人民能够参
与政治,与国家共命运。只有允许人民通过合法途径参政议政,才能达到富国强民、救亡图存
的目的。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张之洞 B.魏源 C.康有为 D.徐继畲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3.下表内容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由此可知
观点 出处
及禹崩,虽授益 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 《史记·夏本纪》
“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是为夏后帝启。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夏纪》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 《韩非子·外储说右
益而立启。 下》
A.诸侯推荐启为帝 B.禹直接传位于启
C.启最终继承王位 D.益最终为启所杀
14.《白虎通义》记载:“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 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
弟,通其有无,所以纪族理人者也。”材料记载的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血缘关系的亲疏、嫡庶 B.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
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D.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15.《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
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对此,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B.“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C.“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D.“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3页(共6页)
16.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
衔,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
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低品级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
17.文学作品也是呈现历史信息的载体,让历史更为具象化、形象化。“岂不念,疆圻;岂不念,
微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
逢其欲。”明代文微明《满江红·拂拭残碑》对历史的议论就颇有见地。这有助于我们认识
A.强秦速亡 B.匈奴灭晋 C.南宋偏安 D.清军入关
18.“(木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其种艺制作手法,
骏驳北来 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名日吉贝,又曰棉布。”以上材料最有
可能出自
A.《汜胜之书》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农书》
19.朱熹认为“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如何求“理”,
朱熹主张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D.“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20.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
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
共处的和谐民族;与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
的是
A.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 B.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C.设盟旗两级单位统治 D.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21.有学者认为某一条约“消弭了两国17世纪以来之争端,约束未来之行为,维持长达150余年
和平友好的局面。这意味着外交须得遵守的国际法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两国执行”,且“中
国取得领土划界的‘成功’,该条约下的东北地缘位置优越,康熙朝亦未曾再受俄国的军事压
制。”该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 B.《瑗珲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22.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作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
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材料说明《海国图志》
A.是一部军事科技专著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C.使国人反侵略意识觉醒 D.具有思想启蒙的价值
23.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最初计划以造船为主,因镇压人民需要,改造枪炮,
造船成果极为有限;甲午战后因经费紧张,无力造船,船坞长期荒废;1905年将造船部单独
划出,招商经营。由此可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A.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而解体 B.在清末新政后获得极大发展
C.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D.折射出近代化过程举步维艰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4页(共6页)
24.下列两段言论反映了清廷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态度:①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 无所
不有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②如果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
制,臣等自当追随 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甲胄、礼仪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
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这一变化最能说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终成社会共识 B.瓜分危机刺激士人民族救亡决心
C.“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国家命运 D.“武威德化”逐步让位于抵制侵略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神墙13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共40分)
25.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早明确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
的开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赋役之制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
绫、绢、绝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 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
一) 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宗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
有职掌人) 悉免课役。
——《唐六典》
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
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竞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
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悍独不支
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
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
“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三
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
门当户对。由于门阀世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
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而看重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在宋代,富
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唐代租庸调制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由其引发的赋税变化。(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宋婚姻择偶标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由此反映的宋朝社会的新变化。
(2分)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5页(共6页)
2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狎:轻慢,轻侮;拥挤)处辇毂之下(辇毂之下:京
都的代称),外則布满江海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目
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鸿章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代
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
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与这种“小
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许多有识之士主张以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匡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但并未扭转
中国的积贫积弱之势。戊戌时期,谭嗣同、严复抨击了君主专制,康有为、梁启超创立了中西结
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辩证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
进化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
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的新民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外国“狎处辇毂之下”的罪行,并指出李鸿章认为
“外国猖獗”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说明康有为主张的“全
变”相较于洋务运动的“小变”的进步性。(7分)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原因。(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成 边州 平
燕时
达 蝶
吐 富 长安 平城京
大 心
曲女 唐
天 竺
0
文单墟
s国
—路交通
—筹路交通线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
观察两幅图片,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唐文明的开放与包容,自拟标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
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2分)
高一历史学科 试题 第6页(共6页)
2024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五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5 CADDC 6-10 CBDAD 11-12 BC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3-17 CBACC 18-22 DCAAD 23-24 D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 25题13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共40分)
25(13分)
(1)(4分)
按人口征税;以实物税为主;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调的特权。(4分)
(2)(7分)
背景: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3
分)
变化: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资产;征税时间固定;税收名目简化;收税对象扩大;赋税衡
量权进一步上归朝廷。(任意四点得4分)
(3)(2分)
变化:不再关心祖先名望,而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由重
门阀世族变为重经济地位。(1分)
社会变化:门第观念淡化。(1分,写其他答案不给分)
26(15分)
(1)(2分)
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劫、焚毁了圆明园.(1分)
原因:西方列强军事技术先进/西方列强船坚炮利,中国落后于西方。(1分)
(2)(7分)
小变:为了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
机器局等;为了求富,洋务派开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
布局、开平煤矿等;洋务派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洋务派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
新式海军;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任意三
点得6分)
进步性: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分)
(3)(6分)
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
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守旧势力仍很强大。(任意三点得6分)
27(12分)
无标题,0分
标题(2分) 有标题,但标题不明确或价值导向不正确,1分
有标题,标题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2分
以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论述,1分
结构(2分)
总结有价值升华,1分
能结合史料进行论证,每一则史论结合的论述得2分,6分
论述(6分)
宗 ①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唐招提寺)
教 ②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回国时携带了许
多佛经和诗文集.
③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艺术 ①隋唐时期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特色(胡旋舞)
②因佛教广泛发展而修造的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成为闻
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与边疆民族政权保持密切关系,如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等。
民族关系 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
①与西域商路畅通,与外国之间的海路交流活跃
对外关系 ②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许多使节和留学生③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其 东亚、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
他 习俗等深受唐文化影响
表述(1分)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未使用数字或符号的序号,表述成文,1分
观点正确,能结合充分恰当的史实,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史论结合好,能同
层次(1分) 时体现唐朝与异域文化双向的沟通与交流,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4第一学期 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