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郧阳。经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上共出土各类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据此可知郧县人(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C.处于新石器时代 D.开始从事农业耕种
2.下面的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址( )
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3.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4.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
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5.相传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其中尧定都平阳(今临汾市),舜定都蒲坂(今永济市),禹定都安邑(今夏县西北)。这反映出( )
A.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华夏文明历史起源于山西
C.尧、舜、禹均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D.中华文明主要分布在山西
6.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与牛马猪狗相同,由此可证实商朝所处的历史阶段为(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半殖民地社会
7.西周时期,周王朝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如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它的本质反映的是( )
A.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 B.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C.西周的青铜铸造业比较落后 D.权利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8.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商朝 B.②——东周 C.③——西周 D.④——夏朝
9.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与晋文公史实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破釜沉舟 C.围魏救赵 D.四面楚歌
10.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11.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2.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 B.儒家思想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C.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D.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3.下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其中“丞相”的职权是( )
A.监察朝廷百官 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C.掌管国家军事 D.任免各级官吏
1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研究活动中搜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历史典故 原文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A.国人暴动 B.项羽起义 C.刘邦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15.张明同学进入山西博物院网站“晋魂”基本陈列展示栏,看到曾入选《国家宝藏》节目的“侯马盟书”,并对该文物的信息作了如下整理。下面对此文物解读正确的是( )
侯马盟书出土于1965—1966年山西侯马的晋国遗址。它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真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
A.盟书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古文字 B.盟书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争斗的事实
C.盟书对研究中国书法历史有重要意义 D.赵氏家族为后来瓜分晋国的三家之一
二、材料题
16.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众多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三 图四
山西丁村人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在这里还发现28种动物化石,如狼、熊、野马、象等。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出新石器晚期的城址,城内有宫殿建筑、高级别墓葬和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
材料三
图五: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鸮形纹饰的青铜尊 图六: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鸮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山顶洞人不同于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并写出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
(2)根据上面考古发掘的图文信息,分别简述山西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幅图片中文物的相似之处,这反映了当时存在怎样的文化现象?
17.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启,日“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中国西周时期国王称天子,全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天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严密统治网络。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三: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启遂即天子之位”,反映天子的传位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结合所学,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并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18.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货正清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上面两个原始居民房屋风格不同的原因,并分别写出这两个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
(2)根据材料二,指出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历史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它们的使用对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和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归纳二者的共同作用。
(4)综上所述,总结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19.历史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晋华中学七年级(3)班同学正在分组进行研学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和他们共同完成相关研学任务吧。
任务一【搜集图文资料,感受中国力量】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修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灌溉了良田。2018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任务二【查阅文献典籍,展现中国智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任务三【分析大事年表,借鉴历史经验】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约公元前1046年 商纣王暴政,被周武王所灭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公元前207年 刘邦、项羽起义灭亡秦朝
(1)都江堰是在蜀郡郡守李冰的主持下修建的。第一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了上面的图文资料。请你写出都江堰的功能及深远影响。
(2)阅读上面名人名言,分别概括他们各自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各自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呢?
(3)请选择材料中的三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可知郧县人使用打制石器,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因此郧县人处于旧石器时代。
2.答案:B
解析:题干给出的图片是鱼纹彩陶盆,这是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选:B。
3.答案:A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形态。故选A。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早期文化分布。A根据材料“辽河流域出土的玉龙”“黄河流域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长江流域出土的骨耜”可知,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故A正确。B.材料中没有体现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故B错误。C.材料中没有体现“龙的文化”已经定型,故C错误。D材料中没有体现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故D错误。
5.答案:A
解析:原始社会后期,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大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传说尧、舜、禹曾活动在晋南一带,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着许多尧、舜、禹的传说和名胜古迹,体现了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BC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知,商朝所处的历史阶段为奴隶社会,奴隶生活十分悲惨,地位十分低下,C项正确;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普遍享有平等的地位,没有明显的阶级之分,不可能出现殉葬的奴隶,排除A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至鸦片战争时期,我国处于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
7.答案:D
解析:由题干“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西周的等级制度。西周的等级制度对各等级权力的大小、责任和义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故选:D。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权更替的相关知识。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故A错误; B.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故B错误, C,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故C正确;D.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故D错误。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D
解析: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其中①23④分别为燕、齐、楚、秦。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是比较成熟的文字。ACD的信息从图片中提取不到。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D项正确;战国时期社会兼并战争不断,排除A项;儒家思想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是在西汉初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B
解析: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故“丞相”的职权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故选:B。
1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征收沉的赋税,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施行严酷的刑法,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秦二世在位统治更加残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提出了“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号召,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它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真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盟书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争斗的事实。盟书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末年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斗争的史实。盟书对研究中国文字历史有重要意义,B项正确;我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古文字,排除A项;盟书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排除C项;盟书中不能反映出赵氏家族为后来瓜分晋国的三家之一,排除D项。故选:B。
16.答案:(1)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图三:出土的打制石器说明山西丁村人会制作使用工具,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大量动物化石说明当时山西地区气候温暖,动物种类繁多;人们可能会狩猎获取食物;大型动物较多可能会使他们的生活充满威胁等。图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说明陶寺遗址的先民会制作磨制石器;古代城址发掘出宫殿建筑和礼器说明出现比较大的都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高等级墓葬说明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分化。
(3)相似之处:纹饰相似;外形相似;材质相似。文化现象: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具有密切联系。
解析:
17.答案:(1)变化:由禅让制变为了世袭制。
(2)诸侯义务: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作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保证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体现了周天子的权威,有力地巩固了统治;诸侯独立性较大,为后来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3)不同:分封制下封君和封地都是世袭的,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只领俸禄,概不世袭。原因:政治统治的需要;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
18.答案:(1)原因: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农作物: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2)时期: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秦朝: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作用: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增强了国力;都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
(4)因素:生产工具的革新;勇于改革;统治者的重视;政策的支持;等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最早种植粟;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2)根据材料二图片铁制工具和耕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3)根据材料三“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统一度量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根据材料三图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在经济方面采取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的措施。二者的共同作用是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增强了国力;都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
(4)综上所述,总结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的革新;勇于改革;统治者的重视;政策的支持;等等。
19.答案:(1)功能:堤防、分洪、排沙、控流、防洪、灌溉水运等。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等。
(2)主张:《论语》学派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道德经》学派主张“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意义:道家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儒家强调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体恤民意,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等。
(3)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论述:商纣王统治时期,征伐不断、大兴土木、赋税繁重、酷刑严苛,失去民心,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武王灭商,推翻了商朝的残暴统治。商鞅变法时,立木为信,执行变法大公无私,讲求公平,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使秦国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秦实现统一之后,秦始皇在思想上推崇法家,用严刑峻法治国,实行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引起人民不满,最终秦王被刘邦、项羽掀起的起义推翻统治。综上所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统治者采用仁政方能稳定社会秩序,采用暴政则会加速统治的灭亡。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