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试卷(B)
历史
2024.11
(考试范围:1~77页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二个大题,满分50分。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所在学校、姓名、考场、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20分(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
1.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属于(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与“禅让”有关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⑤禹 ⑥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禹建立夏 B.启继承禹的王位 C.商汤灭夏 D.周武王灭商
5.“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天子的共主地位,但周天子的实权早已消失。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不再定期朝见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经济发展 D.周朝灭亡
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开篇,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三家”的是( )
A.楚、燕、齐 B.赵、燕、魏 C.楚、吴、越 D.韩、赵、魏
7.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体现了这一时期( )
A.兼并战争不断 B.制度变革深刻 C.经济发展迅速 D.学术思想繁荣
8.他是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他提倡节俭,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这个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9.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0.下列关于商代青铜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作为生活用具 B.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C.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 D.制作工艺高超
11.它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一国家是( )
A.夏 B.西周 C.秦 D.汉
12.“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且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一大变”指的是(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郡县制 D.建立行省制
13.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秦朝实施暴政。秦的暴政不包括( )
A.北击匈奴 B.沉重的赋税 C.繁重的徭役 D.法律严苛
14.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
C.起义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15.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A.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B.秦末的农民战争
C.项羽和刘邦争夺起义领导权的战争 D.陈胜吴广起义的延续
16.据《汉书》记载,汉文帝继位二三十年,宫室、苑囿、车骑、服饰没有大量增加。由此可知,“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是( )
A.轻徭薄赋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重视农业
17.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A.汉武帝态度强硬 B.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C.汉武帝时期国力昌盛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8.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是( )在位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9.东汉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生产,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 )
A.休养生息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大一统
20.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府出现了朝政混乱,统治腐朽的局面,最终导致其灭亡。东汉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王莽夺取政权 B.豪强势力膨胀 C.黄巾起义 D.外戚与宦官专权
二、非选择题(共计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藩屏周室。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周有天下,裂田土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扦城。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诸侯需要向天子履行哪些义务?(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此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2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牺尊
图一 铁农具 图二 牺尊(牛形)
材料二:(秦)命蜀郡首壅(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战国策·秦策三》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简要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1分)
(2)材料二所指的工程是什么?由谁主持修建?(2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该工程的功能。(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招收出身不同的学生,先后培养了3000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材料三:他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剥削民众,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他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1)材料一中“子”指的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体现的教育思想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其核心主张是什么?(1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秦始皇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战争不断是因为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中秦始皇采用哪一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1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汉武帝为解决该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的提出者是谁?(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出行只能乘坐牛车。
材料二:汉高祖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并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材料三:到景帝后期,国家粮食丰盈,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有大量的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针对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统治者采取的措施?(3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盛世局面?(1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国以外的列国史书,只保留医药、卜筮、农家经典等书籍。
公元前212年,方士侯生,卢生等人炼药寻丹不成反诽谤秦始皇,导致秦始皇勃然大怒,于是下令将非议朝政的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
材料二:汉武帝时,“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反映的秦始皇在思想领域采取的什么措施?秦国治理国家主要采用哪一学派的学说?(2分)
(2)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说?汉武帝在思想领域采取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是谁提出的?(3分)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试卷(B)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B A D D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D A B C D C A
二、非选择题(30分)
21.(1)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分)
(2)向周王进献贡赋;军队服从周王调遣(2分)
(3)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1分)
22.(1)铁制农具和牛耕(1分)
(2)都江堰;李冰(2分)
(3)防洪;灌溉;水运(答出任意2个即可)(2分)
23.(1)孔子;儒家;仁(仁者爱人)(3分)
(2)有教无类(1分)
(3)孟子;仁政(1分)
24.(1)西周;分封制(2分)
(2)郡县制(1分)
(3)推恩;主父偃(2分)
25.(1)休养生息(1分)
(2)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提倡节俭(3分)
(3)文景之治(1分)
26.(1)焚书坑儒;法家(2分)
(2)儒学(儒家学说);尊崇儒术;董仲舒(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