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多校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历史练习
练习内容:(1~5课)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
写在下表的相应位置)
1.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
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250
5
200
165
150
16
75
人数
8
党派区域军队团队特邀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线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2.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中,1949年是‘旧社会’
与‘新社会’、‘黑暗’与‘光明’的分水岭。中国的社会结构和

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
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
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
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材料表明
A.西藏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西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C.西藏和平解放符合民众愿望
D.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4.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
《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
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这些措施
(
A.为人民民主提供制度保障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
5.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
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

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
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的
制定过程反映出
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
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6.1951年,祖国人民为赴朝作战的志愿军将士制作了“抗美援朝
纪念章”。据不完全统计,在1952年10月至1953年3月期间,
抗美援朝前线收到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慰问物品,数量多达
250车皮。这充分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
A.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彩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7.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
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
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
反映出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8.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
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
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
目的是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9.《六亿人民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
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10.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
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
局面,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力发展轻工业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1,195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
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
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
这一段描述反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
D.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2,《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文:“中央、华北和北京各机关
选民投票的队伍中,充溢着格外热烈的气氛。好多单位的首长
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这则材料说明(,)
A.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完备
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
D,制定宪法是建国初期的首要任冬八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历史练习答案
题号
2
6
8
10
答案
A
B
C
D
B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C
B
C
21.(1)红色:国旗红色象征国家为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精神,也象征先驱者的鲜血,象征勇敢、真诚
和热忱以及国家的兴旺发达。
五角星: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
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
中心而团结。
(2)事件: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2.(1)占有状况:占农村人口少数的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占农村人口多数的农民占有少量土地。
严重危害: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3.(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②帝国主义包
围和封锁:③借鉴苏联经验:④只有首先使重工业有较大、较快的发展,才能保障经济独立和
巩周国防。
(2)由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逐步深入:后期存在过快过急的倾向。
(3)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伟大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4)政策的制定要与国情结合:合理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发展。
24.(1)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干涉中国内政:美军侵犯到三八线附近,威胁到中国东北的安全:
美军飞机一再侵犯中国领空。
(2)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言之有理即可)
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
(3)方式:青年学生参军;工人增产节约;人民群众游行示威:军队组织慰问团。
(4)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不再是任意被欺负的国家,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不会成功的。
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
反对侵路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保卫了亚洲
和世界的和平。(言之有理即可)》
【八年级第一阶段·历史·WS·R·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多校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