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高三下学期3月集训(三)历史试题(答案)

玉溪师院附中2025届高三第一轮集训
历史试卷(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朝甲骨文记载,商王室会教授来自地方的贵族子弟习武与习乐。《周礼》记录了周王室的乐舞机构中,设置了专门教“夷乐”的官吏,有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这些措施有助于( )
A. 增进整体文化认同 B. 重构社会统治秩序
C. 强化仁礼教化民众 D. 维护分封等级制度
2. 夏商西周时期军队核心由王家与贵族子弟组成;春秋时期,承担兵役的主要为士和农;战国时期,征兵对象扩大到郡县的编户齐民。其变化根源在于( )
A. 社会阶层的流动 B. 社会生产的发展
C. 国家形态的转变 D. 战争规模的变化
3. 三国时,东吴将帅常终身任职。朱桓部曲万人,后由其子朱异承袭;陆逊部曲数千,子陆抗继承父业;陆抗部曲数万,抗死,五子分领。以至于魏大将邓艾说:“孙权已殁,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分裂割据的总体趋势 B. 军队私有影响全国统一
C. 东吴中央集权的不足 D. 门阀世族维系东吴政权
4. 唐开元年间至五代,全国各道州新置县计120个,其中属于北方传统统治重心位置的只有20县,而属于江南、岭南等道的却达100县之多。据此可推知( )
A. 人口迁徙影响行政区划 B. 中央集权趋势日益强化
C. 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凸显 D. 行政格局建构杂乱无序
5. 北宋建隆年间,中央委派县尉只负责节度使辖区内的乡村治安及案件审理,而城内政事仍由节度使的亲随所担任的镇将治理。开宝三年,宋太祖下诏“诸州长吏毋得遣仆从及亲属掌厢、镇局务”,之后又再次“申禁藩镇补亲吏为镇将”。这一变化( )
A. 有利于地方稳定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消除了割据现象 D. 缀解了边防压力
6. 下表统计了明代部分省份出身于上三代没有功名家庭的进士数量,据此可知( )
省份 进士总数 出身于上三代没有功名家庭的进士
数量 占全省总数的百分比(%)
山东 219 78 35.6
河南 206 79 38.3
江苏 356 186 52.2
浙江 370 177 47.8
安徽 116 71 63.8
广西 27 9 33.3
云南 29 12 41.4
A. 官员选拔制度日益僵化 B. 专制统治妨碍社会公平
C. 边疆地区教育水平提升 D. 经济发展益于阶层流动
7. 1906年,清政府出台的《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引进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若律无正条,不论何项行为,不得判为有罪”。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大臣以“适开刁徒趋避之端,恐为法政废之渐”为由,严厉批评这一条款。这说明当时( )
A. 现代法治建设任重道远
B. 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制度
C.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D. 预备立宪取得了一定效果
8. 1919年2月至4月,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共收到86封由世界各地华人团体发来的电报,支持中国的合理要求,抗议日本的提案。致电的团体包括学生组织、工商业机构、华侨组织等。这( )
A.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正义要求的支持
C. 体现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D. 助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9. 针对乡民不识字无法填写选票的情况,1942年《<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的解释及其实施》提出,可以用在候选人身后“投豆子”的办法投票。受此影响,志丹、子长、曲子、环县等地区,投票率平均达到了87%。这一投票方法( )
A. 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阶级基础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促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
D. 激发了解放区民众的参政热情
10. 1952年,中国与锡兰政府就各自急需的橡胶和大米签订贸易协定。此后不久,中国又与巴基斯坦签订了互相供应棉花、煤炭的贸易协定。这些举措意在( )
A.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
C. 稳定城市的物价水平 D. 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11. 20世纪80年代,外国和港台的影视作品在广东流行。下表是当时关于广东青年最赞赏的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特点的调查统计结果。该结果反映出( )
选择项目 创新勇气 拼搏奋斗 自信心 效率感 独立意识 冒险精神 金钱观念 追求享乐
次数 1040 980 869 568 554 419 182 170
A. 影视作品成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
B. 新的经济体制确立改变社会风气
C. 改革开放影响青年群体价值观念
D. 新时期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
12. 《汉谟拉比法典》的282条法律条文中,涉及到婚姻、财产、收养和继承等方面的有70条。其中对妇女的婚姻和财产权利、患病妻子的扶养问题、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被收养儿童的权益等都给予了说明。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A. 内容全面体系完备 B.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C. 体现公平正义理念 D. 继承发展了罗马法
13. 中世纪晚期,德意志各城镇工匠歌手联合会规定:凡是参加比赛的会员,必须用传说中的歌唱权威——“十二大师”的腔调吟唱。但到了16世纪,拥有独创曲调才能被尊称为名歌手,这成为工匠歌手联合会共同认可的规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市民文化的兴起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人文主义的影响 D. 行会制度的瓦解
14. 有历史学家评论20世纪初期的巴拿马说:"对于一个生活在巴拿马的孩子来说,运河区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地方……除非有运河区居民的邀请,否则那里众多的游泳池、网球场、电影院、餐馆都不对巴拿马人开放。"导致这种割裂的原因是( )
A. 巴拿马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 殖民者建立"国中之国"
C. 哥伦比亚保留部分主权 D. 拉美国家的种族隔离政策
15. 1917年4月18日,俄国临时政府在致协约国各国政府的照会中明确表示:“捍卫我们祖国权利的临时政府,将充分遵守对我协约各国所承担的义务,乃是当然的事情。”该照会( )
A. 结束俄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 客观推动俄国革命进程
C. 导致沙皇专制统治陷入困境
D. 极大提高俄国国际地位
16. 20世纪80年代初,由联邦德国总理担任主席的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发布的《勃兰特报告》指出,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并未全球化地分配,打破旧有的国际分工是实现南北方合作发展和世界公平的必要条件。该报告( )
A. 反映了时代的发展需求
B. 说明西方国家开始反思国际经济旧秩序
C. 强调了全球化不可逆转
D. 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
17. 【二战后的大西洋史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西洋史学主张把大西洋内部及其周边的岛屿、国家和区域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二战后,欧美史学家共同推动了大西洋史研究的兴起。大西洋共同体意识的兴起对于大西洋史研究的兴起也起到了助推作用。有学者提出“大西洋文明”“民主革命的时代”和“大西洋革命”等术语,他们都极力强调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共同价值观。
——据魏涛《二战以来欧美学界大西洋史的研究路径和发展趋势》等整理
材料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非洲史学家以及关注美洲与非洲之间历史联系的美洲史学家对以往大西洋史研究存在的“欧洲中心论”提出质疑,他们倡导“黑色大西洋”的概念。这些研究在强调大西洋世界形成过程对于非洲造成严重暴力与剥削的前提下,尤其关注非洲社会在跨大西洋联系形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相关研究涉及非洲奴隶贸易与大西洋世界的形成、与非洲联系对美洲文明的影响、非洲裔美洲移民文化的起源、大西洋联系对于非洲社会的影响等重要论题。
——摘编自李鹏涛《“黑色大西洋”:近年来国外学界有关非洲在大西洋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大西洋史研究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学者提出“黑色大西洋”概念的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权”泛指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这一任务被“士人”们直接凝练在“民权”思想之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权”思想中的“民”,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谭嗣同指出:“苟有绅权,即不必有议院之名,已有议院之实矣。”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这体现了“中庸”政治的要旨。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强调“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体现了理性的思维。西方“民权”思想的实质是并不是人民主权,而是资产阶级主权。
——摘编自王先民《近代中国早期“民权”思想探迹》
材料二 为解决长期以来妇女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增加妇女的政治代表比例、促进政治民主和公平,国际社会中通常采用性别配额制的选举方法,在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推动和全球妇女运动的努力下,包括联合国、各国议会联盟、欧盟理事会等纷纷呼吁其成员国在选举中妇女占比至少达到30%。英国的性别配额制首先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社会民主党选举中。为在大选中赢得更多的席位,1993年工党首次正式确认采用性别配额制,英国国内其他政党基于自身利益也在积极响应。
——摘编自谢飞先《英国议会选举性别配额制的发展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近代中国维新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在“民权”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推动当代妇女政治权利扩大的因素。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10月,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成立,收容对象为各地赴陕难童。此后,边区政府先后创办保姆训练班、设立运输站等,尽可能地收容并分层抚养、教育战区难童。1941年1月,边区政府发布《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以保障边区母婴及贫穷孤儿的生活。《新华日报》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与团体,应当把难童组织起来,对他们施以抗战的教育与训练,并要极力在国际上求得对难童的救济与帮助。这一培养模式下的儿童们大都健康成长,许多幼童后来为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摘编自范文爽《从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看中国共产党的难童救济工作》等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为重建战后社会秩序,官方唯一的救助机构——北平市社会局,通过增'设难民救助机构,推出收容、急赈、工赈及借贷等措施,来缓解难民问题,但难民数量仍不断增长。1947年3月,社会部拨给北平市救济难民赈款5亿元,根据社会局拟定的使用办法,此款仅能支持两个半月。而在1947年12月1日至1948年3月15日的冬赈中,北平市共设立粥厂46处,食粥人数达367万人次。1948年9月,在附属于社会局的北平市救济院内所收容难民中,儿童占当月总人数的66.9%。总之,战后北平市社会局对包括难童在内的难民实施的救助措施效果寥寥。
——摘编自付燕鸿《战后北平市社会局难民救助与社会秩序重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难童救助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评述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市政府难民救助活动。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特色”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创造和发展特点的高度概括总结,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底色,是中国历史发展独特道路的根本所在。“中国特色”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集中体现在制度体系、治理体系与价值体系上。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的标识性载体,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的内在驱动,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的精神导向。
——摘编自卜宪群《谈谈“中国特色”的历史内涵》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一个“体系”,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选体系,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玉溪师院附中2025届高三第一轮集训
历史试卷(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
【17题答案】
【答案】(1)二战期间,美国与西欧国家结盟,共同打败法西斯势力;美苏冷战使美国与西欧国家之间合作加强;马歇尔计划和北约密切了美国与西欧国家之间的合作;美国与西欧各国拥有共同的文化;欧美史学家们的推动。(任答四点即可)
(2)有利于更广泛、深入地研究非洲文明对世界贡献;维护非洲各国的独立和发展;增强非洲人民的文化自信;纠正大西洋史研究中“欧洲中心论”的弊端。(任答三点即可)
【18题答案】
【答案】(1)不同:中国服务于救亡图存的政治需要,西方侧重于思想启蒙;中国近代民权思想兼顾了封建体系中部分社会集团的利益,西方启蒙思想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新思想强调民权与君权共存,西方根本否定君主专制。
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主要任务是反封建;近代中国封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中国封建纲常伦理思想的长期影响,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2)原因:国际社会与国际组织的倡导;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及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政党政治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思想的解放。
【19题答案】
【答案】(1)特点:设立专业救助机构;注重提升保育人员专业水平;关注保育质量;以法律条文保障救助工作;教养并重(或保育与教育并重);注重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救助(或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任答两点即可)
(2)评述: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市政府难民救助的主体单一、虽多措并举但整体救助效果不佳。
解放战争期间,北平市周边地区局势动荡不安,地处交通要道北平是难民的重要汇聚地;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官僚资本巧取豪夺,导致包括北平在内的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更多家庭陷入贫困,难民人数与日俱增;北平市的难民救助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未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其中,救助制度存在缺陷;国民政府忙于战争,根本无力开展相关救助工作。可见,这一时期北平市政府的难民救助活动存在资金不足、社会背景复杂等问题,因此效果不佳。
【20题答案】
【答案】示例体系: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的标识性载体阐释:中国古代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先秦时期,国家建立在部族联合和分封制的基础之上,集权程度不高。从秦朝至清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使政权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统治力度大大加强。其中,郡县制是保障中央集权有效行使的地方行政制度,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此后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也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调整。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发展到隋唐时期,形成了以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此后不断发展完善。科举制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是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保障。赋税征发的对象逐渐从人丁转向土地和财产,人头税逐渐被废除;赋役长期并行,役的内容逐渐并入赋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逐步形成的一整套国家制度体系,是中华文明长期稳定发展、不断前行的保障,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高三下学期3月集训(三)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