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高一历史月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C
19.C
20.【答案】A
21.【答案】A
22.【答案】D
23.【答案】B
24.【答案】D
25.【答案】D
26.【答案】(16分)
(1)影响:有利于工商业的复兴与繁荣;促进了欧洲城市的自治与发展;促进了欧洲各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原因:欧洲民族国家兴起;新航路开辟使同盟的重要性下降;战争的打击导致同盟的瓦解。(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3)趋势:由集市贸易向垄断贸易、远洋国际贸易发展;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贸易网络逐步扩大。(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7.(1)原因:物种的洲际交流(旧大陆物种被引入美洲)加强; 殖民扩张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大西洋贸易规模的扩大;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
(2)表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资源, 促进世界人口增长;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进了人口迁移,使世界人口布局更趋合理;有利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8.示例
选择图片:图3、图4、图5。
论题: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说明: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17-18世纪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理性与科学)大旗,抨击专制王权、教权和封建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构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法治和权力制衡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有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
(其他选择,只要内容有关联,主题恰当,论述史实正确、逻辑严宓的均可酌情给分)香河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原始社会后期,某些部落会因其地理位置或资源特点而专门从事某种资源的开采、生产或加工,这促进了经济的多样性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物品生产分工日益细化 B.原始部落国家机关形成
C.人们贫富分化渐趋严重 D.部落之间物品交流增多
2、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和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中国古代有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但与上述神话差异很大。这说明,世界古代早期文明具有(  )
A.继承性和连续性 B.相似性和多元性
C.共融性和互补性 D.广泛性和区域性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有人“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那么执法者只能给与犯罪人“鞭笞六十”的处罚,而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这表明该法典(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意图规范各阶层的义务
C.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精神 D.重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
4、早在阿卡德王国时期,亚述就有了最初的常备军和官僚。亚述帝国时期又组建了包括战车兵、步兵、工兵和谍报系统在内的复杂军队系统,地方划分为行省,通过修建道路、迁移居民等手段控制被征服地区。这说明亚述帝国(  )
A.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B.成为中亚地区的强国
C.推动东西文明交流 D.能够征服埃及与西亚
5、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农业一旦产生,定居就一定出现。一旦定居,人口的数量就会增加。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作者意在强调(  )
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 B.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C.文明扩张方式存在差异 D.人地矛盾推动文明融合
6、希腊城邦主要依靠自给型农业、牧业和渔业,但是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人口压力,渴望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殖民者。到公元前5世纪时,包括黑海在内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环布繁盛的希腊殖民地。这些殖民活动(  )
A.加速西亚地区文化希腊化进程 B.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C.缓解了希腊资源短缺的问题 D.奠定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
7、在中古西欧,一个封主可以有众多的附庸,一个附庸也可以有好几个封主,这就使得封君封臣的关系显得特别错综复杂且松散。附庸对封主的服从也往往要看封主力量的大小,附庸反抗封主的战争也是经常发生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王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B.封君与封臣形成宗族血缘关系
C.政治上分裂割据成为常态现象 D.国王附庸的附庸是国王的附庸
8、1214年,英格兰国王约翰为巩固其对法国领地的控制,与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爆发战争,然而由于缺乏骑士阶层的支持和军队指挥不统一等原因最终失败。这(  )
A.说明封君封臣制度导致王权软弱 B.源于西欧庄园制经济组织的解体
C.导致英格兰出现了大量自治城市 D.迫使英王与法国签定订《大宪章》
9、在中世纪西欧社会中,农业生产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人们对食物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庄园制的出现满足了这种需求,通过组织农业生产,庄园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和物质支持。这说明西欧封建庄园的形成(  )
A.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 B.维持了社会长治久安
C.解决了农民粮食问题 D.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10、在阿拉伯帝国对外征服的过程中,被统治的各民族人民为了对抗阿拉伯沙文主义,积极编纂典籍并记载本族祖先的丰功伟绩。这表明阿拉伯对外扩张(  )
A.引发了各民族激烈的反抗 B.客观上助推了文化的传承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D.扩大了阿拉伯帝国的疆域
11、某同学读书时做了以下记录:地跨亚非欧三洲、最高统治者苏丹、首都伊斯坦布尔、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成为欧洲列强蚕食瓜分的对象。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B.德里苏丹国的兴起
C.拜占庭帝国的发展 D.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12、某一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扼黑海入口,为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是古代“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该城市曾是下列哪两大古代帝国的首都
A.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B.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13、中古时期的非洲,通过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同欧洲、西亚、南亚建立了交通、贸易和文化联系;掌握印度洋季风规律的非洲航海家们开辟了纵横交错的印度洋航路;位于北非的埃及自汉代起就与中国有了间接的贸易关系。材料表明中古时期的非洲(  )
A.最早开始航海活动 B.以发展商业为主
C.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D.文明具有开放性
14、从10世纪起,东非居民在漫长的海岸地带和附近岛屿上建立起数十个定居地,并以这些定居地为基地,渡过印度洋,与红海沿岸、阿拉伯南部、波斯湾、印度、东南亚乃至中国各城市展开了十分得利的贸易活动。这些活动(  )
A.引发了早期殖民扩张 B.促进了文明交流发展
C.推动了非洲城邦发展 D.完善了埃及行省制度
15、阿克苏姆王国用农民种植的香料和阿拉伯树胶来换取红海边拾来的龟甲,用本土出产的象牙和黄金兑换埃及的布料、葡萄酒、橄榄油等。此外,它还与希腊、罗马等地保持着密切的商业往来。据此可知,阿克苏姆王国(  )
A.生产力发展水平高 B.是东非地区的头号强国
C.对外商业贸易发达 D.政府重视商业贸易发展
16、14世纪上半期,意大利商人弗朗切斯科·佩科罗蒂根据自身经历写过一本《经商指南》。该书广泛涉及欧亚非三洲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路,其中欧洲的城市是意大利商人活动最频繁的地区。由此可知,该时期(  )
A.亚非地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亚非欧之间存在经济贸易往来 D.对外殖民扩张推动商业革命的发展
17、15—16世纪的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和死亡。因为探险家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这一时期的远洋探险活动却不断增多。其主要动力源于(  )
A.英国王室的大力支持 B.对美洲大陆的向往
C.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 D.传播基督教的信念
18、有学者指出,传统商路并未彻底中断,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未能打破由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自中世纪建立起来的贸易秩序和规则。因此,他们要获得财富就得另辟蹊径。以下说法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奥斯曼帝国没有威胁传统商路 B.打破贸易壁垒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C.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是商业竞争 D.意大利直接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19、据学者们的估算,1500年以前欧洲的黄金存量约为3500吨,白银存量约为37000吨。1500—1650年间欧洲大约从美洲输入了180吨黄金,16000吨白银,也就是说美洲金银的进入大约只增加了欧洲贵金属存量的一半左右,而同一时期,西欧各国的物价大约上涨了5倍。由材料可推知,16世纪发生的价格革命(  )
A.与美洲贵金属的流入无关 B.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瓦解
C.需从更多视角探究其原因 D.源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0、从18世纪末开始,欧洲各贩卖国逐渐禁止黑奴贸易并把部分黑奴遣返非洲,1815年殖民主义列强在维也纳会议上原则同意废止黑奴贸易。这一变化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B.殖民主义者意识到贩奴的不道德
C.贩卖黑奴已无利可图 D.非洲国家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21、新航路开辟后,日本人通过葡萄牙人带来的点心接触到了砂糖,并在18世纪进行本土化生产,萨摩藩成为日本最大的砂糖产地。糖成了萨摩藩的重要财政来源,充足的财政是日后萨摩藩进行倒幕运动的重要经济基础。这反映出(  )
A.物种交流影响日本的历史进程 B.原产于欧洲的经济作物在亚洲传播
C.海外贸易丰富了日本人的生活 D.物种交流改变了日本人的饮食结构
22、某学习小组整理了“全球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知识结构图(见如图)据此判断,甲、乙、丙、丁分别是(  )
A.非洲 欧洲 中国 美洲 B.非洲 中国 美洲 欧洲
C.欧洲 美洲 中国 非洲 D.欧洲 中国 美洲 非洲
23、14—15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并从中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这一现象(  )
A.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体现 B.孕育了反封建政治力量
C.促进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是文艺复兴影响的结果
24、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都以主权在民作为民主政治的实践原则,以自由和平等作为实践动力和革命目标。但在两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前者非常注重平等的价值,最终将平等纳入现代民主政治的价值体系,而后者则将自由和平等大致摆放平衡而侧重于追求自由。这说明
A.崇尚平等价值观使得法国大革命更激进 B.重视自由使美国的革命具有双重意义
C.平衡利益是美国制宪者考虑的首要目标 D.历史文化传统对民主理念的塑造作用
25、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获得了对政府已经开支的款项进行审计的权力,这个权力是前所未有的。议会对开支的否决权,以及对经表决通过的款项如何使用的监督权,把政府置于重要的约束之下”,英国逐步建立起了“行政机构向议会负责”的制度。这说明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逐步确立 B.君主“统而不治”
C.权力制衡机制的成熟 D.宪政制度的发展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共3大题)
2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2世纪欧洲最有名的集市是香槟集市,它们是位于巴黎东面香槟地区的四个城市。商人用马车或驮畜运来货物,在预定时间、地点相互交易。香槟伯爵在骚乱年代维持了秩序,给商人和旅行者提供居所和保护。到12世纪中叶,香槟集市因其贸易量而蜚声于整个大陆。14世纪初,香槟地区成为法兰西国王属地,国王收取比交易费用更高的费用,如棚舍出租费和销售税等。随着欧洲贸易量的增长,集市城市里的运输和交易已不能满足需求,其重要性开始下降。
——摘编自【英】诺尔曼·庞兹《中世纪城市》等
材料二:
12世纪中期形成的汉萨同盟是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它由波罗的海、北海沿岸等地的独立城市国家和城镇组成。1370年,同盟获得了对丹麦和波罗的海诸国的贸易垄断权,在北方所有的商业中心拥有贸易站。15世纪,同盟势力和重要性开始下降,诺夫哥罗德、伦敦、布鲁日等贸易站特权被所在国收回。17世纪,中欧和北欧的战争成了对汉萨同盟的最后一击,同盟城市数量逐渐减少。
——摘编自【美】布莱恩·蒂尔尼等《西欧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析香槟集市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萨同盟衰落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12—17世纪欧洲贸易发展的趋势。(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白糖本来属于奢侈品,而今成为大众化的调味品,这就是白糖革命的结果。这样一来,有必要进一步增加白糖的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 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
材料二 随着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由意大利开始的商业革命,逐渐向西欧其他国家扩展,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棉布、茶叶、瓷器、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 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本、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了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各地区、各民族在广泛的交往中,交流了各自的生产经验和各种创造发明。西欧各国由于地理大发现后,进行了积极、主动、大规模的世界性交往,伴随着商业革命的发展,使它们成了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白糖消费量增加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6分)
28.(12分)下列图片反映了14世纪以来的部分世界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请任意选取以上两幅或三幅相互关联的历史图片,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