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炎德英才大联考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B
4. C
5. A
6. A
7. D
8. D
9. A
10. C
11. B
12. C
13. D
14. B
15. A
16. D
二、非选择题
17.
(1) 原因: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及征收赋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强对百姓的控制,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秦国的社会变革,增强秦国实力。
(2) 内容:户主的籍贯、爵位;家庭成员的信息(包括妻子、子女的情况);家中奴隶的信息;户主的职务。
(3) 史料价值:《商君书》属于文献史料,是研究商鞅变法的重要资料,能从宏观上反映商鞅变法时期户籍管理的政策和目的,但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里耶秦简》属于实物史料,是秦朝户籍登记的原始记录,能直观、真实地展现秦朝基层户籍登记的具体内容,为研究秦朝的户籍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
18.
(1) 特点:考试内容中西结合,既考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也涉及西方的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考试科目较为全面,涵盖多个领域;选拔方式以考试为主,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2) 变化:从以考试选拔官员为主转变为注重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和群众监督;干部考核从定期的考试转变为定期的自我检讨和群众批评。
(3) 评析:“公务员热” 现象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一些特点和人们的职业选择倾向。积极方面,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较好,吸引大量人才报考,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公共管理领域,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公务员职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吸引了许多有志于服务社会的人。消极方面,“公务员热” 可能导致人才过度集中于公务员岗位,造成其他行业人才短缺;部分人报考公务员是出于功利目的,并非真正热爱公共管理事业,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一些热门职位竞争激烈,而冷门职位无人报考,反映出就业选择的不均衡。总之,应理性看待 “公务员热”,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19.
示例:
论题: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又促进工业化进程。
论述: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兴起。18 世纪 80 年代到 19 世纪 30 年代,工业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工厂集中,新工业城市迅速发展,旧城市改造复兴,形成现代城市群落,如英国 1801 - 1911 年新增众多城市。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促进城市规模扩大;工厂集中布局在城市,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城市化也促进工业化进程。城市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消费市场和便利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城市集聚效应使企业间交流合作更加便捷,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升级。例如,众多工厂集中在城市,便于共享资源和技术,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年春季高二年袋第二次联考
历
史
尚】
时五:75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
第「卷选择题(共8分》
一、选择题(太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良渚人的观念里,玉器是表明身份的礼器。良渚玉器的主要种类有
踪、璧、钺、冠状器、三叉形器、锥形器、玉磺等。玉踪是其中最具有代表
性的.每件玉琮上都刻有神徽图案。玉钺作为权杖,是王权的象征,甲骨
文中的“钺”字源于玉钺的象形。这些发现
A.有助于研究早期国家的形成
B.表明当时我国已迈入了阶级社会
C.说明玉器是权力的唯一象征
D.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2.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铭文,讲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
交易事件。大意是说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想与他的邻
居邦君厉交换土地,于是他把这件事报告给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
经过大臣的询问,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
徒、司马、司空)以及内吏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铭文内容
A.表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
B.表明当时存在部分土地私有
C.说明周王室权威遭到挑战
D.反映了土地兼并现象很严重
3.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上农夫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九寸。”“中农夫
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下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三尺。”
这体现了
A.农民生产积极性日益提高
B.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D.农民阶级分化很严重
4.禅宗经典《六祖坛经》中提道:“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将孝道
视为修行的一部分,也提倡为父母守丧三年等。这反映出唐代佛教
A.挑战了儒家伦理道德
B.完全抛弃了清规戕律
C.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
D.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高二历史试题第】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福APP
5.下表是清初直隶获鹿且八个甲摊丁前后分档人广平均负相变化绕计
据此可推
户刊
裤1前两/门)
雄丁后(两/丁)
负担变化(为,
100亩以上
0.5750
1.8574
+223.0
60~99.9亩
0.3126
0.4122
+20.3
30-59.9亩
0.2187
0.2242
+2.
10~29.9亩
0.1345
0.1008
-25.J
10亩以下
0.1014
0.0280
-72.4
A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土地兼并现象得以消陈
C封建国家解除了对农民的控制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6.从中英茶叶贸易的数据来看.从1775年到1779年间,我国出口英国的
茶叶量约为】695.6吨。而到1833年时,我国出口英国的茶叶数量已
达到11792吨。严重膨胀的茶叶贸易
A埋下了鸦片战争的状笔
B.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C.使中国卷人了世界市场
D.表明自然经济的解体
7.1898年10月27日,《日本》杂志刊登《政变前后的措施》一文(摘选),
“对于这次政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是否竭力劝告北京政府减
少波动,还是对皇帝的安全做了什么防范措施?有没有尽力救护改革
派?这次政变本来可以反过来利用…但由于我国政府放过了这个机
会”。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
A.改革派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日本改变了其对华的政策
C.日本人支持清末的新政改革
D.部分日本人赞同戊戌变法
8.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重要文件,宣布成立“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中国苏维埃政权实行工农民主专政,将可以争取为同
盟军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排除在外。这一举措
A表明了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体现了统一战线策略的灵活运用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D.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时我国国情
9.下表是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占比(%)
国营经济
19.1
公有经济
合作社经济
1.50
公私合营经济
0.70
个体经济
71.80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0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罐ADP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炎德英才大联考部分学校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PDF 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