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25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一)
历史
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骨柄石刃刀是一种骨石复合工具,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较多,南方不见。这种工具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末期。其制作需高超的制骨技艺和细石叶
剥离技术,使用方式多为刮削、切割,主要用来切割肉食和皮革加工。这种工具的
出现反映了
A.原始农业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B.自然环境影响工具演进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D.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巨变
2.春秋初期,周天子势做,北方戎族多次侵入邢、卫等国,此外南方的楚国也趁机进
逼周王及中原各诸侯国。这种情势下,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
旗号,“霸诸侯,一匡天下”。这表明当时
A.“华夷之辨”强化但各族交往加强B.中原经济长足发展
C.“百家争鸣”推动地主阶级的崛起D.各国变法争霸图强
3.《三国志》记载,华佗“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舍去辄愈。若当灸,
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当病
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因破取。”这说明汉代医学
A.理论体系独具特色
B.形成了完善的手术技术
C.医疗水平精确复杂
D.浸润了儒家文化价值观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4.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表1中诗文与唐末五代诗僧贯休诗“宁知耘田车
水翁,日日日炙背欲裂”描写的灌溉工具相同的是
表1
诗句
出处
A.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浃汤。
战国《庄子·天地》
B.水能立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
唐《水轮赋》
C.水上有车车自翻,悬雷如线垂前轩。
宋《次韵子瞻梳头》
D.常民踏车将纳水,今民踏车将出水。大田不复见沟塍,洪
宋《和常父湖州界
潦汗漫连千里。
中》
5.清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仓储体系。康熙朝实行雨泽粮价奏报制度,将各
地农业收成、降水及粮价情况作为大臣所上密折的主要内容。雍正帝命地方官对本
地勤于耕种、务本力作的农民予以嘉奖。这些措施
A.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B.确保了社会救济效果
C.致力于强化君主集权
D.完善了国家优抚政策
6.表2中是19世纪末期中国部分企业的创办时间和主要业务。
表2
名称
创办时间
主要业务
兰州机器局
1871年
生产枪炮、弹药
广州机器局
1873年
生产枪炮、弹药,船舶维修
吉林机器局
1881年
生产枪炮、弹药
根据表2可知,当时
A.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B.中国军队完成了近代化
C.洋务运动已经实现目标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7.图1是日本将中日甲午战争赔款分配示意图。
⑤
④
22%
8%
①
①陆军扩充费3775万两,占赔款总额的15%
15%
②海军扩充费9205万两,占赔款总额的35%
③临时车费5232万两,占赔款总额的20%
③
0
⊙海军补充基金1987万两,占赔款总额的8%
②
⑤共它5801万两,占赔款总额的22%
35%
图1
据此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后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丹东市 2025 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一)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A C D A A C D B B C C D A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均为必做题,共 52 分。
17.(14 分)同:文书档案管理不断完善;形成誊抄副本和统一保存制度;分
门别类,内容丰富;运行规范化,管理严格。(4 分。每点 2 分,任答两点 4 分)
异:唐宋文书档案的管理者主要是行政官员,而英国是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唐宋文书档案管理机构能参与行政决策,英国的机构只负责文书档案相关工作。
唐宋文书档案除敕令外还记录人事档案、户籍等辅佐治政,英国主要是记录王令。
(4 分。每点 2 分,任答两点 4 分)
(2)意义:有利于借鉴前代国家治理经验,提高决策效率;加强行政管理(人
事、户籍等),推动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实现了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与统一;为
史书的编纂提供条件,有利于保持民族历史传承的连续性。(6 分。每点 2 分,
任答三点 6 分)
18.(12 分)(1)图 3:1959—1963 年;图 4:2001—2005 年;图 5:1954—1958
年。(3 分。每点 1 分)
(2)【示例一】1959—1963 年中国 GDP 先降后升
理由:1958 年,“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试图通过大规模的群
众运动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农业生产严重
受损,工业生产也受到影响。1959 年至 1961 年的三年困难时期,社会经济陷入
困境。1961 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
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国民经济基本得
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示例二】2001—2005 年中国 GDP 持续高增长
理由: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坚持科教兴国、可持续
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有力推动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2001 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更深
1
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共十六大以后,我国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同时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取得重
大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之
一;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进入信息时代,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示例三】1954—1958 年中国 GDP 增长率有波动,但整体保持较高水平
理由:1953 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迎来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为大
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环境;1953 年至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三大改造顺利推进,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增长,建立了
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一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以及《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的颁布,也为经济的高增长提供制度支撑与法律保障。
(时段:能够准确描述时段内的 GDP 变化情况,给 2 分;能够至少列举两个
相关史实,每个史实 2 分,共 4 分,能够史论结合阐述理由,给 3 分)
19. (14 分) (1)史料价值:方尖碑是研究古埃及文明的一手实物史料,具
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用于研究古代埃及的建筑雕刻、宗教信仰、象形文字以及
政治制度等;其雕刻工艺和建筑技术,展现了古埃及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与艺术
成就;方尖碑作为太阳崇拜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宗教信仰体系;方尖碑上的象
形文字记录了法老的功绩和历史事件,为研究古埃及政治、社会及法老统治提供
了直接文字史料。作为法老纪念碑,内容侧重歌功颂德,可能存在主观美化问题,
需结合其他史料互证。(6 分。每点 2 分,任答三点 6 分)
(2)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以来,埃及逐步殖民地化;西方列强及
其学者大肆掠夺他国文化遗产;本国政府对文物保护不重视,以赠送珍贵文物来
达成政治诉求。(4 分。每点 2 分,任答两点 4 分)
认识:国家主权独立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前提;建立起国家文物保护体系;加
强公民教育,培养国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立法工作等。(4 分。每点 2
分,任答两点 4 分)
20.(12 分)【示例一】论题:人民群众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占主导地位。(3
分)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
2
验,并将其转化为璀璨的文化成果。如《诗经》中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民间
歌谣,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源泉。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
“二十四节气”等农事知识。
进入近代以来,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人民将
文化启蒙与救亡图存结合,使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抗日战争时期,《黄河
大合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不仅鼓舞了中华儿女抗战士气,
更塑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以王进喜、
孟泰为代表的大批模范英雄集体和个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推动力,也为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素材。
综上所述,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始终是主角,为中华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
的作用,让中华文化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繁荣昌盛。(9 分)
【示例二】论题:多元象征符号丰富中华文化内涵。
龙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龙是皇权的典型象征符号,
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也在政治文化传承中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在民间,
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每逢重大节日,舞龙、赛龙舟等活动深受民众喜爱。从
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封建时代的皇权象征,再到民间的符号意象,龙的文化得
到了传承,将龙所代表的团结、奋进等精神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瓷器也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之一,其制作工艺精湛,图案精美,展现了中国古代
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精湛的手工业技术。两汉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瓷器不
断外传,也带动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
内涵与文化价值,象征符号使中华文化得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传播,成
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示例三】论题:近现代红色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红色文化是近现代特殊时代背景下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升华,是对近现代以来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的真实记录。例如:井冈
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
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弘扬了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
3
的观念。
同时,红色文艺作品也赋予了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如《白毛女》《红岩》
等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也展示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所展
现出的伟大精神风貌,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成为激励后人不断
前进的强大动力。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
传统,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
神追求,也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其他参考论题:大运河: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通道;独特地理条件
塑造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开拓创新
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等。
4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一)历史试卷(PDF格式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