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泰安一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3月学情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A A C B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D B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4分)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进行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破坏,也传播了希腊文化,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汉朝开辟了陆上丝路和海上商路,促进了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密切了与西亚、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联系。
材料三,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著作,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
总之,在古代,无论是和平方式还是战争手段的交往,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赋分说明:对每则材料的阐释4分,其中史实2分、影响2分;总结阐释,2分)
17.【答案】(14分)
(1)职能:
经济:通过规定商品价格、控制生产规模以及保证产品质量,对城市工商业活动的生产领域进行管理和监督。
政治:通过对行会成员纠纷、不公平竞争以及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行使司法权;对行会成员征收赋税,参与市政管理。
社会:对行会成员提供救济,有社会保障职能。(6分)
(2)影响:在手工业兴起初期,行会维护小生产者的利益,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求,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生产力发展,行会无法满足商品经济继续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要求,在近代早期成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障碍。(8分)
18【答案】(14分)
示例:
材料一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中世纪与现代时期的分水岭。
材料二观点:欧洲的现代化是在15—18世纪逐步实现的。
评析:材料一观点仅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变迁性,未体现延续性。新航路开辟虽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开始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发生改变,但其仅为欧洲后续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基础,其历史影响是逐渐产生并加深的,并未迅速使得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本质变革。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在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材料二的观点则体现了历史发展变迁性和延续性。
总结: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量变与质变的过程。欧洲向现代化的过渡起于新航路的开辟,于18世纪最终走向现代。
19.【答案】(13分)
(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自由表达的公共领域和宽松的政治氛围;
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群体;
印刷术的普及和出版业的发展。(7分)
促进了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欧洲民众的思想解放;
提升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声望;
丰富了欧洲的社会生活;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6分)泰安一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3月学情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15个,每个3分,共45分)
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父亲不仅可以将子女出卖为奴,以清偿债务,甚至还可以剥夺儿子们的继承权,并规定继承人的范围主要是儿子、兄弟、伯父、侄子、堂兄等父系男性亲属成员。由此可知,该法典(  )
A.利于社会长期稳定 B.损害了奴隶的基本权利
C.留有原始社会遗风 D.旨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2.据考古发现,两河流域狮子山遗址的宫殿式建筑(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少包含了一座神庙,还备有完整的守卫设施,掌控着物资的储藏分配。此外,在该建筑遗址还出土了大量印泥。据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  )
A.阶级分化产生 B.商品经济繁荣 C.统一趋势加强 D.文明曙光显现
3.玛阿特神是古埃及神话中唯一的主神,地位至高无上,所有人的一生都被玛阿特神控制;古希腊神话中诸神各有专长,具有人的七情六欲,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种差异反映了(  )
A.古埃及神权色彩浓厚与古希腊人文意识觉醒
B.古埃及文明的封闭性和古希腊社会的开放性
C.古埃及与古希腊社会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差异
D.古埃及单一神崇拜和古希腊多神崇拜的特点
4.征服墨西哥的科尔特斯报告道:“此城有许多广场……其中有座广场比萨拉曼卡(西班牙城市)的广场还大一倍,广场周边环绕拱廊,每日有六万多人在拱廊里做买卖,这些国家所制造的各种商品,这里应有尽有。”这段报告展现了(  )
A.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 B.欧洲城市化进程的滞后
C.古代玛雅文明的繁荣 D.西班牙对美洲血腥征服
5.8世纪的西欧,马蹬的使用使骑兵取代步兵成为军队主导力量。由于职业骑兵需要大量装备和前期训练,而封建领主则可以为其提供这一支持,二者逐渐结成一种以土地为纽带的契约式关系。这一关系(  )
A.加剧了西欧政治上的分裂 B.促进了西欧封建专制王权的强化
C.推动了西欧封建制的产生 D.减轻了骑士与领主间的依附关系
6.15—16世纪,欧洲城市的公共建筑不仅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更彰显着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的全面掌控。同时,城市的军事设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防御功能,其设计和布局更多地考虑到对外作战的需求,呈现出进攻性增强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欧洲(  )
A.封建割据局面瓦解 B.城市经济结构转型
C.世俗权力明显增强 D.宗教神权统治衰落
7.下图可以直接用来研究(  )
A.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新航路的开辟
C.亚历山大帝国的衰落 D.全球联系的建立
8.下表是1600年、1700年、1800年欧洲人均拥有白银数量统计表。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  )
年代 欧洲人口(单位:百万) 每年净结余数量(吨) 欧洲人均拥有白银数量(单位:克)
1600 100 145 1.45
1700 120 220 1.82
1800 180 405 2.25
A.殖民扩张 B.工业发展 C.贩卖黑奴 D.价格革命
9.图4为16—17世纪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金银流量变化趋势图。导致图中金银流量大幅下滑的原因在于西班牙(  )
图4
A.受到价格革命的冲击 B.面临殖民地广泛反抗
C.遭受商业革命的打击 D.丧失殖民扩张的优势
10.图1是有关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思维导图。此图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B.带动了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C.引起金银贬值的“价格革命” D.催生新的信贷金融机构出现
11.如表为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往亚洲的商船数量及其运回货物价值的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些活动(  )
时间 派往亚洲商船数量/只 从亚洲运回货物价值/千比索
1621—1630年 148 420.8
1631—1640年 151 870.5
1641—1650年 162 954.5
1651—1660年 226 1017.2
1661—1670年 238 980.8
A.有助于全球性贸易网络的构建 B.重创了英国在东方的殖民力量
C.体现了早期殖民掠夺的野蛮性 D.使印度完全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2.图2是一幅流传于欧洲某时期的讽刺画。此画由左至右将方济会修士穆纳、神学家埃姆泽、教宗利奥十世(1513—1521年在位)、神学家艾克,以及神学家莱普,分别绘制成猫、公羊、反基督的狮子、猪以及狗。此画最早可能出现于(  )
图2
A.15世纪的意大利 B.16世纪的德意志
C.17世纪的西班牙 D.18世纪的法兰西
13.18世纪,欧洲的一些科学家、修理工和自然哲学家坚信人类能够取得进步,并将传播可被他人运用的“有用知识”视为己任。基于此,众多科学协会和科学学校纷纷建立;1797年,《自然哲学、化学和艺术期刊》出版发行,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期刊就此诞生。这(  )
A.意味着科学革命达到高潮 B.体现了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反映了科学研究的专业化趋势 D.表明科学知识开始向大众普及
14.17、18世纪的启蒙大师们认为,自然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与文艺复兴的主流思想相比,其观点的超越之处在于(  )
A.肯定自然界的运转规律 B.反对宗教对人性的束缚
C.明确提出反封建的目标 D.理性地思考社会的发展
15.启蒙运动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这一构想(  )
A.是对人民主权的否定 B.是对民主实践路径的探索
C.肯定了资产阶级政体 D.不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文明·遇见
材料一
一场战争:亚历山大远征
图6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一条商路:丝绸之路
图7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一场运动:百年翻译运动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继承,这些翻译著作还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结合所学,对材料信息进行阐释。(1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的行会
材料一
表5是中世纪伦敦部分手工业行会的规定(节选)。
表5
行会 规定
剪绒匠行会 “加工猩红色和其他各种木纹色的呢绒,每码收费2便士”“行会师傅最多可以拥有4个学徒”
鞣白皮匠行会 “若行会成员死后,没有资金进行丧礼,其行会可以使用储备金为其进行丧葬活动”“监督人员发现行业中的皮囊生产存在欺诈性行为……该销售特权将会被伦敦市政公所所剥夺”
制帽行会 “只有本行会成员才能从事本行业”“首领对本行会成员产品随时进行检查, 把不合质量的帽子送交市长”“禁止夜间工作”
织匠行会 “行会法庭由行会成员选举4名执事主持……只要有一名执事提出申请,那么在城市法庭受到起诉的任何行会成员都可以转到行会法庭接受审判”
马刺业行会 “非行会成员不得从事该行业事务,要进入本行需向城市和行会交纳费用”
材料二
商品生产在城市乡村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而行会却依然墨守成规维护旧的统治, 不许会员有新的改革新的秩序,不许生产规模扩大,因而行会的存在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发生矛盾。
——摘编自沈芝《行会与市民社会》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世纪行会的主要职能。(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中世纪行会的影响。(8分)
18.【延续与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共领域与欧洲启蒙思想
材料
18世纪欧洲独特的社会背景为哲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启蒙运动蓬勃发展。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他们活跃于公共领域,聚集在咖啡馆、沙龙和科学院中交流思想,向有阅读能力的公众传播新知识与新思想。
17世纪中叶,欧洲的第一家咖啡馆在伦敦开业。到了18世纪中期,欧洲的城市已经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成为男人自由讨论文学、政治以及思想问题的场所。时于启蒙哲人而言,更为重要的社交场所是沙龙。沙龙中的聚会促进了新思想在社会名流中的传播,提升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声望。在18世纪,包括书籍、杂志、报纸以及小册子在内的印刷品的数量在欧洲各地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购买书籍,人们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书刊,咖啡馆里也摆放着杂志和报纸供顾客浏览。兴旺发展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得以传播的条件。(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咖啡馆等公共领域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