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情调研试题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两部分,四大题,满分7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愿卷”(2页)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愿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在外城西北部有复杂的水利系统:在陶寺古城遗
址发现多处墓地,随绵品数量差异较大,这表明
A.农耕文明开始出现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政治制度等级森严
D.贫富分化的出现
2.“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与其主张一致的是(
A.知被知己者,百战不列
B.不别亲疏,不殊贵度,一断于法
C仁以处人,有序和谐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据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游牧民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意,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这说明
人华夏认局观念增强
B.政权更达频繁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国家趋向统
4.图1是唐前期和和宋代经济分布图,其变化反映了(()
唐朝前期经济分布国
宋代经济分布图
图1
A.丝绸之路畅通
B海外贸易繁荣
C.市民生活丰富
D.经济重心南移
5,1895年,张容创办了以“大生”为名的股份制机器坊织企业,被誉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典范:卢作孕于
1925年创办了民生公司,抗战期间组织船队抢运物资和人员入川,乾誉为“中国船运史上的敦刻尔克”。
这体现了(
A民族资本里义的初步发展
B民族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C.近代中国局势的动荡不安
D.早期近代化的初步探索
6.萧华写道:“红或飘,军号响。战马乳,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该诗反映的事
件是(
A武昌怎义
B.北伐战争
C万里长征
7.1938年12月《新华日报》报道:“消缅公路自昆明至腊成,全粮二十万民众群手延足,以血汗铺就,
D.解放战争
此路贯通之日,即为我民族打通战时生命线之时,”报道中的壮带直按体现了(、)
A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的建设成果
C.海外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贡就
B.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作用一
D.全民族共御外侮的团结精神
第1页共4页
8.下图是1955年发行的纪念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郎票,该邮票(
围2
A展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B.记录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C.宜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9.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要求中方参会人员每人做一套西装与一套中山装:2014年亚太经
合组织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上,各国领导人都穿上了具有中国元素的各式服装。外交服饰的变化”)
A,体现了中国的审美标准
B提升了中国因际地位
C.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D.引领了国际服饰海流
10.下图是1984一1989年安徽省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由此可知(
1出m2mw
图3
A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R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市场经济体制不新完善
D.对外开放辐射范围扩大
11,12世纪,西欧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知识生活的中心,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城市工商业
者对世俗知识的大量需求,诞生了知识分子阶层。这说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B摆殷了封建统治束姆
C.保障了市民阶级利益
几推动了教有文化发展
12.下图中摘录的名人名言,其共同思想是
①
人和维雀走的那样作桥,应线自求知和美始,走1已的路。
时自:不价任,还会信任什么直单,对悲实才不会对别人
华1比像
图4
A.人文生义
B民主科学
C.自由平等
D,理性主义
3.彼得一世推行剃须易服、学习西方礼仪,但农奴被排除在“文明化”进程之外,法律明确规定,贵,
不得与农奴同桌用餐,违者受罚。这意在强调被得一世改革(
A.开启俄国近代化
B主张向学习西方
C.实减者富国强兵
D.强化皱国农奴制
14.二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堂言,男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因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
及其附属岛屿、澎潮群岛等,归还中国。该宜言是
A.《联合国家宜言)
成《开罗宜言》
C,《波茨坦公告》
D.(联合因完章)
第2页共4重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二、辨析改错题(每题 2 分,共 8 分)
16. (1)(×);“西汉”改为“东汉”
(2)(×);“雕版印刷术”改为“活字印刷术”
(3)(√)
(4)(×);“牛顿”改为“瓦特”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7. (1)《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司马迁秉持
爱憎分明、秉笔直书的态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所
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强调因地制宜、以民生为本,
对后世农业发展影响深远 。(2)传统文化价值:关注现实,反映社会生活;歌颂劳动者;重
视历史传承;注重实践经验总结;强调民生;对后世相关领域影响深远等 。(3)主题:“品味
经典著作,传承传统文化”(答案不唯一,围绕经典著作和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即可 )
18. (1)主要方式:武力征服部分地区;强迫种植原料作物;倾销工业品 。(2)影响:瓦解了
殖民体系;推动新兴国家走向联合斗争;促使新兴国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增强
了民族自信心,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3)历史角度: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经济基础薄弱,
发展起点低;文化受到冲击,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现实角度: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地区冲突、宗教矛盾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
四、活动与探究题(12 分)
19. (1)示例: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照搬俄国城市暴动的经验,导致革命遭受挫折。后来,
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深入农村,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了
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体现了中国共产
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2)在地图上
标注: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瑞金在江西省东南部;遵义在贵州省北部;延安在陕西省
北部;北京位于华北地区 。用箭头线条从上海出发,指向瑞金,再到遵义,接着到延安,
最后指向北京,勾画出路线示意图 。(3)认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坚定信念,勇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
展道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