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22分。
1.博物馆见证历史发展变化。九年级历史小组在走访数个博物馆后列出了两个印象深刻的展品。下列关于展品反映的历史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 B.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C. 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 D. 战国时期经历巨大社会变革
2.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庆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字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下列关于这些铭文的史料价值,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为帝王歌功颂德,易于保存流传 B. 属于实物史料,描述公正、客观
C. 对研究古代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D. 有助于认识当时的帝王和时代
3.在许多诗人笔下,长安是一座魂牵梦的城。杜甫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李白说:“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梦回大唐,可能在长安城出现的是( )
A. 开元通宝 B. 占城稻 C. 瓦子 D. 活字印刷术
4.时间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列史实与图示中“?”相对应的是( )
A. 曲辕犁 B. 重文轻武 C. 厂卫制度 D. 驻藏大臣
5.“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社会主要矛盾变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中的“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6.《中国近现代史》记载,京师同文馆开设的课程有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课程有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下列关于这些学堂课程设置的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
A. 学习课程较为单一 B. 注重学习西方技术 C. 改变清朝封建制度 D. 全盘照抄西方文化
7.小红同学在研究辛亥革命成果时,设计了思维导图,图中“?”处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8.九年级(1)班历史小组在进行历史专题复习时,制作了如表表格。他们复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① 梁启超任《时务报》主编;严复等主持《国闻报》,影有较大
② 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
③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成为主要撰稿人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C.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D. 近代思想意识的觉醒
9.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表宣传标语。
“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遵义工农解放万岁!”
“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
“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
以下与标语相关的事件是( )
A. 秋收起义后,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 红军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 红军飞夺泸定桥,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0.交流信息是茶馆社交的主要内容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苏州附近的乡村里,农夫们在茶馆里饮茶、谈心、看报。他们交流的信息可能有( )
A. 抗日战争 B. 重庆谈判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11.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下列有关这些变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B.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 近代工业发展得到了西方列强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支持
D. 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12.下列各项是小李同学制作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学习卡片中的1952年部分的内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B. 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C.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3.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下列属于中国做出的努力是( )
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一种制度,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是( )
A. 庄园制 B. 封君制 C. 种姓制 D. 民主制
15.小明同学在阅读《全球通史》一书时,注意到部分目录(如表)。在该书第5章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 )
……
第3章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
第4章古典文明使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
第5章希腊一罗马文明
……
A. 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大学的兴起 B. 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 雅典的民主政治使所有人都可以参政议政 D. 凯撒创立了“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权
16.16、17世纪,在西欧各大城市,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如1657年瑞典建立国家银行,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这些新式银行开展存贷款、汇兑业务,发布市场信息以及与商贸有关的政治新闻。这反映了( )
A.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发展 B. 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C. 《拿破仑法典》对欧洲的影响 D.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各国建立
17.《全球通史》记载,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力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C. 使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相结合 D. 德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18.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以下体现这一宪法要求的是( )
A. 卡德纳斯改革 B.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华夫脱运动 D.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19.“从英国到日本,一些主要的工业国家和商业中心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德国的莱茵河地区,欧洲的中部和南部,苏联的心脏地带,中国的沿海城市,以及战败的日本,到处都充斥着死亡和毁灭。”这段资料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
A. 原因 B. 经过 C. 影响 D. 背景
20.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草拟了战后世界的蓝图:一是建立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二是重建国际经济体系。其中,“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指的是( )
A. 联合国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国际联盟 D. 欧共体
21.“1946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揭开了信息革命的序幕。”下列关于信息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一时期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B. 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C. 两次工业革命美国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22.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AI)领域的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某AI领域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这启示我们( )
A. 必须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 发展人工智能要趋利避害
C. 技术创新必然威胁人类社会 D. 应立即停止发展人工智能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3.九年级历史小组开展项目学习,围绕近现代历史搜集资料。请你协助该小组填写部分资料。
(1) 1927年, ______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1945年, ______ (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 《 ______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______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 ______ 。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 ______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国家的再度统一,尤其是南北大运河的开通,吴地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唐代中期以后,北方因为安史之乱,社会经济再次遭到摧残,山河破碎,出现“荒草千里”“万室空虚”“乱骨相枕”的局面。而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所谓“境内丰车”“转输栗条,府无虚月,朝廷赖焉”。
材料二随着人口的增加、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出现与农具的改进、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以及由此而来的手工业发展,吴地的社会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如此一来,国家的财税重心在江南,江南的财税重心在太湖流域,太湖流域的财税重心是苏州。到了唐代后期,江南地区逐渐取代北方的关中和关东经济区,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卫平等编《吴文化的精神传承》
(1) 据材料一,分析安史之乱的社会影响。
(2) 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吴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3)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变化的趋势。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英国迎来了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发展航海业、壮大皇家海军、对外殖民为近代英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之后,到 19世纪,英国率先迈进现代工业社会,成为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在国家制度设计、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生活等领域为世界现代化树立了典范。
——摘编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美国是在寻求共同性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的。在独立战争时期,北美每个殖民地都认为自己有权管理自己。……独立战争并未真正造就一个美国,而是造就了 13个美国。1787年,美利坚的开国先驱们齐聚费城,就合众国的未来展开了127天的论辩。美国的建国历程,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妥协与智慧的过程。
——摘编自李慧《老漫画中的美国史》
材料三新时代的前夜,旧制度余晖下的法国,黎塞留无论在内政还是外交上都为此后的法兰西皇帝打下了专制的基础。随后,路易十四借此将君主的绝对权力发挥到了极致,连年的征战为法国赢得地位、荣耀的同时,也耗尽了它的气力。当“太阳王”的光辉暗淡, 18世纪的法国反而迎来了更为璀璨的理性光芒。
——摘编自刘晖《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1) 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并说明英国为世界现代化树立典范的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87年,美利坚的开国先驱们齐聚费城”取得的成果。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光芒”指什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校九年级历史小组在专题复习时,搜集了关于中外改革和变法的一些资料,如表所示:
时间 改革或变法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868年 明治维新
1933年 罗斯福新政
(1) 除上述改革或变法外,再列举两个近现代的改革。
(2) 这些中外改革和变法有什么共同作用?
(3) 选择材料中的两则相关事件,围绕“改革”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A
21.【答案】D
22.【答案】B
23.【答案】【小题1】南昌起义;中共七大。
【小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题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层次。
24.【答案】【小题1】北方因为安史之乱,社会经济再次遭到摧残,山河破碎,出现“荒草千里”“万室空虚”“乱骨相枕”的局面。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小题2】原因:北人南迁,南方人口的增加;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出现;农具的改进;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以及由此而来的手工业发展。
【小题3】趋势:有北方逐渐向南方转移(经济重心南移)。
25.【答案】【小题1】英国崛起的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政策,大力发展航海业,并积极对外殖民扩张;较早开展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展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
为世界现代化树立典范的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其他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参考;英国工业革命开创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英国在社会生活领域也进行了许多创新,如城市化进程、教育普及等,为世界现代化树立了典范。
【小题2】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
【小题3】启蒙运动。
26.【答案】【小题1】改革:彼得一世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等。
【小题2】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小题3】选商鞅变法、明治维新。
观点:改革有利于增强国力。
论述: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综上可知,改革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国力。
第1页,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答案)